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分层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分层练(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练(含解析)【基础达标】1(2022全国高三单元测试)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时间法律意义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确定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移风易俗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确立劳资两利和民主原则,用协商的方法解决企业中劳资双方利益的问题,形成新型劳资关系A.巩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推动了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C.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答案】
2、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初期的立法对婚姻关系、生产关系及劳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规定,这有利于推进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B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A排除;材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C排除;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D排除。故选B。2.(2022河北邯郸高三期末)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幅宣传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作品婚婚自己作主张登司己回家喜洋洋A.落实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B.肃清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礼教C.宣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婚姻自己作主张登记回来喜洋洋D.体现了对男女平等权的尊重【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男女两个人,婚姻自己做主,登记回来喜洋洋,这
3、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D项正确;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肃清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全国高三单元测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B【详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
4、大召开后,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在立法上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目的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故选B项,并排除A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排除C项;材料颁布的法律并不仅仅针对对外开放,排除D项。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至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A,积
5、极推进法治建设B.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C.法治思想深入人心D.地方人大有权制定法律【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次修订宪法,制定地方法规等,体现了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建设,A项正确;虽然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制定通过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法律体系仍处于日趋完善中,B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是片面解读材料,排除。5.(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C.强
6、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重视开国大典和国庆等节日,用国旗、国歌和国徽等建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将其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C项正确;国旗、国歌和国徽等新中国国家形象符号的合法化、神圣化,并不能直接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项;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是新中国的诞生,排除B项;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
7、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习近平说:“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这说明我国政府注重A.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提升共产党员个人修养【答案】B【详解】“七一勋章”主要是表彰基层奉献者,这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技的力量,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传统文化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我国政府注重共产党员个人修养,排除D项。故选B项C【能力提升】1(2022河南二模)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
8、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形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该草案共3编、24章、262条,包括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这反映出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B.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答案】D【详解】材料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体现的是毛主席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探索,D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是在1964年,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依法治国是1997年9月提出的,C排除。故选D。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53年我国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同票不同权”,即城市选民每10万人可选名全国人大代表,而农村选民则
9、每80万人才可以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B.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制保障D.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答案】B【详解】城市代表比农村多的原因在于城市工人阶级比农村多,因此是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作重心转移的含义,故A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三大改造的有关信息,故C错误;农村代表少与城市化进程无联系,故D错误。故选B03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几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法典的起草逐渐加快,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
10、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此判断,统一民法典的最终形成主要得益于国内A.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答案】D【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法典的起草逐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推动导致的,D正确;民主法制观念增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排除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题干时间并不完全重合,排除B;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民法典起草进度加快的时间不符,排除C。4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面为沈今声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此作品A.旨在引导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B.意在宣传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
11、的优越性D.体现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图中画面的对比及文字可知,这幅宣传画主要是用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合作化,故排除A项,选择D项;宣传画的作用在于对比个人与集体劳动的差异,而不是强调共同富裕,B项错误;1954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C项错误。5 (2022安徽蚌埠高二期末)下表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1986年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1996年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12年枳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2、观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86年、1996年和2012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不同,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形式变化而变化的,它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化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迎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中共
13、中央组织部在建国40周年之际,命名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新华社主办评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李四光、毛泽东、邓小平、邓稼先、袁隆平等当选C这说明中国政府注重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加强共产党队伍建设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宣传“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评选优秀模范人物的目的在于树立榜样,宣扬优秀的精神文明,说明中国政府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故选A;孙中山、鲁迅都不是共产党员,排除B;雷锋、焦裕禄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模范人物,和优秀传统文化无关,排除C;“科教兴国”
14、战略在1995年才提出,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7 .(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
15、,“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
16、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答案】(1)观念:婚姻以男性夫权为中心;婚姻涉及家族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法伦理色彩;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由。(任意三点)原因:受到传统的礼乐制度、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唐代民族融合,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自由,女性地位相对较高。核心理念:婚姻自由,权益平等。实施特点:注重宣传教育;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女性自主性提高。意义:保护女性权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激发女性参与建设的热情;改变传统观
17、念,塑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气;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开启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详解】(1)观念:根据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得出婚姻以男性夫权为中心;根据“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得出婚姻涉及家族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法伦理色彩;根据“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得出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由。原因综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受到传统的礼乐制度、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唐代民族融合加强,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自由,女性地位相对较高。(2)核心理念根据“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
18、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得出婚姻自由,权益平等.实施特点:根据“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得出注重宣传教育;严厉惩处违法行为;根据“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得出女性自主性提高。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利于保护女性权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激发女性参与建设的热情;改变传统观念,塑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气;增强民众法律意
19、识,开启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8.(2022湖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不同历史时期英模人物的品质结构分析(%)分类具体要求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政治品质热爱祖国29.0517.8933.50忠于党和人民19.7428.6559.61热爱集体5.7618.306.38服从领导3.137.0436.93小计57.6871.88136.42劳动DD质热爱劳动16.8715.554.97埋头苦干3.988.171.68钻研业务3.748.531.73技术革新1.428.020.25吃苦耐劳6.387.206.92忠于职中23.0719.0
20、50.76艰苦奋斗14.877.546.34小计70.3373.7022.65道德品质见义勇为3.135.755.98助人为乐7.337.837.08含己为人9.948.646.25爱好学习10.7912.9827.94小计31.1938.247.28统计基数287234188(注:英模人物品质特征的统计数据来自于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用词。许多英模人物具有多种品质特征,故总比例大于IO0%)据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
21、命”前更加重视英模人物的劳动品质。阐述:劳动品质是英模人物最朴素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新中国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在国际上又受到战争威胁和经济封锁。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于经济建设中。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人和农民的辛勤劳动。不同行业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坚持发扬主人翁精神,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劳动的价值,铸造了伟大的劳模精神。这一时期对英模人物劳动品质的肯定,正体现了劳模的劳动特征和对劳动的尊重。论题:高尚的道德品质是英模人物的共同特征。阐述:从道德品质来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三
22、个类目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变化都很小,说明这三类是英模人物身上具有恒定性的品质特征。而爱好学习这一类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为突出,这是跟政治形势有密切关联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倾思想的笼罩下,学习成为了政治立场和政治身份的一个表征符号。英模人物的劳动品质锐减,而政治品质大增,正说明了其政治特征对劳动特征的掩盖和遮蔽。【详解】首先阅读表格内容,按照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根据人民日报在宣传报道时英模人物时,对劳动品质”描述重点的变化,结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三个时期的相关史实,可整理出论题“新中国成立
23、至文化大革命前特别重视英模人物的劳动品质”;确定论题后,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从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英雄模范人物的背景、目的等方面,分析英模品质及其结构变化,用数据和史实,说明英模人物工优秀品质的主要内涵及其发挥的作用,并在阐述说明的基础上,升华总结,如指出英模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劳动的价值,铸造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对英模人物劳动品质的肯定,体现了劳模的劳动特征和对劳动的尊重;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直击高考】1. (2021辽宁高考9)1954年4月15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历时三个月的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
24、、王崇伦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各地纷纷赴京参观学习,由此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这表明当时我国()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学习苏联经验开展技术革新运动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答案】D【解析】据材料“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推动了全国性生产热潮”可知,一五”计划时期,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上的技术革新和建设成就主要是一线工人积极参与建设而取得的,且展览会推动了全国性的生产热潮,即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故选D项;2. (2021江苏高考10)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
25、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由材料“毛主席的好工人”、“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可知工人尉风英重视技术革新,以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获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为企业、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且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存在产品的市场竞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技术革新反映的实质,与劳动妇女社会地位无关,排除C项;东北是
26、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且材料并未提及轻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不能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D项。3. (20207天津高考7)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C由此可以看到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答案】D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解析】据材料“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
27、资料”可知,当时工人生产条件艰苦,而在这种条件下仍“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体现了工人们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故选D项;5.(2020北京高考真题)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年份文件幺林I9S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枭病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嫌法2003突发公共口生事件应急条例2005京大动物疫情的急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Hi案)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答案】D【详解】材料中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中国注重对自然
28、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制的完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5.(2019全国Ill卷,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解析题干材料是一幅年画,其名称是数他劳动强,画面的主体是一群女青年在说悄悄话,背景是一群男青年劳动归来,这些信息的逻辑关系是女青年对男青年评价的标准为劳动的能力与态度,再联系时间信息1953年”可知,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故D项正确;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是写意,而本题中的年画为写实风格,故A项错误;1953年时中国尚处于过渡时期,还不能称为社会主义生产,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