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学综合复习题20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统计学综合复习题201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土地统计学复习题一、导论(一)填空1 .土地统计包括三方面的涵义,即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科学。2 .尚书禹贡记载,夏禹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又把田地和赋税分成“上、中、下三等九级”,这表明当时数量和分组的概念己经初步形成。3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选择1 .统计的作用有(ABCD)A、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C、对经济社会运行实行监督D、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方法2 .土地统计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ABCDE)A、地籍管理水平的标志B、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依据C、为实施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提供基础数据D、为征收税收
2、提供依据E、是制定、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的依据3 .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BCDE)A土地调查总面积B、土地质量C、土地分布D、土地权属E、土地利用状况4 .以下是土地统计区别于任何其他统计特点的是(ABC)0A、总面积的稳定性B、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C、数量的地域性D、不能实验控制E、数量性5 .以下是土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的是(ABCE)。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实验法E、归纳推断法(三)判断1 .把耕地作为总体,每块耕地就是一个总体单位。()2 .统计研究目的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既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3 .指标是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3、而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4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的特征),不能用数量表示。主要用作分组的依据。(7)5. 土地统计资料的取得不能采用实验控制的方法,只能通过对土地实际状况调查的手段才能获取。()6. 土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7. 全国土地统计工作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但实行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统计报表格式和报送程序。(X)(四)名词解释1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2 .土地统计学是研究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法律状况及它们的动态变
4、化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预测方法的科学,是研究土地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3 .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统计所要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全体(或某一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4 .标志与指标: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任何统计指标都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构成。5 .土地统计指标与土地统计指标体系:土地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土地作为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它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数量和单位)两部分组成。土地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有联系的土地统计指标组成。6 .变异与变量: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
5、同,其差别称作变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作变量值。(五)简答或论述1 .简述土地统计的基本任务答:土地统计的基本任务包括:准确、全面、及时、系统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信息。分析土地统计数据,为土地利用和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可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加强对土地的监测。建立土地统计信息库。2 .按统计体系脉络分类,土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答:土地统计分类及统计表格的设计。包括土地统计分类的依据,土地统计类型的特点;土地统计表格设置的原则,统计表格的种类、结构、指标体系;土地统计图的内容、编制方法、修改程序和方
6、法等。土地统计调查与整理。包括土地统计调查的原理和方法;土地统计资料分组、汇总的原理与方法。土地统计文件的填写与呈报。包括土地统计文件填写的方法及呈报系统。土地统计分析。包括土地综合指标分析、土地动态分析,土地指数分析、土地平衡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等。土地统计预测。包括回归预测,因素分析法预测、线性规划模型预测、动态趋势预测等。土地统计信息库。包括土地统计信息库的作用与功能、土地统计信息库的类型、土地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处理、土地信息库工作系统和操作方法等。3 .试述土地统计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二、土地统计调查(一)填空1.土地质量统计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土地质量等级,
7、为进行土地质量统计提供必需的资料。2 .土地质量统计调查包括对土地的自然属性调杳和社会经济属性调查。3 .土地质量等级是指通过土地质量评价,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评定出土地质量等级。4 .农村土地调查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权属调查单元是宗地。5 .随机原则是指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人们主观意图的作用,使得总体中的各单位均以相等的机会被抽中,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6 .等距抽样要计算抽取间隔,间隔等于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容量.7 .统计调查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登诞误差和代表性误差。8 .随机误差分为抽样实际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选择1 .土地统计调查的内
8、容有:(ABCDE)oA、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B、各类土地的分布及其变动情况;C、各类土地的质量及其变动情况;D、土地的利用状况、利用效果和保护情况;E、土地权属及其变更等情况。2 .土地统计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ABCDE)oA、遥感技术法B、直接观察法C、采访法D、报告法E、通讯法等。3 .以下属于土地的自然属性调查的是(ABCD)oA、地形地貌B、土壤C、气候水文D、植被E、区位4 .以下属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调查的是(ABCDE)0A、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B、人口和劳动力C、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D、土地利用水平E、地段形态特征5 .调查时间包括以下的(ABC)涵义。A
9、、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C、调查期限。D、调查整理的日期.6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主要内容有(ABCDE)oA、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B、调查人员的组织;C、调查资料报送方法;D、调查前的准备工作;E、调查方案的传达布置、试点及其他工作等。7 .属于抽样调查的是(ABCD)oA、土地质量调查B、城乡人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C、土壤养分调查D、全省小麦测产E、全校期末考试8 .以下叙述是抽样调查的基本特点的是(ABCE)oA、调查单位的确定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取的。B、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指标数值。C、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样本被抽中的
10、可能性不相等。E、抽样误差在事先是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9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ABCDE)oA、简单随机抽样B、机械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多阶段抽样10 .随机误差分为(BDE)。A、登记性误差B、抽样实际误差C、偏差D、抽样极限误差E、抽样平均误差11 .合理抽样的基本要求是(ABCD)。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相合性E、同质性12 .影响抽样单位数目多少的因素有(ABCD)A、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B、抽样推断的可靠性程度大小。C、允许误差的大小。D、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判断1 .土地统计调查要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保密。(J)2 .抽样
11、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的基本原则是随机原则,()3 .简单随机抽样是抽样调查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单纯的方式,适合于不均匀总体。()4 .重生抽样时总体单位数在抽选过程中始终没有减少,而且各单位有被重复抽中的可能。()5 .抽样误差在事先是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6 .点估计不考虑是否有抽样误差。()7 .区间估计所表明的是一个可能的范围,不是一个绝对可靠的范围。()(三)名词解释1 .土地统计调查(广义):是根据土地统计的要求和任务,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权属、位置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掌握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土地的权属、利用现状和变迁的
12、动态,为进行土地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必需的资料.2 .土地统计调查(狭义):根据已经拟定的调查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向调查单位搜集土地变化原始资料(土地数据与图件资料)的工作过程。3 .土地详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4 .土地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样本的特征值,然后以样本的特征值,对总体的特征值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和判断,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表现的一种统计方法。5 .随机原则: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人们
13、主观意图的作用,使得总体中的各单位均以相等的机会被抽中。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6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所研究范围内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样本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组成的小总体,它也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单位组成的。7 .重复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以后,把它放回到总体中去,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第二个单位,记录它有关标志表现以后,也把它放回总体中去,照此下去直到抽选n个样本单位。8 .不重复抽样:从总体中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后,该样本单位不再放回总体中参加下一次抽选。
14、然后,从总体N-I个单位中随机抽选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标志表现后,该单位也不再放回总体,再从总体N-2单位中抽选第三个样本单位,照此下去直到抽选出n个样本单位。9 .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样本,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是抽样调查中最基本的、最单纯的方式,适于均匀总体。10 .机械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系统抽样,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抽选调查单位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11 .类型抽样/分层抽样:首先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个类型组,使各组组内标志值比较接近,然后分别在各组组内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15、12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组),然后以群(组)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群(组),对中选群(组)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13 .多阶段抽样:在抽样调查抽选样本时并不是一次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而是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阶段来进行。14 .抽样实际误差:一般地说,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总体特征值)之差。具体地是指样本平均数X与总体平均数X的差(W-T),样本成数p与总体成数P的差(P-P)。15 .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的抽样实际误差的平方平均数。即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或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
16、(或总体成数)的平均离差.16 .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在一定概率保证程度下的,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17 .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可分为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18 .几何平均数:又称对数平均数,它是若干项变量值连乘积开其项数次方的算术根。当各项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适宜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六)简答或计算1 .怎样编写土地统计调查方案?答:(1)确定统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方法;(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2 .什么是调查对象
17、和调查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何区别?答:(1)调查对象:需要进行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组成的。(2)调查单位:组成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个体,也就是在调查的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3)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区别: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报告单位一般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调查单位可以是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3 .影响抽样单位数目多少的因素有哪些?1)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即必要的抽样数目与方差的大小成正比。如果标志变
18、动度小,则抽样数目就要少些;反之,如果标志变动度大,则抽样数目就要多。2)抽样推断的可靠性程度大小。即必要的抽样数目与概率度t的平方成正比。如果t值越大,则抽样数目就越多;反之,则抽样数目就越少。3)允许误差的大小。即必要的抽样数目与抽样极限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抽样极限误差越大,则抽样数目就越少;反之,抽样极限误差越小,则抽样数目就越多。4)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抽样组织形式和抽样方法,需要抽取的单位数目是不同的。等距抽样和类型抽样比纯随机抽样需要抽取的单位数目可以少一些,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抽取的单位数目也可以少一些。4.某村种水稻2000公顷,收割前抽
19、查测得平均单产为500千克,抽样平均误差为5千克,试在95.45%置信概率下推断该村水稻的平均单产和总产的可能范围。答:已知:N=2000,=500,-=5,t=2XX-t-ArWx+t-XX500-25Z500+25490Z510该村水稻平均单产在490千克-510千克之间。490X2000总产XN5102000980000总产IN1020000该村水稻总单产在980000千克T020000千克之间。5 .从100oO件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检查,结果发现6件是废品,计算该产品废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分别计算重复和不重复抽样,可只列式不计算结果)答:己知:N=10000n=100p=6%求。
20、p?(1)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成数的抽样误差=2.37%(2)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成数的抽样误差=2.36%P(IP)八、0.06(1-0.06)100、U)=U-;nN100100006 .某乡对40000公顷耕地质量进行抽样调查,根据以往调查资料,一等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比重为20%,现要求抽样误差范围不超过1%,要求概率95%,问要抽选多少公顷耕地进行调查(采用重复抽样,已知p=0.95,贝!t=1.96)?答:已知:p=20%,p=l%,t=1.96r2P(I-P)1.9620.2(1-0.2),八月、则=:=6146.6(公顷)2p0.0127 .某县农村经济调查,已知农户平均年收入标准
21、差为30元,要求把握程度为95.45%,允许误差为5元,试计算应抽取的样本户数。已知:=30,=5,t=2n=rx2=(22302)/52=144(户)8 .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得知产品合格率为97%,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1.5%,把握程度为95%,计算需要抽取多少产品?已知:p=97%,l-p=3%,p=1.5%,t=1.96f2P(l-P)n=2XP=1.9620.97(1-0.97)0.0152=497(件)三、土地统计整理(一)填空1 .土地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2 .分组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3 .分配数列是根据统计任务,将原始统计资料按一定
22、的标志分组,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的数列。4 .通过分配数列,可以表明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结构情况,以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总体某指标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的规律性O5 .根据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两大类,即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6 .某省湖泊按面积大小分组,编制组距数列:“50以下,50-100,100-1000,1000以上”,其最低组的组距按组计算,则其下限应是0”。最高组的组距按幽计算,其上限是1900。7 .下开口的组中值=上限一1/2邻组组距;上开口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二)选择1. 土地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对土地统计调查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23、订正。B、确定应整理的指标,进行统计分组。C、计算各项指标及总体指标,并进行汇总。D、将汇总的数据编制成统计表、统计图。E、对现象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 土地统计整理的步骤有(ABCDE)oA、设计和编制整理方案B、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C、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D、汇总后检查E、编制统计表3. 统计分组的作用包括(ABC):A、反映土地的类型特征B、反映土地的构成C、反映土地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三)判断1 .土地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土地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相同的部分或分组。()2 .当遇到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的上、下限时,一般把此标志值归入上限的那一组
24、。(X)3 .开口组的组距一般是以上一组的组距为准计算的。(X)以相邻一组的组距为准计算(J)(四)名词解释1 .土地统计整理:是根据土地统计目的和任务,对土地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获取反映土地统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2 .土地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土地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相同的部分或组。3 .分配数列:根据统计任务,将原始统计资料按一定的标志分组,并按顺序排列,同时分别列出各组单位数,用以反映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的数列,称为分配数列。4 .开口组和闭口组:组距数列中,最低组和最高组有时采用开口式。开口组是指只有上限缺下
25、限或只有下限缺上限的组。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叫作闭口组。5 .点估计/定值估计:是直接用样本指标数值代替总体指标数值,即总体平均数的点估计值就是样本平均数,总体成数的点估计值就是样本成数。这种估计不考虑是否有抽样误差。6 .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所表明的是一个可能范围,不是一个绝对可靠的范围。是用样本指标和它的抽样极限误差构成的区间来估计总体指标,并以一定的概率保证总体指标将在所估计的区间内。(五)简答或计算1.简述土地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答:内容: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订正,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研究的目的进行分组,计算各项指标及总体指标,并汇总,将汇总的数据编制成统计表。步骤:1.设计和编制整理方案,2
26、.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4 .汇总后检查,5.编制统计表,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5 .什么是分配数列,如何编制分配数列?答:(1)根据统计任务,将原始统计资料按一定的标志分组,并按顺序排列,同时分别列出各组单位数,用以反映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的数列,称为分配数列。(2)编制变量数列的步骤:确定变量数列的类型;将总体中的各变量按次序大小排列,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全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限;编制次数分布表。6 .确定组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有哪些?答:(1)最低组下限应低于总体中最小变量值,最高组上限应高于总体中最大变量值,但不应过于悬殊。(2)组
27、限的确定应有利于表现总体分配的规律性,组限应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例,按学生考试成绩分组,60分是必须划分的,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界限。按计划完成百分数分组,100%是必须划分的,因为它是完成还是未完成的界限。(3)总体中如果出现特大或特小变量值时,最低组和最高组可采用开口式。(4)组限一般采用整数值。(5)如果变量是连续型的,在分组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如按粮食公顷产量分组,可分成:150千克以下,150-200,200-250,250-300等。采用重叠形式分组,在计算各组单位数或标志值时,应按上组限不在内,下组限在内的原则。如果变量是离散型的,并且以自然单位作为计量单位,在分组
28、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间断。如按职工人数分组,可分成100人以下,101-200人,201-300人等。对离散变量如果计量单位是自然单位的扩大倍数时,一般采用重叠形式分组。如按人数分组10-30万人,30-50万人,50-133万人等。四、土地统计分析(一)填空1 .土地总量指标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2 .土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或多或少都与平均有一定离异,在统计上常将这种离异叫做标志变So标志变动度就是说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大小和程度的指标。3 .要进行土地动态分析,就要先将各时期土地现象的特征数据,整理成动态数列。4 .土地动态数列按其所列统计指标的不同
29、,有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即土地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土地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土地平均指标动态数列.5 .发展水平是指动态数列(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它反映现象在各个不同时期达到的规模水平,又称发展量。6 .增长量就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7 .逐期增长量是以报告期的前一期作为基期计算的增长量,说明土地现象在两个相邻时期或时点上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数量。8,累计增长量或累积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二固定基朗水平的差额,说明事物某一时期内的总增长量。9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土地现象在一
30、个较长时期内的变动程度,也叫总速度。10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报告期的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化的情况。11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的相互依存关系。12 .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13 .广义指数是指同类事物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即所有的动态比较指标。即反映一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14 .狭义指数是综合反映多种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总变动的特殊的相对数。即专门用来综合说明那些不能亘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动情况。15 .个体指数是反映总体中个别现象或项
31、目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如商品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二)选择1 .土地统计分析通常可分为(ABCD)oA、进度分析B、专题分析C、发展水平分析D、综合分析E、预测分析2 .土地统计分析的意义主要有(ABC)A、是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关键B、是实施土地统计监督的基础C、是促进土地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3 .土地综合指标主要包括(ABCD)A、土地总量指标B、土地相对指标C、土地平均指标D、土地标志变异指标4 .通过土地结构相对指标可以(ABC)A、反映总体的构成、性质及特征B、可以用来反映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质量状况C、可通过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数的变动显示土地变化的发展规律5 .属
32、于土地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BCDE)oA、商业网点密度B、成本利润率C、耕地利用程度D、人均粮食产量E铁路密度6 .常用的土地总量指标的统计方法有(ABCDE)。A、平衡关系推算法B、因果关系推算法C、比例关系推算法D、插值推算法E、抽样推断法7 .属于土地平均指标的有(ABCDE),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 .土地强度相对指标的应用主要有(ABe)OA、反映土地总体的基本情况B、反映土地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C、反映土地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效果D、反映土地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9 .土地动态数列编制的可比性原则,体现在(ABCD):A、时间上的可比性B
33、、总体空间范围的可比性C、指标经济内容上的可比性D、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算单位上的可比性。10 .土地现象长期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主要有(ABC)A、时距扩大法B、移动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11 .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C)。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12 .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D)。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13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劳动生产率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价格指数D、产品成本指数E、职工人数指
34、数14 .下列哪些属于总指数(ABCDE)A、上证股价总指数B、深证股价总指数C、零售物价总指数D、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E、劳动生产率总指数15 .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D)。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16 .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B)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三)判断1 .土地综合指标分析是在将土地指标划分类型的基础上,从一般到个别、从共性到个性进行概括的土地数量分析方法。(X)2 .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3 .
35、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4 .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土地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尺度。()5 .标志变异系数的作用是为使平均指标水平不同的变量数量之间进行标志值差异之间的比较,剔除绝对水平的影响。()6 .累计增长量等于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两个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7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J)8 .不相关(零相关)是指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只是由于运用的函数公式不符合相互影响的规律,结果为零。()9 .在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时,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36、(X)10 .在进行相关分析时,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X)(四)名词解释1. 土地统计分析:是对土地数量结构、利用状况、权属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2. 土地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相关指标对比的结果,又称相对数。也就是,两个与土地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来反映土地各指标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它能深刻表明土地及与土地有关现象之间的相对水平、比例关系和联系程度。3. 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土地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尺度。一般来说,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愈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愈小。反之,标志变异指标愈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愈大。4. 土地
37、动态分析:就是运用一系列的动态分析指标对土地现象进行分析,以反映土地现象发展过程及其规律。5. 土地动态数列:是指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土地现象在时间发展变化的统计指标数列,故又称土地时间数列。也就是说,土地动态数列是把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一系列同类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6. 序时平均指标乂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将整个时间数列作为一个整体,反映这个整体的一般水平。它是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的平均数,用以反映土地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平均变动或发展变化的一般水平。7. 指数是一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是指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时,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这种对比
38、可以是时间上的对比,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对比,或实际水平与计划(规划或目标)水平的对比。8. 土地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之后从一个已知量推算另一个未知量,为估算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方法。(五)简答或计算1. 土地统计分析的内容有哪些?答:计算: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对土地统计整理成果进行“深加工”,包括计算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等,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评价:对统计和分析指标进行土地现象的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统计数据及分析指标显示的直观与表面现象作出科学的、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对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
39、和分布等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从总体的特殊表现过渡到总体的一般表现,从而对土地现象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对土地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土地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推论,即从对土地现状的认识过渡期到土地未来状况的认识。撰写报告:撰写分析报告,形成各种分析数据、图表及文字材料等成果。2. 土地综合指标分析内容有哪些?答:土地总面积及各类用途占地面积;反映土地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程度。如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居住建筑密度等。反映土地有关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如开垦荒地面积计划完成程度、各类建设用地计划完成程度、土地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等。反映土地内部构成,如各种用途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40、反映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如机械化程度、水利化程度等。反映土地质量状况。如各类土地中不同质量等级的面积和其所占比重。反映土地生产率水平。如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纯收入等。3. 以下是甲乙两地年降雨量资料(单位:IOmm),试计算甲地的标志变异指标(除全距和平均差外,其他可只列式,不计算结果):年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合计甲地10817579761429985100143139791909211589168229145160852498乙地10613812510312813211811712011413010414410815211913515
41、51341162498答:(1)全距R甲=XmaX-Xmin=229-76=153(10mm)=1530mm(2)平均差1甲=2498/20=124.9(IOmm)=1249mm卜一M_|108-124.9+|175-124.9+85-124.9I/=n20(3)标准差(108-124.9)2+(85-124.9)2Y(4)全距系数Vr=229/76Ymi.AD平均差系数Va=X100%X标准差系数v=100%X五、土地详查统计(一)填空1 .通过计算土地相对指标,分析各类用地比例大小是否合理,通过对各类用地比例进行皿动态分析,可以看出各类用地比例的变化趋势。(二)选择2 .土地详查统计分析一
42、般包括(ABCDE)A、土地数据的总量指标分析B、相对指标分析C、动态指标分析D、变异指标分析E、土地平衡分析(三)名词解释1. 土地详查统计:是利用土地详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以反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三)分析题1 .见PPT案例分析六、土地利用统计(一)填空1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2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二)选择1 .可用于评价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指标有(ABCDE)A、单位耕地功率数B、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C、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D、单位用地产值率E、交通密度2 .可用于评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指标有(ABCD
43、E)A、单位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或产值)B、粮食耕地年单产C、单位农业用地总产值D、单位土地净产值E、单位土地纯收入3 .以下是客观赋权法的有(ABCDE)A、嫡值法B、标准离差法C、标准回归系数法D、灰色关联度法E、主成分分析法4 .土地利用系统评价包括(ABCDE):A、利用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利用经济评价D、可持续利用评价E、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三)名词解释1 .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发挥功能的过程。它既包含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又有土地关系的协调。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
44、纲的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总得出总评价得分,从而可比较优劣的方法。3 .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面积的多样性。4 .系统功能指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生产能力、能量转化能力、保护能力等。5 .系统活力指数:反映土地的生产力状况,是土地利用的基础条件;6 .系统稳定性指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协调状况,衡量土地利用系统在受外界干扰时的自我恢叁能力。7 .系统效益指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的产出结果,主要包括经济效益指数和生态效益指数,衡量土地利用系统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是否满足人类需要。8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燃:即专门化率,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某土地利
45、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9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嫡:用以综合反映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以及在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化程度。(五)简答或计算1. 土地利用统计的主要内容?答:包括1.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权属分布、利用效率、利用合理性、利用和开发潜力等。2.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分析、结构分析、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利用效益分析、利用有效性评价。2. 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和布局分析方法?答:借用区位炳(Q)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和布局上的差异
46、。通过计算某一地区的区位嫡,可以找出该地区在整个区域内具有一定地位的专门部门,并可根据区位嫡Q大小衡量其专门化,Q值越高,地区优势明显,反之,则是劣势。(1)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嫡,即专门化率,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Q=(aA)/(bB)Q为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烯;a为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A为全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b为该地区土地总面积;B为全区域土地总面积。(2)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嫡,用以综合反映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以及在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化程度:R=-0logPii=lR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嫡;Pi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m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R越大,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越低;反之,有序性越高。七、土地市场统计(一)填空1.土地市场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中介机构。2. 土地市场的客体是土地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地役权、租赁权或抵押权等。3. 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组成。(三)名词解释1. 土地市场:就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