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经验做法:实施“三项行动 ” 让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更加强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4年全市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经验做法:实施“三项行动 ” 让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更加强劲.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2024年全市石材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特别是聚焦石材资源禀赋,逐步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绿色开采、综合利用、和谐共赢的新型绿色发展道路,锤炼锻造富民强市的新途径、县域发展的新引擎。一、坚持统筹谋划,握稳“方向盘”,领航产业促发展*市将石材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坚持引导东北石材产业走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突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
2、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项目建设指挥部,顶格推动工作落实。下设规划编制、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和综合协调组,抽调全市精兵强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领域开展专项攻坚,确保发挥“引领”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通过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主动向石材发达地区“取经”学习,紧紧锁定外地有实力财团和企业攻关洽谈,2019年7月成功引进中国北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为石材产业带来了超前的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高端的生产设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更为天岗石材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确定发展定位。*市石材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天岗及周边地区,花岗岩石材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质量
3、上乘,天岗石材产业园区是省内唯一以石材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是全国七大花岗岩产地之一,东北最大的石材原料和生产基地,被誉为“关东石材第一乡”。随着中国北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内部功能的不断完善,*市明确了投资百亿、规上百家、产值百亿目标,全力打造中国北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石材产业园。目前,园区共有石材加工企业287家、碎石及固废利用企业11家,年产各种规格石板材2400多万平方米、规格石100o万根、石雕工艺品和异型石200万件(套),各类碎石和机制砂500万吨。提供政策支撑。充分借鉴湖北麻城、广东云浮、福建南安、广西岑溪等国内重点石材产区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
4、出台鼓励政策,每年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通过无偿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石材企业做大做强、晋档升级、环保投入、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进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坚持创新发展,激活“动力源”,跑出产业加速度*市聚焦产业发展强劲势头,着力向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要效益,全力打造东北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整合矿山资源。以中国北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为引领,组织东达矿业集团通过并购、入股、租赁等方式,投资4.5亿元重组合并原有7家采矿企业,整合原有10个开采面为矿山开采区,打通矿区隔离带,全面实行自上而下“削顶”式大平台和“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开采工艺,采用
5、矿山锯等先进设备,机械化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5%,荒料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学设置矿山办公生活区、矿山生产区、荒料堆放区、碎石加工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天岗开发区的吉林白麻绿色矿山被中国石材协会授予“年度价值矿山奖”。打造产业集群。在规划区域内,吸引、建成石材加工企业,其中引进了澳门天鑫石业、长白山石业、天岗国际石材城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石材项目,规上工业企业达26户,全区拥有石材加工设备2264套,年生产能力达到板材1200多万平方米、界石(路边石)1000多万根、石雕(异型材)200多万件。以“吉林白”品牌为主导的天岗石材广泛应用在成都天府国际机
6、场、厦门地铁、宁夏高铁站等城市工程建设上。天岗石材销售遍及东北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市,部分产品销往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优化技改扩能。积极推进矿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矿山企业开展节能化、循环化、资源化改造。累计投资近亿元,规范矿山企业修建多级循环池进行废水综合处理,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O引进年加工处理能力300万吨的夏桥碎石有限公司,处理矿山企业产生的边角余料;建成省内最大的石粉加工企业鸿源绿洲有限公司,对石粉、石泥等“吃干榨净”,切实做到全产业链综合发展。通过厂房保温、冬季供热等措施,结束了天岗石材季节性生产的历史,实现了石材产品全年生产、全时段供应,天岗园区石材产业
7、已经踏上了绿色发展之路。三、坚持协调发展,用好“助推器”,打造产业新高地*市持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力优化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安全环境,以健全、高效的要素保障,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力和项目承载力。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整合资金近7亿元对园区环境进行系统整治,治理修复闭坑矿山19座、复绿矿山11座、复绿面积71.2公顷,同时做好污水处理排放和河道清理整治。建成夏桥碎石、金贵碎石企业9家,园区年可加工碎石500万立方米,实现了当年产生的石材废料IO0%处理,并逐年消化历史存量;天岗石材产业园区获评全省唯一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8、示范基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绿色通道”,为企业专门配备一套班子全程领办、代办项目手续,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每周召开服务帮办会,一周一梳理、一周一交办、定期销号清零。创新推出“局企共建”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培育、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升级。持续优化安全环境。创新建立风险研判、阶段性总结、督查通报、工作约谈、逢查必考五项制度,坚持“人下场、车上路”,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每季度下发督查通报,发挥督查“指挥棒”作用。定期约谈中央、省4轮环保督察点到的案件负责单位,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开展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培训、安全知识进企业等活动
9、。目前,“五项制度”运行良好,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经验做法:实施“三项行动”让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更加强劲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三级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强基”行动,在队伍建设、组织聚力、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力,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一、实施“头雁”行动,建强农村干部队伍。区围绕区情实际,开展“三个计划”,推动农村干部队伍的阶梯式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一是开展“头雁”领航计划。通过举办农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搭建“小书记党建茶座”“比武争星”等交流平台,培养一批懂党建、善治理、能带富的党组织书记。按
10、照区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方案(试行)精神,持续开展好“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评选工作,不断引导村书记担当作为。二是开展“青穗”储备计划。聚焦“实干”主题,通过选岗定责、评价使用等多种途径,对现阶段的84名后备村干部进行动态调整。开展区镇联培、领导帮带、后备进委链式培养模式,储备24名优秀青年村干部,同步纳入区级“头雁”储备库。三是开展“骨干”助力计划。结合实际调整一批驻村“第一书记”,管好用好12名在村任职选调生、乡招村用大学生,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优化整合科技特派员队伍,拟培育12名乡村人才“土专家”,切实发挥出“业务骨干”专业化效能,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二、开展“联盟”行动,增强农村组织动能
11、。坚持把党建联建共建作为强化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推深做实党建联盟。优化已有的4个“共同富裕”党建联盟,结合集体经济类型、产业发展方向等特点,组建特色党建联盟。以“党组织+”的模式,跨地域、跨层级、跨类别链接资源,形成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效应。二是开展“村居联建强组织、村企联建促发展”党建共建活动。结合“最强党支部”建设,把握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契机,通过组织共建、以强带弱、强强联手等方式,加大农村“模范”党支部创建力度,实现组织强带动产业兴、产业兴促进村民富的目标。试点推动12个社区、1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共建,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多维度输出、
12、多元化服务。三是开展“三进两包联”党员群众结盟行动。持续开展好农村党员承诺践诺活动,依托“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推动党员进网格、进党群服务中心、进村民微信群和主动包联贫困户、产业大户的“三进两包联”活动,形成党员同群众常态化结盟互助机制,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民富村强。三、推行“专班”行动,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区围绕“党建+产业”主题,探索“专班”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组建5个区级党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类专班,整体谋划农村集体产业发展布局。一是以党建引领助推品牌化发展。组建区级“一村一品”推进专班,鼓励农村党组织因地制宜扩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党组织+合作社+农民党员”基本模式
13、作用,调动各类新兴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擦亮X村百鲜农业园、X小镇等品牌,以“一马当先”品牌化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全局工作的“万马奔腾”。二是以党建项目推进模块化运作。梳理盘活农村集体经济资源,探索资源发包型、资产经营型、村企合作型、旅游发展型4种发展模式,党组织牵头形成党建项目,纳入重点项目专班,项目化推动各类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落实落地。三是以招商引资推进规模化布局。组建“x旅游度假区创建专班”,通过区级专班招商引资、农村组织推动落实的方式,形成X文旅业态、产业品质、消费平台的规模化布局。充分利用*村等村产业发展实际,形成规模化民宿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交通设施的裂变式发展,构建宜游乡村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