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7985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微专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微专题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1 .据报道,持续了数月的澳洲山火烧毁了大片原始森林,造成约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灾过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火灾改变了森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森林群落大多数动物只限于在1个层次上活动D.原始森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解析:D火灾后的森林因为保留土壤条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是次生演替,A错误;火灾破坏了森林群落,但是由于当地的环境条件,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错误;森林群落中,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C错误;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很低或为0,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但顶极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比演替中的

2、群落高,D正确。2 .在由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经历的时间差异很大:地衣和苔薛植物阶段木木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都要经历裸岩、地衣、苔群、草本植物、灌木、森林等阶段B.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演替速度先慢后变快,后又变慢C.地衣阶段群落演替速度慢与其难以形成和积累土壤条件有关D.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解析: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葬、草本植物、灌木和森林六个阶段,但不是所有的初生演替过程都要经过这六个阶段,A错误;裸岩向森林的演替过程中,由于最初没有土康条件和繁殖体,因此最初演替速度很慢,随后逐渐加快,而后由于环境费源的限制

3、又变慢,B正确;地衣阶段土壤条件尚未形成,因此,群落演替速度慢与其难以形成和积累土康条件有关,C正确;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故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正确。3 .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替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T多年生杂草T灌木T早期演替树木T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替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荫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

4、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荫的能力也较强D.顶极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基本相同解析:D在演替期间,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营养物的有效性增加,光因遮荫而减弱,A正确;据题分析,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据图分析,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而对光有最高需求,B正确;据题分析,“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T多年生杂草T灌木T早期演替树木T晚期演替树木T顶极群落”,说明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而据图分析,对光的需求减弱,则耐荫的能力也增强,C正确;初生演替与次生演

5、替在演替序列上基本相同,但初生演替一般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土爆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较好的土康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过程简明,D错误。4 .江河沿岸垮塌,会形成堰塞湖。假设A地是堰塞湖形成前河段沿岸的一片无人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堰塞湖形成后,A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受影响B.有一片草地泄流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在其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C.若A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则A地原有的群落结构不受影响D.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改变A地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D堰塞湖形成后,原来是地面的地方可能变成了湖面,A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A错误;草地虽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

6、地,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得到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虽然A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但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促使动物迁出A地,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对群落结构造成影响,C错误;堰塞湖的形成改变了地理环境,可能会改变A地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5 .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时,因大量开挖、填方所形成的裸坡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产沙量大、水土流失持续时间长的部位。在裸坡上建立稳定的群落结构,有利于提高裸坡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下表是对裸坡恢亚系统相关指标的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指标2015年2017年2019年物种丰富度1.972.463.55植物覆盖度0.320.740.79入侵种优势

7、度1.863.836.95A.裸坡上群落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B.裸坡上植物有机物的总量维持稳定C.对该群落研究时,只需研究其垂直结构无需研究其水平结构D.裸坡恢复系统的动物种类可能逐渐增多解析:D裸坡上已经具有土壤条件,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错误;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物种丰富度和植物覆盖度逐渐增加,裸坡上植物有机物总量应该增加,B错误;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加,植物能够为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动物种类可能逐渐增多,D正确。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T时间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

8、,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解析:D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害,B正确;由图可知,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D错误。7 .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8 .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

9、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解析: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8 .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

10、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一草群落水烛群落II水烛+扁秆草祠I扁秆一草群落II芦苇群落I与湖心距应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变化解析: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类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错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

11、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康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9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

12、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木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解析:A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无瓣海桑种群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该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

13、侵植物的过程中,若外来植物的适应性很强,则其可能会取代本地植物,所以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正确。10.如图为弃耕农田中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后由于失去人类的作用,AB段该草本植物呈“J”形增长BCD段该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若D点后群落处于灌木阶段,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重新达到相对稳定,原因之一是其能耐受弱光D.AB时期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答案:AI1.某片发育成熟的森林发生了严重火灾后,研究人员对该地带“空地”上的植被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抽取了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

14、随时间变化的三组数据,绘制数量变化曲线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g时间A.曲线I代表优势物种高度,是导致群落中优势物种更替的决定因素B.曲线II代表物种丰富度,g时群落已基本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C.甲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火灾后土壤中的繁殖体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de段相比,ef段灌木间的种间竞争加剧,丛生的灌木不利于乔木种子的萌发解析:D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到草本、灌木等阶段,优势物种会“统治”该群落一段时间,所以曲线I会出现ab、cd、ef等变化较小的阶段,而在这些新形成的阶段会有动物的迁入,物种数量会持续增加,A、B正确;火灾后仍有部分甲存活,而灌木、乔木等较高大植物出现后其种群

15、密度急剧下降,说明很可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C正确;丛生的灌木使土壤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各种乔木种子的萌发,D错误。12 .如图显示某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I(M)1IOI(M)io1(X)1010203040500.10.010102()30405()ooft0102030405010(纵坐标为单物种总干址所占百分比,横坐标为物种丰富度)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物种数目明显减少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解析:B185

16、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降低,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A正确;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B错误;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物种数减少,C正确;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13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物种种类(种)O10203040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藤木层30001灌木层221102乔木层232620105A.林窗内物种的发

17、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1040年间,藤木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C.林窗的出现,会显著降低乔木层、灌木层与藤木层的物种丰富度D.当林窗区域发展到3040年时定期合理开采木材,有利于群落的发展解析:C由分析可知,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1040年间,藤木和灌木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减少,乔木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藤木和灌木处于劣势逐渐被淘汰,B正确;由表格信息可知,林窗形成的1020年,乔木层物种数量增多,C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当林窗区域发展到3040年时,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所以为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定期合

18、理开采木材,这有利于群落的发展,D正确。14 .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KI三三三W1,JJj.一Z4/4M/-fHM(M9(8(76(5(小321东/题相%酸梅叶蓼菰际弱草昌芦苇=三三三=23湿地核心区植物盖度4567近水缓冲区植物盖度图2样方号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

19、地群落演替的进程解析:B该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原本没有土壤条件故应是初生演替,A错误;因为是逐渐分区的,所以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B正确;芦萧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存在差异,C错误;人类的干预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不一定是向陆地演替,D错误。15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o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一调节因素。(

20、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为什么?。(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生物措施有O解析:(1)“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意味着种群密度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有:气候、食物、疾病和捕食等,“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2)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至下可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矮树)、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苔葬、地衣),杂草属于草本层。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

21、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虽新增了一种杂草,但群落中植物类型并未发生取代,因此没有发生演替。(3)除杂草常用的化学措施为施用除草剂(如生长素类似物2,4-D),而生物措施是用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来进行生物防治的,如人为引入该杂草的捕食者,可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也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答案:(1)环境容纳量外源性(2)草本未发生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3)施用除草剂生物防治16 .根据下面探究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的演替的实验,回答问题:探究过程:(1)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在大烧杯中加入3/4容积的干稻草溶液,取一滴溶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

22、镜下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将此烧杯放置在一个不受干扰、没有阳光直射的安全地方,让它滋生大量的细菌。(2)放置3d,用池塘水加满烧杯,混合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一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每隔3d,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一种生物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4)当你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可结束实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溶液。(5)分析数据,得到结论。请分析:(1)

23、干稻草加水煮沸的目的是O(2)影响这个群落变化的因素主要是O(3)观察到的生物最可能来自o(4)请你预测一下,烧杯中的原生动物将会(填“增多”或“消亡”)。(5)若要进一步探究酸雨对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应在(2)和(3)之间插入怎样的操作?解析:(1)干稻草加水煮沸的目的是灭菌,以避免附着在干稻草上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扰。(2)因为培养的是原生动物,而原生动物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因此影响原生动物这个群落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3)因为烧杯中加入了池塘水,而池塘水中很容易含有原生动物,又因为原生动物可随空气传播,所以观察到的原生动物可能来自加入的池塘水,

24、也可能来自空气的传播。(4)因为烧杯一直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中,又没有再向烧杯中补充有机营养,所以烧杯中的原生动物群落,最后会因缺乏有机营养而消亡。(5)探究酸雨对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自变量是酸雨的有无。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组进行酸雨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进行酸雨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其结果的对比才能说明酸雨对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此,若要进一步探究酸雨对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应在(2)和(3)之间插入以下操作:将烧杯中的溶液等量分开,其中一个杯子加入适量的酸雨(SO?溶液),另一个杯子加入与酸雨等量的蒸憎水。答案:(1)灭菌(2)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3)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的传播(4)消亡(5)在第(2)步和第(3)步之间插入以下操作:将烧杯中的溶液等量分开,其中一个杯子加入适量的酸雨(SO?溶液),另一个杯子加入与酸雨等量的蒸播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