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7992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五节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e梯级训练提素能口分级训练综合测评基础C巩固炼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答案:A2 .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化学信息D.物理和行为信息解析:D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

2、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是需要通过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3 .下列信息传递的类型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牛膝草分泌蜕皮激素类似物加速采食害虫的蜕皮B.蜜蜂找到蜜源时“跳8字舞”C雄黏虫根据雌黏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很快前来交尾D.海豚借助超声波确定方位答案:D4 .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黏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答案:B5 .机场附近的鸟类严重危

3、害飞行安全,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驱鸟。下列人工驱鸟措施在原理上利用了相同信息类型的一组是()A.播放鸟类天敌的鸣叫声、布设鸟类害怕的图案B.放置无公害的驱鸟剂、架设煤气炮(模拟猎枪的响声和火光)C.遥控航模模拟天敌、种植能产生生物碱的“驱鸟草”D.在停机坪周边用喷雾器洒氨水、使用定向远程声波驱鸟器答案:A知识点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6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B.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群落的演替C行为信息只能够来源于动物D.昆虫、鱼类、哺乳类传递信息的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解析:C行为信

4、息可来源于植物的异常表现和动物的异常行为。7 .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只能在种群内部进行8 .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C题中显示信息传递在种群内部进行,但信息传递不只在种群内部进行,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也可传递,A

5、错误;发生在生物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与题意不符,B错误;发生在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本题的例子就是维持种群繁衍的实例,C正确;该实例不能显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的作用,D错误。8 .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B.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C.大蓝蝶幼虫与红

6、蚁间为竞争关系D.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解析:C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其中蜜汁属于化学信息,即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A正确;大蓝蝶幼虫像红蚊幼虫那样蠕动(行为信息)、发出红蚁的声音(物理信息)以保护自己,B正确;大蓝蝶幼虫能够分设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还能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这说明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9 .(2023浙北G2联考)机场昆虫能够破坏机场植被的生长,其飞行活动还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危害,可以通过人工合成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进行防控。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该信息

7、素是一种化学信息B.机场昆虫是该信息素的信息受体C.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素的作用D.这种防控方法属于化学防治解析:D题中显示,通过人工合成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进行防控,显然该信息素是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人工合成的信息素的使用能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显然,机场昆虫是该信息素的受体,B正确;该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交配和产卵行为,据此可知,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素的作用,C正确;由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定向干扰昆虫的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进行防控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10.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用力抖动两翼驱赶敌害并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

8、信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行为信号B.雄鸟急速起飞,只能对同种动物传递信息C.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D.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解析:B雄鸟急速起飞,不仅可以提醒雌鸟有危险要躲避,还有驱赶入侵者的作用,B错误。11 .有的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产生某种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有的植物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

9、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8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植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解析:C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若劭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加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

10、,C错误;植物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化学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D正确。12 .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篝火诱杀法和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改治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篝火诱杀法利用的是行为信息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蟀虫种群的K值D.生物防治会对蝗虫种群的抗药性进行选择解析:C篝火诱杀蝗虫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挖卵灭种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而是采用人工方法降低蝗虫成活率

11、,B错误;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13 .(2023杭高模拟)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的最佳产卵场所,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飞蝗群聚信息素4VA(4-乙烯基苯甲醛),正是它导致了蝗虫聚群成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较高浓度的“群聚信息素”可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B.可利用人工合成的“群聚信息素”监测田间蝗虫的种群数量动态C人

12、工降雨可降低蝗灾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D.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解析:A较高浓度的“群聚信息素”可以让蝗虫聚集,但是不能杀死蝗虫,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集群信息素可以使得密度增大的蝗虫种群由散居转化为群居,因此可人工合成“群聚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B正确;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所以人工降雨可降低蝗灾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已知“群聚信息素”可以使得密度增大的蝗虫种群由散居转化为群居,因此可以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分散的蝗虫聚集在一起,D正确。14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

13、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可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解析: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还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如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15.科学家发现,植物在干旱胁迫、被砍切和侵害等压力情况下会发出超声波(如切断植株的茎干时,番茄会在每小时内发出25次超声波声响;榨干水分时,番茄会在每小时内发出35次的超声波),可

14、被35m距离内的飞蛾等听觉敏锐的动物感受到,飞蛾听到植物发出的超声波,会避免在该植物上产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在被切断等情境下发出的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B.同一植物面对不同的压力源,会发出不同次数的声响C动物可以感受到植物发出的声响,而人类无法检测到D.飞蛾听到声响并做出反应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解析:C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由题意可知,在植物受到不同压力源的影响时,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超声波的次数是不同的,B正确;植物发出的超声波,动物可以感受到,而人类不能感受到,但可以利用一定的仪器检测到,C错误;题中所述现象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1

15、6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而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km以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

16、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递。(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3)实验一与实验三比较说明O(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O答案:(1)信息(2)化学物质(3)这种物质是由雌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17 .(2023杭州四校联考)亚洲小车蝗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蝗虫,可分为散居型、群居型蝗虫。过度放牧行为造成草地退化,易形

17、成蝗虫合适的生境。当自然种群密度由小变大时,蝗虫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并进行大规模的种群迁移,从而造成蝗灾的发生。回答下列问题:红-蓝-黄色素红色素绿色型不同放牧强度亚洲小车蝗营养生态位宽度食草动物放牧强度无牧区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亚洲小车蝗1.171.150.92(1)目前常通过法调查亚洲小车蝗的幼虫(跳螭)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取样时需遵循原则,取多个样方统计后求。(2)亚洲小车蝗能释放信息素促使蝗虫聚集,聚集的蝗虫导致信息素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加剧蝗虫的聚集,其中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调节。(3)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体色为绿色型,群居型蝗虫体色为棕色型,散居型和群居型蝗虫体

18、色的转变受到种群密度的调控,具体机制如图所示,当种群密度(填“增大”或“减小”)时,红色素合成(填“增加”或“减少”)使蝗虫体色呈棕色。此外,种群密度对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有显著影响,型蝗虫的飞行能力显著增强。(4)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亚洲小车蝗生态位宽度变化,由表研究结果发现o亚洲小车蝗常选择放牧强度高且较为干旱的生境,在生产中应实行合理放牧,提高植物覆盖度,降低蝗虫种群数量来达到防治蝗虫的目的。请提出对蝗虫进行生物防治的一条建议措施:O解析:(1)幼虫(跳铺)个体小、活动能力弱,适用于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需要遵循随机取样原则,取多个样方统计

19、后求平均值。(2)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亚洲小车蝗能释放信息素促使蝗虫聚集,聚集的蝗虫导致信息素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加剧蝗虫的聚集,这种属于正反馈调节。(3)根据图可知,绿色型在种群密度增大时,红色素合成增加,进而红-蓝-黄色素增加,逐渐转变为棕色型。此外,种群密度对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有显著影响,群居型蝗虫的飞行能力显著增强。(4)根据表格可知,随放牧强度的增大,生态位宽度变窄。降低蝗虫种群数量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可利用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数量;使用蝗虫弛子虫、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利用家禽防治螳虫等。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值(2)化学正反馈(3)增大增加群居(4)随放牧强度的增大,生态位宽度变窄可利用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数量;使用蝗虫抱子虫、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利用家禽防治蝗虫等(开放题型,与寄生、捕食相关合理答案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