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项目结构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园项目结构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1、编制依据42、工程概况42.1项目简介42.2 项目地理位置概况52.3项目设计概况52.3.1建筑设计概况52.3.2结构设计概况62.4项目施工概况63、结构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部署74、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74.1基坑土方及支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74.1.1基坑土方开挖工程74.1.2基坑土钉墙支护工程94.2基坑(槽)回填土沉陷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04.3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14.4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34.4.1模板轴线位移防治134.4.2模板标高偏差防治144.4.3结构尺寸变形防治144.4.4模板拼缝不严防治154.4.5模板脱模剂使用不当防治16
2、4.4.6模板内杂物未清理防治174.4.7模板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防治174.4.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产生变形的防治184.4.9楼板模板质量缺陷防治184.4.10墙体模板质量缺陷防治194.4.11楼梯模板质量缺陷防治204.4.1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14.4.12.1一般规定214.4.12.2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验收214.4.12.3模板拆除工程质量控制224.5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34.5.1钢筋原材锈蚀防治234.5.2钢筋加工剪断尺寸不准确防治244.5.3箍筋成型不方正防治244.5.4箍筋成型尺寸不准确防治254.5.5箍筋弯钩形式不正确防治264
3、.5.6箍筋间距不一致防治264.5.7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措施264.5.8钢筋露筋质量防治264.5.9钢筋绑扎点松扣质量控制措施274.5.10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质量控制措施274.5.11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94.5.11.1一般规定294.5.11.2原材料质量304.5.11.2钢筋加工质量304.5.11.3钢筋安装质量验收314.6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24.6.1麻面质量缺陷防治324.6.2露筋质量缺陷防治334.6.3蜂窝质量缺陷防治344.6.4孔洞质量缺陷防治354.6.5缝隙夹渣质量缺陷防治364.6.6缺棱掉角质量缺陷防治374.6.7楼板面不平
4、整缺陷防治384.6.8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394.6.8.1一般规定394.6.8.2混凝土施工394.6.8.3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40某某区采空棚户区改造石门营定向安置房项目(4#地块2标段)结构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某某区棚户区改造小园安置房结构施工图纸(2012年7月)某某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京建发2014210号文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某某区采空棚户区改造石门营定向安置房项目(4#地块2标段)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项目简介序号项 目内
5、 容1工程名称某某区采空棚户区定向安置房项目(4#地2标段)5#、6#、12#、13#、14#楼2工程地址某某市某某区小营3建设单位某某市某某区采空棚户区改造建设中心4设计单位某某某某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5管理公司某某工程咨询公司6监理单位某某园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7施工单位某某建工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8建设规模80628.89工程类别民用住宅10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11合同工期849日历天12质量等级合格2.2 项目地理位置概况某某区采空棚户区改造石门营定向安置房项目(4#地块2标段)5#、6#、12#、13#、14#楼工程位于某某市某某区石门营小园。2.3项目设计概况2.3.1建筑设计概况
6、项目内容简介建筑功能民用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80628.8其中:其中5#楼14274.43、6#楼14274.43、12#楼17032.35、13#楼17046.69、14#楼16432.35建筑层数5#、6#、12#、13#楼地下2层地上29层14#楼地下2层地上28层建筑层高地下部分层高(m)5#楼、6#楼地下一层2.70地下二层2.8012#、13#、14#楼地下一层3.30地下二层2.80地上部分层高(m)5#、6#、12#、13#、14#楼地上2.70建筑高度0.00绝对标高(m)5#楼96.006#楼96.0012#楼96.2013#楼97.20 14#楼96.60室内外高差(m)5
7、#、6#、12#、13#、14#楼0.600檐口高度(m)5#楼、6#楼79.20 12#楼 81.75 13#楼80.80 14#楼79.05 建筑平面5#楼A轴-J轴14.46m1轴-22轴35.36m6#楼A轴-J轴14.38m1轴-22轴35.20m13#楼A轴-N轴24.56m1轴-16轴23.06m14#楼A轴-N轴24.56m1轴-16轴23.06m12#楼A轴-N轴24.56m1轴-16轴23.06m2.3.2结构设计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结构形式主体剪力墙结构基础筏板基础2地基机械成孔灌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3地下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基础底板(梁)、地下室外墙和顶部有覆土的楼板采用
8、P6防水混凝土材料防水双层改性聚酯胎SBS沥青防水卷材(4mm3mm)4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部分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基础底板(梁)C35主体部分楼板、梁、楼梯梁(板)C30墙(柱)-2F-1FC40 P61F13FC4014F21FC3522F以上C30填充墙之构造柱、抱框柱、水平系梁、过梁及设备基础C25基础底板(梁)、地下室外墙和顶部有覆土的楼板采用P6防水混凝土5抗震等级工程设防烈度8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6钢筋钢筋材料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2.4项目施工概况1本工程项目为4#地块2标段,共有五栋高层住宅楼组成,分别为5#、6#、12#、13#、14#楼工程,总建筑
9、面积80628.8。其中13#、14#楼于2014年7月25日正式开工,12#楼于2014年12月20日开工,5#、6#楼计划于2015年5月开工。2本工程项目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主要结构施工技术措施:(1)墙体模板采用钢制大模板施工工艺;(2)顶板采用碗扣脚手架支承系统、钢木龙骨、多层板模板施工工艺;(3)钢筋全部为现场下料、加工、制作,其中盘条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无现场拉伸调直钢筋;(4)混凝土全部采用商砼站供应混凝土,混凝土现场输送方式采用汽车输送泵和地泵;3、结构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部署3.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科技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工作责任,细化治理措施,开展项目科技质量
10、管理活动,针对结构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常见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3.2项目部科技质量管理小组:组长:胡永忠(项目经理)副组长:杨建民(项目技术总工)成员:刘国中、李春生、王志强、钟洪、黃后洪、杨晓青、王雷3.3施工中出现工程质量通病后,项目部专业工长、专业技术人员、质检人员检查后,做好检查记录,并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查验。针对不同的质量通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3.4工程质量通病的处理必须经过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或报建设单位(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理。4、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基坑土方及支护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1.1基坑土方开挖工程1施工质量防治措施:(1)土方开
11、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基础或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机械开挖应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2)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3)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4)基坑挖好后,应及时组织进行地基验槽,验收合格后即组织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预留一层150200mm厚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5)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基底应预留一层200
12、300mm厚用人工清理找平,以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6)基坑挖好后,避免在基土上行驶施工机械和车辆或大量堆放材料。必要时,应铺路基箱或垫道木保护。(7)基坑四周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坑回填土完毕。(8)雨期施工时,基坑应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坑周围筑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浸泡地基。(9)冬期施工时,如基坑不能立即浇筑垫层,应在表面进行适当覆盖保温,防止基底土质受冻。2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标准:(1)基坑(槽)地基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基坑(槽)管沟不得有积水、浮土和淤泥,底面土质应保持原土结构状况;(3)土方开挖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土方开
13、挖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项目类别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 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用水准仪检查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00+500-150+100用经纬仪、拉线和钢尺量检查3边坡按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4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基底土性按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4.1.2基坑土钉墙支护工程1质量防治措施:(1)基坑支护应严格按照基坑支护方案组织施工,当基坑开挖深度在5m以上的基坑(槽)工程属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工程项目,应由施工单位组
14、织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专家组成应不少于5名,应对基坑施工方案作出结论性意见。(2)基坑应逐层开挖,每开挖完成一步土方后,按基坑土方支护设计方案在坡面用机械或洛阳铲施工成孔(上下左右),孔内放钢筋并注浆,坡面设钢筋网,喷射C20厚80mm细石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结合成土钉支护墙,质量检测要求:1) 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2) 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孔数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3)施工监控内容:1) 支护体位移的量测;2) 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记录;3) 附近建筑物和重要
15、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4) 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2锚杆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注浆管宜与锚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2)浆体应按设计配制,一次灌浆宜选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045055的水泥浆。(3)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5OMPa之间,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一次注浆锚固体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4)锚杆的张拉与施加预应力(锁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16、75后方可进行张拉;2) 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3) 锚杆宜张拉至设计荷载的0910倍后,再按设计要求锁定;4) 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锚固体强度标准值的075倍。(5)锚杆倾角宜为15o25o,且不大于45o。(6)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厚度不宜小于4m。(7)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规定。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项日类别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锚杆(土钉)长度30钢尺量检查2锚杆锁定力设计要求现场实测一般项目3锚杆或土钉位置100钢尺量检查4钻孔倾斜度1o测钻机倾角5浆体强度设计要求试样送检6注浆量大于理论计算浆检查计量数据7土钉墙面厚
17、度10钢尺量检查8墙体强度设计要求试样送检4.2基坑(槽)回填土沉陷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现象:基坑(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2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居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回填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
18、,含水量大,密实度达不到要求。3预防措施:(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4治理方法:基坑(槽)回填土沉陷造成室外台阶散水下沉、开裂,如混凝土面层尚未破坏,可填入碎石,侧向挤压捣实。若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则应视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采取局部
19、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剔除,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实,再作面层。4.3施工测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31建筑平面测量控制(1).根据建筑物平面形状正确选择、布置建筑平面控制网和建筑主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网格时应考虑控制网校核点。平面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和长期保留,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2).控制线间的距离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栋号水准点或oooo水平线。(3).平面控制网中,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统放样,控制点之间距离误差要
20、求不大于2mm,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4).建筑施工控制网的测量精度不应超过1/40000,施工中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施工控制网测量精度一般取1/20000。(5).基础底板施工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基础底板结构面上,并进行闭合校验,测量精度合格后作为各施工楼层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在建筑平面内四角建立轴线控制线,轴线控制线按1m线设定。(6).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其间距不应大于所用钢尺的长度,控制轴线包括:建筑物外廓轴线、电梯间、楼梯间两侧轴线、单元或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等。施工楼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的轴线,再测设细部轴线
21、及墙线、门窗洞口线等,放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施工层放线允许偏差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2细部轴线23承重墙、梁、柱边线34非承重墙边线35门窗洞口线3432楼层轴线传递控制1楼层轴线传递:(1).使用激光铅垂仪投测楼层轴线进行竖向传递;(2).使用的激光铅垂仪应进行检验,以满足仪器的精度要求;(3).在进行楼层轴线竖向传递前应对起始控制轴线进行闭合测量与校核,满足精度要求后方可作为起始传递轴线的依据。2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起始轴线控制网点必须要保证精度,预埋钢板上的投测点要校核无误后刻上“+”字标识。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混凝土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
22、留200mm200mm与首层楼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孔洞,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2).为保证轴线控制点的准确性,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整仪器对中,严格整平后方可启动电源,使激光器起辉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光斑通过结构板面对应的预留孔洞,显示在盖着的玻璃板或白纸上,将仪器水平转一周,若光斑在白板上的轨迹为一闭合环时,调节激光管的校正螺丝,使其轨迹趋于一点为止。(3).为了消除竖轴不垂直水平轴产生的误差,需绕竖轴转动照准部,让水平度盘分别在0o、90o、180o、270o。四个位置上,观察光斑变动位置,并作标记,若有变动,其变动的位置成十字的对称型,对称连线的交点即为精确的铅垂仪
23、正中点。(4).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见下表。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每层32总高H(m)( 60H90时)154.4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1模板轴线位移防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轴线测放产生误差;(2).模板拼装或安装时未按规定到位;(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
24、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0.00以下模板采用多层模板木模,0.00以上模板采用大模板。(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
25、行处理。(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4.4.2模板标高偏差防治1.现象:结构楼面上设标高控制点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偏差的防治。2.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偏少,控制网不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起始由0
26、0001m标高控制线控制,逐层向上引测。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进行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按建筑图纸考虑装修层厚度尺寸。4.4.3结构尺寸变形防治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墙、柱、梁出现凸鼓、缩颈或翘曲。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3).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
27、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4).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5).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6).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7).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3.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
28、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木模拼装时,背楞间距应按方案要求,一般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竖向间距不大于1200mm,水平间距不大于900mm。(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35mm。(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大于4m的现
29、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4.4.4模板拼缝不严防治1现象:由于模板间拼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等。2原因分析:(1).模板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尺寸误差较大,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钢模板接
30、缝措施不当。(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拼缝要使用海棉条粘贴严密。(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发生接缝错位要校正好。4.4.5模板脱模剂使用不当防治1.现
31、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1).拆模后未对板面清理或清理不干净,板面带有混凝土残浆就涂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了不合格的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清理干净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的合格环保脱模剂。脱模剂材料进场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持期限等资料。(3).脱模剂材料宜为稠状适
32、合、不流淌,应涂刷均匀,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较短时间内及时进行支模和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剂涂层降解分化。4.4.6模板内杂物未清理防治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内及模板面未使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理或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模板内部清扫。(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等最低处未留设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
33、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4.4.7模板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防治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例如窗套模板未留排气孔等,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超高墙、柱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时,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振到位,造成振捣不实。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超过3
34、m高的墙体(如地下室墙体)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4.4.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产生变形的防治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按模板施工方案要求配模,模板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模板支撑系统刚度差,无质量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系统失稳模板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应严格按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模板规格型号配套,模板接缝严密,模板支承系统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模板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
35、,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模板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在高层结构施工中,模板的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4.4.9楼板模板质量缺陷防治1.现象:板中部下
36、挠,板底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不平有错台现象,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等。2.原因分析:(1).模板龙骨用料较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楼板底模未按模板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起拱,造成结构挠度超标。(2).楼板模板支撑系统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荷载不断增加,模板支撑下沉,产生板模下挠。(3).楼板底模板不平或因模板厚度不一产生混凝土接触面错台和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3.9.3防治措施:(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面要平整。(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
37、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于拆除(图15-15b)。(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木模板混用时,缝隙必须嵌实,并保持水平一致。4.4.10墙体模板质量缺陷防治1.现象:(1)涨模、模板倾斜变形,墙体不垂直。(2)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4)墙角模板拆不出。2.原因分析:(1)相邻模板未设置围檩或围檩间距过大,对拉螺栓选用过小或未拧紧,
38、模板根部不平,缝隙过大。(2)模板制作不平整或模板厚度选用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涨模;或因选用的对拉螺栓直径太小或间距偏大,不能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被拉断。(3)模板之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只设有水平支撑没有对接螺栓或对接螺栓扭紧力不够,当浇筑墙体混凝土时,墙模受混凝土侧压力作用向两侧挤出,使模板内凹,墙体失去平直(4)混凝土浇筑分层过厚,振捣不密实,模板受侧压力过大,支撑变形。(5)角模与墙模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6)模板未涂刷脱模剂,或涂刷后被雨水冲走。3
39、.防治措施:(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模板拼缝处应粘贴海棉条,防止板缝渗漏水泥浆。(2)木模板施工必须在墙体模板之间设置剪刀撑撑牢,大模板施工应在模板上口设置纵横支撑水平标杆。(3)模板对接螺栓应根据模板设计配制,水平间距不应大于1.2m,竖向间距不应大于0.9m,对拉螺栓的选用应符合模板设计计算,应能有效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振捣产生的侧向压力,确保墙体不涨模。墙体两侧模板之间,应根据墙体厚度设置顶模钢筋,顶模钢筋应比墙体厚度小3mm为宜,以保证墙体厚度尺寸。有防水要求的墙体,必须采用焊有止水片的对接螺栓。(4)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每层下
40、料高度为插入式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宜为0.6m左右。(5)模板面应均匀涂刷合格脱模剂。4.4.11楼梯模板质量缺陷防治1现象:楼梯侧帮露浆、麻面,底部不平。2原因分析:(1)楼梯底模采用钢模板,遇有不能满足模数配齐时,以木模板相拼,楼梯侧帮模使用了木模板,易形成拼缝不严密,造成跑浆。(2)底板平整度偏差过大,支撑不牢靠。3防治措施:(1)梯段板模板采用木模板,踏步侧帮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2)采用多层胶合板木模时,楼梯支撑底板的木龙骨间距宜为200250mm,支承和横托的间距为700900mm,托木端头用斜支撑支牢,用单楔楔紧,斜撑间互相拉牢,龙骨外面钉上外帮侧板,其高度与踏步
41、口齐,踏步侧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支撑牢固,以保证踏步侧板的稳固。(3)底模应平整,拼缝要严密,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模板接缝应粘贴海棉条密封,模板支撑系统应支撑牢固,若立杆支撑长细比过大时,应加设剪刀撑撑牢。4.4.1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4.4.12.1一般规定(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
42、方案及时进行处理。(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4.4.12.2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验收1主控项目(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检验方法:观察。2一般项目(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 浇筑
43、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 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检验方法:观察。(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检验方法:观察。(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插
44、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5)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 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4.4.12.3模板拆除工程质量控制1主控项目: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2一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