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视频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探究》3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抖音短视频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探究》39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抖音短视频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分析目录抖音“张同学”短视频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分析一、人际传播理论概述1二、抖音“张同学”概述2三、抖音“张同学”短视频中的非语言符号3(一)以质朴田园映射特定的文化情感3(二)以物品和人物互动引发受众代入感3(三)独具匠心的镜头脚本设计4四、结论5参考文献5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社交网络观看和共享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的行为。目前,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传播媒介,依托于短视频,农村题材的短视频正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张同学”在乡村短视频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一直在做高质量的乡村短视频,本文将基于人际传
2、播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抖音“张同学”短视频中的非语言符号,看似寻常的乡村生活,如何引发了这么多关注,希望为短视频传播者带来启示。关键词:人际传播;短视频;非语言符号一、人际传播理论概述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当物理层面上的隔离成为必须,我们总要通过其他途径满足人类刚需一一社交。人际沟通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人通过单一的媒介进行的一种信息传递,它是由两个或多个个人系统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的信息传递体系。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典型行为,它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直接反映。人际沟通的主要动力是:获取有关生产、生活和社交活动的有用资讯;认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交活动中,需要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满足社
3、会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人际交往具有:以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信息具有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的含义。双向、即时反馈、频繁的交互。人际关系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到人们采取何种方式、何种媒介与他人相遇的影响,不同的选择往往带来精彩纷呈的人际传播效果。一方面,当人际传播仅限于线上情境时,其参与者可以最终建立与面对面沟通具有同样效果的人际关系,尽管通常需要花费四倍的时间,用以维持人际交互的关系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当人际关系的构建不仅限于在线交流时,关系是否能够深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从心理学层面来看,主观意愿是交流沟通过程中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传统
4、的农村交往中,邻里之间、村民之间都是“熟人传播”,村庄是一个社区,村民之间相互认识,信息渠道比较单一。短片的兴起,使农村传统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村沟通方式为“熟人”(报刊)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通道,而短片将“他者”最大限度地引入,从而使“他者”在视频中的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新媒体渠道的扩展,不仅拓宽了农村居民的视野,而且在接收到各种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的回馈,这就是对新媒体手段、新渠道的效仿和运用。二、抖音“张同学”概述微博博主“张同学”,本名张凯,是一个来自东北的乡村少年,他在抖音上一炮而红,短短两个月,他的粉丝就突破了一千万。一个长相很普通的东北人,每天都会拍各种各样的乡村视
5、频,没有滤镜,直接、粗糙、没有滤镜,给人一种很原始的感觉。也是因为那些视频,他才能一炮而红,在44篇文章发表后,短短60天不到,他的微博粉丝就超过了一千四百万,相关的视频点击量更是高达45亿,成为了拍摄乡村短视频的第一人。网上也是一片效仿,#张同学深圳分学#的话题,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关于抖音“张同学”的讨论,比如张同学有没有组队,张同学有没有BGM,张同学因为拍摄农村电影而火了。在抖音上,张同学留着一头普通的短发,脚上穿着一双迷彩运动鞋,坐着一辆三轮车,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大叔。不过,许多影迷说,他所拍的影片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唤起人们对童年、乡村和故乡的记忆。回归田园,回归自然
6、,这是一种被网友用来描述李子柒的“标签”。张炜的视频剪辑得很流畅,技术含量也很高,但也很有“田园气息”。张同学的视频,节奏,都是抖音的风格。三、抖音“张同学”短视频中的非语言符号符号是意义的承载物,文字、图腾、声音、颜色、气味、行为、手势、仪式这些东西本身没有内在意义,只有当我们用意义注入到它们的时候,这是一个“符号”。符号是一种外部的或物质的载体,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达与传递的基础元素。符号有两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非语言,一种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使用的一种,一种是以语音和图形为物质外壳,一种是词汇,一种是语法。非语言符号:是指文字或声音语言以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所感知的手势、声音、气
7、味、色彩、图画等。从象征心理角度看,抖音“张同学”短视频通过创造、解释“符号”来表达意义,具体体现在:(一)以质朴田园映射特定的文化情感符号学其实就是采用文字、图腾、声音、颜色、气味、行为、手势、仪式等形式来表达意义的。会使得用户的非语言符号、动作等得以具现,这唤醒了具身传播,激发了用户的社交潜能,选择什么样的符号来表达意义,符号的呈现形式就会不同。从“张同学”在抖音上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和那些用夸张、荒诞、搞笑、歪曲乡村生活的小视频博主相比,抖音上的“张同学”,则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展示了他在东北农村的生活,比如做饭、喂鸡、赶集、养猫养狗。张同学和许多乡下人一样,都会把一对袜子和一把小刀放
8、在枕头上,把钥匙放在窗台上的破鞋子里,或者把一张钞票塞进书中。不管是煮一碗鸡蛋花,或者吃一颗六味地黄丸,或者在地下室里挖出白菜和猪肉,他的视频都很符合乡村的生活。这是一种“粗鄙而普通”的人生,却带着一丝淡淡的温暖与快乐。在这个视频里,张同学养了一只鸡,喂了一只鸡,还经常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还能在镇上的超市里买东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些内容与许多人所想像的“中国乡村生活”是一致的。(二)以物品和人物互动引发受众代入感符号学其实就是采用文字、图腾、声音、颜色、气味、行为、手势、仪式等形式来表达意义的。需要找到的答案,只是你所想表达的符号的意义,是否与公众产生的共鸣一致。做符号元素意义的解码。需要把
9、所有解码出来的元素,融入到短视频的内容和整个营销传播中来。“熟人”在农村的传统交流中起着“介绍”和“引入”的作用,而短片的兴起,则使“熟人”的传播功能从“引入”到“强化”。通过短视频,农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商业机会,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朋友在使用这项技术,或者是在寻找商机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相信这个现象。而当农场主们发现自己认识的人使用了新技术,就会在网上验证他们的真实性,而熟人和网上“他者”之间的互动,则增强了他们对新事物的信任。在传播层次上,传统的等级传播、差序传播被无形地取代为传播层次的创新传播。这些熟人是农村信息传递的守门人,而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产生的互信又使其加强了对
10、熟人的强化。张同学家里贴着港星温碧霞的海报,有花棉被和花窗帘,我也看见了水缸、水瓢、缝纫机,那些小物件,都是乡间的味道。他在镜头前很自然,甚至能捕捉到他刷牙时吐出的泡沫,以及吃饭时被噎到的咳嗽,配合着快速的镜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张同学的早餐中,经常会有一瓶“爽歪歪”和一盒六味地黄丸,而“张同学”则以其鲜明的个性形象,让网友们印象深刻。微博名为“张同学.”的短片,讲述的是早上要吃六味地黄丸,习惯向小卖铺的老板赊账,洗手洗几个手指的张同学,吃饭的时候出现的二涛,还有经常开车送张子安的青云叔叔,这些都是很有个性的人,通过他们的互动,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中国农村,慢慢地呈现了出来。(三)独具匠
11、心的镜头脚本设计碎片化的信息环境和分散的主体意识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写照。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很难集中精神,而这种零碎的信息收集方法,正符合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碎片化信息的产生取决于各种新的媒介,它的内容往往是由很多小的片断组成,它的优点是“可以随意的”,它可以让观众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而且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的压力。媒体环境的碎片化将人置于其中,使人成为粒子,粒子化的主体存在越来越注重个人欲望的直接折现,网络的非中介性直接导致了欲望的实现,使得大叙事转向小叙事。张同学的视频还拥有拍摄和剪辑的语法,具体体现在:一是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组合,演员看到的内容较主观,镜头除了演员外,其他人看到的
12、内容叫客观镜头,主客结合可以带来沉浸式的代入效果。二是空镜转场没有人物的镜头叫空镜头,采用空镜头来衔接上下画面,更加的有动感。三是特写镜头,特写类似于音乐中的高音,能突出和强调作用,形成气氛。四是跳跃式组接,反差极大的两个镜头,极具切换刺激能的视觉。五是采用多机位拍摄,同一个动作,按不同的两到三个机位来拍摄,剪辑时在动作的瞬间组接在一起,增强动作连贯性和流畅感。四、结论短片的兴起,使农村传统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村沟通方式为“熟人”(报刊)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通道,而短片将“他者”最大限度地引入,从而使“他者”在视频中的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宽资讯渠道,不仅拓宽了农村居民的视野,而且在
13、接收到各种资讯的过程中,也会带来积极的回馈,也就是新媒体手段、新渠道的效仿和运用。在搜索相关资料和评论后,我们可以看到,“抖音张同学”这一词中,有“农村”,“乡村”,“新农”等主题词。很显然,在看了“张同学”的小视频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了农村。而“乡村视频”中的大众符号化消费,则是传媒对社会与个体认同的侵蚀。参考文献1张力化.网络人际传播环境下关系概念的溯源及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20.2周玉兰.图书短视频的视觉传播特征一一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6):122-124.3肖娟,移动短视频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研究J.新闻前哨,2019(10):63-64.4董佳惠.快手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人际传播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9.5王蕾.国内外人际传播研究评述J.传媒论坛,2019,2(07):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