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62064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2023年11月e-k前S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2023年10月,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

2、(2012)42号),鼓励各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科学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2020年11月,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提出:“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是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助力国家粮油安全、促进林区山区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举措。”2021年11月,为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全国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2013年7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

3、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促进广大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2022年11月,中共海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2023年3月,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琼发12023)1号),明确我省要建设10万亩林下经济种养示范基地。通过各级政府推动,目前海南省林下经济总面积约65万亩,产值约48亿元、从业人数约21万人。为全面深入贯彻国家、省对林下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冯飞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林下经济发展顶层规划,准确把握全区林下经济产业

4、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谋划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促进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林业局决定编制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提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全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S1IJ1*IJ2:I第四节发展条件5第二章发展思路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编制依据9第四节规划期限和目标11第三章发展布局13第一节林地利用范围13第二节主要发展模式14第三节区域布局19第四章重点任务及工程22第一节扩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22第p建设IwJ质氾基地28第三节打造林下经济产品品牌30第四节建立林下产品流通体系

5、31第五IJ加强支撑体系建设32第六节维护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34第五章效益评价36第一节经济效益36.1.J*za36,IJJudi37第八章38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8第二节健全要素保障38第三节强化科技支撑39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背景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在不砍树的条件下,科学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种植、养殖等,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我省林下经济经已从林下间作套种发

6、展为诸多新模式。如以乔灌草立体复合经营为代表的林花、林菜模式,实现林下空间利用最大化,有效增加经济效益;以保生态、增效益为导向的林药、林菌模式,林下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灵芝、竹菰等南药或菌类,通过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环境,提升产品生态附加值,实现多功能效益;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森林内多种资源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满足人们对生态、经济和文化等需求。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将林下经济作为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3)114号),计划利用5年时间,

7、力争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IO(X)万亩,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农民达到400万人。重点培育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为主的4种形式林下经济,并确定了林苗、林药、林菌、林茶(油茶)、林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林蜂、林鸡、林畜(猪牛羊)、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等10大重点项目。2022年,中共海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橡胶、槟榔和芒果三种经济林为基础,结合各市县自然资源条件和种植习惯,采用力+N”的模式(一种主导产业+N个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和创新利用林地空间、光热、土地、微生物等资源,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规

8、模,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典型模式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引领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和塑造品牌,辐射带动不同模式的发展。第二节发展现状海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助力了脱贫攻坚。至2020年,海南省累计推荐评定国家级和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9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108个)。全省林下经济累计从业人数达61.45万人,面积270.88万亩,总产值160.35亿元。林农人均林下经济年收入2.5万元。但因新冠疫情影响,我省林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本被清理,林下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经初步统计,目前我省林下经济总面积约65

9、万亩,仅占可发展林地面积1762.6万亩的3.7%,产值约48亿元、从业人数约21万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两种发展模式占比最大,面积合计超过全省林下经济总面积的80%,产值合计超过全省林下经济总产值的60%。其中:林下种植面积约46万亩,产值约10亿元,从业人数约8.5万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斑兰、益智、石斛、砂仁、粽叶、灵芝、菌草、棕桐藤和魔芋等。林下养殖面积约8万亩,产值约29亿元,从业人数约10万人,养殖的品种主要有:鸡、鸭、鹅、猪、蜜蜂、蚯蚓等。林下采集加工面积约4万亩,产值约2亿元,从业人数约2万人,采集的品种主要有:棕桐藤、蜂蜜、魔芋、花卉、南药、茶叶等。海南省森林景观利用产业起步

10、晚、发展慢,但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地理气候优势,发展空间巨大,现已开发利用面积约7万亩,产值约7亿元,从业人数约0.5万人。第三节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够虽然我省在2013年已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但林业、农业、财政、扶贫、交通、水利、科技等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缺乏有效协调配合机制,没有形成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乡镇干部、经营主体,对林下经济概念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对什么样的林地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如何发展林下经济知之甚少。市县对林下经济宣传指导不够,推进措施不力,没有真正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二、基础设施保障薄弱林地多处于山区、林区,地处偏

11、远,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相对耕地上集约经营,林下经济经营成本较高。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设施用地落实困难,各市县对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设施使用林地标准不统一,圈舍、管护房、加工用房、服务设施等各类配套设施难以办理使用林地手续。现行林地管理政策法规对发展林下经济限制太多,影响经营主体积极性。三、三产融合发展有待加强我省林下经济基本上还处在“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经营”的四小阶段,没有形成区域化发展的布局,龙头企业少且弱,产业链不完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较低,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精品和特色产品少。一是缺乏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龙头企业,

12、就近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低。二是缺少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专业批发市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销售渠道问题,造成市场情况不明和产品销售不畅,无法获得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的综合效益,也会造成盲目的跟风现象。加上林下经济传统种养殖与农耕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结合不够,三产融合发展任重道远。四、科技支撑薄弱林下经济是一种综合经济,涉及领域多,专业性较强,而目前我省的林下经济模式大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许多典型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总结、提升和推广,特别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道地药材挖掘、栽培模式和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研发推广等方面相对滞后,亟待整合科技力量,加强联合攻关。第四节发展条件一、有利的政策环

13、境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十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等政策,为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修订的森林法明确可以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2023年省委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10万亩林下经济种养示范基地工二、优越的地理气候海南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

14、暖热,光热条件充足,素来被誉为“天然大温室”,海南岛年平均气温2226,年日照时数1780260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O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三、丰富的林地资源我省林地面积36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以上,森林、林地资源丰富。经分析,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林地面积1762.6万亩,其中:适宜利用林地1207.8万亩、限制利用林地544.8万亩。目前,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5万亩,占可发展林下经济

15、林地总面积的3.7%,林地资源利用率低,开展林下经营尚有较大潜力。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林下经济裂变式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四、多样的生物资源海南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全省本土野生维管束植物有4689种,其中乔木723种,灌木1246种,草本2315种,藤本405种,491种系海南特有种,约83%的植物物种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植被。海南有“天然药库”之称,可入药的植物约2000种,药典收载的有500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的四大南药为槟榔、益智、砂仁、巴戟。丰富的生物资源,确保我省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可供选择的品种多、门类广、特色鲜明,为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种质资源基础。五、产业基础优势近年来,我省涌

16、现了一批新兴林下特色经济,如林下种植铁皮石斛、灵芝、益智等林药模式,林下种植竹菰、虎奶菇等林菌模式,林下种植斑兰、粽叶等林草模式,林下养殖文昌鸡等林禽模式,以及林下养殖中华蜜蜂等林蜂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3个。第二章发展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自由贸易港建

17、设为抓手,以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市场流通体系构建,着力加强科技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绿色化、精品化、定制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础上,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注重与生态相协调,确保森林资源增长、生态优先。在生态区位重要地区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的地区,禁止发展可能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林下种植和养殖业。严格遵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划,严格林地用途管

18、制,确保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协调发展。二、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充分考虑气候条件、资源基础、立地条件和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优势和特色品种,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地方实际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三、政府引导,有序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扶强战略,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林下经济模式,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建设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四、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加大与科研高校机构的合作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增强林

19、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强化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关键技术、重大产品创新突破,实现林下经济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第三节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5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号);6 .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7 .海南省公益林保护建设规划实施办法(琼府办12013)18号);8.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2022年修正)。二、标准规范1 .林下经济术语团体标准

20、(T/CSF0012018);2 .油茶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规程(1.yT30462018);3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三、相关文件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我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1月印发);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2023年9月印发);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改发(2019)14号);5 .国家十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

21、);6 .海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琼委农(2022)13号);7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琼发(2023)1号);8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9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10 .海南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11 .海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纲要(20232030年)。第四节规划期限和目标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24年2030年。二、总体目标到2030年,有序扩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优化林下经济产业布局,林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水平

22、明显提升。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绿色生态品牌。构建产品流通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与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市场流通体系,提高相关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敏锐度。培育企业、合作社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稳步提升林农综合收入。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三、具体目标12 林下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重点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草等模式。建设道地药用植物资源种质保存库1处;培育林下植物良种10个;建设种苗繁育基地10个。-林下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重点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特等模式。建设种苗繁育基地5个。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到100万亩,

23、重点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为依托,融合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自然教育、加工销隹笺二立Q-Jo培育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0个;森林景观利用示范基地10家;初加工示范企业30家;精深加工示范企业5家。第三章发展布局第一节林地利用范围一、优先利用的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应优先利用人工商品林,包括人工起源的经济林、用材林。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可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开展林下经济活动。应科学合理设置必要措施,防止加剧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国有林地范围开展林下经济活动,应遵循当地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合理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利用规模。二、限制利用的林

24、地(一)各类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的林地;(二)除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外的其他公益林;(三)除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外的其他天然林;(四)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五)坡度25。的林地;(六)地方规定的禁养区范围内,禁止林下养殖。在限制利用的林地内开展林下经济活动的,禁止进行全面林地清理,只能进行小块或穴状整地,禁止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在除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外的其他公益林内,在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不破坏森林植被、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前提下,经科学评估论证,适度发展林下经济。在除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外的其他天然林地内,在不破坏地表植被、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下,经

25、科学评估论证,适度发展林下经济。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内发展林下经济,应严格遵守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开展林下经济,应严格遵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造成新的水源环境污染。三、禁止利用的林地(一)各类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的林地;(一)一级国家级公益林、林地保护等级为I级的林地;(三)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内的林地;(四)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五)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生境)及生物廊道内的林地。第二节主要发展模式以林地、森林资源为依托,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融合等多种业态,实

26、现林、医、食、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着力抓好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在种养殖基础上开发的三产融合等三类林下经济产业。结合油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油茶林,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一、林下种植1.林药模式利用林地空间和林荫优势以及药材喜荫特性,林下间种中药材,可以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林农长期收益双赢。林地选择:选择郁闭或半郁闭、水肥条件较好、土壤无污染的阔叶林、针叶林下,可在经济林如橡胶、油茶等,用材林如马占相思、枝树、加勒比松、竹类等林分下发展。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管理便捷的区域。品种选择:遵循“适地适药”原则,优先发展海南道地中药材品种,如铁皮石斛、灵芝、益智、

27、砂仁、巴戟天、五指毛桃、优盾草、牛大力、何首乌、金线莲、麦冬、草珊瑚等特色阴生南药、黎药等。对于引进的新品种要小范围试验,经评估确认后方可推广。2 .林菌模式采用人工接种,培养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返回到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林地环境,在近野生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中培养、采收。近野生栽培食用菌,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再现了食用菌产品的原生价值,且不占用耕地,基础设施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且食用菌生产周期短,降低了投资风险。林地选择:选取郁闭度在0.6以上、林下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水质好、水量充足、林下较湿润的橡胶、马占相思、松类、天然次生林等

28、林分。土壤重金属等环境条件应进行严格监测。品种选择:遵循“适地适菌”原则,根据海南现有菌类资源种类,发展竹菰、虎奶菇、草菇、平菇、香菇、茶树菇、赤松茸、木耳等食用菌类。3 .林茶模式利用槟榔林、油茶林等林间光照强度和茶叶特有的需光特性,以较少破坏和保留原来林内的生态条件为前提,满足茶树对自然生境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林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拓宽了林农的经济收入来源。林地选择:选择五指山、白沙等海拔较高山区的林分。品种选择:选择海南大叶种茶、鹏鸽茶。4 .林草模式林地选择:选择郁闭或半郁闭、水肥条件较好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分。品种选择:选择种植斑兰、粽叶、香草兰等,也可种植牧

29、草。优先发展乡土植物,对于引进的新品种要小范围试验经评估确认后方可推广。5 .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不同种类、品种的蔬菜。林地选择:选择郁闭或半郁闭、水肥条件较好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分。品种选择:根据林间光照强度和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在新造林地和未成林的幼林地选择性种植鹿舌菜、野茴蒿、黄花草、蕨菜、木耳菜、雷公根、野芋等森林蔬菜。优先发展乡土植物,对于引进的新品种要小范围试验经评估确认后方可推广。6 .林花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下空地培植苗木花卉。林地选择:选择郁闭或半郁闭、水肥条件较好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分。品种选择:发展林花模式的主栽品种有

30、兰花、散尾葵、巴西铁、发财树、冷水花、斑叶凤梨、姬凤梨、水塔花、琴叶榕、垂叶榕、石蒜类以及各种蕨类等。优先发展乡土植物,对于引进的新品种要小范围试验经评估确认后方可推广。二、林下养殖1.林禽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利用林下空间供禽类活动,林下的草木、昆虫可补充鸡、鸭、鹅的饲料,鸡、鸭、鹅的粪便经过处理可做林地的肥料。林地选择: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且有搭建棚舍条件的林地,上层林木郁闭度较高的林分如枝树林、木麻黄林、松树林、竹林等。品种选择:养殖当地优良特色品种的鸡、鸭、鹅等。7 .林畜模式利用林地上的草料放养牛、羊等家畜,必要时可先种植牧草,再用牧草作饲料养羊、牛等家畜,形成林下

31、种养殖的良性生态循环。林地选择: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的用材林林地或防护林林地中选择中龄林以上的林分,在林下适度放养牛、羊、猪等家畜,禁止在新造林林地上放羊或放牛,以免伤害幼树。品种选择:养殖当地优良特色品种的牛、羊、猪等。8 ,林峰模式在林下放养蜜蜂。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固定式,即选择林分较好,四季有花的固定林分内放养;二是随机式,即追随蜜源植物放养,范围不固定。品种选择:海南中蜂、中华蜜蜂。9 .林特模式依托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资源,在林内或林地边缘,驯养、繁殖、保护和开发利用特种经济动物。品种选择:梅花鹿、灵长类动物、牛蛙、鳄鱼、龟类等。三、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

32、业,拓展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森林蔬菜、竹藤采集加工等。四、森林景观利用利用森林景观和林地资源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林家乐、农家乐等。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生活空间日渐狭小,工作压力逐渐增高,生理和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急剧放大,重返自然,亲近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在充分保护并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完整性的前提下,与林下种养、林下绿色产品消费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庄园、创建“森林人家”“农家乐”森林休闲娱乐和林下垂钓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第三节区域布局以自然地理条件和林地分布为基础,结合林下经济特色资源分布、优势主导产业现状

33、与发展潜力等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我省林下经济按照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进行建设。一、东部林下经济发展区区域范围:琼海、万宁、陵水。区域概况:该区域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槟榔林分布较多,槟榔黄化病危害严重。该区域林业基础好,水资源丰富,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区域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林禽、林特等林下生态养殖,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模式,推行有机和近自然生态种植、养殖以及三产融合。二、西部林下经济发展区区域范围:僧州、澄迈、临高。区域概况:该区域是我省西部商品林分布区,但总体上区内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较低,林业生态建设滞后于经济

34、社会发展。林下种植菌类、魔芋、棕柳藤等已初具规模,并有企业引领。区域发展定位:以现有林下种植菌草、魔芋、棕桐藤等基础,重点发展林菌、林药、林草等林下种植模式,林下棕桐藤采集加工以及三产融合。三、南部林下经济发展区区域范围:三亚、东方、乐东。区域概况:该区域林地资源丰富,有一定比例的天然林,旅游业发展较好,有森林景观利用发展基础。区域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林菌、林菜、林果等林下种植模式,森林康养、森林旅游为主的森林景观利用。四、北部林下经济发展区区域范围:海口、文昌、定安。区域概况:区域内地貌以平原为主,是我省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但总体上区内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较低。目前,主要发展林禽

35、、林花、林菌和森林旅游等林业特色产业。区域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林花、林药、林菌、林苗等林下种植模式,林禽为主的林下养殖模式,森林观光、森林人家、林家乐等森林景观利用。五、中部林下经济发展区区域范围:五指山、屯昌、白沙、保亭、琼中。区域概况:地区内分布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区域内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是我省天然林主要分布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占比较高,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林业在当地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是我省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发展定位:推进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森林康养、文旅品牌,带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其他林下

36、经济产业的发展,着重发展林药、林茶、林菌、林峰等模式,打造海南特色森林旅游示范区。第四章重点任务及工程以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订单销售为手段,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重点加强示范基地、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种养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林下经济绿色化、精品化、定制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本次规划将林药、林菌、林花、林草、林茶、林下养殖与森林景观利用等作为我省林下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第一节扩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一、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一)种质资源保护与选育通过资源的收集、保存、开发、选育和良繁推广,加强林下中药

37、材和海南大叶种茶种质资源保护,着重保护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选育一批道地药材、食用菌、花卉、香草等优良品种;建设一批综合性或定向种质资源圃和种苗繁育基地。(二)扩大林下种植产业规模发挥我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国家储备林、油茶林、橡胶林、槟榔林等林下空间,扩大林下种植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一批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至2030年,全省林下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一是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等。重点在五指山、白沙、昌江、琼中等市县发展一批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支持白豆蔻、龙血竭等珍稀濒危中药材仿野生培育。二是遵循“适地适菌”原则,根据我省现有菌类资源种类,

38、制定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重点在三亚、定安、白沙、临高等市县积极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充分利用橡胶林开展竹药、虎奶菇、香菇、赤松茸等食用菌类栽培。三是重点在彳詹州、五指山、琼中、屯昌等市县扩大林下种植斑兰、粽叶、魔芋等林草模式的规模,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以海口为中心,带动周边市县推广林下花卉鲜切叶发展。五是结合油茶产业发展,发展林茶、林粮、林菜等林下种植模式。专栏1林下种植发展重点工程1.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开展林下道地中药材调查,摸清资源种类和数量,建立林下道地药用植物资源种质保存库1处。2 .林下种植良种培育工程。选育林下道地中药材良种2个、林下食用菌良种2个、林下花卉良种

39、2个、林下香草等食用植物良种2个、林下茶叶良种2个。建设林下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2家,林下食用菌种苗繁育基地2家,林下花卉种苗繁育基地2家,林下香草等食用植物种苗繁育基地2家,海南大叶种茶种苗繁育基地2家。3 .林下种植规模化发展工程。全省林下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林药模式面积25万亩,林菌模式面积25万亩,林花模式面积10万亩,林草模式面积18万亩,林茶模式新增面积2万亩。二、科学发展林下养殖(一)优良种苗培育培育文昌鸡、嘉积鸭、白莲鹅、东山羊、五脚猪、海南中蜂等优良本地品种,建立一批种苗繁育基地。(二)扩大林下养殖规模加强林下养殖对提高土壤、病虫害、林地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推广科

40、学实用的林下生态养殖技术。利用核树林、木麻黄林、相思林、松树林、竹林等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培育一批林下养殖示范基地。至2030年,林下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专栏2林下养殖发展重点工程1.林下养殖优良种苗培育工程。建立鸡、鸭、鹅、羊等种苗繁育基地5个,培育优良本地品种。2.林下生态养殖发展工程。全省林下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包括林下养鸡、鸭、鹅等禽类,牛、羊、猪等畜类,蜜蜂类等。三、优化森林景观利用结合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等资源分布现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景观功能,依据省内公路、铁路交通条件,合理设计点、线、面结合的森林旅游线路,同时布局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森

41、林康养产业。重点开展包括森林康养、生态旅游、森林人家、林家乐、自然教育等。至2030年,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50亿元。(一)发展森林康养充分发挥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医药资源、国家公园优势,利用丰富优质的康养资源,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森林康养产品和森林康养基地;构建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立森林康养骨干人才队伍。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形成森林康养功能突出,生态价值、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康养产业新业态。立足资源优势,服务发展战略,发挥赋能作用,助力休闲度假、健康产业和生

42、态旅游发展,构建山海联通、中部支撑、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森林康养产业格局。在三亚、琼中、保亭、乐东、昌江等市县发展以林海眺望、赏叶、赏花、听鸟鸣、观溪、观石等景观与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集保健、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森林保健型康养基地;在三亚、五指山等市县发展以中医药疗法、气候疗法、芳香疗法、心理疗法等,针对国内外患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及健康人群进行康复治疗、慢病管理、中后期康复养护、亚健康调理,集医疗、康复、旅游于一体的森林康复型康养基地;在陵水、白沙等市县发展以慢跑、漫步、瑜伽、太极、气功、康复运动和拓展训练等运动与体育健康旅游结合,集运动、康复、体育于一体的森林运动型康养基地;在脩州、保亭、乐东、

43、屯昌等市县发展以森林冥想、森林禅修、自然教育等文化体验,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森林文化型康养基地;在僧州、琼中等市县发展以培育和提供有机食品、药用食材等高品质、高药用价值的食材制定饮食,集食疗、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森林饮食型康养基地。(二)加强生态旅游通过生态廊道和生态型交通网建设,使各自然公园与滨海湿地贯通连片,整体打造海南热带雨林品牌。深化生态旅游体验功能,打造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主题博物馆、热带雨林户外运动、奇幻雨林等多元化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森林观光、度假养生、运动探险、野生动物观赏、雨林科普等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三)打造森林人家依托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森林动植物资源和乡村特

44、色生态资源,融合森林生态文化、当地民俗风情和森林特色体验及产品,为游客提供具有森林特色的吃、住及林事参与、观光度假等服务体验的生态友好型接待单位,包括特色山庄、营地、村寨、民宿等。山庄或民宿的建筑要与森林的生态环境相吻合,尽量采用林木和石、草等就地可取的原始材料;营地可以在林下建设移动式森林旅居小屋、木屋、吊床或帐篷,游客在森林中可以充分地享受户外森林氧吧的舒适和乐趣;度假村寨应该尽量富有野趣,如鸟巢式树上木屋、椰子壳式房屋等森林仿生建筑,使林中的休息和住宿别有一番情趣。(四)强化自然教育森林景观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度假、娱乐的空间外,也是一个环保教育的“大课堂”,可以使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

45、接受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通过“慢行游览步道和智慧数据平台“观赏森林生态系统内奇特的物种形态、群落结构、自然演化规律等,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认识森林所特有的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通过森林生态旅游,走向自然,学习和认识自然的价值,达到自觉地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目的。专栏3森林景观利用重点工程1.森林康养发展工程。打造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7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0个,森林康养小镇10个。2.森林人家打造工程。全省打造森林人家、林家乐100个。第二节建设高质量示范基地一、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各类林下种植示范基地

46、,单个示范基地面积不低于200亩。示范基地作为区域技术培训中心,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展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林下种植技术培训,为林下种植高质量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进行“订单种植”,提高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民人数,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基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社等途径,鼓励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林下种植示范基地,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林下经济生产者联合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二、林下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各类林下养殖示范基地,单个示范基地年产值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