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现代职教历史较短,行业组织薄弱、近几十年学历门槛制客体导致社会唯大学文凭是瞻主观意识的存在、工匠之师的缺乏、校企分离等原因导致与由最先进生产力所决定的职教方式一一现代学徒制有一定偏离,所以笔者认为培养大国工匠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而做更全面的顶层设计:一、淡化学历情结,教育人本位,让真正的匠心青年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跟国家的发达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中国教育还是现行的普及高等教育,用文化课的分数来评定一个孩子的爱学习与否、聪明与否、优秀与否甚至成才与否,给孩子贴标签,大国工匠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就被抹杀在
2、了摇篮里,高考定终身制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这与最先进的生产力是背道而驰的,势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每一个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体差异决定、选择读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选择走学术之路还是当一名技术人员,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以个人的喜好、能力和职业愿景为选择标准,而不是人人挤独木桥,只要能被高中录取的都在学术的道路上盲目追赶,导致走技术之路的不是真正的匠心青年而是在一考定终身的考核中被淘汰的无奈之选。让选择职业教育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孩子跟选择高等教育从事学术型工作的孩子只有行业的区分没有高等贵贱层次的差别。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打通职校毕业生从初等技术人员到
3、高级技术人才的荣誉通道体系,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和荣誉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建立在我们的职业培训机制得到统一、严格、专业的立法保护,技术工人的经济收入得到足够保障,社会地位得到足够尊重,职业晋升、技能深造通道透明、通畅基础之上的。工匠精神使以人为本的人本位教育和以社会需求为本的社会本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下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人本教育成就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是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一批合格的工匠之师“工匠精神”作为一个大国所推崇的时代精神,它不单属于某一个职业,也不单属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它是整个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
4、阶段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意识形态,所以对工匠精神全面而科学的认识需要有全球的视野和战略高度。中国现在整个工业界都在向德国学习,边学边买,买设备,买技术,买品牌,买公司,但是剑可以买剑法只能学。中国不乏匠心青年,中国缺乏的是一批训练有素,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工匠之师。我们说德国的工匠精神源于德国学生3.5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这3.5年磨砺的工匠精神不是请德国的职教专家配着翻译来中国的职校现场教学、实训,也就是现在国内如火如荼的正在搞得中德职教合作所能实现的,更不是召集一些没有德语基础、德国体制背景作支撑的国内职校教师去德国观摩、学习十天、半个月、几个月就能学习的来的。真正的掌握、
5、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我们要搞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成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时长是经过科学严谨安排和长期实践形成的,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配备着各种法律、制度、体制等存在的,不是单一的照搬德国的课程设计就能实现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切实参与到德国的教育体制中学习、培训、实践的学生,而不是让我们的师资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就能达到的,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需要一批真正的匠心青年去德国本土接受完整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他们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他们需要跟德国本土学生拥有同样的待遇和未来。这批国际技术匠人,学成归来,他们
6、拥有一定的德国文化底蕴,掌握着先进的德国技术,具有着纯正的德国工匠精神,怀揣着一颗中国匠心,他们是真正的德国职业教育中国化的使命践行人。他们将是中国职教团队中最新鲜的血液,是加快德国职业教育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三、学校招生、企业招工同步进行,增强企业参与度,推进产教融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作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先招生、后招工”是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形式。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校本思维,还是老版本的校企合作模式,很难在产教融合上实现突破。现代学徒制本来应该是一种企业主体、工作本位的学习形式,
7、现在企业非常注重顶层设计,规划阶段不让企业介入,即使后期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终归还是有点儿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一来,企业还是将职校学生当做“别人的孩子”,并没有觉着是在培养自己的员工,不积极参与也在情理之中。从总体上看,脱离区域内产业发展需要,盲目设置专业,盲目招生,正是产教分离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根源。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与职业院校有着平等的地位,校企合作只能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双赢”的原则开展。现代学徒制正是一种真正体现企业主体地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形式,至少在招生方面企业要有决定权。因此,要使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落地生根,需要升级校企合作的版本,由院校主导模式逐步向企业主导模式转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出台新的招生录取政策,招生、招工同步进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让学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双重身份,为未来的工作而学习,学校以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为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指导方针。相信解决了技术型人才的晋升通道和社会认同度、社会地位的问题,解决了现代学徒制工匠之师的问题,解决了产教融合企业本位的问题,中国的匠心青年离大国工匠的距离,中国离制造业强国的距离,中国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的塑造将是有日可期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