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841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我市结合实际,提出“努力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市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将“

2、高站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放在主要任务之首,表明我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基础依然在产业的发展和示范引领上。新时代新征程,我市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统领,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乡村“土特产”大文章,高站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放大产业振兴乘数效应,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夯实基础,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贡献我市智慧和力量。一、全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我市是“一带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行政区划面积*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战略优势显著。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找准特色路子,努力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市2024年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围绕六特产业,重点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在做强一产的基础上,做大二产,做活三产”。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

4、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速在全区5个地市中居第三位。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增长1.7%;林业产值*亿元,同比下降26.6%;牧业产值*亿元,增长9.5%;渔业产值*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增长6.6%,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0.9%、0.5%、37.8%、5.4%和5.4%。全市“六特”产业实现农牧业产值*亿元,占全区“六特”产业的比重为23.6%,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7%o我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围绕“1+2+4”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培育形成了以优质粮食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以牛羊肉和奶产业为代表的

5、畜牧产业、以酿酒葡萄为代表的葡萄酒产业等“两大产业集群”,以特色瓜菜、花卉园艺、适水产业、休闲观光产业为代表的“四大特色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沿典农河水系适水产业带,沿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瓜菜、花卉产业带,黄河金岸优质粮食产业带,黄河以东沿山畜牧产业带“五大产业带”,构建起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发展“牛羊鸡鱼”等现代养殖业,按照“农旅结合、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2024年一季度,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8.2以高于自治区0.3个百分点,在全区5个地市中位居第三;全市第

6、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5%;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农业总产值提前实现“十四五”时期提出的170亿元以上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在121万亩和68万吨以上;优质粮食产业、葡萄酒产业、枸杞产业、牛奶产业、肉牛滩羊产业、冷凉蔬菜产业、长枣产业、花卉产业、渔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持续稳步推进。我市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端奶之乡”“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建设,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快,产业全面发展蓄势足,农业品牌建设发力强,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市大力推动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奋力打造乡村产业发

7、展高地取得积极进展。二、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番茄、小吊瓜等农产品已成为响当当的网红产品和助农兴农的“金字招牌”0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阶段,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结构单一、产业规模较小、联农带农辐射作用不强等短板弱项。(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打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我市各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但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比总体偏低,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二

8、是落实“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与发展产业之间存在矛盾。从全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基本形成了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以供外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产业结构,其需水量普遍较大。虽然我市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供外蔬菜基地也安装了地下水流量计,但用水总量偏大与供水总体偏紧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距离“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产业联接机制尚不健全,部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四是土地、金融等政策环境存在一定约束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不能有效发挥。(二)产业化

9、经营水平不高竞争优势不强。一方面,全市现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水平不高,发展实力不足,产业带动力不强,产品研发进度较慢,对市场的培育和开拓相对滞后,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缺少如“赣南脐橙”这样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全市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销售与产品研发力量薄弱是突出短板,农产品销售不畅是农民遇到较多的问题。由于营销人才稀缺,不少农业企业掌握新营销手段的速度较慢,存在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的情况,同时部分农业企业因研发力量有限,研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进度缓慢,农业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三)产业融合度较低农产品结构单一。一方面,农业产业链普遍较短,未能将第二、第三产业相关的产业纳入农业生

10、产中,乡村产业融合度低,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得不够好,相关的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未能创造更多农业价值,存在资源浪费情况;农产品产后未能与科技、市场、需求等有效衔接,自产自销的模式导致农业产业链短且产品单一。比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多提供单一的观光旅游和农产品采摘等项目,未能将产业发展与农耕文明结合起来,也未能将特色农产品加工成畅销商品销售给游客,农家乐旅游休闲业的多功能性尚未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受限,经济效益较低,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沙漠蜜瓜、普罗旺斯西红柿、汉白玉萝卜、无花果等农产品,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但种植规模小,种植面积少,且多以

11、外销为主,可供本地市场销售的数量有限。(四)政策扶持不平衡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一是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在基础设施较好、发展前景可观的产业项目上,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对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也相对较弱。政策扶持不平衡,导致好的产业发展速度更快,发展势头更强劲,发展较薄弱的产业得不到扶持培育,越来越差。二是在落实科技强农要求与科技实际投入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等的投入力度,目前全市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有关科技方面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企业,政府财政资金以奖补等形式给予支持。但此类企业自身规

12、模较小、引进高端技术的能力不强,资金投入力度也有限,导致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实际投入不足,影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五)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限制乡村产业发展。一方面,现代农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引进的技术和装备,对农民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但大量熟悉农业生产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现有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且熟练掌握农业新技术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农业科技特派员等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程度有限,支持农业发展的力量不足,高端人才存在引进难留住难问题,这与发展现代农业急需高科技人才支持的现实需求存在矛盾。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建设、保险精算等方面

13、的人才缺口大,急需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有情怀的人才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中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六)资金供给不足制约乡村产业发展。尽管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信贷环境不断改善,但受体制机制约束、贷款条件限制和金融风险的影响,农户、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窄。农户、农村实体经济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资金的主要供给对象,但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农户的大额资金需求仅占全市大额资金需求平均水平的15%,农业企业贷款满足率为20乐其中无实物抵押的为5%以下。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缺少适合农户投资的金融产品,缩减了对农村的贷款资金,农民融资能力有限

14、,资金短缺导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推进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市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全面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六特”产业做大做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蔬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水平达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因此,我市要立足首府禀赋、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超前谋划、精准施策,推进农业产业化、产业融合化发展,高站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保基础、补短板、抓重点、强特色”,

15、积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提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1 .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是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压紧压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二是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不断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质结构。三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四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投入力度和建

16、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 .农业基本服务提标扩面。一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延伸覆盖,实现城乡公交、供水、亮化、户户通、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有线电视、无线网络等一体化,集约高效使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要素,让群众生活更便利,让乡村更宜居。二是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产品清选分级、分拣包装、保鲜烘干及冷藏运输等设施设备,构建连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网络。3 .现代农技设施全面提升。一是着力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村信息化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等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坚持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

17、套,建设智能机械化示范园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推广智能高端复式机械,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设施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在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上先行一步,提升综合生产效率。三是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农业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组成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开展食品研发、生态种养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四是鼓励支持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创建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农业主导品种普及。(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集聚发展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农业高新技

18、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保障现代农业园区在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制定融合、技术、落实三位一体发展策略,引领产业发展。二是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园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为一体的智慧农业产业融合园,构建“一县一业、一特一园、多园成群”的发展格局,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成为经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聚集发展。是创新园区产业运营模式,引导资金、人才、科技、信息、土地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吸引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龙头企业驱动、配套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联动、服务部门推动”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产

19、接二连三。二是完善农业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建设技术研发、信息共享、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成本,培育良好营商环境。3.打造特色农业优质品牌。一是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实现技术装备集成,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品牌突出、业态融合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妙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菜心”“*鲤鱼”等优质农产品运营体系建设。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培育企业知名品牌和名特优新产品品牌,对优秀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进行奖励扶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三是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大力推广农业绿色有机品牌,以“六特”产业发展为抓手,做大做强大米、供港蔬菜、淡水鱼、长枣、花卉、葡萄酒等优势

20、特色农产品,促进产业化和品牌化深度融合。四是整合各类宣传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特色品牌为农产品插上“翅膀”,使我市农产品拥有较高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三)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联农带农互动发展1.发展现代农业新型业态。一是将农产品粗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进农业与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康养体验、观光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二是以县域为依托,延长农业全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产业实体留在县区,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同时提升农民主体性,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

21、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当地乡村旅游特色景点串成一条线,使游客“引得来、留得住、玩得好”,重点发展黄河金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产业带、贺兰山东麓休闲度假产业带,发展特色观光体验新业态,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乡村观光、农耕体验、科教试验、研学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 .创新产业发展联动模式。一是发挥果蔬、水产品等产业加工体系优势,走“粮一经一饲一种一养”结合的产业联动模式。二是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花卉、红树莓、酿酒葡萄、奶牛等特色种养业及劳务产业,积极打造“一乡一业、-村一品

22、”产业格局。三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联农带农模式,创新多模式利益联接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接机制。通过合作社、科技示范和产业化等不同方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二、三产业增值收益。3 .培育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乡村产业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挖掘多元价值。一是建立农业全产业链“链主制”,选育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牵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促进主体联合、要素聚合、利益黏合,带动育苗育种、生产基地、仓储设施、科研院所等多种经营主体融入农业全

23、产业链。二是通过产业选择、资金筹措、组织联合、产销对接、利益联接等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精品水果、生态养殖等高效特色产业,提升产业价值。三是支持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建设烘干、贮藏等设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一批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四)建立健全涉农体制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机制。一是培养现代农业管理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农业管理链条,实现管理方式现代化。二是尊重农

24、民的首创精神,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使农民能够自觉学习并掌握新技术,懂农业、爱农业并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各类种植问题。2 .完善涉农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加大对其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其深入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农业各领域专家可以在农闲时期为农民提供农业新型技术培训I,在农忙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指导,让农民了解并掌握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二是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培育,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法律意识,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3 .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产业门类齐全、综合服务水平较高、覆

25、盖各农业领域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农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高效肥料应用,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二是积极引进生产新技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新的生产方法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五)有效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金融支农力度1.建立“三农”资金增长机制。资金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支撑点,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一是完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三农”机制,确保各级财

26、政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健全金融支农体系和“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推动东西部协作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等优先投向农业农村。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普惠金融,满足乡村特色产业融资需求,引导银行配套制定支持葡萄酒、枸杞、奶产业等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创新专属信贷产品,如“乡村振兴贷”“枸杞贷”“奶款结算贷”等,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政府专项债券和“四争”(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示范)工作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获得国家、自治区层面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2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一是用好现有资金项目,统筹

27、整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集中支持现代化农业建设。二是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项目政策落实到位,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三是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倾斜,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3 .用好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一是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综合+单项”相结合的财政激励政策体系,建立财政引导带动、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二是发挥财政农担机构作用,加大多产业融资担保和财政贴息力度,以市场化方

28、式做大“三农”资金池。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积极协调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对接活动,推动将信贷资金、特色农产品保险等向农村农民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四是撬动社会资本,充分调动农村闲置资源,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总之,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全市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统领,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摆在突出位置,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布局,聚焦“三新”产业,全力打造“两都五基地”,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在“土特产”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实效,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因地制宜打造亮点,复制推广好经验,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