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65141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翻译研究【摘要】本文选取生态文本标题作为研究对象,以A.II.4yAKHOB提出的隐喻模式化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俄生魅文本标题中所蕴含的隐喻模式,并试与汉语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进行对比,得出汉俄生态语篇标题中的隐喻模式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且多折射出有益性生态取向。汉俄生态文本标题隐喻模式受到两民族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哲学理念的制约和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须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关键词】生态语篇;隐喻翻译;隐喻模式化理论一、引言在20世纪,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生态环境问题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21世纪之交,人类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提出需要

2、采取措施解决现有环境问题,否则紧张的环境局势可能会变成环境灾难,与之相伴环境问题相关语篇也得到了其应有的重视。随着人类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话语在现代语言学家研究探讨的各种类型的话语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外语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了生态话语,如生态话语分析(于晖、王丽萍,2020;李淑晶、刘承宇,2020)、生态隐喻(张慧、盖飞虹,2022;李克,2020)、生态话语翻译(魏家海,2022)等,而此类研究成果多出自英语学界,俄语学界对此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汉俄生态文本语篇标题作为研究对象,以A.U.4yaHHOB提出的隐喻模式化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俄语生态文本标题中所蕴含的隐喻模式

3、,并试与汉语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进行对比,从而探讨译者在翻译含有该类隐喻的生态文本标题时应采用的方法。二、A.11.HyMHOB隐喻模式化理论隐喻模式化理论是A.11.4yaMHOB在隐喻镜像中的俄罗斯:政治隐喻的认知研究(19912000)(2001)一书中提出的,并在现代政治交际中的隐喻马赛克(2003)中进行具体阐释,是乌拉尔学派的核心理论。隐喻模式化理论从认知语义视角对隐喻进行了系统描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语义现象,隐喻模式体系是民族语言世界图景和民族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民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孙福庆,2018)O同时,A.11.qyHHOB提出,“隐喻模式是本族语使用者意识中存在的

4、表概念域之间关系的图示,可用公式:X是Y(X3TOY)表示,其中X代表目标域概念,Y代表始源域概念,但X与Y之间不是完全相等的关系,而是一种类比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相当于,类似于的关系”,如“破坏生态是犯罪”“保护生态是战争”等,并不是“破坏生态”“犯罪”两个概念域完全等同,而是将“破坏生态”比作“犯罪”,此外,在“破坏生态是犯罪”这一隐喻模式下还有“生态破坏者是罪犯”“生态是被害人”等若干子隐喻模式,因此可将“破坏生态是犯罪”视作一个根隐喻模式,即“X是是y。在隐喻模式建立过程中通常会保留始源域特有的情感特征,以此向受话人传达交际活动中说话人的情感意志。据A.II.UynHHOB隐喻模式化理论

5、,隐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原始概念域(始源域),即非隐喻意义涉及的概念域,不仅可以指示原始概念域,还可以指示作为隐喻扩展来源的各个部分;第二部分新概念域(目标域)即相应模型集的隐喻意义所属的概念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对相应模型集的隐喻意义进行细分。通常情况下,不仅可以指定磁体的概念区域,还可以指定其吸引相应隐喻的部分;第三部分与此模式相关框架,这些相关框架都是语言世界图景的一个片段,这些框架最初构建了原始概念域,并在隐喻意义上对相关概念与进行分类,此外还有相关框架组成部分、该模式始源域与概念域的相关特征、该模式的生产力等六个部分。本文将基于此理论探究俄语生态文本标题中主要隐喻模式

6、,并试与汉语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方法。三、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A.II.4yA11H0B的隐喻模式化理论认为,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人是一切的本源,那么,“人”“自然”“社会”以及人周围的事物是隐喻始源域的主要来源,因此几乎所有隐喻都具有人类中心论特点。文本标题作为文本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总结语篇大致内容等功能,因此一般文本标题通常会使用不同类型隐喻以之引发读者兴趣,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犯罪隐喻和战争隐喻出现频次较高,具有一定翻译难度,因此选取带有犯罪隐喻及战争隐喻的标题作为研究对象。(一)犯罪隐喻犯罪隐

7、喻是A.II.Qy区HHoB隐喻模式化理论中提出的最具特色隐喻类型之一,在生态文本标题中犯罪隐喻出现频次较高,在该模式下,以犯罪概念域为始源域,以生态概念域为目标域,基于始源域与目标域间的象似性,以简单易懂的隐喻向读者传达信息及情感态度。其中常用的隐喻模式是“生态破坏者是罪犯”“破坏生态是犯罪活动”“生态破坏后果是惩罚及监禁措施”。1.“破坏者是罪犯”“破坏者是罪犯”是俄语生态文本标题出现较频繁的隐喻模式,通常是以犯罪概念域中的“罪犯”,诸如杀手、窃贼、恐怖分子等概念隐喻生态概念域中的“生态破坏者”这一概念,如下:例IBolnIOPOCj1H:y6HUI4bI9KOJIOMHCTaHOBHTC

8、HCnacaTejiHMH海藻:生态杀手成为救援者y!2Ka9oeppopHCTbiMCTHTJioHM3aKHBOTHbIX生态恐怖分子如何为动物报复人类例3海洋生态“新杀手”,海洋垃圾与微塑料例1这个标题表明海藻曾是生态破坏者,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会转变为对生态环境有益的物质,其中“杀手”本身指一种职业,即刺杀他人的人,触犯法律,属犯罪概念域,该标题将海藻潜在的赋予了“杀手”的内涵,也就是损害其他生命的物质,这种隐喻会传递给读者一个隐含信息,即海藻是有害物质,会损害其他生物。而例2中的“生态恐怖分子”在该文本中指极端环保主义者,“恐怖分子”原指以暴力恐怖为手段,从事危害社会安全,破坏社会稳定,

9、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而在该标题中借助“恐怖分子”一词潜在语义,暗指语篇中环保主义者行为极端,且对社会造成危害,表达负面看法。而例3为汉语生态文本标题,将“海洋垃圾与微塑料”喻为“杀手”,以之表示海洋垃圾与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的危害性。该隐喻模式将生态破坏者喻为恐怖分子、杀手、罪犯,充分体现了对该类人或事物的否定态度,体现了该类人或事物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由上述示例可见,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都会出现该隐喻模式,且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相似,用法大致相同,因此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含有该隐喻模式的生态文本标题时,可采取异化策略下的直译法。2,“破坏生态是犯罪活动”“破坏

10、生态/保护生态是犯罪活动”通常是借助偷窃、抢劫、杀害等犯罪活动概念与生态破坏行为概念之间的象似性向读者传达其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态度。例如:例4TepM0旦ecpyopHMoryy6wTb3K0JI0K10Ha150JIeT:PJIaBaMHHrIP11P0AblK0MI411p0Bejiyp0KXI4MHI4“垃圾焚烧器会危害生态150年”:科米自然资源部部长讲了一堂化学课例5新技术使用二氧化碳热气泡来杀死废水中的病毒和细菌例4标题表达垃圾焚烧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会对生态有所损害,y6HTb(杀害)”原指使人或动物丧失生命,多为非法行为,例4借助uy6Kb(杀害)”这一概念映射该行为对生态的破坏,

11、反映垃圾焚烧的非法性质及其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向读者传达对该行悬的否定态度。而例5借助“杀”这一概念中的“使人或动物丧失生命”这一特征隐喻表达二氧化碳热气泡能够消灭病毒和细菌。隐喻模式“破坏生态/保护生态是犯罪活动”在汉俄生态新闻语篇标题中所表达情感态度并不相同,在俄语生态文本标题中行为主体多为生态破坏者因此多表达否定情感态度,而在汉语生态文本标题中行为主体多为生态护卫者,通常表达积极、肯定态度。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归化策略下的意译法。3.生态破坏后果是惩罚及监禁措施”隐喻模式与隐喻构式类似,“是语言层面对概念隐喻的体现,其意义来源于对概念之间相似性的概念化,借由喻体词汇的语义特征来描

12、述和认知本体”,中俄生态新闻语篇标题中会借由“犯罪”概念域中的诸如“判决”“归咎”“枪决”等惩罚及监禁措施相关词汇来描述和认知生态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如:6yvJHbi11ypAy11of,11wcaj11pMBOPTJIe,ojopa口CKOMy米yyn6o)bHMKoPoBKaM乌拉尔国立农业大学的科学家签署了螃虫、科罗拉多甲虫和瓢虫的判决书例7原始森林丧失不能仅归咎于农业例6标题原意为乌拉尔国立农业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奸虫、科罗拉多甲虫和瓢虫将面临灭绝,而作者借由“签署判决书”的语义特征来描述该事件的准确性,而结合具体内容可得出该标题“判决书”中隐含“死亡判决书”之意,借由判决书的公信力强这一

13、特征还可表达对这类害虫灭绝的认同。而例7中“归咎”原指将罪过归给某人,该标题借助“归咎”一词的语义特征,表达农业是原始森林丧失的凶手,但不是唯一凶手,而俄罗斯新闻标g110Te11JieHK06BHHMJIKBCf,BHereorpa11Heci4X11Ji)coB(全球变暖归咎于极点转移)”则仅表示极点转移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但两个标题的共性是都借用了“归咎”一词中“罪、错”这一语义特征,该隐喻模式强调了现代社会犯罪性和等级制度等特征的语用意义。结合上述例证,隐喻模式的使用能与读者建立纽带关系,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作者借助犯罪隐喻模式的逻辑关联往往能传达非法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反对态度。

14、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中俄生态新闻标题都出现了犯罪隐喻,但由于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结合自身专业能力、实践经验及对两民族语言、文化的认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二)战争隐喻战争隐喻是以战争及其相关概念为始源域,以生态概念域为目标域,在战争概念域和生态概念域之间形成系统性映射的一种隐喻模式。战争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曾经历的,战争带给人们最深刻、最原始的记忆铭刻在语言之中,因而战争隐喻是最为古老、原始的一种隐喻思维方式,充分映现人类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积累的最初经验,而人类治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过程与战争过程某些特征相契合,这是生态文本标题中广泛应用战争隐喻模式的主要原因。在汉俄

15、生态文本标题中战争隐喻主要有“生态治理是战争”“治理措施是军事行动”“治理主体是军事组织”及“治理效果是战争结果”等隐喻模式。1.“生态治理是战争”战争狭义上讲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常将生态治理行动隐喻为战争(包括冲突、革命等),例如:例8A3M兄BHxo旦HTHarIePe旦OByIoBoHbiC3arp3HeHMM0eaHa亚洲处于对抗海洋污染战争的前线例9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例8中的亚洲与海洋污染的战争,不是武装战斗、暴力对抗,而是指亚洲海洋污染防治

16、行动,作者借由这个隐喻,激活“战争”和“生态”两个认知域,通过两个认知域中概念相似性关系的映射,“保护生态”被作者赋予“对抗”和“保卫”的特征,防治海洋污染的主体的决心,海洋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攻坚战”是战争的形式之一,指攻打敌方设有坚固防御的战略要地的作战,例9中作者以“攻坚战”一词,描述“黄河污染防治”的艰难,并表达了对黄河污染治理的信心及决心。可见,隐喻模式“生态治理是战争”是在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常见隐喻模式,且两民族对此认知共性较大,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采取异化策略下的直译法。2.治理措施/破坏生态是军事行动”“治理措施是军事行动”与“破坏生态是军事行动”是中俄生态新闻语篇标

17、题中常见的两个隐喻模式。基于生态概念域的“治理措施”和“破坏生态”两个概念与战争概念域中的“军事行动”这一概念的象似性,表达作者意图及态度。例如:例IOHarIo口MOCKOBbeHanaJlp18口OBHTbienayKM-OCbi有毒横纹金蛛向莫斯科郊区出击例11出击“地下水污染”!这个阳光地带你来吗?譬如例10“横纹金蛛”进入莫斯科郊区属于对生态的破坏,作者基于“破坏生态”与“军事行动”这两个具体概念之间的象似性:源域“罩事行动”具有攻击性,对应目标域“破坏生态”具有破坏性,这一隐喻构式通过人们对军事行动的认知,以军事行动“出击”映射横纹金蛛的攻击性及危险性。而例12运用“治理措施是军事

18、行动”这一隐喻模式,以“出击”映射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借由“出击”一词的攻击性、对抗性等语义特征,表示生态治理改善的决心,同时表明行动目标确定性及行动的必然性。在“治理措施/破坏生态是军事行动”隐喻模式中,始源域“军事行动”映射“治理措施”“破坏生态”两个不同的目标域,俄语生态文本标题中多采用“破坏生态是军事行动”这一隐喻模式,而汉语生态文本标题中更多使用隐喻模式“治理措施是军事行动”。由于两者所选择的行动主体不同,俄语生态文本标题多选择“生态破坏者”作为行动主体,突出“军事行动”的危险性、攻击性,而汉语生态文本标题则倾向于选择“生态守卫者”作为行动主体,突出军事行动的对抗性。本文认为这种选择

19、上的差异可能是两民族历史、文化以及生态哲学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虽然中俄在行动主体选择上存在差异,但多折射出有益性生态取向,因此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译者需仔细斟酌,选取更合适的翻译方法。四、结论功能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语言来构建对现实世界的各种经历和心理世界的各种感受,即运用语言来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发生的事件。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的使用体现汉俄两民族对生态的认知及情感态度。我国学者李克(2020:107-108)在对治国理政生态文本中隐喻进行统计时得出,在汉语生态文本中战争隐喻占比最高,约24.6%,而在其隐喻分类中并无犯罪隐喻这一分类。而俄罗斯学者C.11apaXHHa在研究俄语生态文本概

20、念隐喻时统计得出,在俄语文本中同样是战争隐喻占比最高。因此,可得出汉俄生态文本标题中的隐喻模式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结合自身专业能力、实践经验及对两民族语言、文化的认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注释:MaeBcaHfl.IO.,MeaopaB3arojoBaxcae119ojorHqecouTeMaTMKH(HaMaTePl4ajeaHrJlo83HUHHXHPyeCKOH3HUHtIXH3111,HHH/)c.AKTyAjlbHblElipoBjlEMbllIPEIIOrIIABAHHHMHOCTPAHHbIXHSblKOBBBbICIIIEKIIIKJIEPEC11YB

21、JI11KHBEJIA.JICB:MOrMjIeBCKMfirOEIuyHKBepCHeMMeA.A.JIHIa.2017.C.178-181林正军、周晨阳:论隐喻构式及其功能,外语学刊2023年3期,第1-7页。参考文献:1BapaHOBA.H.,ReCKPOPHHMeTaoPMM.M.:只EIJICKo宓KyJlbTyPbi,2014:94.2poMOPy1.UKHHaA.A.,JIbHaHMeaopaB3KJiHCKyPCeCMHJ.JImHr-BHeHCCJIein(OBaHHH,2019(04)91-99.EICl.3MaTHeBCKalflfl.KJIOJIEIH14eKhikid

22、(HamaHaJiJICKOEIJIHbIEUPOBJIMbl11EIIPIHJIETPAcyHHHX只blKOEJIABBHCIIIycba.MorHJieBjMorMJieBCKM11rocyf,apcBeHHbiwyHKBepCMTeTHMeHKA.A.KyJiemoBa.2017.C.178-181.4贺阿丽,齐晓庆.自然灾害媒体报道的隐喻架构模式分析以2020年中国南方特大洪灾的媒体报道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2):78-81+95.5李曙光.生态文明核心问题的隐喻变迁一一基于人民日报(19492021)的历时分析J.外语研究,2022,39(03)

23、:7-14+112.6李克.修辞批评视域下治国理政生态话语的隐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03):105-111.7林正军,周晨阳.论隐喻构式及其功能J1.外语学刊,2023,(03):1-7.8彭兵转,林紫荆.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下生态话语中隐喻构式的主观性认知分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3):126-128.9孙福庆.俄汉政治话语隐喻对比研究黑龙江大学,2018.10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80-187.11张慧,盖飞虹.生态语言学视域下中美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J.现代外语,2022,45(05):621-633.12张慧,林正军,董晓明.中美气候变化新闻报道中生态话语的趋近化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29(01):35-40+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