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全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高标准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高水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XX嘱托”,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以最高的担当和自觉守护生态环境,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擦亮“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金名片,高水平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人与自然和
2、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地和模范生。二、总体目标到2024年底前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要求,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25年,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涌现一批独具XX特色典型示范经验。具体目标如下: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到2025年,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11类水体比例保持100%,PM2.5年均浓度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xx%以上,生态质量指数(EQI)和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生态经济发展质效提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到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
3、值用水量下降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无废城市”加快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稳定。生态城市建设更加宜居:到2025年,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xx%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xx%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xx%以上,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人居环境更加美化、绿化,城乡环境综合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2025年,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保持xx%,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度持续提升。生态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
4、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形成若干个具有XX特色的制度创新,到2025年,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保持xx%以上。三、主要任务(一)深化生态制度体系建设1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完善差异化的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绩挂钩的领导干部奖惩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评优评先挂钩。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造成严重破坏的,严格追究相应责任。全面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结果运用,将离任审计结果以及
5、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2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充分运用“七张问题清单”和“督察在线”系统,强化以督察促整改,建立工作通报、约谈、问责制度。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协同监管体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生态文明司法保障力度。3 .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对涉及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决策
6、和开发项目,实行公示或听证。主动公开环境信息质量和政府、企业的环境行为,依法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等环境治理信息,为公众了解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信息通道,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XX%。全面实行县、乡镇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4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协调机制。强化美丽XX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作用,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部署落实年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建立年度目标任务对接机制。县人大通过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等方式,县政协通过提案、委员视察等方式加强对县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
7、保职责情况的监督。(二)深化生态安全体系建设5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增效。聚焦PM2.5、臭氧等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指标,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制定每年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深化“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推动重点行业涉气企业的监管与整治提升,推进VOCS低效设施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源头替代:加强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加大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尾气排放监管。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比例达到xx%,鼓励引导城乡居民购买新能源车辆,加快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协同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大气面源管控工作,深入推进秸秆露天
8、焚烧“*”(1分钟发现、5分钟响应、30分钟扑灭)高效闭环处置。6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以及相应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排水雨污分流。高标准巩固“零直排区”创建成果,常态化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实施“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项目二期,对XX街道、XX社区区块进行提升改造。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水源保护区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提高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实施“全域幸福河湖”工程,建设高品质水美乡村。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生态缓冲带3公里。7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积极
9、落实详细规划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开展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状况调查,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落实耕地土壤污染溯源、断源举措,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xx%以上。强化地下水保护,持续开展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巩固(提升)工作。8 .提升“无废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完善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置体系,推进废弃菌棒、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启动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推动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全量开挖筛分及渗滤液处理,到2025年
10、建成X个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实现建筑垃圾县域内产消能力基本平衡。开展危险废物“趋零填埋”攻坚行动,探索飞灰综合利用处置,逐步降低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9 .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源头预防、传输管控、受体保护全过程监管,通过树立噪声污染治理标杆、施工场地分级分类、建设宁静小区等方式强化正面引导。明确重点噪声源的管控措施,针对重点工业企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细化要求,针对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特点优化举措,逐步提升噪声污染治理水平,建设宁静小区X个。10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强化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评价,严格把关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
11、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的项目。进一步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新化学物质的环境监管,督促落实新化学物质的备案登记和风险防控。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完善重大环境风险名录,完善隐患问题录入、督办、销号全过程管理。打造放射源全生命周期监管闭环,实现废旧放射性废物(源)应收尽收率XX%。(三)深化生态空间体系建设I1.加强生态空间管控。锚定“一心一园,三带五区”布局,落实构建县域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完善自然保护地建设,建设“1(XX一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XX片区)2(国家森林公园和浙江丽水双苗尖一XX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生态
12、环境监督办法,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12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XX-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XX片区建设为核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和生态系统连通性,推进全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水土流失防治,在植被破坏严重、道路桥梁施工、土地开发整理等重点区域实施水土流失专项整治。13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与研究,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平台。加快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示范阵地和科普研学体验地,投用黄皮野外博物馆展线、
13、桐梓环境教育点;建设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XX个,举办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全面提升百山祖知名度、美誉度。加强XX大鲸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保护生境独特、食物丰富的山涧溪流生态系统。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对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支黄花、大藻、红火蚁等完善物种监测,制定防控治理方案,及时控制或消除危害。(四)深化生态经济体系建设14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低(零)碳乡镇、村建设,统筹构建减污减碳协同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探索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
14、县域低碳规划设计,处理好发展与减碳关系,统筹全县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挖掘重点领域降碳空间。推进屏都综合新区争创省级绿色低碳园区。15 .全面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推进低效土地的再开发利用。全面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腾退高耗低效企业XX家,到2024年底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至XX万元,到2025年底实现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竹木、铅笔、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科技企业“
15、双倍增”“双迈进”计划,加快锻造“人无我有”的新质生产力,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X家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X家。16 .加快壮大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品质农业,做大食用菌、畜牧养殖、苗木和药物种植四大产业,做特做精甜桔柚、林下种植、荒野茶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病虫害生态防治和农药化肥减量,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农膜回收体系。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模式,打造“林-菌”、“林-畜牧”、“林-药”等生态循环模式。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管理要求,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要求进行
16、废弃物治理。严格控制畜禽散养污染,小规模或家庭型养殖户(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并探索开展集中收运体系建设。聚力浙西南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建设,打造千亩特色中药材复合经营示范项目基地,力争创建浙西南最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持续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模式,打造X个“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示范村。17,全力打造全域生态旅游体系。以“国家公园、康养xx”为品牌引领,构建百山祖国家公园、XX景区“两核驱动”,乡村旅游“百花齐放”,绿道古道“串珠成链”,康旅、农旅、工旅、文旅、体旅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依托生态环境优势,谋划推进一批等重大文旅项目。
17、用好用精XX特有的古桥、古道、古村、古树等文化独特资源,高规格举办“一桥、一水、一路、一村”等特色赛事,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盛事”。培育打造一批文化集市、消费夜市、网红打卡等“流量爆点”,真正将文体“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18 .创新打造生态富民体系。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实践地EOD模式项目落地实施,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挖掘特色生物资源,拓宽生物多样性富民新路径。加快打通林业碳汇富民通道,推进国储林项目,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中幼林抚育和现有林改造XX万亩,建成全省首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对接各级碳汇交
18、易市场,主动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现碳汇收益。大力发展“以竹代塑”特色产业,加快高产笋竹两用林培育。(五)深化生态生活体系建设19 .打造品质宜居公园县城。按照“一溪三城”布局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强“道岗一大济一周墩一喜鹊、外童一薰山一五三一菊水”两个轴线的城市控规和设计研究,加强关键性节点、标志性建筑和主廊道两沿的风貌景观管控。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加快仑山路等区块城市有机更新试点建设。深化“数字城市”建设,用好数字执法、数字环卫、数字园林等信息化手段,以城市精益管理提升城市品质。20 .拓展县城生态空间。注重把山水、田园、人文元素融入城乡规划,加快实施一批城市综合公园、主题公园、
19、山地公园、绿廊风廊、生态绿地等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地空间,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公园、市民慢行道建设,持续提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照“大空间规划和小切口建设”的思路,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推进建设游客接待中心、自然生态博物馆和农遗展览馆。21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鼓励以一个或若干行政村为单元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按照城郊融合、集聚建设、整治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五种分类标准,明确乡村类型,实行分类管理。深入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完善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城乡供水同质化率稳定在XX%以
20、上。22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为引领,迭代升级花园乡村建设品质,20242025年新创建和美乡村达标村XX个、历史文化村落XX个、未来乡村X个,争创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XX村、XX村等和美乡村示范典型,促进乡村经营增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果,新改建一批单村水站、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六)深化生态文化体系建设23 .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生态元素,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创作一批特色生态文化作品,联动“xx村晚”的宣传窗口,打响“XX香菇”、“廊桥之乡”、“百山祖冷杉”、“
21、天然氧吧”、“国家公园”等独特生态文化品牌。24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持续举办“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系列宣传活动,积极通过社区宣传栏、中小学课外实践课程、老年大学、干部培训等多种渠道,全面加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和生态文明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主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争做“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参与者和建设者。25 .持续开展绿色示范创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节水型城市等创建,深入推进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绿色细胞”系列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26 .全面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22、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成为习惯。加快城市步行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倡导低碳出行。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保持xx%o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美丽XX建设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对照实施方案和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合力。完善美丽XX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抓好组织实施。(二)强化资金投入。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有效整合项目和资金,创新各类生态环保投融资方式,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三)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污染治理、节能降碳等生态环保科技攻关和资源整合,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四)强化社会监督。强化信息公开,定期公布实施方案目标任务进展和创建动态等信息。进一步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共享共建,充分发挥志愿者、公众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健全舆情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