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976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2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22)16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6日目录前言第一章全面开启美丽广州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第二节对标美丽广州建设任重道远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机遇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工作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

2、核心引擎作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节推动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第二节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第三节大力强化绿色科技创新第四节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第四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排放达峰第一节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第二节深化低碳发展试点工作第三节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第五章协同防控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第一节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科学决策能力第二节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第三节深化工业源综合治理第四节推进其他面源防控第六章全面推进“三水统筹”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节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第二节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三节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第四节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保障第五节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第七章推

3、进系统防治改善土壤和农村环境第一节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第三节推进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第四节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第八章防治噪声和光污染营造健康舒适宁静人居环境第一节强化噪声源头防控第二节加强各类噪声污染防治第三节加强光污染防治第九章加强生态保护监管维护“云山珠水”生态安全格局第一节维护生态安全格局第二节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第三节维护生物多样性第四节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第十章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第一节强化固体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第二节加强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第三节完善核与辐射监管体系第四节加强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管理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一

4、节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第二节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第三节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第四节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第五节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第六节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第七节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第八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第十二章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第一节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第二节深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第十三章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分解落实任务第三节实施重点工程第四节加强资金保障第五节强化实施评估附件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图集图1广州市环境战略分区图图2广州市生态安全格局图图3广州市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分布图图4广州市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工程分布示意图图5广州市污水处

5、理系统规划示意图前言“十三五”时期广州市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广州建设的关键期。为谋划和绘制广州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蓝图,明确广州污染防治攻坚及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协同推进广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按照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2019)9号)的要求,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6、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穰府(2021)7号),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第一章全面开启美丽广州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为“十四五”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一)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进

7、一步夯实。“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位推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全面推行河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连发9道总河长令;深入基层调研,开展水污染防治等“四治”工作现场督导,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定期主持召开治水治气工作调度会议,研究解决重点环境问题,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城市管理综合决策的实际支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客观需求的差距不断缩小。(二)绿色发展水平

8、不断提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积极采取严格环保准入、深化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措施,关停广州发电厂等9台112.5万千瓦时煤电机组,全市燃煤锅炉由约1400台减少至29台,且均已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统筹布局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整治12.7万个“散乱污”场所;完成黄标车淘汰,完成公交电动化,纯电动巡游出租车投放超1.3万辆。“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7.6%以上。统筹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创新开展碳普惠制试点工

9、作,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推广平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完成“十三五”目标。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4.7%、18.4%9.9%和9.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和2020年总量减排目标任务。黄埔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工作思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实现全面达标,细颗粒物(PM25)浓度再创新低、连续四年稳定达标,二氧化氮自2012年收严浓度限值以来首次达标

1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细颗粒物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第一位。坚持“以流域为体系,以网络为单元”的工作思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13个考核断面水质总体继续同比改善并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76.9%,较2015年提升30.7个百分点;13个考核断而首次实现劣V类水体断面全部清零;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列入省重点攻坚任务的鸦岗国考断面水质从2018年的劣V类提升2个类别至2020年的IV类;广州市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治水先进城市之一在全国通报表扬。坚持“摸清家底、管控源头、防范风险”

11、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净土开发”,创新土壤管理模式,“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了344个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积极推动广钢新城等重点地块土壤修复工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完成392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完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加强自然生态保护,2017至2019年连续3年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着力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1.6%,累计建成绿道3400公里,完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四)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修编广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污染天

12、气、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各类专项预案,开展环境风险源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备案环境风险源3049家,进一步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推进南沙小虎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开展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禁止“洋垃圾”进口监管等专项行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环境监管,实现安全处置率100%,有效防止疫情“二次”传播。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案件3334件全部完成整治,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56个。建立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源头防范化解,推进环境信访改革,2020年全市环境信访投诉量

13、同比下降19.6%。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00余次,正面清单案件被生态环境部收入典型案例,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在污染治理能力建设方面,新、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建成污水管网1.89万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跃居全国第二;建成固体废物处理设施69个,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已建成试烧,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二期焚烧设施如期完工。在监测能力建设方面,广州市环境监测与预警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由11个增至21个,建成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11个、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监

14、测站4个,实现国考省考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全市累计716家重点监管排污单位共1078个点位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3.5倍和3.4倍。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深化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全省首支专职环保员队伍,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环保监管机制;积极推进视频实时监控、无人机飞行巡查、扬尘在线监测设备自动预警等先进技术应用;高标准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验收,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在信息化能力建设方面,建成广州市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上

15、线“广州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系统”,日均检测机动车约6600台;建设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完成“一涌一册”信息管理子系统开发,对纳入南粤水更清50条(53段)河涌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全力夯基础补短板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能力与社会公众热切期盼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六)共建共治共享“大环保”格局初步形成。健全环境治理政府管理体系,推动印发全国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的环境监督工作党内规范性文件。印发工作责任规定,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1+1+N”生态环境工作责任体系;推动修订完善广州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推动制定出台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广州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广州市生态

16、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出台关于全面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推动制定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推动完成2部地方性环保法规、32件市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强化环保规划引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环境总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声环境功能区等区划纳入市“多规合一”平台。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流溪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试点。严明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深化环评改革,明确89类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办理,落实“简政强区”要求,将全市95%以上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

17、到各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疫情期间出台环评审批和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开辟抗疫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以花都为试点加大力度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持续创新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机制;累计对约7200家次企业进行环境信用评价,与45个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惩戒对象406家;在全市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公民环保责任体系,印发广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市民行使监督责任;建成“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26家、“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11家;推动出台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广州市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广州市关于倡导

18、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等地方立法和政策文件,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诉求与参与程度的差距不断缩小。“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现状值(2020年)规划值(2020年)指标属性完成情况1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减少化学需氧量%14.7114.7约束性完成氨氮%18,4,18.41约束性完成二氧化硫%9,919.9约束性完成氮氧化物%9,519,51约束性完成2总氮排放量减少%国家和省尚未对总氮总量控制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执行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值预期性未统计3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累计减少%由于国家未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计算及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目前暂

19、无该项统计数据执行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值预期性未统计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419.31约束性完成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7.6120l2约束性完成6推动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的数量个29,201预期性完成7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HI类)比例3%76.961.5约束性完成8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3%00约束性完成9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4%00约束性完成1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完成1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0.4286约束性完成12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2330约束性完成1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20、分贝55.755预期性未完成14城市交通道路噪声平均值分贝69.370预期性完成1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0690预期性完成16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90预期性完成17森林覆盖率%41.641.65预期性完成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1954.919505约束性完成18自然保护区面积H0.970.99预期性完成b1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8约束性完成20湿地保有量万公顷7.957.6预期性完成21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比例%14.2514.25约束性完成22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区面积比例%4141约束性完成23大气环境空间管控区面积比例%2222约束性完成24水环境空间管控区面积比例%29.42

21、9.4约束性完成25水环境超载单元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完成率%完成33.30约束性完成26水环境超载单元氨氮削减任务完成率%完成33.30约束性完成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约束性完成2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9.64299.5预期性完成29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约束性完成3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7.9295约束性完成3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70约束性完成32放射性废源、废物收贮率%100100预期性完成注:1.为2016年至2020年累计数。2 .根据2016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

22、通知,广东省对广州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累计下降”的控制目标为20%。3 .根据广州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HI类)比例”和“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断面比例”的考核范围为13个国考、省考断面。4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现状值为0,是指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5 .2016-2018年全国开展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划定标准、技术规程、调查方法等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新统计口径,广州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2020年目标值分别由42.5%、1975.7万立方米调整为41.6%、1950万立方米。6 .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

23、规划设置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指标的2015年现状值为0.99万公顷,2020年目标值为0.99万公顷,其内涵是要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减少。“十三五”期间,广州市自然保护区面积未减少,2020年现状值为0.97万公顷的原因是由于自然保护区面积测量精度提高,故将“自然保护区面积”指标的完成情况调整为“完成”。7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已不统计。根据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实施方案(20192022年)广东省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标省级文件,市

24、水务局目前统计的指标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广州市2020年底前农村污水治理目标率为100乐当前广州市已完成该目标。第二节对标美丽广州建设任重道远(一)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问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仍存在刚性增长需求。近年来广州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通过关停燃煤机组、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煤炭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19.8%下降到2019年的13.9%,天然气、本地水能和太阳能、电力净调入合计比重从2015年的34.4%提高到2019年的41.5%,但油品消费比重2019年仍为38%,减污降碳仍面临较大挑战。广州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能

25、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全市公路货运占比超过50%,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柴油车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全市人口持续增长,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50万,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人口的迅速增长将相应增加能源、水资源等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二)对标美丽广州建设生态环境目标仍有差距。“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与美丽广州建设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相比仍有差距。臭氧尚未进入稳定下降通道,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率的首要因素,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水平有待提升。重点流域部分一级支流水质仍

26、为劣V类,海珠一荔湾区东朗省考断面和增城区大墩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基础不牢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排水单元达标工作还需继续深入;农业面源污染、涉河违建还需加强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成效还需加强巩固。土壤污染防治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控压力大。(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林地、河湖、湿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城镇建设与生态用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历史原因,部分工业产业区块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仍存在交叉,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待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森林蓄积量偏低,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27、。生物多样性有待提高。(四)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仍需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水平与“无废城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锂电池回收利用困难,皮革废物、废弃纺织材料积压,部分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仍有缺口,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能力保障不足。重金属与危险化学品风险防范压力仍然较大,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机制不完善。环境风险预警防控有待加强,突发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有待完善。(五)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各项改革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地见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新领域亟需补齐短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监测点位(断面)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补充,大气和水环境预警防控

28、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有待深化与推广。环境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环境综合管理水平与超大城市现代化管理要求仍有差距。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州市将进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大机遇。新理念引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

29、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为广州全面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为建设美丽广州指明了方向。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明确了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倒逼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实现低碳转型,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加速形成,为广州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力量源泉。新阶段启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良好基础及外在激活力逐步增强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产业技术创新变革,5G(第五代

30、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将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新手段、新模式,为实现智慧环保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时期,广州将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城市更新中严格落实“三线”和绿线等刚性管控要求,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协调区的城市更新项目,按照生态保护要求开展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城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优化,环境基础设施将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将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迎来新的机遇。新格局构建: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大环保格局”的加速形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大契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广州市正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

31、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引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粤港澳大湾区、“-核一带一区”、广州都市圈等加快建设,有利于协同推进广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进一步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实现了“一个贯通五个打通”,有利于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统筹协调和统一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大环保格局”加速形成,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

32、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子,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

33、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勇当排头兵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第二节工作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环境准入硬约束,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治污、提升质量。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治污成效,提供更多优质生

34、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建设幸福广州。坚守底线、系统管控。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统筹、减污降碳协同,高水平建设生态之城。强化监管、严控风险。坚决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标,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助力建设平安广州。改革创新、多元共治。把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先行先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行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助力建设法治广州。第三节

35、主要目标展望2035年,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广州更有魅力,云山珠水、吉祥花城之美惊艳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土空间格局,山水林田湖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深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

36、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重点领域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广州,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十四五”时期具体目标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国领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比例达到省下达目标要求,深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水体比例进一步提升,实现河湖“长制久清”,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态

37、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生态保护与修复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放射性废源、废物监管得到持续加强。积极推进示范创建。有序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创建,深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从化区建设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推进碳中和示范建设。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低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风险防控四大方面,共2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15项,预期性10项。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标表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现状值(2020年)规划值(2025年)指标属性绿色低碳1单位

38、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9.41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1.9F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3再生水利用率%28.56230预期性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242.8预期性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592295.5预期性环境治理6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n类水体比例%76.9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7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0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IH类比例%100100约束性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0.43288约束性10细颗粒物(PM215)年均浓微克/2327约束性度立方米环境治理11城市声环境功

39、能区夜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87.580,预期性12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9个考核点位中,3个为V类,6个为IV类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预期性13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预期性1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0.1(2019年)285预期性15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14.715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16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18.41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17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9.515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18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未核定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生态保护19森林覆盖率%41.6641.656约束性20生

40、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14.257达到省下达目标要求约束性21湿地保有面积平方千米13213预期性风险2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9.06达到省下达考约束性防控核目标要求2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达到省下达考核目标要求约束性24工业危险废物贮存量占产生量比例%8.410预期性25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100预期性注:1.为2016年至2020年累计数。2 .指标现状值来源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广州市2020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的公告。3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0.4%,高于正常年份。4 .该规划目标值比现状值低,主要是由于受疫情

41、影响,交通、工程施工等人类活动强度有所下降,2020年“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现状值相对较高。该规划目标值来源于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于“全国文明城市”要求的不低于75%的目标。5 .当前总量指标的统计值为排放累计减少(%)。6 .森林覆盖率指标将根据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进行修正。7 .该指标数据与广州市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比例”相同。第三章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撑构建全省“一

42、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培育广州都市圈,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等重大战略历史机遇,积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作用,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任务,以制度完善、政策激励、技术创新为保障措施,全面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创建,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第一节推动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引领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推动美丽湾区建设倒逼绿色低碳发展,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广州市“一区三城”等重大战略平台绿色

43、发展,在低碳示范、生态环境治理、绿色贸易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推动南沙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高地。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严格环境准入,实施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替代。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引领水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广州样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放管服”等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改革试点示范。深化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加强区域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合作机制,加强大湾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积极推进碳中和示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提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质量

44、。推动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广佛、广清等跨界河流保护和污染整治联动。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推进滨海碧道建设,提升亲海品质。共同维育“三面环山、三江汇流、山海交接”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山、江、田、湾的区域山水大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推进“多规合一”。合理控制国土开发强度,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珠江为脉络,立足北部生态屏障区、中部城市环境维护区、南部生态调节区,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实行差异化分区调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

45、控体系。推动“三线一单”编制与落地实施,科学划分环境管控单元,合理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空间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等要求,建立环境管控“一张图”。调整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工业项目入园集聚发展,继续深化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打造出一批生态优良、产业高端、效益可观、配套完善的典型示范园区。有序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创建。编制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副省级城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的要求推进相关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创建。第二节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提升城市功能结构。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积极推动“三旧”改造、“三园”转型、“三乱”整治,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与土地综合整治、新区开发建设、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以环境再造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吸引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城市整体升级。鼓励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采用“绣花功夫”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不搞大拆大建,严格审批控制树木迁移、砍伐数量,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