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66516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探析》8500字(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城市养老倍受社会关注,传统的城市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养老模式,即在社会城市养老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为解决城市年老型人口养老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系统的、典型的方式方法。由于居家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根本利益的重要问题,城市合理、有效的养老模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的影响,并选择相应合理的居家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家庭”多、“未富先老”等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如何应对人口

2、老龄化条件下的养老问题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在阐述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缺陷以及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居家养老为背景分析了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促进居家养老模式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模式目录论文总页数:16页1 .引言2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2.1 老年人口与人口老龄化22.2 养老模式33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居家养老模式问题分析33.1 人口老龄化现状33.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53.3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64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84.1 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提供多层次服务84.2 完善社区支持居家养老的建设和

3、发展94.3 充分发挥市场化科技养老的创新10结论11参考文献121 .引言随着我国人日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己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2008年1月,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发出了关于全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为全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城市社区基本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农村80席左右的乡镇和三分之一左右的村拥有一处服务网点。为此,要求“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J本文以我

4、国人口老龄化为背景,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老年人口与人口老龄化2.1.1老年人口老年人口泛指人生迈入老年期的人群。对进入老年期的年龄限定不同国家与地区存在差异。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把60岁规定为老年年龄的界限。60岁和65岁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两个年龄界限,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2.1.2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必然出现的现代社会人口现象,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广义的人口老龄化研究中,“老龄化”包含以下两种意义:一种是指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另一种是指每个个体的老化。区别这两种不同性

5、质的老龄化在分析人口老龄化过程时至关重要。按照多种文字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老龄化赋予的含义:“当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增大时,为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为人口发展的自然变动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标准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乐者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老年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的社会就认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人口中年龄为65岁及以上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一定界限并持续增大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是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以及生育率持续下降共同作用下的历史产物,是必然性的人口现象绷;同时也是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必须认真

6、考虑这个问题。2. 2养老模式养老模式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及与它适应的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决定了养老模式的建立。养老模式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养老模式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它是由各种文化集丛、文化特质等有机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是各国家、民族独有的文化体系。由养老这个文化特质衍生出养老的孝文化、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护理文化、祭奠文化制度文化等多个文化丛。养老模式是强化和践行文化价值观的过程,而不单是维系老年人口生存的过程。综上所述,可知养老模式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制度、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等因素决

7、定的,有关养老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运行原则的理论概括。我国的养老模式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除了包括主要的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外,还有由此衍生的其他养老模式。3.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居家养老模式问题分析31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相对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相对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不是个体的老龄化。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7%时,该国或该地区就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00年底就进入到了老龄社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得知,2000年底60岁

8、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2%,达1.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96乐达8811万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截止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祝201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76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1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7.

9、15%上升到了13.26%具体数字见表1.老龄人口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图1所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养老方式尤为重要。表2-160岁以上老年人口历次普查数据(1953年-2013年)名称年份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第一次人口普查19884153.84万7.15%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4225.48万6.08%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663.78万7.63%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9696.96万8.58%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1.2998万10.2%第六次人口普查20131.7765万13.2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

10、;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4.00%人口老龄化比重图1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变化(1953年-2013年)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3. 2.1老年人口基数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所以中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近几年,中国老年人口数持续增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3.26乳预计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31%,老年人口数量可达4亿左右。3.2.2老龄化速度发展快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第一,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发展速度;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一般而言,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十分缓慢,短则几十年,长则100余年。例如,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80年,瑞士用了85年,法国则用了115年,相比较这些发达国家,我国仅仅用了18年就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对于西方国家而言,通常当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才开始面临老龄化问题。3. 2.3高龄化、空巢化速度增幅明显随着科技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步提高,老年人口也在逐渐向高龄化趋势发展,截止到201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达到2132

12、万,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I1.1虬除此之外,空巢化速度也在迅速增长,1987年,在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所占比例只有16.7乐而1999年上升到25.8%,2000年上升到26.0乐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乐部分大中居家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乳一些大居家“空巢”现象尤为突出,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乐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而这些“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突出。3. 3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3. 3.1居家养老模式选择不科学首先,一种模式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目前有很多居家都在效仿“居家养老”模式,但是这种养老模式并不是每一个居家都适用,而且并不

13、是一个居家的每一个地区都适用。换句话说,每一种养老模式都有其适用条件。例如,“居家养老”对街道、社区的整体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是在对社区进行重新的合理的整合的前提下选择该种模式的;“异地机构养老”对老年人自身的条件要求比较高,个别地区的经济条件、社区基础建设跟不上,就更不要谈如何组织让老年人到异地去享受养老。其次,养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事实上,几种模式的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模式效用的最大化。对于以前的机构养老,社会上养老只能靠这种,老人们无从选择,或者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或者到社会开办的养老机构,要不只能到社会开办的养老机构,而去机构养老对于多数的老人来说是不愿意接受的;现在的养老模式选择虽然

14、实现了多样化,但落实到具体实施上,大部分居家及地区由于财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只能在原有的养老模式上作部分创新,导致调动不起来老人们自身养老的积极性,作为主体的老人不愿意参与到这项事业中去;即使在一个地区有几种养老模式并存,比如存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但这些模式之间很独立,各自的资源也单独使用,造成了养老资源的浪费。最后,养老模式的选择方法缺乏创新。依照居家养老管理的惯性思维,养老模式的选择更多地从居家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宏观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而按照以人为本的思维角度,检验一种养老模式的适用性需要从老年主体以及社会客观现实的评价中得出结论。养老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选择一种科学的理论方法,

15、在借鉴其它地区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的选择养老模式。3. 3.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否泛接关系到养老模式的选择。在养老金方面,年老性人口无法支付养老金,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养老金运营机制,对保障养老模式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体系不健全,新制度难以建立。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由于一些个人账户的基金已用于支付现有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已变成了“空帐”,因此现行制度实质上仍是现收现付模式,没有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

16、基金收支自我良性循环机制。第二,养老金积累少,养老金缺口较大。传统的养老金体制没有为基础养老金提供积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承认,目前城市养老金缺口在2.5万亿元,在未来30年时间里将达到6万亿元。这个数据可能低估了养老金缺口严重程度。第三,社会保障金投资渠道单一,回报率低。这是由于以下的原因造成的: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过于分散,缺乏宏观协调平衡机制,因而使社会保险基金难以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政府与社会保障业务机构的职能不分,或者直接干预,使社会保险基金不能依法管理,挪用基金、盲目投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我国缺乏高水平的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和运营技术的落后,随着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增加,在基金运营方面

17、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和手段,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将越发突出。3. 3.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模式的选择,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虽然己经建立,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第一,养老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性。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居家养老护理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尤其是社区内部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空巢家庭”的广泛出现,使得更多的居家老年人需要他人的照顾,在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方面,城市内的街道和社区更应该提供及时的服务。在政策上,由于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致有的地方出台了投入额度和办法

18、,但不落实,即便落实了,力度也远远不够;在资金上,对于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需增添相应的人和设备,这对于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街道医院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医疗队伍建设上,到2005年是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阶段,各社区卫生中心刚刚搭起架子,一方面人手紧缺,一方面又要抽调人员去参加培训I,陷于两难选择;此外,缺乏引导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到社区就诊的措施,对于老年人缺乏相关的就医优惠政策,相关政策与社区卫生服务衔接不够,使得社区医院空空如也,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卫生中心租房、人员、费用等各方面的负担。第二,养老文化体系不完善性。城市社区养老文化体系包括老年活动服务设施、

19、老年心理援助站、老年活动组织机构等很多关于老年文化建设的内容。虽然有很多社区已经新增了老年活动站等场所,但是由于场所狭小,内部设施不完善,很难满足社区内部所有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户外设施质量差,锻炼条件差,在雨雪天气和冬天利用率几乎为零,导致很多锻炼器材生锈乃至人为的损坏而不再可用;比起物质上,许多老年人更需要心理上的安慰,社区缺少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心理援助站”,这是由于一方面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资金和人员补充也存在问题;在很多街道和社区,老年人自发组织了诸如舞蹈队棋类等团体,但是加入团体的仅仅是众多老年人中的少数,更多的老年人闭塞在家,此外,社区之间的各个老年团体缺少互动,活

20、动不丰富,导致参加人数越来越少,直至解散。第三,其它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性。除了医疗卫生和文化体系方面,养老服务在其它方面更具有其不完善性。比如,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大多侧重于文化娱乐,很少涉及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社区的资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有很多的资源闲置;社区与社区之间缺少联系和交流,在资源上很少实现资源共享,独立性比较强;街道和社区少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和老年人文化教育等机构,服务单一。4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4.1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提供多层次服务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不同特点,应对不同特点的人口老龄化所选的养老模式也存在差别。养老模式的选择是由人口结构的特点决定。

21、上述人口老龄化国家都没有采取单一养老模式,而是按照自身人口结构特点做出相应选择。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城乡差异大,家庭结构差异较大等特点,而且有许多失能老人、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存在。不同群体的老人的养老需求存在差异。发展不同的养老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如果将所提供的养老服务看作一种商品,我们的养老市场需要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商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譬如向失能老人提供全面护理服务,对于提供星级服务标准的养老机构给有退休金或者养老金的老人,对于提供福利、半福利性的养老服务给乡村没有收入的老人,使得不同老人的多样化需求都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本文

22、认为我国应该在提倡家庭养老的同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扩大居家养老的覆盖范围,壮大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对养老机构予在政府财政上以支持,以降低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使得有需要的老人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获得所需的照顾,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将老龄产业的发展引导向基础行业、重点行业和新兴行业的方向发展。其中基础行业主要的消费群体是收入水平不高的老年消费者,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保障老人生活,包含老龄家政、老龄护理业、老龄医疗卫生业、老龄生活品业。4. 2完善社区支持居家养老的建设和发展社区是构建居家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的前提,它能够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全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3、。居家养老需要依托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而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养老需求的前提条件。随着竞争的激烈,子女数的减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供给逐渐遇到困境,社区比家庭能更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资源,从而通过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建设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第一,社区是居家养老的主要服务机构,要有规划地快速建设一批老年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第二,社区要转变观念,整合社区资源,循序渐进地推进社区基层管理体系,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社区要将任务下放给街道(村)居委会,使居委会能够充分支持社区养老的服务,不断完善社区街道、居委会

24、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建立居家养老的服务中心,增加服务中心在城镇中的数量,形成区、街道、居委会多元网络化的服务基地,有效畅通社区支持养老的途径。第二,要培养社区居家养老高素质专业人员。老年人不仅需要生理需求的帮助而需要一定的心理协调,而这就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和护理服务,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化的服务人员要发挥积极作用,其他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培训严格考核才能正式上岗。第四,要建立社区医疗康复中心。医疗康复中心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安排卫生服务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义务的体检,提供日常健康检查、咨询等,对在病床上的老人提供特殊服务,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根据不同

25、老人的需求,保隙老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老有所医。第五,社区要积极开展有益十老人身心健康的公益活动和讲座,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使老人能够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社区要大力宣传老年大学,满足有需求上老年大学的老人在晚年实现自己的梦想,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老人心理健康发展。4. 3充分发挥市场化科技养老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因地制,多元化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将科技引入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中无疑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升级和创新。在当今信息网络的时代,我国当前有很多居家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例如上

26、海社区服务网,拨拨我社区网,深圳市惠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等,这些网站都可以使居家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养老服务,只要通过网络点击,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上门服务。2011年,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下,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吉林省援通科技有限公司沟通和协商,双方共同在全省推广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智能信息化系统项目,俗称“电子保姆”,居家老人只需在自己家中,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种养老服务。近些年来,还出现老年“随身通”、SOS专用老年手机等各种老年科技专用产品,这些“移动保姆”不仅为广大居家养老家庭大大减轻了负担,而且为独居、不能自理、“二无”以及“空巢”老人带来福音。所以,通过网络或电子智能化达到居家养老服务,应

27、该是我国未来老龄化社会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总之,要建立政府、社区、家庭和市场四维一体的居家养老社会支持体系,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上的各方面作用,即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以市场化机构养老院为补充,科技养老为理念,加快构建我国城镇居家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结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又是我国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家庭、市场四维一体的居家养老社会支持来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居家养老能够满足养老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通过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从而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既

28、发挥了社会的作用,又使老年人的子女从照料老人事务中得到缓解,这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也有利于老龄化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说明居家养老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新形势的新发展。以上是笔者根据我国居家养老社会支持情况提出的两点结论,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通过政府、社区、家庭、市场四维一体地构建我国居家养老社会支持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解决养老问题的最佳途径。参考文献1敬乂嘉,陈若静.从协作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2李翌萱.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问题的思考U1.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11(07)3陈建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29、化的几点对策思考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11)4邓桂兰.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U1.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3(10)5邰亚娥,于珍.我国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与社区照顾初探U1.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6包宗华.国外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U1.城市住宅.2014(07)7黄玲丽.探讨养老模式构建和谐社会U1.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8李丹,王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5(06)9张昌彩.人口老龄化:影响、特点与对策U1.开放导报.2015(03)10刘丽萍,蒋升*勇,徐冬英,黄颖.城市养老方式发展趋势

30、分析U1.社区医学杂志.2015(07)11龚文君,周健宇.对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思考U1.新东方.2009(08)12曹东勃.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养老模式的转变J.中州学刊.2009(02)13沈瑞英,胡晓林.浅析中国城镇养老模式一一居家养老J.前沿.2009(01)14吴翠萍.家庭功能变迁中的养老选择U1.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09)15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01)16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一一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5)17姜玲.中国城市养老方式的选择J.经济论坛.2006(11)18吴雨浓,蒋爱群.城镇养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U1.黑河学刊.2006(01)19党俊武.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U1.人口研究.2005(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