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堡南北主干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盛堡南北主干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合盛堡南北主干路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况某某县地处某某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本次设计道路是合盛堡南北主干路,该条道路是某某县新型工业园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道路,是工业园区内部的重要通道。根据某某县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要求,合盛堡南北主干路北起刘家岭村-兴盛堡(合盛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A段,向南沿规划走向途经园区南北主干路/东西主干路交叉口至外环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范围内道路总长为1410.221m,红线宽32m。1.2 设计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合盛堡南北主干路道路工程”任务委托单;2)建设方提供的合盛堡南北
2、主干路道路线位图。3)某某陆野测绘有限公司提供的1:1000地形图;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们共和国建设部);5)相关的法律规定;1.3 主要规范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8)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
3、1,J114-20019)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10)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19991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2004.0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13) 其他有关规范及标准1.4 主要技术标准合盛堡南北主干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按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50km/h。1.4.1平面设计线形指标表1.4-1平面设计线形指标计算行车速度(km/h)5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400 设超高推荐半径(m)200 设超高最小半径(m)10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7
4、00平曲线最小长度(m)85 圆曲线最小长度(m)40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m)6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5停车视距(m)601.4.2纵断面设计线形指标 表1.4-2 纵断面设计线形指标计算行车速度(km/h)50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900一般最小半径(m)135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700一般最小半径(m)1050竖曲线最小长度(m)40最大纵坡度推荐值(%)5.5最大纵坡度限制值(%)6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301.4.3荷载等级路面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1.4.4道路净空高度机动车净高5.0m;行人净高2.5m。2 设计内容2
5、.1 平面设计 按照规划,本工程道路红线宽度为32m,道路总长1410.205m;本工程高程坐标均由某某陆野测绘有限公司提供依据。平面设计时严格按照规划走向及红线宽度。2.2 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设计规范中计算行车速度要求的前提下,需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线形组合以及根据相交道路标高、周围地坪标高。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最大纵坡0.237%,最小纵坡0.237%。2.3 道路横断面设计南北主干路道路实施宽度32m,断面布置为“双向四车道”,采用一幅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3.5m(人行道)+3.0m(非机动车道)+2.0(绿化设施带)+15m(机动车道)+2.0m(绿化设施带)+3.0m
6、(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32m(规划红线)。机动车道横坡采用1.5,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横坡采用2.0。路面排水主要靠道路纵坡和横坡及排水管网解决。 2.4 路基设计2.4.1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应稳定均匀,一般路段和与构造物连接段的工后沉降应满足要求。路基应密实坚固,路床上部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机动车道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40Mpa,人行道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路基填筑材料要因地制宜,同时也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填料要求。路基设计应满足建设进度与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2.4.2 路基填土高度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类型有密切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结构及厚度的确定。
7、本次道路沿线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最大纵坡为0.237。2.4.3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料宜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特别是路床部分;粘性土等细粒土次之,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时,应掺入石灰等固化材料处理后使用;粉性土和耕植土、淤泥、杂填土等不能用于填筑路基。路基填料的强度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详见下表。表2.4-1路堤填料最小强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方路基00.380.30.850.81.541.5以下3零填及挖方路基00.380.30.852.4.4路基压实度要求路基压实度标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按主干
8、路标准进行压实,要求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表2.4-2土路基压实度标准(主干路)填挖类别路槽底以下深度压实度(主干路)机动车道(重型)填方080cm95%80150cm93%150cm92%挖方030cm95%2.5 路面结构设计2.5.1路面结构设计参数路面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1)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见下表2.5-1表2.5-2表2.5-1沥青混合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备注2015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密级配)140020001.4AC-10,AC-13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20018001.
9、0AC-16,AC-202)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砂砾)设计参数见下表:表2.5-2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配合比或规格要求抗压模量E(MPa)(弯沉计算用)抗压模量E(MPa)(拉应力计算用)劈裂强度(MPa)水泥碎石6150036000.5水泥砂砾5130036000.52.5.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l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4cm AC-13C(采用SBS改性沥青,SBS含量为5%)乳化沥青粘层油(PC-3,用量0.5L/m2)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掺抗车辙剂其中:掺抗车辙剂是沥青混合料总重量(包括骨料、矿粉、沥
10、青)的0.2-0.6。(具体由实验定)1cm 乳化改性沥青稀浆封层(不计入结构层厚度)乳化沥青透层油(PC-2,用量1.5L/m2)20cm 6水泥稳定碎石30cm 5水泥稳定砂砾50cm天然砂砾结构总厚度:110cm。土路基回弹模量不得小于40 Mpa,相应验收弯沉为:土路基顶面允许弯沉为292.5(1/100mm)。水稳基层顶面允许弯沉为28.1(1/100mm)。沥青砼面层允许弯沉为19.9(1/100mm)。l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3cm AC-13C(采用SBS改性沥青,SBS含量为5%)乳化沥青粘层油(PC-3,用量0.5L/m2)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其中:掺抗车辙
11、剂是沥青混合料总重量(包括骨料、矿粉、沥青)的0.2-0.6。(具体由实验定)1cm 乳化改性沥青稀浆封层(不计入结构层厚度)乳化沥青透层油(PC-2,用量1.5L/m2)20cm 6水泥稳定碎石20cm 5水泥稳定砂砾50cm天然砂砾结构总厚度:98cm。土路基回弹模量不得小于30 Mpa,相应验收弯沉为:土路基顶面允许弯沉为305.5(1/100mm)。水稳基层顶面允许弯沉为29.1(1/100mm)。沥青砼面层允许弯沉为20.9(1/100mm)。l 人行道路面结构6cm 人行道砖2cm 1:3水密砂浆10cm C15水泥混凝土30cm天然砂砾结构总厚度:48cm。2.5.3 沥青混凝土
12、面层技术要求AC-13C采用SBS改性沥青、AC-20采用90号A级普通石油沥青。具体质量技术指标如表2.5-3表2.5-5。 (1)、沥青表2.5-3SBS(I-C)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试 验 项 目改性沥青指标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延度(5cm/min,5)(cm)30软化点(环球法)()55溶解度(三氯乙烯)()99针入度指数PI-0.4闪点()230TFOT(或RTFOT)试验后残留物质量变换()1.0针入度比(25)()60延度(5)(cm)20弹性恢复(25)()65离析,48h软化点差()2.5运动粘度(135Pa.sPa.s)3表2.5-490号A
13、级沥青技术要求试 验 项 目90沥青指标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80100延度(15)(cm)100延度(10)(cm)30软化点(环球法)()44溶解度(三氯乙烯)()99.5针入度指数PI1.51.0TFOT(或RTFOT)质量变化()0.8残留针入度比()57残留延度(10)(cm)8闪点(COC)()245含蜡量(蒸馏法)()2.2动力粘度(60)(Pa.s)140密度(15)(kg/m3)实测纪录表2.5-5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阳离子喷洒用PC-1PC-2PC-3破乳速度 快裂慢裂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
14、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计E252101616T0622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s1025820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0.1mm502005030045150T0604延度(15),不小于cm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与粗、细粒式集料伴和试验-T0659水泥伴和试验的筛上剩余,不大于-T0657常温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 (2)、面层粗集料要求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石灰岩等碱性石料
15、,上面层1015档的粗集料应采用辉绿岩、玄武岩等坚硬石料;并且要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为使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合理,形成S型光滑曲线,建议粗集料采用2档料进行组配。沥青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2.5-6。表2.5-6沥青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上面层中、下面层石料压碎值()2020洛杉矶磨耗值损失2830对沥青粘附性5级4级坚固性()1212针片状颗粒含量()1010水洗法0.3mm部分)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砂当量()60亚甲蓝值(g/kg)25棱角性 (s)30 ( 4)、填料填料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
16、、清洁。沥青面层填料技术要求见表2.5-8。表2.5-8沥青面层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指 标表观密度(t/m3)2.5含水量()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 0.9塑性指数4粒度范围0.6mm (%)1000.15mm (%)901000.075mm (%)85100(5)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要求见下表。表2.5-9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中粒式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68级配类
17、型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率()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AC-2016-4412-338-245-174-133-7细粒式AC-1324-5015-3810-287-205-154-8(6)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表2.5-10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气候条件和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动稳定度(次/mm)试验方法七月平均最高气温及气候分区2030夏热区2-2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800T0719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400(7)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表2.5-11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气候条件和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
18、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年降雨量(mm)及气候分区250500半干区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5T0790改性沥青混合料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0T0729改性沥青混合料75(8)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表2.5-12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气候条件和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试验方法年极端最低气温及气候分区-21.5-37.0冬寒区2-2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300T0719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800表2.5-13路面抗滑标准道路类别一般路段摆式仪测定值构造深度TD(mm
19、)石料磨光值PSVF0F计算行车速度50km/h的主干路455037400.40.637402.5.4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2.5-14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沥青种类类型厚度(mm)集料(m3/1000m2)乳化沥青用量(kg/m2)第一层第二层第一次第二次合计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乳化沥青(PC-1)双层10S12911S14961.82.01.01.22.83.22.5.5水泥稳定基层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施工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进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水泥含量暂定为6%(重量比),基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
20、准)不小于98,施工前,要求用重锤击实法求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配合,7天浸水抗压强度要求达到3.5MPa,水泥选用普通硅酸水泥,矿渣硅酸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但应首选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水泥。碎石的抗压碎能力要求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30,碎石的颗粒组成符合级配范围要求,具体见下表表2.5-15水泥稳定碎石(砂砾)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mm31.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百分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评定标准可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第7.12条执行。
21、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中水泥含量暂定为5%(重量比),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小于98,施工前,要求用重锤击实法求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配合,7天浸水抗压强度要求达到2.5Mpa。砂砾的颗粒组成范围同表2.5-15。2.5.6砂砾垫层技术要求砂砾应具有一定粗细粒料级配,透水性良好,质地坚硬,不含杂质,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颗粒组成应符合表2.5-16要求。表2.5-16砂砾颗粒组成要求筛孔尺寸(mm)75634.75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010030505天然砂砾压实度不小于92%。2.6 交叉口设计本工程范围内沿线分别与刘家岭-兴盛堡(合盛堡)农村公路A段、园区东西主干路及
22、外环路相交,详见“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图”。2.7 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本工程,填方路基边坡采用坡率1:1.5向下放坡,挖方路基采用1:0.75坡率向上放坡。2.8 附属设施2.8.1单位及小区出入口本工程道路与沿线工矿企业、街坊里弄或其他小路衔接时采用牛腿式进口坡形式。施工单位可根据建设方意见及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和调整出入口位置及宽度,以方便周边出行。3 道路施工道路施工应严格按照城市道路有关规范及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规定要求进行,主要施工技术要求简述如下:3.1 路基(1).路基挖土应由边到中,以利于排水,分层循序进行。当开挖至接近路基设计顶面时,应根据土质
23、情况注意预留碾压沉落高度,其数值可通过试验确定。挖土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纵、横坡度,以利于排水,不得挖成坑塘,严禁掏空挖土。路基若有超挖,应用与挖方相同的土壤填补,并压实至规定要求的密实度。若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应用合适的筑路材料填补压实。(2).路基在开挖过程中,若遇软弱地层或障碍物,需采取特殊措施时,应会同设计部门与建设单位共同商议处理。(3).路基填土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一般路段清除厚度不小于30cm。(4).原地面若为斜坡或老路基拓宽,先将边坡挖成阶梯形,然后分层填筑压实,每级台阶高度一般为20cm,台阶高宽比宜为1:1.5,台阶底面应稍向内倾斜
24、。 (5).填土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宜,一般每层松土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20cm),若采用薄铺轻碾的方法,每层松土厚度可为1520cm。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坡,严禁贴坡。 (6).填土地段的表层不得有积水,填筑应逐段分层进行,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地段;先填路中,后填路边,保持有一定的路拱和纵坡。若填土分几个作业段施工,则先填地段应分层留阶,台阶宽度1m。(7).填方段原地面标高以下的各种地下管线及其它构筑物应先期做完。管线周围及顶面以上的回填土应按路基沟槽压实度要求对称、均匀、薄铺轻夯分层回填夯实,浅埋
25、管道必须加固处理。(8).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重叠等原则,且碾压轮应超过两施工段的接缝。碾压时应顺道路中心线方向进行,弯道及路口圆角处应边开边借。碾压速度应均匀,轮迹重叠宽度,二轮压路机为30cm,三轮压路机为后轮宽度的一半。 (9).土路基压实后应平整、密实,无弹簧、翻浆、松散现象。路基应分层测定压实度,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上一层土方的填筑。3.2 砂砾垫层1)摊铺砂砾应采用平地机或其他适用机械。在人工整平或摊铺时,严禁用多齿耙。摊铺后的砂砾层应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现象。压实时可在砂砾层表面均匀洒水湿润,但不得泡软路基。2)垫层铺筑后应
26、禁止车辆通行,保护垫层不受破坏。3.3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进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水泥含量暂定为6%(重量比),基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小于98,施工前,要求用重锤击实法求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配合,7天浸水抗压强度要求达到3.5MPa,水泥选用普通硅酸水泥,矿渣硅酸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但应首选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水泥,同时采用标号较低(如32.5)的水泥。施工时注意事项:(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质量的规定要求,宜采用厂拌送到工地,混合料送到工地后,应急时摊铺,急时碾压,掌握随送随铺,当天碾压
27、的原则。(2).为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应尽可能做到一次平整,并保证基层的平整度符合路拱的要求,并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和弯沉要求。(3).基层每层压实厚度为1520cm;不得超过25cm;大于25cm时应分层施工,其上下层应联结良好。(4).基层碾压完毕后应立即覆盖或湿润养生,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干热天应每天洒水湿润,但不得用水管直冲基层表面;湿冷天可待基层表面干燥泛白时补充洒水。 (5).基层不宜直接开放交通。需临时开放交通的路段,应满足设计结构强度为前提,并作合适的沥青封层保护表面。(6).压实后的基层应平整、坚实、结成整体,无松散现象;表面无明显粗细粒料分离现象。 (7).指定龄期内(一般为
28、铺筑面层前)弯沉值应达到设计指定要求。弯沉值指标不合格者,不得铺筑面层。(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初估用量为1.5L/m2,施工用量应试洒后确定。3.4 透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后确定,不宜超出下表要求的范围。表3.4-1沥青路面透层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表用途乳化沥青规格用量(Lm2)半刚性基层PC-21.53.5 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29、应根据实体工程实际采用的原材料筛分结果确定,形成光滑S形曲线。沥青混合料生产单位必须根据目标配合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验证。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待确定料源、完成相关室内试验后另行提供。3.5.1 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的要求,混合料沥青用量应控制在生产油石比0.10.2%的范围内。、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各种矿料应分散堆放,不得混杂;集料(尤其是细集料)、矿粉不得受潮,应设置防雨顶棚储存。、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隙式拌和机拌和,拌和机应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
30、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的装置和自动打印装置。、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胶结料为判断标准。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时间宜延长5s以上。、沥青混合料从出厂到摊铺时间不得超过2h。、在整个混合料拌和生产期间,都应对混合材料进行抽样检验,以证明其集料级配、填料与沥青含量符合规程提出的要求。3.5.2沥青混合料施工要求对明显花白、粗细粒料分离、结块成团、枯焦干散、油重明显过多过少,以及出厂温度超过范围或送到工地时温度低于规定的混合料,不得使用。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免影响路面平整度和压实厚度,拌和机应与摊铺机能力
31、匹配,不允许出现摊铺机等候运料车的情况。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3m/min。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严格控制施工温度。表3.5-1采用SBS改性沥青时混合料施工温度工序控制温度()沥青加热温度160165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165170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20改性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5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混合料贮存温度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90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表3.5-2采用90号沥青时混合料施工温度工序控制温度()沥
32、青加热温度15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0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终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30(正常施工),140(低温施工)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25(正常施工),135(低温施工)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65轮胎压路机75振动压路机6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混合料压实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
33、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整修乃至返工。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压路机总重量不宜小于25t,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应严格控制,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要求大于97。路面厚度测试应严格控制负偏差。、晚间铺筑沥青混凝土必须有充分的照明设施。雨天不得铺筑沥青混凝土。夏季施工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并注意养护。、铣刨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回收利用。3.6 质量标准道路施工均须严格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质量标准须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由于本工程暂无地质报告,本次设计参考周边地形相关工程地质报告,仅供参考,待本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并经设计复核后方可施工,若在施工时遇大范围的暗浜、流沙、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各方协商解决。未详尽处参阅国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