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68777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以S市为例(含问卷)》10000字(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一以S市为例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是党和国家为使老年人在新时代过得更好而作出的决心和部署。随着物质文明基本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各种精神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老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老年人晚年是否有更好的养老体验,关乎着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精神养老变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S市老年人在生活状况、家庭结构、社区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实地调查,以老年人精神和心理健康为调查核心,了解老年人精神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2、善老年人精神养老的对策,从而使我国的养老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关键词:老年人;精神养老;S市目录引言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3(一)研究背景3(二)研究意义3二、精神养老的内容及特征3(一)精神养老的内容31、老年人的精神诉求42、老年人的精神支持43、老年人的精神满足4(二)精神养老的特征51、层次性52、社会性5三、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现状5(一)样本的基本情况61、数据来源62、基本特征6(二)精神养老现状61、老年人精神诉求现状62、老年人精神支持现状73、老年人精神满足现状8四、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存在的问题8(一)老年人精神养老状况不佳81、适应社会能力不足82、自主调节能力较弱93、婚姻生活

3、不美满9(二)子女对老年人精神关怀欠缺9(三)老年人倾诉需求得不到满足9(四)社区社会支持力度不足10五、改善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的对策建议10(一)老年人应提高精神自养的能力和意识10(二)子女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10(三)社区应发挥在精神养老中的作用H1、完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H2、提高社区老年人的互动性H(四)社会应弘扬孝道文化111、加强孝道文化教育112、注重社会引导12(五)政府应加大精神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12结语12参考文献13引言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是在我国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被愈发凸显出来的,成为我国养老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老年人的精神养老,虽然难以量

4、化,但仍有迹可循,事实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本文以相关数据和文献为基础,以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的现状和问题为重点,通过对三个社区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研究S市老年人在精神养老中各种问题,从而以小见大,提出改善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精神养老质量和水平。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78万,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3.5%l,今后我们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此相伴的是,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关于我国老年人层出不穷的的精

5、神养老问题,许多老年人在晚年出现黄昏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是轻生。事实上,这正是精神养老缺失的体现。另有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率是其他年龄段的四至五倍。这些现象和数据都是警示信号,需要更加重视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还强调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作为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支持者,要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享受晚年时光,这显得尤为重要。(二)研究意义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将得到更多的保障,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它不仅涉及老年人,还涉及子女

6、、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照顾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温饱,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S市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作为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在老年人的精神照顾方面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精神支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当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二、精神养老的内容及特征(一)精神养老的内容从表现形式上看,精神养老有固定的实现形式,即家庭、友谊、社会规范驱动的支持;老年人的精神满足包括实现自身价值、利用闲暇时间和提高自身能力;老年人的精神诉求表现在强化、替代、增加和移植等内容上。1、老年人的精神诉求老年人的精神诉求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与老年人生活的状态、性格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从客观层

7、面看,老年人的年龄、文化水平也是普遍的影响因素。因此,将精神诉求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内容强化模式。这个模式主要体现在老年人满足于现在的精神生活现状,想要让现状能迸一步强化,这种模式的诉求主要基于爱好。第二,内容替换模式。这种模式体现在老年人对当前精神生活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需要。第三,是内容增加模式。这种模式体现在老年人的精神补充和精神期待上主要表现出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期望以及对自身素质的完善。第四,是内容移植方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指老年人以不同的方式了解其他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期待他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和别人一样过上同样的生活。内容移植模式的存在也客观地说明了老年人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8、事实上,老年人的精神诉求就是他们对老年的渴望。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带给老人精神上的内在追求和动力,从而使老年人在老年精神生活中有盼头,以此来支撑老人的精神生活。2、老年人的精神支持第一,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关怀,需要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这是对老年人关怀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老年人即使在社会的建设中逐渐衰微,但仍然在发挥着余热,传承着知识和文化,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第二,心理关怀和抚慰是老年精神养老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老年人的子女、亲戚、朋友、邻居,还是社会工作者,都应经常主动与老年人沟通,询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使老年人有更好的养老保障。第三,老年人也有实现自身价值和发挥作用的需要。从物

9、质文化层面上讲,主要体现在他们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通过这些工作经验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经济财富。如医院老医生的返聘、学校退休教师的返聘等等,都在体现着老年人自身的价值发挥余热、承担适当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3、老年人的精神满足(1)初级层次以消磨时间为目的的精神满足。这种精神满足的实现形式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看电视和使用智能手机。这是老年人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在电视节目中,老年人主要使用戏剧;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上,老年人会花时间给亲戚朋友和孩子打电话,一些老年人会用手机上网聊天、看新闻打发时间。第二,与同龄人交流、聊天。老年人之间更容易相互交流,并且对老

10、年人来讲,内容并不重要,而是想找人聊天,满足其精神需求。第三,去公园等场地活动。对老年人而言,公园是兼具散步和聊天的场地,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消磨时间,还可以满足精神交流的需要,这也是精神满足的重要方式。第四,参与各种游戏、兴趣项目。如打麻将、钓鱼、太极等,都是老年人简单的精神满足的生活方式。(2)中间层次精神上的满足才能达到自尊。班图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即使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加强,他也可以主动参与这项活动,因为他对行为的结果能带来的效果有期望。因此,老年人通常会参加老年大学等机构,来提升自我价值以及强化自身能力。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逐步建立自我效能,从而得到精神满足。(3)最高层次升华心灵达到精神

11、满足的目的。对于这部分的精神满足这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升华。具体表现在宗教信仰等,强化精神层次,通过精神上的学习和认同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精神修养。(二)精神养老的特征1、层次性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就有了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精神养老在层次上,可分为:第一层次的物化的精神养老,体现在对物质生活的满足;第二层次是情感依托,表现在老年人寻找情感依托,与子女、亲朋好友甚至宠物等建立情感联系,从而获得亲情、友情等精神慰藉;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实现自我养老,老年人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够养活自己,寻求情感支持。2、社会性精神养老的社会

12、性体现在作为支持对象的老年人身上,对精神的需求是多元的,以对子女的精神需求为主,另有对配偶、亲戚、朋友、邻居等也有精神需求,鉴于需求的群体众多,自然精神养老就体现出其社会性的性质网。换句话说,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需要社会的共同力量,单靠家庭支撑的精神养老,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理应把对老人的精神养老上升到一个高度,那就是全社会都给予老人精神养老。三、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现状影响老年人精神养老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迸行分析。本文选择当地低高档小区以及乡村为主要调查地,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社区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

13、现状及其问题。(一)样本的基本情况1、数据来源本论文以S市三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此期间,发放90份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问卷,有效回收63份;发放40份针对需要或将来需要赡养的老年人群体,有效回收31份。问卷共发出130份,有效回收94份,回收率72.3l%o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老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S市老年精神养老的现状。2、基本特征样本数据中,男性老年人26人,占41.27%;女性老年人37人,占58.73%。在婚姻状况中,大部分为己婚,离异和丧偶的比例分别占到6.35%和17.46%o在受教育程度中,有一半多的人为小学、中专学历,本次调查没有研究生学历的老

14、年人。在子女数量上,以独生子女和2.3个子女为主,分别占到33.34%和58.73%o在居住情况中,半数以上老年人与配偶同居,独自居住占比为7.94%。表3.1基本情况描述变量频次百分比(%)变量频次百分比(%)性别男2641.27%Sf三jh三Q未接受任何教育46.34%女3758.73%小学1726.98%婚姻状况已婚4571.43%初中812.71%未婚34.76%高中57.94%离异46.35%支数目情况中专2336.51%丧偶1117.46%大专34.76%家中子女数量无子女23.17%本科34.76%1个2133.34%研究生023个3758.73%居住情况独自居住57.94%4个

15、及以上34.76%与配偶同住3453.97%与独生子女同住69.52%与其中一个子女同住1015.87%在子女家中轮住812.7%(二)精神养老现状1、老年人精神诉求现状在对老年人精神诉求倾向调查中,老年的精神倾诉大多集中在改变现状、过上自己憧憬的生活。有接近半数的老年人有过上憧憬生活的精神诉求,占比42.86%,有实现自身价值需求的老年人占4.76%,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有改变目前精神生活现状的倾向,占比33.33%,19.05%的老年人选择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表3.2老年人精神诉求情况变量名称频次百分比丰富精神生活1219.05%精神诉求倾向改变精神生活现状2133.33%实现自身价值3

16、4.76%过上憧憬的生活2742.86%2、老年人精神支持现状老年群体精神支持现状以子女关怀陪伴为主,总体上偏向于人际需要。在这些人群中,88.89%的老年人选择需要陪伴,同时占半数的老人需要子女的关爱,需要与亲友迸行交流沟通,比例分别为50.79%和57.14%。另外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需要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发挥自身价值,比例分别为39.68%和34.92%。表3.3老年人精神需求情况变量名称频次百分比子女的关怀陪伴5688.89%社会的尊重认可3250.79%精神需求倾向亲友的交流沟通3657.14%和睦的邻里关系2539.68%发挥自己的价值2234.92%研究表明,子女对老人的照顾主要

17、是经济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老人对子女的照顾期望集中在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上。在这些地区中,大部分老年人认为有经济支持,子女会正常生活,占76.19%和74.60%。还有30.16%的人认为孩子对他们有心理关怀,1.59%的人认为孩子没有得到任何心理关怀。大多数希望获得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的老人,其比例都是73.02%,还有42.86%需要经济支助,6.3不想要孩子的老人占6.35%/1.1%需要子女来解决家庭纠纷。表3.4子女支持以及老年人对子女照料的期望变量名称频次百分比变量名称频次百分比无11.59%不指望他们养老46.35%子女照顾支持经济支持4876.19%老年人对子女照料的期望经济支

18、持2742.86%生活照料4774.6%生活照料4673.02%精神慰藉1930.16%精神慰藉4673.02%其他0其他711.11%3、老年人精神满足现状对于老年人精神满足现状,根据精神满足的层次划分,大部分集中在初级层次和中级层次。其中,39.68%的老年人倾向于看电视、玩手机,60.32%的老年人倾向于与其他老人交流聊天,有一半的老年人倾向于在公园活动,占比为55.56%,41.27%的老年人倾向于参与棋牌类游戏,30.16%的老年人倾向于参加老年兴趣班、老年大学,倾向于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占比19.05%。表3.5老年人精神满足倾向情况变量名称频次百分比看电视、玩手机2539.68%与其

19、他老人交流聊天3860.32%精神满足倾向在公园活动3555.56%参与棋牌类游戏2641.27%参加老年兴趣班、老年大学1930.16%宗教信仰1219.05%四、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存在的问题(一)老年人精神养老状况不佳1、适应社会能力不足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最明显的就是新事物在不断的增多。再加上由于年龄增长、身体素质的下降而导致的自理能力的下降,让老年人产生低落消极等负面心理,同时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也让老年人有些无所适从。即使社会上开通了很多老年人的专属服务,如车站机场的老年人通道、医院开设针对老年病的专科等,但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助力,并没有提高老年人自身适应社会

20、的能力。老年人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少,能接触到的人也不断减少,更不容易结交到新朋友,甚至与老朋友的联络也逐渐减少。2、自主调节能力较弱老年人对精神需求很大,这也侧面反映出老年人自身对自己的心理和精神是缺乏调节能力的。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调节的好坏对老年人的精神养老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几乎所有老年人都会有心理的适应期,老年退休、身体素质下降、丧偶等都是老年人会经历的,这些都会增加老年人的心理负担,而这些也是部分老年人所无法消化的,对老年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年人精神生活单一乏味。电视只看戏曲、手机只会打电话等都限制了

21、老人精神的需要。同时,在面对自身的一些慢性病、亲人离世等方面,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方法。3、婚姻生活不美满本研究发现,其中离异或丧偶的老人对自己的精神养老状况的评价要明显低于有配偶的老人。事实上,老伴儿是人们步入老年后的一种重要的精神依靠,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在晚年失去老伴儿的老年人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乐趣,陪伴,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的安慰。所以他们普遍认为老伴儿极为重要,认同“老有伴”的观点,调查显示,53.57%的老人认为伴侣特别重要,42.86%的老人认为伴侣很重要,3.57%的老人认为伴侣不重要。大部分老人认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精神情感交流方面,配偶都是孩子无法替代的。看得出

22、婚姻生活的幸福对于老年人是否能够安详晚年也有很大的作用,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伴”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大问题。(二)子女对老年人精神关怀欠缺子女对老人的关心是老年人精神养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只是生活照料而缺乏实际的关心和照顾,那么老年人的幸福感依旧没有增加。从表3.4中可知子女缺乏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只有30.16%对老人进行了精神照料。在访谈过程中,老人表示,子女平时更多地是用电话的方式与自己进行交流,缺少面对面的沟通。而老年人也有着希望子女关心的诉求。在对子女是否愿意与老年人同住调查中,也出现一部分子女不愿意与父母同住的现象,占比34.2%,有的即使同住也是觉得这是一种责任,占比26.5%

23、,整体缺乏在思想上的认同。(三)老年人倾诉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样的,单纯子女的养老其实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数据显示,有53.97%的老年人会在他们遇到心事、烦恼时向他们的配偶倾诉,41.27%的老年人会向亲戚倾诉,34.92%的老年人会向朋友倾诉。老人不是只会单一的向子女倾诉,老人选择倾诉的对象是多元的。部分子女在调查中表示,老人晚年与自己同住时会出现想和以前的邻居、好友等原居住地的人交流沟通的需求,以及出现各种不适应居住环境的现象。其实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并不因子女在身边照顾而得到满足,亲戚、朋友、邻居等社会关系,也是他们需求的一部分。(四)社区社会支持力度不足数据表明,有

24、Ull%的老年人居住场所基础设施和场所完备,有68.25%的老年人居住场所设施不够完备,有14.29%的老年人不知道附近有健身或活动场所,6.35%的老年人居住附近没有健身和活动场所。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一些老人甚至不知道有运动场所,可见社区并没有对老人进行主动的服务,社区基础服务人员与老人之间缺乏联系,在调查老年人会像谁倾诉时,也很少有人会选择社会工作者,可见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一直依赖于政策和治理系统,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很多老年人得到的社区帮助都是一些基础的、形式化的,而缺少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又特殊的帮扶。五、改善S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的对策建议(一)老年人应提高精神自养的能力和意识

25、第一,需要培养老年人精神自养的意识。这时需要子女、朋友、亲戚等对老年人进行开导,告诉老人人老心未老,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等着老人去探索,让老年人有独立充实精神生活的觉悟,老年人可以积极的去参加身边的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和邻居多交流,培养自己的爱好,交一些想法相同的朋友。第二,要提高老年人精神自养的能力。社会可以开办一些老年人培训机构,当地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或者老年大学,也可以加大宣传,让老年人加入其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二)子女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我国,子女与父母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区别于国外家庭,我国家庭结构更加强调稳定

26、性,子女作为家庭三角结构的一环,有着稳定器的作用。因此,在照料老人的精神需求上,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子女是否关爱老人,很大程度决定着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再加上一些老人晚年丧偶,儿女作为剩下的亲人,对老人精神上有极大的慰藉,老人对儿女也有着极大的心理需求。因此,子女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多回家看看,多和老年人交谈。如果发现老年人有心理问题,要及时开导和安慰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三)社区应发挥在精神养老中的作用1、完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的精神养老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对于社会来说,完善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有益的。例如,老年人居住的社区

27、有棋牌室、活动中心、文化室等娱乐场所,这对老年人减少孤独感、结交新朋友、丰富精神生活极为有利。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异,所以不同社区可供老年人使用的群体性活动资源也不尽相同”因此,按照社区建设模式,不仅要提高老年人对社区行政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为老年人社区建设奠定基础和平台。2、提高社区老年人的互动性在同一社区居住的老年人,有着天然的交流的优势,因此社区可以积极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既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也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以社区为核心的脉络体系将老年人与社区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边界,建立社区老年人兴趣爱好交流群,鼓

28、励丧偶老年人进行婚配等活动,来让老年人晚年更加丰富多彩。(四)社会应弘扬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在社会的各种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理的角度上,人们会天然的亲近亲人,将家人与他人思想上分为两部分。从心理的角度看,如果把陪伴老人作为一种义务,虽无过错,但是太过于主观意识,把赡养老人作为了一个任务,而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想要去赡养老人,这么看来是一个有责任的人,但是否孝顺我们并不知,但却会影响着老年人老年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社会弘扬孝道文化,让更多子女在思想上主动孝顺,而不是被动的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现行社会下,以子女为主体的赡养方式依然是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孝道精

29、神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孝道不仅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更体现在子女对老人日常的关心和照料上,是对老年人精神上的满足和照顾。1、加强孝道文化教育学校在加强孝道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文化教育,要主动衡量教育中心,帮助青少年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孝道文化”为主题的讲座、活动等,也可以播放一些文化电影、制作“孝文化”手抄报等,以多种形式去激发在校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家庭文化中,要学会尊老爱幼、孝老爱老,主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u1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才有保障。孝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需要我们保护,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

30、障老年人晚年健康生活的的精神保障,因此,要注重孝文化传承,让孝文化之风吹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其次,家庭教育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父母要重视言传身教,给孩子正确的三观以及道德意识,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孝顺父母,感恩和帮助他人等。21注重社会引导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化对社会也有这个极大的影响,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正确的意识,引导社会风气,唤醒人们孝老、敬老、爱老的意识。同时国家也应积极的去净化网络环境,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口久注重保护我国孝文化传统风俗和节日,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加大宣传力度等。(五)政府应加大精神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关于赡养老人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一些法律条文主要体现在在

31、物质上要赡养老人,给予老人物质保障,婚姻法中明确出提到成年子女有责任有义务去赡养老人。当然在老人的精神保障上也有相关条文,如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成年的子女应该招赡养父母作为自己的义务,同时必要的生活照料与精神关怀也是必不可少的“引。虽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但是缺乏精神照料具体的衡量标准,如果子女没有遵从法律或者不到位等问题,要如何界定程度,又该如何去处罚,或者又该如何规定一些具体的精神照料行为等,对于这些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细则。因此,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国家制度和法规,加大精神养老的政策扶持力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尤其是儿女与老人之间的责任,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政策,有效的保障老年的精神需求。通

32、过立法的形式,明确责任,如儿女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可进行处罚等措施,来保证法律的有效性”可。同时国家采用一些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在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活动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解答精神困惑,回应老年人精神诉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等。结语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是我们要不断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这不仅关乎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更关乎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所研究的关于精神养老的内容局限于现有文献以及S市部分地区现状分析,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社会实践中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社会中的老年大学、老年爱好者

33、协会等机构也在不断印证理论、创新理论。老年人并不是社会独立的个体,他们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是尤为紧密的。因此,对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需要社会的每一种力量,共同发力,使全社会的老年人真正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Rl北京:国新办新闻发布会,2021.陈胶.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研究D.武汉大学社会学系,2014.胡光波.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杨沛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以老助老研究I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张晓璇.中国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6陈晌.系统论视角下的敬老文化与精神养老D.老龄科学研

34、究,2014.陈洛妍.社区治理模式探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一一以S市Y街道为例D.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网王敏.昆都仑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9王悦柴晨曦.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一一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D现代商贸工业,2019.“0谆R杰.对“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思考D.l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3.11许雅洁.子女的代际支持对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8.”2蔡淑琴.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精神腾养问题研究D.大理大学,2018.”3赵紫薇.城市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社区社会支持建构D.吉林大学,2018.14陈晌.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研究D.武汉大学

35、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附录1老年人精神养老的调查问卷您好:我是山西农业大学的学生,想眈误您几分钟,帮忙填一下问卷,问卷所有数据会进行保密的,麻烦您了。一、基本情况1、性别:A、男B、女2、婚姻情况:A、未婚B、已婚C、离异D、丧偶3、居住情况: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和独生子女一起D、子女之间轮住E、和某个子女一起4、您的文化水平是二、详细情况1、您有几个子女?A、1B、2-3C、4以上D、无2、子女多久来看您?A、几乎每天B、两三天一次C、一周D、一个月E、其他3、您认为自己与子女沟通次数怎么样?A、多B、不多C、一般4、您认为子女平时会给你那些帮助?A、没有B、精神慰藉C

36、、生活照料D、经济支持5、您希望子女平时给你那方面的照顾?A、经济支持B、生活照料C、精神慰藉D、处理家庭纠纷E、没有6、以下的几种精神满足,您更倾向于哪种?(可多选)A、看电视、听收音机B、与其他老人交流聊天C、在公园活动D、参与棋牌类游戏E、参加老年兴趣班、老年大学F、宗教信仰7、以下几个选项,您更想选哪个呢?A、子女的关怀陪伴B、社会的尊重认可C、亲友的交流沟通D、和睦的邻里关系E、发挥自己的价值8、以下几种精神诉求中,您更倾向于哪种?A、希望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B、希望改变自己的精神生活现状C、希望能实现自身价值D、希望自己能过上憧憬的生活9、您认为老伴儿在晚年生活是什么地位?A、非常重要B、重要C、不重要10、您居住的附近有健身活动地吗?A、不知道B、没有C、有,活动设备完善D、有,活动设备不足附录2关于子女赡养老人的调查问卷欢迎参加本次答题1、您家是否有老人A、是B、否2、您愿意与老人同住吗?A、愿意B、不愿意,但会尽义务C、无所谓,没影响D、不愿意3、您觉得自己“常回家看看”的次数如何?A、B、一般C、低4、您觉得自己赡养老人的思想会受家庭影响吗?A、会B、不会5、您认为老人最需要什么?A、经济支持B、家人的陪伴照顾C、与其他人交流沟通D、其他6、您认同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需要社会共同发力吗?A、认同B、感觉没关系C、不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