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05.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
2、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丰富的“新”,正引申出深刻的变化。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这里的“质”指的是物质、质量、本质、品质。从“物质”的角度看,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对生产力的改善和提升。从“本质”的角度看,新
3、质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生产力,从本质上已区别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从“质量”的角度看,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劳动力三要素都面对着高质量发展下的更高要求。从“品质”的角度看,是以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落脚于“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隙碍,围绕创新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变革,努力构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
4、术攻坚战,使科技创新成果径相涌现。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在于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新经济变革,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深化高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的生产力形态,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第一,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深度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发展态势。同时,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在新技术的作用下进一步扩充与延伸,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
5、第二,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新技术诞生一一关键生产要素变迁一一基础设施、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模式、制度框架等适应性改变社会经济变革”的路径下,科技革命与经济变革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耦合。以数字形式存储和流动的数据要素,因其独有的低边际成本、强渗透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可以推动生产工具和设备、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物质生产力创新。第三,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更多的是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形势下,以依靠资源大规模投入为特点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的弊端更加凸显,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就必须从科技创新中寻找新方法、新路径
6、,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第四,新质生产力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和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新赛道。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形成新质生产力,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第五,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在新一代技术与数据要素共同作用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重塑变革持续推进,由此产生的影响不只是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范畴,还对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组织运行和社会制度体系都将产生革命性影响。二、深刻
7、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坚定战略抉择,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飞跃,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结合学习心得和本职岗位,谈几点体会:第一,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客观上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幅度和深度。所谓幅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产业数量;所谓深
8、度,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出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产业间的互嵌越来越深,附加值越来越高,“沿途下蛋越来越多。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新质生产力转化。第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取得了一定发展成就,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没有发展潜力和未来命运前途的重要标志,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谁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制高点,谁就是赢家。因此,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9、未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经济的持续整体竞争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是赢得国际和地区之间竞争的制胜之道。第三,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积蓄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一个区域能否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取决于“源与策两个方面。一是建源成效。主要表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特定领域,是否形成包括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高等级研究平台、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资本等在内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二是施策水平。主要表现在是否能够快速形成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并提前做好未来产业布局。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产
10、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必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三、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并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新时代党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一是推进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我们要牢牢把握当前科技革命和产
11、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前沿领域提前谋划,靠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夯实未来产业技术基础,抢占发展制高点。目前我们XX面临着“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发展新产业切换新赛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科技力量汇聚高端要素,激活发展新动能。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量子信息、脑类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激活传统产业科技属性,瞄准信息化、数智化,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更有针对性的加快补齐产业短板弱项。三是推进科技成果
12、转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趋势。加大科技公共服务力度,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四是建设符合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端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机制,培育和引领战略型领军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力激发人才积极性。全面培养引进和使用好人才,促进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充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推动XX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