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应从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J他在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小学美术教育情感化研究,将情感带进教室,并把它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优美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同事关系的优势,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实际课堂教
2、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学生情感的投入和深切体验。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情感是可以被激发的,尤其在小学这样良好的空间形态更有利于情感的激发。一旦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构建能有效提高学生艺术感受能力、升华情感的活动策略体
3、系,创建相应的评价体系。2、通过各种自主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交流性的艺术活动,多方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努力引导学生走一条艺术化的人生道路。3、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科研能力,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构能提高学生艺术感受能力、培养和升华情感的策略。本课题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采取多种活动策略,突破时空界限和教学常规,多途径、多层次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切实发展和升华学生爱生活、爱艺术和乐于分享、奋发进取等情感。积极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艺术情感教
4、育。美术欣赏美术欣赏可以看作是美术创作的逆行。创作先由美术家内心发生感动,再表现于一定形式和媒体中而形成作品。欣赏则是先针对作品的外部,再体会作者的感情,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提高。a.直观感受,叙述感觉。b.分析形式,探寻缘由。c.解释含义,体验情感。d.评价判断,升华情感。美术创作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教促学,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活动方式。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深入体验自我与他人的情感与情绪,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梳理,加深对美术符号的特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将内心体验用自己喜欢的
5、绘画、泥塑或工艺制作等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以此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五、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调查法、活动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总结评价法等。1、调查法对参与艺术活动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等进行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师生参与艺术活动的情感需求、艺术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作出分析、归纳,作为开展研究和对比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2活动法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各种校内外艺术活动,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艺术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3、总结评价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努力构建提高学生艺术感受能力和升华情感的策
6、略,以推动我区小学艺术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进程。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欣赏优秀作品,激发情感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是作品的生命力。叶圣陶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好的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在美术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与丰富。调动感官,形象感知,激发情感一般来说,审美主体的自然结构包括多种感官,诸如眼,耳,口,手,脑,等。欣赏教学中,“眼看”会使学生在视觉上受到撞击,产生直觉的审美愉悦;“耳听”能使学生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产生想象的空间以及情感的共鸣;“脑想”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多感官参与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涵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及审美想象,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