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2429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海洋经济是指人类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相关经济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起,海洋开发逐渐形成世界性热潮,开发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海洋相对于陆地的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如今,以海洋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海洋经济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过去几十年中,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海洋经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主题、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数量直线上升,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海洋经济发展动力和特征的研究,李帅帅等利用我国沿海各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我国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1,盖美等分析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二

2、是从向海发展视角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王波等分析了向海发展的内涵、动力及演进过程等5-9。三是从实证角度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及质效进行研究,秦琳贵等着重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影响10,杜军等分析了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11T2,纪建悦等测度了海洋经济效率13T4。综合来看,当前学者更多聚焦于宏观视角对海洋经济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而新时期某某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仍相对缺乏。某某临海拥江,区位优势独特,海洋资源禀赋富有特色,管辖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54千米,沿海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近海风能资源丰富,滨海湿地面积居

3、全国首位。可以说,某某发展海洋经济,既有较好的基础,也有良好的条件,更有发展的潜力。深入开展某某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行动,对新时期某某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1 .某某发展海洋经济的现状及成效某某作为我国11个沿海省份之一,坐拥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在全国独一无二。近年来,全省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河海联通、湖海呼应、人海和谐,扎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海洋经济呈现总量攀升、质量提高、结构趋优的稳健成长态势。1.l规划实施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海洋规划实施体系是海

4、洋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规划应及时更新理论、方法和体系,引领海洋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某某先后于2021年和2023年分别制定出台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实施意见和某某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了某某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为了构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体系,某某编制出台某某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将地方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由沿海城市向沿江城市延伸覆盖。为了以沿海地区为主阵地推进海洋经济优先发展,围绕2021年国务院批复的某某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构建“1+1+3+

5、3+8”规划实施体系(1个国家沿海规划、1个某某实施方案、3个沿海地市实施方案、3个省级专项规划、8个省级行动计划),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建立健全全省海洋管理法规体系,某某2019年颁行实施全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某某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推动连云港、盐城等沿海城市制定出台海洋牧场建设、海岛保护、滨海湿地保护等地方性法规。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某某海洋生产总值(GOP)从2018年的6776.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046.2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0.34个百分点。2022年全省GOP占全国GOP比重为9

6、.56%o2022年全省GOP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36%,该项指标连续5年稳定在7%以上,如图1所示。1.2海洋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二产结构优势持续彰显海洋产业的有效集聚可以完成区域内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对于促进区域内海洋创新、带动海洋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某某在加快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某某海工装备制造业总产量约占全国份额的1/3、全球份额的1/10,造船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稳居全国第一,造船完工量占全国份额的46%、全球份额的21.8%。其中,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

7、制造业集群,某某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链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随着海洋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2022年全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184万千瓦,同比增长63.2%,带动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海洋渔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连云港秦山岛东部海域、盐城滨海陶湾成功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州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项目验收。深入实施某某省“十四五”沿海渔港建设规划,射阳县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某某省级层面印发实施海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对比2018年和2022年某某海洋生产总值三次

8、产业占比,如图2所示,二产比重上升了近4.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某某海洋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3.2:41.6:55.2,与全国平均水平(4.6:36.5:58.9)相比,二产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某某海洋二产仍保持较强优势。1.3海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是提升海洋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科技兴海已成为某某海洋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的加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9、。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鳏”号成功下水。同时,为了促进海洋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因地制宜布局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盐城沿海可再生能源、南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3家省级海洋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机制,重点打造某某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分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激活海洋科技创新新引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比是衡量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某某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长迅速。2022年某某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长6.88%,增

10、幅高于全国1.9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科研教育增长8.99%,高于全国2.34个百分点;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长6.07%,高于全国1.73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1.4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对外开放合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进入新时期,由于涉海基础设施的功能不断完善,使得涉海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围绕某某海洋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港口功能布局得到持续优化,如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全线通航,与上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辟东南亚越泰航线,上港集团、某某省港口集团、南通港口集团三方合作携手运营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等,都

11、是在推动港口功能的优质化升级。另一方面,综合交通网络得到不断完善,青盐、盐通、沪苏通等高铁动车陆续通车,某某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以及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经南京至合肥段、通苏嘉甬铁路某某段相继开工建设,不仅推动某某沿海沿江铁路大通道全面打通,完善的交通网络也加强了沿海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局势下,某某沿海致力于推进载体平台建设搭建,不仅成功举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持续深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国(某某)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建成也实现了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通关“零待时”的突破。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得到全面深化,2022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

12、地完成集装箱进出场量22.1万标箱,同比增长10.8%,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累计完成物流量6493万吨,同比增长48.2虬此外,近年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成功举办第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暨某某一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某某一韩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对接会、第二届中韩(盐城)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论坛的举行等,不仅实现了全省13个设区市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全覆盖,新型载体平台建设也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某某对外开放合作高质量发展。21.5美丽海湾建设全国领先,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海洋环境作为外部软实力,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趋增强。某某不仅在全国

13、率先推进美丽某某建设,而且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近年来,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仅在全国率先建立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入海污染物量化消减机制,某某省还持续推进149个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2022年,全省近岸海域95个国控水质监测点位中,达到或好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的海水面积比例为88.9%,优良海水面积比例超过国家考核目标25.5个百分点。为了打造美丽海湾,切实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率先印发某某省“十四五”美丽海湾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某某省美丽海湾试点建设管理办法美丽海湾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补助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加快了美丽海湾建设存

14、在问题的解决。此外,像盐城市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连云港连岛入选全国“十大美丽海岛”等,都充分说明某某在人海和谐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2 .某某发展海洋经济的问题分析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制定路线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本要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某某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2.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强,总量规模占比仍然偏小从发展规模上看,某某海洋经济虽然总量平稳增长,但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海洋

15、生产总值仅位列全国第六,与某某作为经济强省、海洋大省的地位相比,某某海洋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未充分有效地发挥。从占比上看,2022年某某GOP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2022年某某GOP仅为广东的50.16%.山东的55.49%.某某的78.66%、浙江的87.36%、上海的92.38%,某某GOP占GDP的比重较上述省市分别低6.6、9.8、14.3.5.9、14.5个百分点(图3),未来亟待加快提升。2.2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偏传统,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空间近年来,某某稳步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了鲜明的某某特色。尽管如此

16、,某某在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海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不能简单地说三产占比越高,产业结构就越优,但也从侧面说明某某海洋产业业态还相对偏传统。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仍不够强。船舶与海工装备是某某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沿海沿江集聚了众多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但由于研发设计能力总体不足,在全球大型液化天然气(1.NG)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尚未形成优势,海工装备领域核心技术仍对国外依赖度较高。船舶与海工装备本土化配套率偏低,大约50%以上的船舶关键配套设备和70%以上的海工关键配套

17、设备依赖进口,这大大压缩了产业盈利空间。另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设备也都受制于人,并且产业链条短,尚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导致综合竞争力不强。海洋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和带动能力有待提升。虽然某某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整体产业规模偏小,未能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省海洋产业大型龙头企业不多,重特大项目偏少,特别是进入产出阶段的“百亿级”项目不足,未能对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的带动作用。从全省来看,海洋信息技术产业虽有少量突出企业,但总体偏弱,海洋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海洋传

18、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仍有待提高。虽然某某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养捕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由于海域资源利用率较低,开发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特别是海水养殖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水产品生产加工方式仍较粗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3 涉海创新能力不够突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引领和支撑。某某科学技术与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海洋科研和海洋教育有一定的基础,但整体涉海创新能力在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方面仍力不从心,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亟待整合和优化提高。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占比来看,2022年某某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21.8

19、3%,低于全国1.26个百分点;2021年某某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21.94%,低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海洋科研教育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6.16%,低于全国0.12个百分点;2022年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15.67%,低于全国1.14个百分点,2021年海洋科研教育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均低于全国,见表2o虽然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速相对较快,但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某某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没有充分形成与经济大省、科技强省地位相匹配的领先优势。海洋科研资源和产业布局融合度不高。山东、

20、浙江、某某、广东等沿海省份,其海洋人文科研资源,以及与海洋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部分集中在青岛、宁波、厦门、广州等沿海城市,因此,相关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十分明显。而对比某某海洋科研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且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海洋自然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这导致海洋科技与产业融合度不高,较难实现协调发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能力不强。某某海洋产业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国之最,但是涉海科技投入和海洋科技专项资金则严重不足,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更是仅占全国比重的5%左右,导致带动力不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限。以连云港为例,近四年在涉海企业专利申请数方面虽有亮点(国内

21、首创11项,省内首创23项),但专利的转化效率值仅为15%o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层次不高。某某虽为经济强省,但海洋科技发展实力却相对滞后。由于缺乏高水平海洋科研创新平台及更多涉海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某某在海洋科技创新建设层面步伐不快,这也导致海洋相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低、创新研发能力不强。某某海洋经济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是链主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从企业数量看,20182022年,全省海洋经济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由0.59万家增加到1.ll万家,均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海洋经济企业数量达1.27万家,高于山东(1.Il万家)、广东(1.03万家)、浙江(0.67万家

22、)。但从优质企业来看,全省海洋经济链主企业39家,远低于广东(92家)、山东(76家)、上海(53家),高于浙江(37家);上市公司19家,低于广东(33家),高于上海(16家)、浙江(13家)、山东(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低于广东(14家),高于浙江(11家)、山东(11家)、上海(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4家,低于广东(253家)山东(191家),高于浙江(91家)、上海(86家),见表3。2.4 沿海三市支撑能力不足,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相对滞后通常情况下,海洋经济是由沿海城市主导发展的,但从图4数据可知,2022年某某海洋生产总值构成,沿海地区的占比约为55%,沿江等地

23、区的占比约为45%。全省海洋经济在空间上基本呈现“沿海沿江各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特征,说明某某沿海三市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某某沿海地区城市能级不高,不仅缺少类似于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这样层级的中心城市引领带动,而且与宁波、青岛等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沿海城市之间失衡现象明显。2022年,南通、盐城、连云港GDP分别为11379.60亿元、7079.78亿元、4005.30亿元,在52个沿海城市中排名分别为第10位、第19位、第26位,在长三角11个沿海城市中排名为第4位、第7位、第10位。2022年,南通、盐城、连云港人均GDP分别为146947元、105647

24、元、87042元,在52个沿海城市中排名为第10位、第24位、第31位,在长三角11个沿海城市中排名分别为第5位、第8位、第11位。2022年6月发布的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评选出全世界范围内有代表性的40个海洋城市15,南通、连云港两座城市入选,盐城未入选。该报告的评价体系包括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海事资源配置、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治理能力五大维度、29项指标,根据指标体系计算排名,分为4个梯队。从总体评价来看,南通和连云港均排在第四梯队,说明某某沿海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任重道远。2.5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仍需重视,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有待加强我国分别于19761982年、199620

25、00年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为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中长期发展发挥了重大的服务支撑作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距今已20多年,在此期间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当前大多数基础性历史调查资料已经十分陈旧,已难以有效支撑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精准性、科学性、前瞻性等需求,海洋生态环境亟需摸清家底。同时,某某地处长江、某某、沂沐泗等流域性下游,近岸海域以滩涂为主,平均水深较浅,海水纳污容量小,海水离岸运动弱,污染物不易向外海扩散,若上游因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大量泄污,将导致某某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6、产生波动。2022年,某某近岸海域95个国控水质监测点位中,三类面积比例为6.6%,四类面积比例为2.8%,劣四类面积比例为1.7%,无机氮指标仍超标。部分区域海洋垃圾仍较为集中,海洋垃圾密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2022年某某海水监测点共监测到底栖生物87种,主要优势种为伶鼬椎螺,平均生物密度为20.98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为30.88克/平方米;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41,多样性级别为“贫乏潮间带生物共监测到69种,主要优势种为双齿围沙蚕,平均生物密度为51.65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为126.73克/平方米;生物

27、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20,多样性级别为“一般”。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2022年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结果来看,27个海水监测点位中,优良(一类、二类)海水水质点位比例为92.6%,三类和四类水质点位比例各占3.7%,无劣四类水质点位。与2021年相比,优良海水水质点位比例下降7.4个百分点,三类和四类水质比例共计上升7.4个百分点。海岸带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随着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海岸带地区空间布局、用地用海、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而目前各项陆海规划互有侧重、衔接不畅,普遍存在规划重叠、政策不一等问题,统一的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尚未出台

28、,制约了海岸带地区的发展。同时,某某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滩涂面积达750.25万亩,占全国沿海滩涂面积的1/4;淤涨型滩涂是某某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滩涂开发利用属于围填海工程,需要通过用海审批才能实施。当前,国家明确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受用海政策所限,某某丰富的滩涂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尚未形成,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沿海堤坝、排涝渠等基础设施建设。3.某某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当前,我

29、国海洋经济正处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某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强优势补短板,加快建设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领先、海洋城市特色鲜明、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开放合作层次高、海洋经济实力强的海洋强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3.1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构成主体和重要基础,以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进海洋经济做大做强,对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是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度、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迈

30、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某某发展海洋经济,要重点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以发展十大重点海洋产业为抓手,实施十大海洋产业链培育壮大行动,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科技密集型产业,着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海洋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6。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新赛道、新引擎,瞄准高端化、深水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方向,破解某某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低端同质化难题,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电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1)海洋工

31、程装备制造业方面,加强产业及科技创新力量整合,打造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加快南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连云港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某某海洋探测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海洋风电装备、海洋智能装卸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海洋油气勘探开采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等制造规模,提升总装集成能力和关键配套能力;加快招引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上下游关联企业,盘活做强存量企业,培育形成涵盖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和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领先企业。(2)海洋电力业方面,统筹建设海上风电光伏、沿海1.NG接收、煤炭中转储运、核电“四大”基地;系统推进千万千

32、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探索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加快推进沿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海水制氢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氢能应用场景;以风电开发和配套产业链建设为支撑,积极布局覆盖研发、设计、制造、基建、安装、运行、维护的全产业链;加强深远海风电核心技术研发,统筹规划深远海风电可持续发展;统筹沿海农场、盐场、坑塘水面、滩涂等资源,有序推进陆上集中式光伏和海上光伏项目建设,以规模化的光伏项目开发带动硅片、光伏电池等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发展。(3)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方面,推进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海产品功能性成分提取精制、蛋白质高效利用等技术研发,推

33、进低值海产品和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打造完整海洋生物制品产业链条;推动泰州中国医药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南京生物医药谷、连云港“中华药港”等医药产业园区积极拓展海洋药物产业;鼓励医药企业加大海洋药物研发力度,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建设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孵化中心,加强对外合作,引进海洋药物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展海洋药物筛选、药靶蛋白和海洋药物合成技术攻关,加快海洋生物药材及基因工程药等研发。(4)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方面,提升海水淡化装备集成水平,提高反渗透膜及组件、总装和成套设备等关键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加强大型膜法/热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成套技术、绿色环保智能化海水水处理药剂技术等研

34、发力度;系统布局海水淡化新技术、新模式等基础研究项目,依托某某省新能源淡化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海水淡化技术系统攻关及产业化。二是提升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1)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在大力发展海河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同时,补齐沿海港口高端航运服务短板,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信息、航运法律;鼓励航运企业参与组建船舶融资租赁公司,探索开展航运衍生品交易业务,在中国(某某)自贸试验区探索开展航运金融制度创新;构建航运物流指数等运价指数体系,提供航运信息发布、价格磋商、合同订立、挂牌交易等全流程服务;有效发挥南京水上交通事故“一站式解纷中心”作用,丰富海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35、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南通港航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2)海洋旅游业方面,整合开发某某海岸带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加大国家海洋公园建设力度,加强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保护,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积极培育邮轮旅游、休闲渔业、渔港经济、生态湿地康养、海上交通等海洋旅游度假休闲新业态,推进海上酒店、游轮游艇俱乐部、帆船基地、水上乐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海洋旅游从赶海踏浪、渔村民宿等近海游向海上垂钓、海底观光等远海游拓展延伸,大力发展海岛旅游,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休闲渔业品牌;持续办好连云港之夏旅游节、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

36、;积极发展非沿海地区海洋旅游,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构建全域全时的海洋旅游休闲产品体系。(3)海洋技术信息服务业方面,加快海洋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构建集海洋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应用于一体的海洋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面向经济发展、管理决策、社会公众的“智慧海洋”应用系统;发展海洋产业数字化,支持在海洋信息感知获取、传输汇聚、处理分析等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构建智慧海洋电商与服务平台;推进数字海洋产业化,培育一批涉海电子信息装备技术领先的“专精特新”配套生产企业;繁荣海洋专业服务,积极发展海洋工程咨询、海事代理、电子商务、港口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等新兴海洋商业性服务,促进海洋节

37、能环保、科技服务、人力资源、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发展。三是转型发展海洋传统产业。创新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海洋船舶制造等海洋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培育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I)海洋渔业方面,优化海水养殖布局,高质量发展近海渔业,推进近海渔业资源高值化利用,推动立体综合碳汇养殖,促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探索开展深远海养殖,积极发展深水智能网箱和大型养殖工船,扶持远洋渔业发展,打造“蓝色粮仓”;推进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级海洋牧场、国家级中心渔港和渔港经济区等平台建设,打造集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海洋特色功能平台。(2)海

38、洋水产品加工业方面,加快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推进海洋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向精深加工转型;发展壮大现有海洋食品企业,做大做响紫菜、鲸鱼等一批海洋食品自有品牌,推进海洋食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海洋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海洋水产品集中产销区建设,做大海洋食品电商产业,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和鲜活配送体系,打造海洋食品区域性贸易中心。(3)海洋船舶工业方面,实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突破一站式集成建造船体模块产品集成设计、双燃料发动机、高效智能推进和主传动设备、清洁燃料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推进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等三大主力船型超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气体运输船、特种工程船、豪华邮

39、轮游艇、极地船舶等新型船舶研发设计建造能力;加快南通、泰州、扬州建设世界级先进船舶装备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南京特色船用甲板机械集聚区、泰州舱室机械集聚区和镇江动力系统集成集聚区;鼓励国有大型造船集团将省内民营船配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共同提升船舶产业核心竞争力。3.2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根据区域科技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组成,海洋科技创新既是与海洋相关的技术创新,又是以海洋为“区域”的区域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强省,必须加快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步伐。推动陆海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提

40、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高效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标志性海洋科技创新重大科技平台载体,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创高地和人才高地。一是加快建设高能级的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谋划布局海洋重大创新基础设施,争取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在某某布局与发展。支持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智能技术试验船及母港建设,创建海上试验大科学装置,联合争创深海前沿领域国家实验室。发挥某某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某某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某某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引领支撑作用,提升海洋科研协同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推进相关海洋领域重大技术突破。支持泰州等地建设船舶产业研究院等

41、,加强省内涉海高校院所与国家级海洋研究机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重点建设海洋领域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健全海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海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二是加快提升高水平的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涉海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依托某某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建设海洋金融、海洋信息等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多产业、多链条交互融合的平台体系,形成完整的上下游海洋配套产业链条17。聚焦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先导性技术。积极争取上级对海洋科

42、技创新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推动项目、基地、人才和资金一体化配置。推进重点技术研发攻关“揭榜挂帅”,促进海洋技术重点跨越。强化科技成果产权保护意识、集成创新和转化意识,形成产业创新集聚优势。鼓励涉海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海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型骨干企业和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海洋龙头企业。三是加快构筑高层次的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加强涉海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某某省“双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培养一批海洋基础研究人才、海洋科技领军人物、创业人才和团队复合型人才。支持某某涉海高校增设与海洋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加强与国内知名涉

43、海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海洋优势学科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洋创新实践基地、海洋人才培训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建立海洋人才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来苏创业。3.3打造现代海洋中心城市根据中心地理论,中心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和资源。海洋中心城市具有海洋性和中心性双重特征,承担着集聚海洋生产要素、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海洋经济影响力的重任。目前,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等均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任务,但某某沿海却长期缺乏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海洋中心城市。要深化南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连云港、盐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加快海洋

44、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蓝色海湾”项目建设和滨海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充实优化示范方向和发展内涵,扩大辐射联动效应,吸引海洋经济优质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彰显特色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一是推动连云港打造彰显山海特色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落实国家“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要求,融汇山海岛元素,统筹港产城发展,加快推进连云港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做足山的文章,建设好运营好管理好花果山5A级风景区,实施大花果山景区战略,全面整合花果山与渔湾、东磊、孔雀沟等旅游资源,扩大游览格局,构建形成“一核、二环、三区、四门、五大产业、八大组团”的发展布局,实现山上山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努力打造令

45、人向往的“大圣故里、西游胜境”,奋力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突出海的韵味,强化海洋元素,泼洒海洋色彩,彰显海滨城市的气韵灵动,舒展开放港城的大气恢宏,匠心雕琢一批地标景观、城市小品,充盈凭海临风的海洋气息,精心装扮沿海城镇、特色渔村和重要景观节点,建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最美海岸。彰显岛的秀美,推进连岛等海岛旅游有序开发,推动邮轮母港建设,积极争取邮轮发展试验区。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推动连云港港转型升级和功能提升,建设国际枢纽海港。加快临港特色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构建高端石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推动中心城区、滨海新城、特色乡村协调发展。大力度推

46、动“城市东进、拥抱大海”,高标准建设连云新城、徐珏新区、赣榆新城。二是推动盐城打造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按照某某省提出的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锚定绿色低碳发展赛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不断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积极打造生态“金名片”。用足用好“国际湿地城市”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张国际名片,深入挖掘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做好融合发展文章。保护好勺嘴鹤、麋鹿、丹顶鹤湿地“吉祥三宝”,积极构建“全景世

47、遗”格局,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不断提升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一片林”工程,构建海岸线基干林带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滩涂造林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5+2”特色产业,高标准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等载体平台。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加快“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发展,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区域绿色光伏发电基地、国家大型1.NG储备基地。探索开展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逐步实现园区10

48、0%绿电供应,打造长三角零碳产业发展集聚区。三是推动南通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为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打造某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南通致力于实施优江拓海、江海联动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品牌效应,放大五山地区生态修复全国样板效应,巩固沿江一公里内园区外化工企业清零成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南通。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现规划统筹、管理协同,共同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加快推进向海发展,坚持以产立港、港产共兴。创新实施大通州湾体制机制,构建通州湾新出海口“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核心优势,加快推

49、进通州湾主体港区“2+1”码头、通扬运河整治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沿海四大作业区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洋口港作业区重点发展清洁能源(1.NG).新材料、轻工等产业,通州湾作业区重点发展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产业,海门港作业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等产业,吕四港作业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高端粮油等产业。积极推进“一枢纽五城市”建设,即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宜居宜业幸福城市。3.4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具有跨学科性质的重要学术概念,并逐渐从学术研究进入政治议程,成为我国执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方略。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认为,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