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2733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在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这次全省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研究安排我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我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刚才,我们对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希望受表彰单位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推动质量工作的典型经验,讲得都很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值得全省相关领域学习借鉴。市场监管局的总结通报,我都同意,希望各级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把握“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定位要求,从全局高度认识质量强省

2、建设。做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加快建设质量强省,以质量升级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各级各方面要牢固树立质量问题关乎发展全局的意识,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要者”,持续深化对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质量和标准是关系强国建设的大事要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

3、服务质量”,要求“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十三个强国”目标,质量强国是其中之一,可以说质量强国对其他强国建设,具有规范保障、服务促进等作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大家都要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切实增强抓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持续推动我省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和标准是实现首要任务的可靠保障。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攻关期,这一时期,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都要求把质量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质量工作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

4、愈加凸显。我们要以质量强省建设为牵引,以更强质量的产品、服务供给为依托,更深层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大力度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顺畅,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和标准是践行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我省来看,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省人民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更为迫切,但实事求是讲,我省多数领域的质量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质量强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守牢质量安全底线,增加优

5、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质量和标准是加快追赶进位的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近年来,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质量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主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区域质量持续提升。比如工业领域,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等方面有2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数量在*五省排名第1;比如新型城镇化领域,*区*镇品质城镇建设成为*唯一获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的试点项目;比如服务

6、业领域,*等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省质量和标准化发展整体水平低、短板欠账多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推动建设质量强省和标准化发展的制度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融合还不够紧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待加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等等。我们一定要谨记,越是在发展提速、人心思进的关键期,越是在加速追赶、争先进位的冲刺期,越要坚持好质量这个生命线,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质量的标准,把对标先进、追赶标兵作为发展的标准,以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以

7、硬核举措抓实质量强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各级各方面要系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积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毫不松懈抓好质量和标准提升,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省建设。重点要做好五篇大文章:一要做好产业质量大文章。当前,我省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向上突围,必须抓住质量这个重要的制胜法宝,推动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要以质量和标准引领产业转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8、重要要求,坚持产业发展和标准提升一体推动,深入实施质量强链行动,加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标准研制力度,以标准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加快原字号、粗字号、重字号产业结构向精、细、深发展,进一步挖掘优势潜能、激活创新动能、释放发展活力,提升先进制造质量竞争力。要以质量和标准倒逼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创新,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引以为豪、引以为荣、引以为傲的成果,比如重离子加速器、无氧铜等等,要继续努力破解一批“卡脖子”的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做好“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文章,形成“点”的突破;另一方面要落实各类支撑政策,引导各行业挖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9、企业,形成“面”的展开。同时,要瞄准产业链断点、堵点、痛点问题,加快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着力构建与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体系。要以质量和标准支撑集群发展。依托各类国家级产业平台和园区平台,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支持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14条支柱性产业链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大力引进附加值高、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项目,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同时,要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围绕美丽*建设,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标准化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提升中央生态

10、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质量。二要做好产品质量大文章。深入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对标国内外标杆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开展质量对比、质量攻关,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重要农产品、重点消费品等产品质量提升。要推动工业品迈向高端。大力发展优质制造,瞄准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快高端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先进化工新材料等质量性能突破,推动高品质特殊钢材、新型电力新能源等重大装备质量性能提升,积极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要推动农产品做强特色。我省是农业大省,肉羊、肉牛存栏量居全国第3、第8,高原夏菜、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量排名全国前列

11、,“甘味”品牌一步步走向全国,但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仍然偏少,有品种缺品牌、有产量缺效益、有规模缺质量的问题和有质量无规模、有展品无产品的问题同时存在,质量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是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制约。各级各方面要坚持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为发展方向,紧盯品种、品牌、品质和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精心做好苹果、红牛、当归等“土特产”文章,特别是在中药材、油橄榄等优势领域领跑国家标准,真正用数据说话、以标准评定,持续提升我省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对于白耗牛、小杂粮、藜麦、黄花菜等一些在规模上难以做大的特色农产品,要走好“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路子,狠

12、抓质量标准建设和营销推广,推进“一县一业、一镇一品”,让特色更受欢迎、更有价值。要推动消费品优质供给。聚焦社会普遍关心、消费需求外溢的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重点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特别强调的是,食品安全是国之大者,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食品质量监管关系重大、十分迫切,要按照总书记“四个最严”的指示要求,引导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升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要做好工程质量大文章。工程建设,质量为本。各级

13、各有关方面要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完善建筑设计施工地方标准,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建造方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重点加强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管,压实项目相关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着力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品质工程。同时,要重视农村住房、自建房安全问题,加快建立健全质量和标准体系,特别是要针对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房,强化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老百姓住得安全、住得放心。四要做好服务质量大文章。我国

14、内需分场是一座富矿,有着巨大潜力,要将这一潜力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关键一招就是增加优质服务供给。要强化标准引领。积极借鉴先进地区服务业质量管理经验,完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提升金融、物流、电信服务、设计包装等生产性服务业标准水平,完善文体娱教、康养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研制,打造消费产品、消费服务、消费平台、消费环境的全链条标准体系,用标准传导需求、引导供给、提振信心。要促进品质升级。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变,加快养老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旅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提升,努力打造“*服务

15、”优质品牌、优质形象。要健全公共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强化“一老一小”标准研制,积极实施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行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五要做好质量品牌大文章。品牌是质量的凝结,是企业乃至区域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全省品牌发展总体水平,以品牌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区域特色品牌培育。立足我省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中华老字号”“*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厚道*

16、地道甘味”“交响丝路如意*”等区域品牌影响力,深入开展“陇字号”品牌评价认证,培育更多质量标准水平先进、品牌带动辐射作用较强的区域品牌。要加快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县域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培育一批质量强县。要引导企业自主品牌打造。企业是品牌打造的主体,今天我们表彰的企业,都在各自领域打造了“立得住、叫得响”的自主品牌,都值得点赞、令人敬佩。各类市场主体都要以获奖企业为标杆,加快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自主品牌。要强化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

17、品牌发展政策和市场化品牌评价机制,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品牌创建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标准化建设,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强化“走在前列、创出一流”的坚定追求,用制度保障引领质量强省建设。在2022年召开的一次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省政府就给大家提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质量工作上走在前列、创出一流。希望大家树牢生命线意识,始终把“四强”行动的着力点放到提升发展质量的跃升上,把“五量”文章的关键点放在做深做实“提高质量”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

18、措,加快推动质量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责任落实要从严从紧。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质量强省建设和标准化发展的总体部署、系统设计和统筹推进,持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落实质量强省建设和标准化发展工作责任。企业要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应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从源头上提高质量水平。二是政策体系要加快健全。去年我省制定了*省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和*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各级各方面要在抓好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出台针对性强、精

19、准务实管用的质量提升和标准化发展支持政策,如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质量标准激励机制、融资增信体系等等,加快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奠定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三是质量基础要夯基垒台。各有关方面要集中力量开展一批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持续做好农业、智能制造、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社会管理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广运用我省质量基础设施“陇质慧”平台,深化与*大学联系合作,充分发挥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的支撑保障作用。要深入实施“标准+”行动,着力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动地方标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切实提升标准对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支撑能力。四是监督监管要创新方式。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完善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管格局,确保从车间到用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要强化重点领域质量违法整治,依法加大对食品、药品、疫苗、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加强电梯、锅炉、高压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对危害公共安全、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坚决铁腕整治、严惩不贷,切实筑牢质量安全底线。标准引领未来,质量关乎生命。我们要锚定目标、克难奋进,彰显“*质量”一流追求,擦亮“*质量”金字招牌,讲好“*质量”精彩故事,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质量强省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