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元 太阳与时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单元 太阳与时间.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7、认识太阳一、教学目标:1 .在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自己适合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2 .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二、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三、课前准备有关太阳知识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先引出“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了解多少”的问题。二、对此问题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1、先找几位同学说一说对太阳的认识情况;2、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2、进行交流;3、各小组将对太阳的认识进行疏理,选取代表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三、要强调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汇报,做好记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达到成果共享。(补充资料)资料一: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对流层里物质的对流、湍流(及湍流产生的噪声)和大尺度的
3、环流把太阳内部的能量传输到太阳表面,并通过光球辐射出去。日面许多现象,如米粒、超米粒、黑子等都产生于对流层。而外层大气里的一些剧烈活动(耀斑、冲浪、日珥的变化等)及太阳风等的动力也来自对流层。资料二:太阳是一个发光的等离子体球。它的年龄约50亿年,现正处于“中年阶段”。太阳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8108千米。太阳主要的参数是:半径为696105千米,质量为19891030千克;表面有效温度为5770K,中心温度约1.5107K;平均密度1409103千克/米3,中心密度约16105千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
4、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在活动一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对“太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简单总结,然后,让学生提出新问题:“关于太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二,对问题进行疏理
5、、筛选。学生可以将问题说出来,也可以写在纸条上呈现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问题,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三,制定研究计划。合作小组的同学根据所选定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如何探究该问题,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四,实施探究活动。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五,思考与结论。各小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六,表达与交流。给予学生二次交流的机会:一是各小组先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要求全班同学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如诗歌、漫画等进行总结
6、,获得新认识,以“现在我们对太阳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为题,再次展开汇报活动。七,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教师引出“你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对所选取的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汇报。拓展活动: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持续进行下去。教后反思:8、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7、;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教学过程活动一1.教师用投影仪在学生面前表演各种各样的手影游戏,让学生猜猜屏幕上显现的是什么动物。2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手影?3 .教师再次打开投影仪,将手伸、缩在投影仪前,问:屏幕上有影子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有影子呢?4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有光和挡光的物体才会有影子的存在.那么,如娄站在阳光下,我们的影子在哪里呢,又会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去找一找,画一画!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带学生到操场上找、画影子。方法如下:1.选取某一物体(自己、花盆、树苗等)作为固定“模特”5
8、 .画影子的同时连带把物体与地面的接触点也画出来,并且把名字或名称写在影子里6 .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影子和太阳的方向,并记录在表格的第一栏上7 .仔细观察影子,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中,学生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1 .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2 .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3 .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4 .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时)活动二1 .指导学生进行太阳与影子的观测观察次数时间太阳的位置变化被测物体的影子变化(长度、方向等)实验时间实验小组(另: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若时间间隔拉长,能进行全天的记录更佳.)2 .整理表格,你有什么发
9、现?猜想:(1)如果太阳西落,影子会在哪个方向?(2)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如果要画在一个平面上,你会画吗?通过观测,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有什么规律?通过猜想与实践的对比,学生理解了影子是由太阳的照射产生的,太阳的高度不同,影子的长短也不同.踩影子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游戏单位,互相踩对方影子的头部,踩中就算赢.做科学名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的方案:我的实验记录太阳影子早上中午下午结论(我的发现)9.用太阳计时教学目标认识日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利用日唇的原理制作计时器。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日辱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利用日唇的
10、原理制作计时器教学准备有关日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认识古代计时器1 .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2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 .小组请代表汇报4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1 .初步认识太阳钟a.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
11、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C.学生回答d.教师小结2 .探究日号原理a.介绍日唇: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愚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辱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唇”板书
12、在黑板)它又称作唇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b.制作日暑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唇?(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唇,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c.探究原理(1)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它拼装完了!看到你手中的日辱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唇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唇面和唇针:这是一个赤道日唇,唇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唇针与唇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4)在小组研究日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
13、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唇针,唇面就出现唇针的倒影,倒影指向唇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7)为什么用太阳钟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8)学生讨论(9)学生汇报.(三)认识手掌日唇1 .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唇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2 .学生回答3 .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唇并出示示意图。手掌日唇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
14、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4 .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唇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台下同学说说指向的时间。6 .从这个试验你得到什么启示?7 .学生回答。8 .教师小结。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口皆,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用太阳计时)大部分学生己经观察到了变化规律.观察力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是一
15、促而成的.比如: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在一节课里是完不成的,一部分活动需要学生课下自觉观察完成.10.制作计时工具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2 .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3 .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教学重点学会制点简单的计时工具。教学准备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
16、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2 .设计制作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3 .开展制作活动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4 .展示与交流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5 .拓展延伸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