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873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做合一与从做中学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摘要: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与杜威的“从做中学”都是针对本国当时的教育弊端提出来的数育改良方法,有着相同的认识论立场。陶行知师承杜威,其思想与杜威既相融共通乂与时俱进,并U.有了更进步的继承与发展。本文简析了各自思想的教育内涵,比较了两者思想的区别与共同点及其产生原因,阐述了对“教与学双边关系的理解。关键词:陶行知杜威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一、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的重要代表思想之一,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不仅是教育法,而且也是生活法,这是对生活现象的阐述.也是对

2、教育现象的阐述.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在他看来,教法由学法决定,而学法由做法决定。“从做中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城的教育中心原则他的所有教学理论都以此为基础。杜践把经验看作是实用主义教育的核心,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方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经验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活动中枳累而成。习得需倚旅行幼,所有的学习都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只有通过“做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有效获得知识。“从做中学”这一原则贯穿了整个实用主义教育体系,形成了影响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3、针对传统教育的被动学习方式,杜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思想。作为杜威的得意门生,陶行知秉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但他却并非照猫画虎、而是批判收并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可以说是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维承。陶行知”教学做合”思想的形成并不是蹴而就的。1919年陶行知针对当时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先提出r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教学合一”的主张.1922年,才进一步提出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由此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认识。“做在教、学、做三者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二、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对照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可以发现“教学做合”与“从做中学”的核心部在“做”字,差

4、别在厂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学做合一”思想中的做加是以实际生活为教育环境、“从做中学”思想中的“做”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对前者来说、“牛.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后者来说,则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乙杜威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积累,社会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们的意义不被儿童所理解,儿童也不可能参与所有关系。所以,学校需要对社会关系进行遴选,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荷单、平衡和合适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对于生活教育杜威还是有所关注的,对于社会环境的教育他也充分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个人的认知、修养价值取向等都将在日常际中形成。从两者的内在角度出发,陶知的“

5、教学做合一”与杜威的“从做中学”存在以卜三个不同之处:首先是教育目标不同,杜威强调自由牛.长,而陶行知强调让受教育者成为个自立、自主的完整的人。第二是教育资源的来源广泛性不同,杜威的从做中学更确切的是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而陶行知则以整个自然、社会作为教育资源,他将课堂延伸到了户外,内容更为充实丰富。第三,杜威没有阐述和生之间的关系,而陶行知明确提出能者为师,他认为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在一定范围内师生的身份展至可以互换,强调广做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陶行知和杜威在理解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存在共同之处,他们都认为教育是人为的。区别是学生面对的是其实的社会生活还是学校里模拟的微型社会。这一区别是因为他们所

6、处的社会背景不同,陶行知身处物质匮乏精神虚弱的落后的时代,社会形态较为简单,无需进行简化。陶行知的教育目的正是为了改变社会,所以将整个社会视为课堂,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正确的.而杜威身处经济发达的工业社会,社会形态狂杂多变,同时还存在负面的行为、僵化的思想,所以需要学校对此进行筛选,绐学生提供个正面的积极的学习环境,陶行知从杜威那里学到的不是杜威思想的果实,而是能结出果实的生产机制,即所说的“支配人有意识作出价值判断的无意:识的某些标准”。总的来说,陶行知师承杜威,两人思想既紧密联系又各具特点,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则对我国的基础教育适应性更强。三、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几点启示第一,教法应

7、以学法为基,学法变则教法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着促进者的角色,其贡任就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自我内驱力并不足够,对自主学习的认知还不足,问网意识更是比较淡薄,孩子们从幼儿时期走来,习惯服从,不善变通,通常会严格顺从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去学习,很少仃人主动痂疑、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要案扣着“做”。教师要多设计开放式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等等,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孩子。打破课堂界限,以“做”贯穿始终,首先,课前要预“做”在布置预习

8、时,不该仅仅停留看“,而要延伸到做,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为第二天课上的展示交流做准备,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动起来手来。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通过在商场、超市发现的小数,以图片的形式发送至班级群,课堂上再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达到一种切身的感受。其次,课上须合“做。陶知行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孩子们的双手,解放孩子们的大脑。师生.合作或是生生.合作不失为解放孩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册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使孩了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互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充盈。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楮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组,

9、可以分几组”,接着让学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请学生分别说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课后还要“做”.当堂课后是巩固的良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还要让学生在“做”中巩固,在“做”中积累。比如在学习折扣这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现实生活中的打折现象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券、套餐等.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最大优忠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些都是在“做中巩固与积累的表现。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求学。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要让孩r像呼

10、吸空气样吸收知识,就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加要牢牢抓住“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将学生过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生长过程改变为“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生长过程。兴趣是学生枳极主动学习的内在持久动力,是教与学双边关系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斑、活泼,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经常受感性思维的驱使,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而不是被强行灌输的东西。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想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造种适宜情境的教学氛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情境就是其中之一,在整体情境的创设中,不仅要贴近

11、孩子生活,更要注意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孩子的易错点等等,进步优化情境。比如在学习吨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安排抱同桌活动。通过询问同桌的体重初步感受如果你们每个人的体重都是25千克,那么40个你们一共重1吨”,进而认识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吨。以这样的活动情境导入,给学生鼓直观的感受,把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新鲜、有趣。教无定法,员在得法,导人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选择导入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通过怙境的创设,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美美地做,乐乐地学,我想这就是儿童好学乐学的兴趣所在。第三、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融入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12、,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殖版若数学的真谛。想要教育资源紧跟时代,永不落伍,永不拈竭,就要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参与的教皆都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参与的学校是死的学校。事实如此,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面对群对世界,对生活充满好奇与渴求的儿童.教如更耍有机联系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熟悉场景有序地嫁接到课学上来.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生活中更美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参考文献: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2)胡继渊、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3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一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或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