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2031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与叶永烈的一面之缘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捡”本签名书,本来就是件兴奋事儿,读完已故上海大作家叶永烈签名的文化巨匠傅雷,竟还从这位著名“旧闻记者”笔下觅得纪实文学创作的“采写经”,何止是单纯的兴奋呢?!王府井新华书店是新华书店中的“共和国长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百科全书”书店,各类图书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人物传记类是我每次必来的区域,古代名贤、政治人物、商业大咖的传记图书多分布在一楼收银台对面的显赫位置。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几排靠着墙的,直达屋顶的九层书架,高得让人“仰慕”,除非你有姚明的个头儿,才有可能摸到中间两格。这几格内的书崭新,像是展品,因为一般人只能是“看”的份儿,且要“仰望”,若想拿在

2、手里翻翻,须向营业员借来梯子登上去才够得着,逛书店这么多年来不曾遇见过“爬梯翻书”如此卖苦力的“奇怪”读者。其实我来书店真是“看”一一看封面怎么设计,看内文如何设置,甚至看作者是怎么给书起名的,然后才去看核心内容,若想买了,最后还要“看看”价钱,因为这里的书从不打折不促销,只好掏出手机网购,到头来新华书店真成了个图书馆、预览室、样品间,也难怪实体书店广泛出现困境,估计像我这种“不忠诚”于新华书店的主儿不在少数。转悠了一会儿又直奔四楼,这里是小众类的传记图书,位于本层偏僻的西北角处,紧邻“戏剧”“音乐”区,不怎么显眼,单凭逛是很难发现,我第一次找到这里时是问了营业员位置后“按图索骥”。架子上几本

3、绿色调的书被码在最上一层,落了些尘土,书脊上憨憨实实的几个宋体字“文化巨匠傅雷叶永烈著”倒是很显眼,却无人问津,我也是在翻阅了相邻的几本其他传记后,无意中抽出了被拆封的那本。淘旧书的人都有个习惯,总是先看扉页,因为一般签名都会写在这里,我竟在新华书店也这么“神操作”。曜!“叶永烈”三个亦行亦草的圆珠笔大字,尽显老辣洒脱,旁还盖一篆字红戳儿,呈现出一片方寸之美。真是被吓了一跳!脑子里第一反应一一“签名书?!”第二反应“不会是印的吧!?”瞬间又打消了“印”这个判定,因为下面写有日期“2018.7.7北京”。拿在手中看了又看,像是在鉴定一件古董,翻过扉页从纸背摸了摸,能感触到下笔的力度与痕迹,果然是

4、本货真价实的签名书。紧接着,我的第二个习惯开始“作怪”,掏出手机上网搜出叶永烈的签名进行对照,“笔迹确实像!我自言自语,“新华书店怎么会有签名书?”还是不放心,随即找“度娘”帮忙,几条信息滑过后弹出一则新闻,好像这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消息一直等着我来点击:2018年7月8日,作家叶永烈畅谈文化名人傅雷的一生暨文化巨匠傅雷签售会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办。”我断定,这本书就是叶永烈先生在此次签售会上的签名本。立即牢牢地攥在手里,生怕被别人抢走,其实这片“荒无人烟的区域,除了我再无他人。都说宝贝藏“深闺”,果然如此!若是在那一层的黄金位置,估计就轮不上我了!付完款拿回书房,我仔细欣赏叶永烈颇有质感的签名,那

5、叫一个灵动洒脱,看着看着还仿佛听到他的声音,干脆、爽朗、掷地有力。书,尽管不是签给我的,但却因缘巧合“等着”落入我手,或许就与我有种缘分。文化巨匠傅雷是叶永烈为傅雷写的传记,是对他一生最形象生动的写照,采用了大量的几经可靠途径求证后整理的访谈内容,并配以实拍照片,这种求实的写作风格大大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和视角的独特性,让很多史实上的出入得到了及时更正。且增添了不少傅雷家书以外的资料,比如对傅雷家书曲折的出版经历有着细致的回顾和描述。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书粗略读完后才意识到这是叶永烈用了长达35年的时间写成的,出版时他已是78岁高龄,眼睛近乎于失明。于是,我又抱着崇敬之意细细读了第二遍、第三遍

6、。通篇读下来几乎无读史料的那种苦涩与难懂,读着读着便会陷入一种思考,让埋在心底的那些刻骨铭心的词语使劲向外涌现。无不心生敬意,敬畏传主傅雷的刚正不阿与父爱如山,更敬畏作者叶永烈的孜孜不倦与对写作初心的坚守。再读,便勾起了我对叶永烈写作生涯的追忆,有了更“深”与更“厚”的了解。对他写作转型异常好奇,时常去找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荣誉会长万伯翱先生“八卦”叶永烈的事儿。我知道万伯翱的作家朋友中在上海有“两叶”,一是叶辛(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原副主席),二是叶永烈。据说,叶永烈四十不惑之时遭遇了写作瓶颈和一些压力后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历史,便弃“理”从“史”,从此钻进故纸堆中从事纪

7、实文学写作,一直到生命的终点。笔者曾做过多年的记者工作,也尝试着进行纪实文学写作,深知为大人物立传的难度,特别是对已故重要人物的把握,不仅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采访考证,还要反复多元论证,时代敏锐性更是不能缺。这次偶得他的签名,觉得是老天对我的恩赐,当抱着对采访写作学习的态度再一次字斟句酌时,借着对人物写作的肤浅了解,仿佛发现了叶永烈的“采写密码”。所以,在最近的写作中,我遵循着叶永烈先生的“忠告”与“笨法”前行。忠告就是叶永烈时刻践行“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线”的原则,坚决不走“东拼西凑”路线,坚持“两不写”原则,即“没有第一手采访不写”“没有自己独到的东西不写”。书中翔实披露了自己经过一番周折后顺

8、藤摸瓜获取的“重大发现”一一1984年1月21日,找到了冒死保住傅雷夫妇骨灰的上海姑娘江小燕,竟兴奋地一口气与她谈了5个小时书中记述到:“1997年10月28日,来到上海的傅雷次子傅敏希望看看从未见过面的她。我给她打电话,总算同意了。傅敏刚想要表达谢意之际,江小燕率先开口: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我已知晓,但是这些话就不必说了吧!”叶永烈曾在一篇采访手记里写到:重大历史事件绝对不能虚构,但细节一定要充分,写历史的作家是一个捕捉细节的职业。叶永烈对“傅雷服毒而死”一说进行了澄清并首次公开了傅雷夫妇之死的真相。1985年7月,叶永烈到上海公安部门查阅“傅雷死亡档案”,找到了为傅雷夫妇做尸检的法医,证实

9、就是自缢身亡。他在书的序章中写到:“我采访了有关公安人员,首次揭开傅雷夫妇之死的真相。内中包括:采访第一个进入傅雷夫妇死亡现场、当年负责傅雷家所在地段的户籍警左安民,最初对傅雷夫妇的遗体作鉴定的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法医张维贤,为傅雷夫妇写下验尸报告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法医检验所法医蒋培祖,还有相关当事人、医生丁济南”事后,叶永烈还将档案影印了一份寄给傅聪、傅敏,两人才真正了解了父母离世的真相。叶永烈的“笨法”就是一直“跑”,即采访。他认为“七分跑,三分写”,作品就是“跑”出来的。为了给傅雷立传,35年来他反反复复“跑”出了23位与傅雷有关系的“当事人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妻子的胞兄和侄女,不同时期的

10、保姆,找到了第一个见到傅雷尸首的户籍民警,访问了为傅雷夫妇致悼词的作家,还有为傅雷家书作序的作家以及傅雷诸多好友。不但跑,他也“飞”,多次飞往北京去傅雷长子傅聪的单位做采访,还利用书信“飞”到英国“访问”傅雷次子傅敏,从而获得了大量的独家珍贵资料,可以说文化巨匠傅雷的问世为傅雷筑起了一座纸上纪念馆。记得叶永烈曾说过一句话:“写一个人如同为他画像,需要有主光、侧光、背光、逆光,不同的光下勾画出的人物才更立体更形象。”我边读边学,于是在写北京琉璃摩古旧书老先生的传记文章时,秉承着叶永烈的“忠告”与“笨法”,借着“光影”深入到这些老先生的家乡、旧居、店铺和曾经游访的角角落落,寻找不同关联人群,听他们讲,看他们经手经眼的古籍,清晰地勾勒出一则则古旧书人留下的传奇逸事,力求还原老先生们在琉璃厂完整而多姿的身影如果说傅雷家书是教子心经,那么文化巨匠傅雷则是一本人物写作的教科书,还包含着叶永烈对文字的信仰与对历史的敬畏。叶永烈把生命凝固在方格子稿纸之中,2020年5月15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万伯翱亲赴上海吊唁,本约我一同,我却因故未能成行。没想到,竟在北京的新华书店“撞”上了,感谢让我与他通过一本签了名的书有了唯一一次的“身”互动,却在心灵上达到了“神交以往”。今借此文弥补未能成行的送别,亦表达对先生的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