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线施工地质补充钻探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线施工地质补充钻探施工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某某站某某站区间自某某站往东沿汉溪大道行走,下穿105国道路基后,再下穿小山包后从汉溪大道跨线桥北侧通过,最后到达某某。此段线路所经区域主要为汉溪大道,区间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550m,线间距13.4约27.5m。线路最大纵坡18,最短坡长265m。线路最小埋深9m,最大埋深15m。设计里程YCK6+526.500YCK8+162.500,右线全长1636m,左线全长1626.126m。主要工程数量包括盾构隧道、2座联络通道,区间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左线隧道纵断面自某某站出站以2坡度下坡后再以18下坡、4下坡,再以9.502上坡、2上坡至区间设计终点某某站。区间右线
2、隧道纵断面自某某站出站以2坡度下坡后再以18下坡、4下坡,再以9.149上坡、2上坡至区间设计终点某某站。区间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550m,线间距13.4约27.5m。线路最大纵坡18,最短坡长265m。线路最小埋深9m,最大埋深15m。两台盾构机从某某站东端始发,某某站西端吊出。区间隧道内径5.4m,外径6.0m,采用300mm厚的管片错缝拼装而成,每环管片有六分块,环宽1.5m。区间平面布置如图1-1。图1-1 某某站某某站区间平面布置图1.2地面环境情况某某站某某站区间隧道自某某站向东沿穿汉溪大道行走。地面高程一般为8.0820.75m。本段区间沿线有建(构)筑物主要为新105国道跨线桥、
3、汉溪大道跨线桥、正鸿医疗器械厂和4坐高压电线塔等重点建(构)筑物。场地景观见图1-21-5。图1-2汉溪大道(某某站,往大里程)图1-3汉溪大道(新105国道跨线桥,往大里程)图1-4旧105国道(汉溪大道跨线桥)图1-5汉溪大道(正宏医疗器械厂,往大里程)1.3周边建筑物情况盾构区间施工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影响建构筑物统计如表1-1所示。表1-1 车上盾构区间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调查一览表序号建筑物名称里程范围基础及结构形式穿越形式备注11号高压线塔ZHK7+674.507浅基础侧穿基础边线距离左右线隧道边最近水平距离0.7m。22号高压线塔ZHK7+804.957浅基础下穿基础底距离
4、隧道顶18.4m33号高压线塔ZHK7+941.279桩基础侧穿钻孔桩距离左线边线水最近平距离2.2m,距离右线边线水最近水平距离2.6m44号高压线塔ZHK7+2.718浅基础下穿基础底距离隧道顶13.2m5105国道跨线桥ZHK7+548.865桩基础侧穿隧道右线边线距离桥桩最近水平距离43m6汉溪大道跨线桥ZHK8+42.481桩基础侧穿隧道右线边线距离桥桩最近水平距离3.7m7正宏医疗器械厂ZHK8+146.156浅基础+桩基础盾构隧道左线下穿部分为浅基础,隧道顶部距离基础底9.44m主要地下管线:道路两侧存在密集的电力、电信、雨水、上水、污水、燃气、路灯地下管线管道,地下管线管道的走
5、向基本与道路平行,局部斜交或垂直。1.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1.4.1场地地质构造1、地形、地貌本区间正线沿线区域原始地貌类型可分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和剥蚀残丘地貌。其中里程YCK6+450YCK6+950原始地貌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为主,地势较平坦,现地貌多为拟建道路及新客站附属工程的施工场地,下卧基岩多为白垩系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里程YCK6+950YCK8+200原始地貌以剥蚀残丘地貌为主,现地貌多为厂房、市政道路,少量区域为农用地,下卧基岩多为震旦系混合粉砂岩,该区域局部丘岗和冲沟相间,地面起伏较大。1.4.2场地地层岩性概述根据本区间沿线所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
6、特征度等工程特性,将沿线范围内岩土层划分为九大层,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人工填土层人工素填土:浅灰、深灰色,松散稍密,稍湿湿,其土质成分多为人工新近堆填的粘性土、砂及碎岩块,局部区域顶部为砼路面或砼地面。本层分布广泛,沿线地段均有分布,平均厚度2.20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根据野外钻探揭露情况,本层可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淤泥层、淤泥质土层及淤泥质粉细砂层。淤泥层深灰、灰黑色,流塑,饱和,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少量粉砂,局部夹团状粉砂,可见朽木,有腥臭味。本层主要分布在原始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白垩系地层上部,平均厚度1.37m。淤泥质土层深灰、灰黑色,流塑,饱和,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少量粉细
7、砂,可见朽木,有腥臭味。本层主要分布在原始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白垩系地层上部,平均厚度1.63m。淤泥质粉细砂层深灰色,松散,饱和,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粒径不均,混少量淤泥,局部夹淤泥薄层,可见朽木。本层主要分布在原始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白垩系地层上部,平均厚度2.42m。冲积洪积砂层根据砂层的粒径大小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粉细砂层、中粗砂层及砾砂层。粉细砂层灰白色、浅灰色、灰黄色,松散,局部呈稍密状,饱和,颗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粘粒,级配较差。平均厚度2.33m。中粗砂层灰白色、浅灰色、灰黄色,松散稍密,饱和,颗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粘粒,级配较差。本层在场地内零星分布,
8、平均厚度3.12m。砾砂层浅灰色,稍密,饱和,颗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较多中粗砂及粘粒,粒径不均匀,级配差。本层零星分布,平均厚度1.90m。冲积洪积坡积土层本层根据野外钻探揭露情况,共可分为六个亚层。稍密状粉土层灰白色,稍密,饱和,主要由粉粒及少量粘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细砂,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平均厚度4.30m。软塑状粉质粘土层浅灰、深灰色,软塑,湿,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少量腐植质。本层在本次平均厚度3.30m。可塑状粉质粘土层浅灰、灰黄色,可塑为主,湿,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少量粉细砂,局部含粗砂。平均厚度2.46m。硬塑状粉质粘土层褐红、褐黄色,硬塑,顶部少量偏可塑,
9、稍湿,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含少量粗砂。平均厚度4.20m。河湖相淤泥质土层灰黑色,流塑,饱和,主要由粉粘粒组成,质纯,可见少量腐植质。平均厚度1.80m。坡积粉质粘土层褐黄、褐红色,硬塑,主要由粉粘粒组成,局部夹砾。平均厚度6.80m。残积土层本层由原岩风化而成。根据母岩成分不同根据岩土勘察报告范围内的残积土分为白垩系碎屑岩类岩石风化残积土和震旦系混合粉砂岩风化残积土两个大类;根据残积土的状态可分为可塑状和硬塑状两个大类。根据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第11.4.5条,粉砂岩风化程度及残积土分类按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击数进行判定。可塑状残积土层白垩系碎屑
10、岩可塑状残积土(粉质粘土):褐红、紫红、紫褐色,可塑,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局部含原岩碎屑,岩芯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3.95m。震旦系混合粉砂岩可塑状残积土(砂质粘性土):褐黄、褐红、灰黄色,可塑,为混合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含少量石英质砂,岩芯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3.50m。硬塑状残积土层白垩系碎屑岩硬塑状残积土(粉质粘土):褐红、紫红、紫褐色,硬塑,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局部含原岩碎屑,岩芯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3.25m。震旦系混合粉砂岩硬塑状残积土(砂质粘性土):褐黄、褐红、灰黄色,硬塑,为混合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含石英质砂,岩芯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5.64
11、m。基岩全风化带白垩系基岩全风化带(K)褐红、紫红、紫褐色,母岩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岩芯呈坚硬土状,风化激烈,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局部含原岩碎屑,岩芯遇水易软化。平均厚度2.26m。震旦系混合粉砂岩全风化带(Z)褐黄、褐红、灰黄色,母岩为混合粉砂岩,岩石矿物除石英外已风化成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遇水易软化,局部夹强风化碎块。平均厚度5.01m。基岩强风化带白垩系基岩强风化带(K)褐红、紫红、紫褐色,母岩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岩石矿物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碎石状,岩块可用手折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岩芯遇水易崩解。本平均
12、厚度4.28m。震旦系混合粉砂岩强风化带(Z)褐黄、灰黄、浅灰色,母岩为混合粉砂岩,岩石矿物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密实砂土状,岩芯遇水易崩解。平均厚度15.07m。基岩中风化带白垩系基岩中风化带(K)褐红、紫红色,主要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层状构造,泥铁质、钙质胶结,局部地段含硅质胶结,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平均厚度4.91m。震旦系混合粉砂岩中风化带(Z)褐黄间灰白、浅灰、青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硬。
13、平均厚度6.35m。基岩微风化带白垩系基岩微风化带(K)褐红、紫红色,主要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层状构造,泥铁质、钙质胶结,局部地段含硅质胶结,岩质较硬,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局部夹中风化岩块。平均厚度5.99m;岩体较完整。震旦系混合粉砂岩微风化带(Z)浅灰、青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岩质坚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锤击声响。平均厚度11.65m。粉砂岩球状风化(孤石)根据地质勘察未揭露到粉砂岩球状风化体(孤石),但由于线路长,钻孔较稀疏,以及孤石分布的随机性,不排除在后期的勘察或施工中揭露到孤石的可能。1.4.3场地水文
14、地下水位本次初步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深变化较大,初见水位埋深为07.10m,标高为4.6221.89m;稳定水位埋深为09.20m,标高为4.1821.59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由于本次勘察野外作业工期短,实测的地下水稳定水位与设计和施工期间的地下水位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施工时应予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2.53.0m。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赋存方式
15、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含水层主要包括欠压实稍压实的填土层、冲洪积砂层:A、人工填土层主要为上层滞水,其富水性差,透水性差异较大,砂、块石等粗颗粒含量较大的人工填土层透水性可达中等强,主要由粘性土组成的素填土透水性则弱;B、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厚度不大,其富水性差,透水性中等强,根据轨道交通同类砂层其它线路的抽水试验资料以及广州市地区经验,粉细砂层渗透系数建议采用5m/d,中粗砂层渗透系数采用10m/d,角砾层渗透系数建议采用2050m/d。此外,第四系冲洪积土层、残积土层及岩石全风化带透水性较差,为微透水微弱透水土层,但当残积土、
16、全、强风化岩含粗颗粒较多或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明显增强。层状基岩裂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白垩系红层碎屑岩的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其赋存条件与岩石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有关。从本次勘察资料分析,基岩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基岩中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及块状,由于风化裂隙为泥质充填,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差,一般具弱透水性,富水性弱,但是当岩石风化带含砾(或碎石)较多且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可达中等强。由于部分强中风化基岩上覆全风化岩和残积粉质粘土等为相对隔水层,这部分基岩风化裂隙水具承压水特征。地下水的腐蚀性根据本次勘察所取地下水样的分析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7、(GB 50021-2001)12.2的评价结果为: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1.5原地质详勘情况按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规定,结合平面图及既有钻孔资料,本次详勘新布置勘探孔41孔,实际完成探孔31孔,间距约20m25m,孔深27 .0036.00m,16孔为鉴别孔,15孔为技术孔。勘探孔位置详见附图谢钟区间地质勘察点位平面布置图。勘察钻孔布置及试验数据详见广州地铁七号线一期工程某某站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有关其它地质资料。根据详勘资料表明,本标段本场地下粉砂岩岩区,局部存在差异风化现象,表现为全风化
18、、强风化岩层中存在中等风化粉砂岩(风化球),在详勘中MGZ3-XC-18、MGZ3-XC-19、MGZ3-XC-20、MGZ3-XC-23、MGZ2-033、MGZ2-035、MGZ2-036、MGZ2-038、MGZ2-039、MGZ2-041、MGZ2-042共有11个钻孔揭露了“孤石”。2.补充钻探孔布置方案设计2.1 补充钻探的目的根据地质详勘报告,本标段隧道洞身地层大部分为容易发育“孤石”的(7)全风化粉砂岩和(8)强风化粉砂岩,并且已经有12个钻孔揭露了“孤石”。分析孤石形成原因大致有两点分别是: 由人工回填造成的存在于回填土层中的大孤石; 由于岩石岩性不均匀、抗风化能力差异大,加
19、之断裂构造发育及岩体的次生裂隙导致岩体破碎,抗风化能力减弱,在深度风化情况下所形成的。当花岗岩中发育有几组交叉的节理时节理把岩石分割成棱角形块,风化特别集中在 3 组节理相交的棱角部位,风化速度快,久而久之,棱角逐渐被圆化。风化作用不断进行时,渐趋于使岩块变圆,形成球状花岗岩孤石。本次补充钻探旨在尽量摸清孤石情况,进一步准确掌盾构隧道各始发、到达端头、联络通道及隧道洞身特殊位置的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孤石处理、地层加固和盾构施工创造条件。即:1、 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摸清孤石情况,将盾构施工的风险降到最小;2、 准确把握端头位置和联络通道位置的地质情况。2.2 补充钻探技术要求1、进一步查明本标段
20、区间隧道范围内硬岩及孤石分布情况、埋深、大小,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质。2、进一步查明本标段盾构隧道端头、盾构机进出洞端头及联络通道位置的以下情况:岩土特征、岩土分布、岩土界面,划分并描述岩土层特征,提出土石可挖性分级;特殊性土和不良工程地质单元(淤泥、液化砂层、断裂、风化深槽)的特征和分布,评价土的固结状态以及砂层的富水性、液化等级;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涌水量、补给来源、变化幅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3 补充钻探孔布置方式及深度控制根据盾构法掘进的特点和本标段的地质特性,在本标段的补充地质工作我部将采取钻探为主的勘察方法。补充钻探拟分包给专业钻探和试验单位进行补充地质钻探工作
21、,单位资质须符合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批准。钻孔深度根据各个孔位所处位置的隧道埋深确定,原则是进入结构底以下1米。2.3.1 补充钻探孔布置原则根据补充钻探的目的,本次补充钻探钻孔布置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原则:1、根据详勘中已探测到的“孤石”相对集中的地段可以看出,一般为(7)全风化粉砂岩和(8)强风化粉砂岩两种地层及其地层交替的地段,这与孤石的现场理论相符,所以将(7)和(8)地层作为补充钻探的重点区域来考虑;2、联络通道位置的补充钻探旨在摸清其地址情况,为选取地层加固方案和隧道施工做准备,故其补充钻孔布置单独考虑;3、盾构机进出洞端头的补充钻探目的首先是摸清其地质情况,为
22、选择加固方案做准备;4、钻探孔的布置采用逐级加密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对钻探孔的布置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孤石”探测的准确性和降低成本。5、补钻方案实施前应进行走访调查,与有关单位联系沟通,将区间线路上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埋深查清楚并标示出来,避免钻孔施工将之损害,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钻方案。2.3.2 补充钻探孔布置方式由于之前的详勘是在隧道范围两侧布孔勘探的,本次补充钻探将在上次勘探点对应的隧道另外一侧布孔勘探,这样既可以对比之前的详勘结果,也可以更直观、更详细的了解地质横断面情况。根据布孔原则将区域划分为3部分:重点探测区域;盾构机进出洞端头(共4个)
23、联络通道(共2个);详见附件5地质补充钻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并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布孔原则,各部分钻孔布置如下: 重点探测区域:重点探测区域按“孤石”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分为两种情况,分别设计逐级加密布孔间距的方案: 隧道内“孤石”出现可能性最大区域(之前已勘探出孤石位置):先在靠近隧道边线1m距离原勘探点最近点钻第一孔;根据第一个钻孔的实际情况判断,如该孔出现“孤石”,则根据实际情况按照2.3.4进行下一步详细勘探;如果没有探测到孤石,则结合原地质情况在该排孔前后3m范围内开第二孔,结果判断同上;如果判断孔间出现“孤石”的机率不大或盾构机足以应付风险,则终止加密钻孔。 隧道内“孤石”出现可能
24、性很大的区域(7)和(8)交替地层):结合原地质勘探结果,找出(7)和(8)交替地层较多的位置,然后在原勘探孔前后10-15米的隧道外边1m(在原勘探孔对应的隧道另外一侧,如果该位置现场施工条件不具备在原勘探点一侧也可以)布孔钻探。根据第一钻孔的实际情况判断,如该孔出现“孤石”,则根据实际情况按照2.3.4进行下一步详细勘探;布孔位置如下:车站:MGZ2-033右一孔、MGZ2-034北一孔、MGZ2-038北一孔、MGZ2-042和MGZ3-XZ-03之间一孔。左线:MGZ3-XZ-04右一孔、MGZ3-XZ-11左右各一孔、MGZ3-XZ-19左一孔、MGZ3-XZ-20右一孔、MGZ3-
25、XZ-36左一孔、MGZ3-XZ-40右一孔、MGZ3-XZ-48右一孔、MGZ3-XZ-61右一孔、MGZ3-XZ-72和MGZ3-XZ-75之间两孔。右线:MGZ3-XZ-03右一孔、MGZ3-XZ-16左一孔、MGZ3-XZ-30左一孔、MGZ3-XZ-35左一孔、MGZ3-XZ-49左右各一孔、MGZ3-XZ-62左一孔、MGZ3-XZ-69左右各一孔、MGZ3-XZ-80左右各一孔。左右线之间:MGZ3-XZ-03北一孔、一号联络通道右一孔、MGZ3-XZ-32北一孔、MGZ3-XZ-71北一孔、MGZ3-XZ-81南一孔。图2.3-1 补勘点位布置图图2.3-2 补勘点位布置图图2
26、.3-3补勘点位布置图 盾构机进出洞端头:每个端头位置,离开连续墙1.5m在隧道中心线上各布置一个钻孔,当附近有探测孤石的钻孔时,不必重复布设; 联络通道:在联络通道的中间,离开边线1m布置1个钻孔。2.3.3 补钻探测到孤石后的周边加密钻孔(工程量大,根据需要考虑是否实施)1、探测孤石的形状和大小钻探时如果发现隧道洞身范围内存在“孤石”则需测清楚“孤石”形状和位置。由于“孤石”一般为圆形,其宽度和厚度相差不大,并考虑到尽量使钻孔在处理“孤石”时可重复利用以降低成本所以探测“孤石”的形状和位置时按以下程序布孔:1) 以探到“孤石”的点为中心点向外布置钻孔圈,每圈等距布置4个钻孔;2) 第一圈以
27、“孤石”厚度的1/2为半径以中心点向外布置;3) 如第一圈钻孔还不能找到孤石的边界,则距第一圈圆周向外0.4米布置第二圈钻孔;4) 如第二圈钻孔还不能找到孤石的边界,则距第一圈圆周向外0.4米布置第三圈钻孔;5) 依次类推,直到找到孤石边界为主。2、孤石的周边加密探测钻孔探测到某地段存在孤石后,以隧道外边线为边界,在其周围布置加密钻孔,以探清楚其周边是否还存在孤石:1) 第一圈钻孔以孤石边界向外1.5米布置;2) 第二圈钻孔以第一圈圆周向外2.5米布置;3) 第三圈钻孔以第二圈圆周向外5米布置。2.3.4 补充钻探孔的深度设计补充钻探孔均应钻至隧道底部外轮廓线下1m,并以孔底标高控制钻孔深度。
28、3.补充钻探实施方案3.1.1补充钻探钻孔数量及位置的选定谢钟区间地质勘察点位平面布置图上标明的钻孔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号: 重点探测区域:编号XZ-ZB-0109,XZ代表某某某某区间,ZB代表左线补钻,0109表示钻孔序号;XZ-YB-0166,XZ代表某某某某区间,YB代表右线补钻,0166表示钻孔序号。 某某站和某某站以及端头探测区域:编号XC-CZB-01,XC代某某站,CZB代表车站补钻区,01表示钻孔序号,ZC-CZB-01,ZC代某某站,CZB代表车站补钻区,01表示钻孔序号 联络通道:例如编号XZ-ZBL-01,XZ代表某某某某区间,ZBL代表左线补钻联络通道区,01表示钻孔序号
29、。 左右线之间的特殊探测区域:编号XZ-TSB-01,XZ代表某某站,TSB代表左右线之间的补钻区,01表示钻孔序号。 根据详勘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共设30个补充探测孔。3.1.2探测区分布及其钻孔数量如下表所示:序号钻孔部位孔数(个)编号1车站及端头6XC-CZB-0104;ZC-CZB-01022左线11XZ-ZB-01113右线9XZ-YB-01094联络通道1XZ-ZBL-015特殊部位3XZ-TSB-0103补充探测钻孔分布及数量表3.2-13.2.1钻孔数量及位置的选定详见附件1谢钟区间地质勘察点位平面布置图,附件2区间左线地质纵剖面图和附件3区间右线地质纵剖面图。3.3补充
30、勘察的方法及流程本次补充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室内试验等综合方法,在详勘的基础上,进步摸清地质情况。补充勘察工作流程如图3.3-1所示。提交成果报告报告编写报告审核安全教育质量控制室内资料整理及分析计算实验室测试取样钻探抽水试验施工办证测量放样勘察任务书编写勘察纲要送样图3.3-1 补充勘察工作流程图3.4补充勘察方案及技术要求3.4.1钻探3.4.1.1钻探工艺流程钻孔位测设钻机移至点位平整场地封孔、清理钻进、取样、测试制作泥浆池移至下一孔完成清场图3.4-1 钻探工艺流程图3.4.1.2 钻探施工要求1、施工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及实力的单位,投入足够的人员和设备,保证
31、施工工期。与市政、交警及有关部门办理钻探施工许可证、临时占道证等相关事宜。测量人员按每5m一个点放出隧道中心线,以保证钻孔定位。做好施工现场荧光警示标志。做好地下管线排查,做好施工过程保护,确保钻孔不损坏所有地下管线。现场各类物资必须摆放整齐,保持现场文明、卫生、整洁。2、钻孔定位:钻孔原则上按图纸进行定位,孔位偏差不大于1m,。若受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交通及地形等条件影响无法施工,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商议调整。3、钻孔操作:做好泥浆围挡措施,严禁直接排入市政管道。钻孔垂直偏斜率小于1%,钻孔深度必须按要求钻至隧道底,钻探过程中遇到孤石必须钻穿孤石体。钻探操作(含钻具规格、回次进尺、岩芯采取率、
32、编录等项)、取样操作必须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复杂地层与特殊条件下钻探操作应执行工程地质钻探规程第3.5条规定。仔细鉴定岩芯,按岩土的描述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五章第五节要求进行。准确记录钻探进尺、不同岩性的分层厚度和采样位置。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测量:量测每个钻孔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包括水上钻孔,多层含水层的水位,应采取止水措施分层测定,地下水为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钻探保证措施:a、钻孔直径应依据钻探目的和用途确定。岩芯采取率应达到有关要求钻探,每一回次采取率:在粘性土及粉土层不应低于90,完整岩层不应低于85,砂类土、碎石类土不应低于80,破
33、碎岩层不应低于65%。b、为保证采取率,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措施如下:回次应在保证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的前提下,根据地层条件和钻具的长度确定。在砂类土、碎石类土中钻进时,应适当控制其进尺,以确保分层与描述的要求;在软土及松散层中钻进时不大于0.5m,在粘性土及粉土层中钻进时,一般回次进尺不大于1.0m;在完整岩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1.5m。对于软岩采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对于硬质岩,采用金刚石钻有回转钻进;对于破碎带,采用单动双管钻进回转钻具取芯。注意观察、记录钻孔中的异常气味,如发现异常气体,将使用气体检查仪器检查其成份,并做好现场保护措施,保证人员安全。施工过程发现异常情况
34、应及时汇报,以便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严禁盲目施工。钻探施工过程安排专人跟踪,以准确记录地层情况,包括孤石大小、平面位置及深度,保证施工质量。4、封孔:由于本次补充钻探钻孔布置在隧道正上方,因此必须严格保证封孔质量。每个钻孔完成后必须马上进行彻底封孔,避免封孔不及时出现的事故和意外。封孔采用水灰比为0.8的水泥浆,使用钻杆从钻孔底部自下而上进行,封孔过程中应注意水泥浆的流失,直到钻孔溢浆为止,若水泥浆流失严重,可改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孔。封孔质量必须经现场管理人员验收。5、施工现场围蔽:由于本次钻探施工大部分需占用交通道路,为保证通行,每次施工现场占道不得超过2个车道。6、施工现场恢复:钻探完成后
35、,需将施工现场清理冲洗干净后才能撤场,若施工时对路面及绿化带破坏严重的,需进行原样恢复。3.4.1.3 钻探编录 准确记录钻探进尺、不同岩性的分层厚度和采样位置。厚度大于0.5m的工程地质层将分层描述。现场描述应主要有以下内容:1、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2、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态、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3、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态、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4、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5、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
36、层结构等。6、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岩芯,以便于计算机保存、编辑。3.4.2原位测试钻孔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10.5条的规定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此外,本技术要求规定标准贯入试验应提供下列资料:实测击数、试验孔号、试验深度、试验的岩土层,并进行统计。做标准贯入试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标准贯入试验孔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应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并防止涌砂或塌孔。2、采用自动落锤法,并减少导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锤击时应避免偏心及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结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
37、0击/分。3、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积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实际贯入深度并终止试验。3.4.3室内试验1、 室内试验操作及成果分析应由具有CMA计量认证的试验室承担,且必须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十章以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并注意规范用词。2、土层试验提供以下参数:含水量、干密度、湿密度、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侧压系数、粘聚力和内摩擦角。3、岩土试验应提供以下参数:单轴极限抗压强度。3.4.4 资料整理及勘察报告编写1、 对
3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执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规范并满足设计总体单位的有关规定要求。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文; 勘探点(孔)布置平面图(含地形、路线、车站站位等),孤石分布平面图(图上必须标出孤石大小); 结合详勘钻孔修正给出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图上所有勘探孔必须有岩性花纹,以及孔口高程、孔深、取样位置、主要测试结果等钻孔要素);纵断面图、横断面图上给出孤石的位置和大小; 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成果汇总表(图); 岩芯彩色照片(采用数码照片,以便计算机输出); 电子光盘文件。4.施工部署及工期安排我部将在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巩固成绩,克服缺点,
39、运用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的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同业主、监理公司和质检部门密切合作,责任到人,精心组织施工,确保此次补勘优质、高效、高速、安全、文明生产。我部预计钻孔速度为每天两孔,当然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例如雨天不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就可能完不成预期目标,在理想条件下,我部做出了以下部署:4.1工期目标 某某年X月X日 开工准备 某某年X月X日 正式开工某某年X月X日 钻孔结束某某年X月X日 设备出场4.2施工准备(1)、开钻前,按勘察总体技术要求及钻孔坐标进行勘探孔(点)的测量放样,确保位置准确。(2)、开钻前必须认真阅读地下管线、管道图,必须事先观察地面的管线、管道
40、标志,如果发现孔位有可能有管线或管道分布,在不违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布置钻孔。防止钻孔不损坏所有地下管线。(3)、开孔前应对钻探设备安装质量、水、电、交通、场地、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做好全面检查验收,必须达到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要求。(4)、施工所用的工具材料,如钻具、钻头、套管、油料、粘土、冲洗液、拧卸工具、取芯取样工具、测试工具,岩芯箱等数量要足够,品种配备齐全。(5)、根据钻孔表层情况,确定是否下入孔口管,如若下入孔口管,孔口管管靴应下到稳定地层部位,其管外环形空间应进行封闭处理,以稳固孔口管并防止与管外水流串通。4.3人员及设备为了详细的了解场地水文地质情况,我项目部将安排专人到现场去跟
41、踪勘察的进展,并严格控制按照规范进行勘探施工,具体管理组织架构见下图所示。表4.1 投入现场的主要设备表序号项 目数 量型 号 及 规 格1工程钻机及配套设备2XY-12标准贯入试验23GPS接收仪1LEITA4数码相机1CANON4.4勘察进度计划外业测量放孔位、钻孔等野外作业计划15天完成,土工测试、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等同步进行流水作业,在野外作业完成后10天内,完成勘察报告的编制并提交报告,总工期控制在25天之内完成本次勘察阶段全部工作。4.5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质量目标在本工程项目的实现。2、严格按钻孔平面布置图及钻孔坐标现场测放钻孔孔位及测定孔口高程,同时测量
42、的原始数据详细备案存档。3、协调各种关系,使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与支持,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4、勘察期间,工程技术人员实行跟班作业,在现场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和指导,钻进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并不定期的检查钻孔深度。5、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岩样、土样、水样采取,并及时把采取的岩样、土样、水样送至实验室。对土样、岩样、水样、要及时登记、清点,避免混淆及装运之中出错。6、钻探采取全取芯的方式进行,采用泥浆、套管护壁钻进;岩芯采取率应达到有关要求钻探,每一回次采取率:在粘性土及粉土层不应低于90,完整岩层不应低于85,砂类土、碎石类土不应低于80,破碎岩层不应低于65%。7、保证采取率,对不同
43、的地层采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措施如下:回次应在保证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的前提下,根据地层条件和钻具的长度确定。在砂类土、碎石类土中钻进时,应适当控制其进尺,以确保分层与描述的要求;在软土及松散层中钻进时不大于1.0m,在粘性土及粉土层中钻进时,一般回次进尺不大于2.0m;在完整岩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1.5m。对于软岩采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对于硬质岩,采用金刚石钻有回转钻进。8、每个钻孔完成后,必须提交钻探班报表、野外钻探编录表,并组织机长、现场技术人员和勘察总体进行验收签证。9、钻探验收合格后,必须及时按要求进行水泥浆封孔并确保封孔质量,防止对日后盾构施工造成不利影响。10、标准贯入试验时
44、,注意击入尺寸及击数,严禁弄虚作假。11、加强野外施工中过程检查及控制。野外施工期间,勘察单位院领导、技术负责人及管理小组成员对各专业野外工作方法、数据采集及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处理,保证施工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12、野外每一项成品(包括钻孔深度、各种试验项目等)均必须由工程项目监管人员签字验收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对不合格产品坚决进行返工。5. 安全文明保证措施5.1安全保证措施建立和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手段。安全生产制度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
45、的安全责任:项目经理安全职责1、在项目施工生产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履行安全考核指标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2、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和设施、设备交接验收使用制度;3、负责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定期研究分析项目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生产问题,并加以落实解决;4、野外工作开始前,召开由有关人员参加的生产安全会议,强化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项目技术负责安全职责:1、在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
46、技术措施;2、负责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和实施措施、并付诸实实现;3、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4、编制审查项目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安全员安全职责: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认真贯彻项目安全工作措施;3、进行现场安全工作检查与监督;4、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行为,应立即进行纠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有关人员落实整改,在整改完成前,应停止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安全职责:1、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交底,不违章作业,服从安全人员的指导;3、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对工人要积极传授安全生产知识。维护一切安全生产设施和防护用具,做到正确使用,不准拆改;4、对不安全作业要敢于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违章指令;5、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的安全施工规定;6、设备、仪器操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