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3015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学设计01.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第一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一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0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科学思维: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探究实践:1 .模仿做通

2、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2 .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态度责任: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3.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03.教学重点怎样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电流可以产生磁性。04.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作出解释。05.教学准备第一组:电池、导线3根、指南针、小灯泡、开关等第二组:在第一组基础上增加1节电池、增加一些导线等第三组:

3、通电绕圈06.教学过程一、发现通电导线可以让指南针发生偏转。1 .复习指南针的作用。如何使指南针方向发生偏转(演示验证)?导线可以使指南针偏转吗?为什么磁铁和铁可以使指南针偏转,而导线却不可以呢?归纳:是磁使指南针发生偏转。2 .可是有个人让通电的导线靠近了指南针,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介绍奥斯特实验。3 .观看视频(示范整个实验过程。尤其是直导线与磁针的位置摆放)4 .学生按要求做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二、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1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并作了怎样的分析?提出关键问题“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的呢?”2 .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析引导:小磁针发

4、生偏转需要磁的作用。而磁又是由谁产生的呢?是导线本身?还是导线中的电?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本身的原因。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的产生肯定与电流有关。所以应该是通电之后的导线产生了磁性,导致磁针发生了偏转。3 .小结:电流能产生磁性。4 .播放奥斯特实验视频。三、探究使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的方法。(一)1.我们实验时磁针偏转现象不够明显,你有办法能让现象像视频中那样吗?2、讨论:那怎么增大偏转角度?(学生可能回答:增加电池、改变导线等)(短路,应提醒短路的注意点。)说说你的依据。3 .设计实验。4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

5、大概15分钟后,教师展示部分小组实验成果)5 .组织汇报。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四、探究使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的方法。(二)1、提供锦囊,作进一步的引导探究:还有没有办法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2、我们怎么折叠这根导线的?(来回折叠;还是一个方向,比如一圈圈绕起来,成为线圈;或者揉捏成一团)哪种磁性强?示范绕线圈,用透明胶固定。3、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横着放在指南针的上下左右前后,竖着放在指南针的上下左右前后;线圈套住指南针平行放或竖着放等)4、实验。5、汇报6 .小结:通电导线绕成线圈,磁性增强。短路、增加电池增强电流,也能增加小磁针偏转角度,磁性也越强。五

6、、拓展延伸.这里有一节废电池,已经不能使小灯泡发光了(教师演示)。它真的一点电都没有了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一下?(学生上台演示)电磁原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讨论后汇报总结,教师播放图片和视频)07.教学反思从电和磁一课的试教后,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创造更大的探究空间。一、探究时间的保证。在电和磁这一课中,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使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变得更为明显。按照一般的处理,指导学生通电线圈也可以产生较大的磁性,让学生尝试,用不了几分钟时间,探究活动就结束了。但我在这里设计成在学生探究了几种增加磁性的方法后,着重探究通电线圈的引出、不同绕法、放置方法等等,教师只是适时地提供相助锦囊,

7、一切活动都由学生按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全班同学都完成探究。这么大块的探究时间的保证,让孩子在有计划的实验步骤下自主探究,增加了对线圈增大磁性的感性认识和科学认识过程。二、探究问题的深入。电和磁这一课,怎样使小磁针偏转现象变得更明显,无疑是本课的重点,教科书设计的活动内容是,研究把导线绕成线圈是否能增加磁性,以及不同的摆放位置是否也影响磁针的偏转幅度。但很多学生学完之后,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绕成线圈,为什么线圈能增强磁性?是否还有其他对导线的处理方式呢?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就有多大的发展。在这里,我设计了几个有阶梯有容量的问题,提供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把学习内容转化成了学生探究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提供了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这种深入探究的效果是在一节课时间内亲历几项活动(平均用力的探究)所不能达到的。国外科学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在科学课中一般的理解是:“一英寸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要尽量少一些、精一些。“一英里深”是指内容要展开,展开了才有可能“深”,才有可能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本课这样的安排设计也正想体现这一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