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案 首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科学教案 首师大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生活中的空气、共有的家园、植物的花和果实、关爱健康、设计与制作、活动等6个教学单元,共20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单元课时单元单元课时生活中的空气6设计与制作5共有的家园6活动2植物的花和果实6关爱健康5总计30课时(2)各课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空气的组成211果实的结构22氧气1*12果实的形成13二氧化碳113饮食与健康14燃烧和灭火114爱护胃和肠25地球215肺的保健16昼夜交替116心脏的保健1*7四季变化117物体的结构28爱护地球家园118搭支架29花的结
2、构219生活用具110各种各样的花1*20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氧气第三课二氧化碳第四课燃烧和灭火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 .激发和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兴趣。2 .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 .具有爱护空气环境、珍惜良好空气环境的情感和不污染空气环境的责任感。4 .通过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它们与人类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教育。5 .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二)能力1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
3、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三)知识与技能1 .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2 .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1、空气的组成玻璃杯、蜡烛、玻璃片、火柴等图片或文字资料、配套学具2、氧气制氧的实验器材、图片、光盘或录象片图片或文字资料、配套学具3、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挂图、录象片图片或
4、文字资料、配套学具、空气污染资料4、燃烧和灭火灭火学具、挂图、照片、光盘、图片、录音或录象片图片、酒精灯、配套学具四、单元教学课时:4五、单元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1、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培养
5、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学准备:1 .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2 .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或光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组织学生讨论:用玻璃杯罩住燃1、学生猜想:蜡烛会熄实验聚焦话题,聚焦话题烧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2、演示实验3、讨论:为什么蜡烛熄灭了?4、谈话:到底什么原因呢,我们来探讨两个问题。灭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3、回答:氧气或空气用完了引
6、出质疑。1、请思考两个问题:各组选择一个问题,把问能够对实验现(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你的根据是什么?(2)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题、假设和想法记录在记录纸上小组汇报自己的假设象进行推测进行交流3、组织实验活动,验证学生的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组织学生验证学习新课法:引导(1)蜡烛熄灭后,瓶子里还有没有气体存在?(如果没有,那么足够灌满一个杯子的水为什么没有全进去)(2)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演示实验: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刚才实验的玻璃杯中。4、组织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什么?5、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中至少包含儿种气体?它们最简单
7、的分辨标准是什么?(引导:在空气中,蜡烛永远都会燃烧吗?)6、谈话: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空气中至少有两类气体。请同学们阅杯中有气体占据空间等。回答、实验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学生可能会回答:杯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至少包含两类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学生阅读、回答想法培养资料阅读整理能力读课文,找一找: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有哪些?(板书记录学生的回答结果)巩固知识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空气不是单一的物体,至少有两种成分,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观看视频: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学生回答初步认识空气不是单一的物体板书设计: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其
8、他气体:1%课后小结:第二课时聚焦话题上节课我们对空气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你都知道了什么?1、(板书记录)2、追问:各种气体在空气中分别占多少?(回答: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1%)回答如:空气不是单一的物体,至少有两种成分,一种支持蹴,种不支持燃烧。空气中有氮气、氧气、其他气体等检查学习过的知识学习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利用实验发现,空气中至少有两类气体,通过阅读,我们又知道在这些气体中,支持燃烧的是占21%的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其他气体。2、讲述:在许多年前,人们发现了空气中两大类气体。于是许多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想要知道空气中究竟都含有哪些气体。这
9、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中,有一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一看,拉瓦锡对于空气组成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他是怎样做到的。(播放拉瓦锡的短片)3、小结:科学家的工作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坚持,也离不开观察实验,更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精神。4、提问: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学生阅读资料汇报阅读结果:拉瓦锡识别了空气中的氧和氮。(观看短片)回答:他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追问:他的实验会一次成功吗?这又能说明科学家都具有一种怎样的品格?【不放弃】)通过阅读资料,初步感受科学家对空气成分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科学结论来自于观察实验运用推想的方式来初步认识氮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占了78%,那么根据
10、你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你试着说一说出氮气可能具有的性质吗?板书记录学生的猜想:(猜想)补充:难溶于水(因为学生不容易想到)5、阅读课文:同学们的猜想,哪些是与氮气特征相符合的?6、小结: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通常无毒,7、认识氮气的作用(1)谈话:氮气广泛存在于地球上。这么丰富的资源,如果合理利用,是会对人类生活起到很大帮助的。(2)学生发言.汇报:氮气有什么用途?补充:氮气还能提高轮胎行驶的稳定性,有效减少轮胎的噪音。8、讲述: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氮气虽然能帮我们很大忙,但是有些时候,它和其他物质产生的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伤害的。氮和一些物质混合,会形成氮污染9、了解稀有气体的用
11、途(1)组织学生涂画空气组成格子(2)提问:在空气中含量比较少的气体有什么?(3)讲述:虽然稀有气体在空气中连1%都不到。但它们的用途也很广。我们看一段关于稀有气体用途的短片,看谁记住的用途多。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可以提示:在空气中占这么大比重的气体,它的特点是不是和空气会有相似之处呢?)推想: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学生对照书和黑板,找出氮气的特征学生:(书上、报告册有的)保护气,制作合成氨、炸药,液态氮作冷冻剂等。观看新闻视频,初步了解氮污染。学生涂画格子,巩固空气组成的知识。通过阅读,初步知道稀有气体这个概念看短片,回忆复述的物理性质。了解氮气用途,感受它给人类带来的好
12、处,以及造成的空气污染的危害体会空气中的组成部分都是有用处的,缺一不可。巩固出示学生涂画的空气组成图指着各个区域,提问学生它的名字、用途等学生回答巩固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板书:氮气占空气的78%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重要原料。保护气体(粮食)。冷冻剂2、氧气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了解氧气的用途。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难点:木炭、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
13、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镒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2 .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水槽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回忆上节课学到激发研究兴趣新课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仅次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第二高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什么特点?)的内容细心观察气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新授1认识氧气初步认识氧气活动:1.指导学生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1)观察:氧气从外表看是什么样子的?(看大屏幕)(2)提问:只用看、闻、尝的方法,是无法分辨氧气和空气的。在发言的性质氧气的性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
14、一瓶是空气。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们区分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3)讲述:燃烧这个方法很不错,但是空气中也是含有氧气的,将燃烧的物品放进去,都会继续燃烧。分组讨论(观察它是否助燃)培养观察实验能力、记录实验2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1)木炭燃烧的实验分组实验。现象的能力。将木炭烧红,不要有火苗,分别探入两个瓶子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2)铁丝燃烧的实验将铁丝烧红,分别探入两个瓶子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3)提问:通过两次实验,你观察观察发生的现象记录观察的现象汇报实验结果培养分析的能力到了什么现象?4)谈话:通过实验,你能区分出哪一瓶里装的是氧气吗?为什么?3讲述:氧气具有助燃
15、的特点,而且氧气也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4.阅读课文,了解氧气的应用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如炼钢、气焊。现代火箭装有液态氧。另外,氧气能供给人,动物呼吸,是人和动物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气体。所以要保护空气。生产生活医疗中的这些氧气,有的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有的是由专门的工厂生产出来的。木炭在空气中,只是烧红,放在氧气中便熊熊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铁丝在空气中只是烧红,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火星四溅,很快烧光学生发言总结填书: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嗅、透明、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总结谈话: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交流、得
16、出结论等方法认识了氧气。下节课我们继续利用这些方法认识别的气体。学生观看氧气用途的视频,了解更多用途归纳知识点板书设计:2氧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能支持燃烧。课后小结:3、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2、培养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3、了解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难点: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以及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作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材料。演示实验材料:
17、自制泡沫灭火器。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上节课学培养学生提(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过的知识并回出问题的能识。氧气有什么性质?(2)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气体?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答新的问题。力。学习新课: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学生分组制取培养学生动1、指导学生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手操作的能制取二氧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力;增强学生碳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一观看视频
18、,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师生小结。(总结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的观察能力。2、指导学生1.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分组观察二氧培养学生观研究二氧化化碳。察、实验、记碳的性质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汇报观察结果。录的能力。氧化碳是什么样的?记录观察结果,小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1)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对将燃烧的火柴放入二氧化碳瓶中和空学生做说明二比实验的能气瓶中,观察变化。氧化碳不能支力。烧杯中一长一短两根点着的蜡烛,将持燃烧、比空气培养学生细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观重的实验。致观察的能察蜡烛的变化。学生分
19、组进行力(2)组织讨论:我们做了两组实验,都观察到了实验现实验。象,那么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时,蜡烛是同时熄灭吗?熄灭的顺序说明了什学生发言:1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么?(低处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到达氧化碳不支持理能力。的是哪里?高处再灭,说明二氧化碳又燃烧。到了哪里?)2.二氧化碳比(可以用一杯水表示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杯中让学生观察水熄灭蜡烛的顺序和空气重二氧化碳有什么相同之处)大家讨论水为什么一进杯子就到底部了,说明它比空气重。二氧化碳是否也会比空气重?为什么?小组汇报3.师生小结:通过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有两个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学生回答二氧
20、化碳比空气重。5 .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讲述:为了了解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瓶澄清的石灰水,把它分别到进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的瓶内,摇一摇,观察有什么现象?6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学生汇报学生实验汇报:二氧化碳7.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使澄清的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我们知道二石灰水变浑浊。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大家讨论,汇报。了解二氧化碳1、谈话: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推学生进行小组的正负面影响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2、讨论:讨论。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二氧化学生观察教师通过收集的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提供的资料:资料及灭火2)二氧化碳灭
21、火器是怎样灭火实验体会到的?二氧化碳的3、组织学生模拟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性质与人们的活动。生活的关系。4、小结: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5、讨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比较深的菜窖里常会积存二氧化碳,为什么在菜窖口的人不会晕倒,但在下边的人却会晕倒在里面,这是为什么?看泡沫灭火器灭火视频板书设计: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课后小结:4、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4、对
22、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和解释的能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学具、火柴、旧铁筒。1、演示实验材料:有关灭火的方法的挂图、投影、光盘。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提问:(1)氧气有什么性质?(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2、谈话: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和灭火”这个问题。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回答新的问题。学生发
23、言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课1.认识燃烧1.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小组看图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燃烧的和易燃物2.燃烧的条3燃烧的利与弊4.安全用火教师小结:2.组织讨论和记录:哪些物体容易燃烧?哪些物体不容易燃烧?并分别记录下来。1 .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1)推测:根据问题进行推测,三个推测答案,你同意哪一条就在()里面“J。(2)提问:你选了哪一条?为什么会选择它而不是其他两条?(3)讨论:用什么方法能够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引导:氧气可以在空气中获得,温度和可燃物怎么得到?怎么证明需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3谈话: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
24、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盘上,它能不能马上燃烧,为什么?4 .实验:取一根火柴,把它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5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进行小?吉。6 .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7 .讨论:如果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还会产生吗?(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谈话: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学生进行讨论填写记录学生讨论问题选择推测答案学生发言,阐述理由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小组实验并记录结果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利用现有材料组织学生观
25、察)学生讨论:燃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燃烧给我们带来哪些害处?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学生讨论:1我们怎样预防火灾?研究兴趣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现象认识易燃物学生思考与判断燃烧需要的条件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给我们带来幸福,也给我们带来灾害。增强学生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防火。2.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情况。谈话: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农村,不要在草堆上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遇到火灾,我们要给119打电话,或者呼喊大人救火。2我们遇到火灾怎么办?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26、安全用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板书设计:4、燃烧和灭火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易燃物质、空气、达到一定的温度。课后小结: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一、单元教学目标第5课地球第6课昼夜交替第7课四季变化*第8课爱护地球家园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1、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2、具有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责任感。3、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二)能力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具有初步的探究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能力。(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概貌;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7、2、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意义。3、初步学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简单模拟实验。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课题教师准备学生准备5、地球图片、地图、照片、光盘、录像片图片或文字资料6、昼夜交替地球仪、灯光、图片、星球演示仪图片或文字资料8、爱护地球家园照片、光盘、图片、记者道具、录音或录像图片、宣传片四、单元教学课时:4五、单元教学重难点:了解地球的概貌;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简单模拟实验。5地球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等概貌。2、通过对地球及些自然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
28、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3、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4、向学生进行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的形态。难点:探索地球、爱护地球的情感和责任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学生准备: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谈话: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么样的?你了解关于地球的事情吗?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地球的前期知识准备情况学习新课1提问:观察地球的彩色照片,照片中的这些颜色,分别是什么?(蓝色海洋、河流,绿色植被森林、白色大气层、云、棕褐色一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发言(追问分辨:球
29、体和圆形的不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裸露的陆地)2、第一次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同)学生阅读地球的外形。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中的材料,(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也可以看一看培养阅读能个球体。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发现地课文提供的材力和归纳概球是一个球体的呢?(2)介绍一些关于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其他故事。(3)提问:人类在研究地球外形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飞跃性的发现?分别料,小组进行讨论。汇报括能力是是什么?4、第二次提问:现在我们阅读了关于地球的资料,请你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地球的外形。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体会地球除了看起来是个球体,还是一个巨大(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体会地球
30、除了看学生知道的可的、不规则起来是个球体,还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球体)4、组织学生自己选择问题去研究人人类在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过程中,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比如:地球以介绍自愿结成小组,选择12个问的球体表面有什么、地球内部什么样、地球各题进行有重点的讨论。激发学生研地是不是地形都一样等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究兴趣(可以用书本或者报告册里的资料库荐出小组的代根据信息推进行辅助)表向全班进行测地球内部5、播放一些有关地表形态的录像片和展示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图片。一通过这些视频,你得到了哪些知识,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测?6、阅读课文,强化对地球内部
31、的结构的认识汇报。学生观看、发言分3层:地壳、地幔、地核构造总结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总结:地球是个球体。在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河流、湖泊等。学生总结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在那里生活着人类和各种各样的生物。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我们可爱的家园。布置作业自制一个小地球仪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板书地球地球一一蓝色海洋黄绿色森林陆地白色大气层和云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球体一一平均半径637Ikm河流山脉海洋陆地平原高原盆地课后小结:地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经过比较、抽象、概
32、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经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准备:地球仪板书: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横纬赤道竖经子午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创设情境:(播放电影中的求救视频)在狂风暴雨的夜晚,灯塔收到呼救信号,”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2问题:你知道怎样找到这艘出事船只的方位吗?国际救援组织为什么凭借这个呼救信号判断出船只的位置?学生讲了解的故事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前期知识准备情况学习新课1、出示地球仪(1)提问:这个仪器的名字是什么?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学生阅读了
33、解学生对地球仪知识的掌握情况(2)讲述:为了更加方便的掌握地球上各部分的位置,人们发明了地球仪,它是地球的模型,每一部分都是按比例缩小的。2、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I)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学生观察地球仪。你们可以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都由哪些部分组成?通过观察地球仪,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知道的可以介绍小组展开讨论,把关培养学生的(2)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组的于地球仪的收获、待资料阅读、观察收获或者问题。解决问题都记录下整理能力。(3)对照地球仪整合学生的发言:来。小组代表向全班激发兴趣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轴组成。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文字、颜色,是用来表示
34、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的,我们在使用地球仪前要先在地球仪进行汇报。学生根据教师指示,规范地球仪上找到关于这些符号、颜色意义的解释,观察本组的地球仪各部分名称这部分叫做“图例”。地球仪中央的轴叫做地轴,是一个假想的轴,连接地球的北极点和南极点。(4)讲述:在地球仪上还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线,它们把地球表面分成了许多区域。横线叫做“纬线”,竖线叫做“经线”。通过对于经线纬线的定位,人们就可以找到某个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了。3练习使用地球仪:(1)出示上课初播放的影视资料:根据呼救信号,在地球仪上找一找这艘船观察地球仪,并结合看阅读资料了解东西经、南北纬的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使用地只
35、在哪里遇险,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位活动,讨论球仪置。(2)讲述:利用经线和纬线,人们把地汇报评价:哪位同学描述的最清楚?培养学生的球虚拟的分成了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哪组同学配合补充评价能力我国属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东半球、北半球)我国和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相同的纬度?的最全面。学生观察、发言巩固1、地球仪由哪些部分组成?通过使用地球仪,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延伸:地球仪根据不同需要,分成很多种有政区地球仪、有地形地球仪等等。学生总结体会地球地形种类丰富,是我们可爱的家园C6、昼夜交替教学目标:Io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2 .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3 .通
36、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电筒等学生准备: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谈话:太阳东升,白天到来;太阳西落,黑夜降临。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聚焦话题学习新课1.谈话: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请司学们阅读P24的资料,了解一下前人对这一
37、现象的研究。(有条件的可以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2.关于昼夜的形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测。3板书学生的猜测结果(如(1)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又绕着太阳转。(3)地球绕着太阳转。(4)太阳绕着地球转。)观看、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共同讨论,引入模拟实验,体会实验材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4引导:地球是运动的。哪些自然现象和地球的运动有关?我们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肯定不能用真的天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模拟替代这些天体呢?地球乒乓球(不透明球体)太阳一一手电筒(或蜡烛光源)把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
38、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5分组实验,模拟验证: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6汇报交流:昼夜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7小结:地球每天都会自西向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对着太阳的部分就是白天,不对着太阳的地方就是黑夜。地球不停自传,昼夜交替出现8.阅读课文,讨论:昼夜对动植物生活有什么影响?如果只有白天或者只有黑夜,会发生什么问题?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实验、观察、汇报:昼夜交替的现象和地球运动有关阅读课文了解地球自转的时间和地球昼夜现象和生物的关系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白天和夜里都做什么
39、,如果只有白天或只有黑夜会受什么影响?)培养学生的表达、评价能力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课后延伸关于地球,你还想了解什么?课后小结:*7、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变化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2 .初步学会演示四季变化的模拟实验。3 .通过研究四季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演示四季变化现象的模拟实验。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电筒等学生准备:搜集地球公转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
40、话题谈话:在我们研究地球自转的过学生说见到的四季是了解学生前期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地球上的四季变化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四季变化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四季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情景知识储备学习新课1、观看课文插图并思考:一年学生提出自己的猜猜想四季的形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在同一个地方,四季的冷热为什想、思考或者推测。成原因么不同呢?2、(1)谈话:地球除了会自转,还会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公学生提出猜想。指导学生研究转一周约365天。想一想,地球太阳的周期变公转,可能和四季的形成会有关化与地轴倾斜系吗?方向不变的关(2)讨论:用什么物体模拟地学生发言系.球围绕太阳进行的公转?这个(有上
41、一次课的经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应该怎么做?要观察的是验,学生可以想到用太阳照射的情什么?可以发光的物体模拟况不断变化,会规范展示实验方法:太阳,用球状物模拟影响气温的变用手电筒的灯光直射到白纸地球)化。上,画出光斑。用手电筒的灯光斜射到白纸上,画出光斑。(拿手电筒的高等要与的高度相同)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光斑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交流实验的结果,思考:光斑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培养阅读归纳的变化对应地球上的什么变础上,进行各小组的能力化?3、提出问题: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同一-地点不同季交流。节受到的光照一样吗?温度一样吗?热的时候应该是地球上的什么季节?冷的时候是什么季节?4士4、出示视频:地球不
42、仅自转,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由于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就出现了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四季变化就会交替出现。4、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书中呈现的四季问题的讨论5.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或其他资料。一一归纳:四季变化和生物的生长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观看视频总结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四季变化的问题。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巩固认识四季的成因布置作业1、用自制地球仪和蜡烛继续研2、了解24节气实验查资料扩展课后小记:8、爱护地球家园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生物的共有家园。2、激发学生爱护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3、养成爱护地球家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是人类和生物的共有家园。难点:养成爱护地球家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图片和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资料学生准备:搜集地球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聚焦话题1谈话:司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什么生物?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引导学生学习,激有关地球的内容。(出示课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