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8376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最短板”。幼儿园教育质量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经过三个周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支持,相比较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课程质量则是过程性质量的主要构成。绿色课程是顺应幼儿生命自然、生长规律,挖掘农村幼儿及其生长环境特点和教育资源优势,用生态思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自主、全面、可持续成长,为幸福成长奠基的本土化、园本化课程体系。文章试图回应什么样的课程

2、才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支撑绿色课程走向高质量的核心理念及其逻辑理路是什么?以绿色课程促进幼儿全人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哪些?一、从评价标准看课程质量提升的多重维度当前,学前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将开展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作为提升本国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无论是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还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历经两年编制的走向优质一一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均突出了儿童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彰显了系统思维和动态思维。幼儿园绿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正是以此为参照,从中探索提升质量的关键所在。(一)儿童为本,问题导向儿童能从幼儿园教育中获益多少

3、,取决于其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水平。靳瑞敏提出的幼儿园绿色课程是以自然主义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理论基础的,突出了自然、自主、环保、创造四大特点;朱勤提出绿色课程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能有效地促进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的社会性协调发展,根本在于人文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在于让每一个生命体和谐可持续发展;戴继根融合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提出“后绿色课程”,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绿色课程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但并不妨碍绿色课程作为一种园本探索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在学前教育评价理论中,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本质是有关主体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能否支持与促进儿童的

4、学习与发展及其支持与促进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指南提到“应坚持儿童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儿童作为自然之子,亲近自然是其天性的表现。绿色课程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和习惯。每一位儿童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经验都是不同的,他们喜欢靠近、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创设情境,让儿童的已有经验与绿色课程实现“视界融合”,儿童能建构新知,在不断循环的“视界融合”中拓展知识边界,发展核心素养。践行幼儿园绿色课程的7所农村园创造多种条件,以问

5、题导向促进儿童深度学习,不断激发、不断生长,以生态思维引领的绿色课程在多元融合中凸显绿色课程的复杂多样性。(二)系统思维,层层递进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以系统思维引领幼儿园绿色课程,多维思考课程的建构、开发与生成。从时间维度,依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发课程;同时,以三年一周期考虑课程的设置,注重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的有机衔接。从空间维度,考虑教室、室内共享空间、户外自然空间和幼儿园外的社区、地方资源,根据这些资源,开发园本特色课程。课程的开发还兼顾幼儿园的师资情况。时空筹划,是依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系统规划幼儿园的课程架构,凸显绿色课程的整体

6、关联性,进而促进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绿色课程小中大班目标集按年龄分四级目标(一级5条、二级22条、三级29条、四级248条),具体而言: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订一级目标;依据新时代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儿童早期可持续教育四大原则和“活教育”思想制订二级目标;对应评估指南目标,制订三级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订四级目标;同时,针对幼儿在家表现和家长对幼儿成长期望与需求,制订家庭教育四级目标(见表1)。表1绿色课程小中大班目标首先,关注广度,幼儿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个幼儿的终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甚至关系到

7、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政府、家长、幼儿园要共同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儿童去探索、发现、询问、思考、比较、表达,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丰富多样化的经验,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真正让自然教育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其次,关注深度,根据后人文主义观点,我们引导儿童关注地球上的其他“居民”,关注不同天气对动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关注身边更多有趣的生命,将注意力从儿童和人类转移到儿童与自然世界的更加广泛的相互关系上。我们关注其他生物,“亲属关系”鼓励我们采取生态视角看待和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另外,层层递进,亲近自然也意味着儿童浸润于自然环境中,关注自然的特点、规律和联

8、系,从整体上形成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对待自然的方式。最后,关注整体,面对大自然的幼儿园绿色课程是综合的、开放的,把大自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背景,为儿童多样化的探索创造条件。(三)动态思维,过程评价流动性、择优性、建构性、整体性、开放性是动态思维的特点,动态思维必须在与环境的交流中,在信息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在反馈机制的发挥中才能运行起来。变动、可行性分析、发挥思维活力、整体性思考、个案追踪研究是绿色课程过程性评价所倡导的。从单时间点的评价走向多时间点的评价,从考察质量与儿童发展结果关联性的横断研究设计转向探寻质量对儿童发展长期效应的追踪研究设计,更加深入地揭示学前教育质量与儿童发展之间

9、的复杂、动态关系。课程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在活动过程中评价。观察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师幼互动是了解儿童的关键,遵循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原则。我们采用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估方法,如“与筒有约”中,关注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并尊重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的独特价值,也反思并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以促进绿色课程的发展。通过“与筒有约”中的过程性评价,改进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对幼儿行为的细致观察、创造支持和鼓励探索的环境。首先,表现式评价旨在发现幼儿的需求,从而提供适当的指导。如在“怎么站上滚筒?”的问题中,教师注意到幼儿失败后询问原因,了解幼儿尝试的过程;其次,过程评价注重环境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索,如在“怎

10、么在滚筒上站稳?”问题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探索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支持。最后,总结性评价提升幼儿经验,如在“怎么快速在滚筒上走?”问题中,教师关注同伴间的交谈和表现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一改进一支持,进一步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对多主体、过程性评价的推崇。通过师、幼、家共同的评价体系,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得到更快的成长,学会自信地面对环境挑战,热爱自然,并激发创造力。二、以生态思维引领课程质量提升的逻辑理路生态思维作为一种课程理念,对新时代幼儿园绿色课程的建构起着引领作用,生态思维的整体关联性、复杂多样性、和谐共生性等特点决定了绿色课程建构

11、时必须遵循“顶层设计”的理念,以顶层设计构建绿色课程的内容谱系,全面促进农村幼儿园质量提升。(一)绿色课程的设计视角虽然“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已根植在学术思想和国家意志中,并逐渐生长于实践,但如何实现从科学理念到合理行动的真正转化,仍是摆在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绿色课程正努力解决这一难题,绿色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是:为幼儿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其内蕴的课程理念是“儿童视角”或“儿童的视角”鲁小玉认为,“儿童视角”和“儿童的视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儿童视角指的是成人对儿童认知、经验和行为的理解,其目的是为儿童,主体是成人;而儿童的视角则指的是儿童对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多元化的

12、认知、经验和理解,其主体是儿童自己。”从幼儿园课程整体设计看,更多的是“儿童视角”,即绿色课程基于儿童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从生态思维的理念出发建构课程,促进儿童核心素养的协调、均衡发展,从而为幼儿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定基础。但从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践看,又十分注重“儿童的视角即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与感性认识,用耳、用眼、用心,去感受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兴趣与需求,以问题导向让幼儿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绿色课程正是在“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的不断转换中得到完善的。生态思维视域下的幼儿园绿色课程建设具有“自然、生态、和谐”的情趣与意境,从而实现“追求顺应规律的自然生长,促进儿童与自然和谐

13、共生”的教育理想。具体而言,幼儿园绿色课程需要做到:一是儿童自身的和谐生长,即通过创设绿色课程,实现儿童自身的对话,有效调节情绪、提高自控力、发展情感,进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二是儿童与他人的和谐共生,即通过创设绿色课程,实现儿童与他者(同伴、教师、父母与其他人)的和谐共生,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三是儿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充分利用幼儿园(园内与园外)的自然资源,开发绿色课程,让幼儿融入大自然,进而懂得绿色环保、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等意蕴。(二)绿色课程的内容图谱基于绿色课程的生态思维与儿童立场,确定绿色课程理念为“和谐共生,绽放生命”,是立德树人在幼儿园的落地。绿色课程遵循幼儿生命自然、

14、生长规律,指向儿童发展的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为实现儿童五大领域素养的发展,创设了基础课程与节日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括绿色体育课程、绿色探索课程、绿色艺术课程、绿色生活课程四个板块,重点在体、智、美、劳四育;节日课程指由春、夏、秋、冬四季构成的绿色节日课程,注重道德启蒙。德育贯穿、孕育在各种课程中,教会幼儿做人,做有品德、有良好习惯的人,做善于学习思考、有审美情趣、动手动脑的人。绿色课程的实践路径为三大创新,即环境创新、范式创新和评价创新。由此,形成绿色课程的内容图谱(见图1)。绿色探索课程:依据园所幼儿教育资源,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儿童习得语言、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知识,如

15、绿色语言课程、绿色数学课程、绿色科学课程。再如,结合儿童诗或绘本,与大自然中的动物友好互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探索大自然的变化,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绿色体育课程:旨在帮助儿童掌握走、跑、跳、爬、滚、投、接等一些运动技能,同时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一方面创设攀爬区、投掷区、跑跳区、平衡区、骑行区、探险区、足球区等,以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助教,通过亲子远足及大阳山自然生态游学等活动,让儿童体验亲近自然、强健体魄的乐趣。图1绿色课程内容图谱绿色艺术课程:由绿色美术课程、绿色音乐课程、绿色童话剧课程组成,旨在促进儿童艺术素养的养成。譬如,绿色美术课程,让幼儿感受秋天之美,用树枝、落叶作

16、画,在户外涂鸦墙创作水墨画,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绿色生活课程:站在儿童视角开展劳动教育,让儿童学会独立生活、适应未来生活、创造美好生活。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家国情怀,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如积极开展“光盘行动”“每日劳动打卡”“绿色环保行动”“文明小天使”“社区志愿服务”等。绿色德育课程:旨在以德树人,具体有“春之韵一一绿色科技节”“夏之梦心理关爱节”“秋之旅一一文明军旅节”“冬之恋一一感恩亲子节”,利用节日构建生活化、游戏化、体验化的立德树人园本课程群。(三)绿色课程的园本特征绿色课程具有幼儿园课程的一般特征,即彰显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确立儿童的主体地

17、位。但它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达。那么,绿色课程的“DNA”是什么呢?第一,课题研究引领内涵提升。绿色课程缘于苏州市“十二五”课题,2014年,“在绿色生命课程中养成幼儿良好习惯”被列为苏州市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规划重点课题。2016年,”在游戏精神映照下的幼儿园体验式绿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被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9年,“绿色发展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绿色课程构建”被立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年,“十四五”课题的研究方向为“生态思维视域下的幼儿园绿色课程的实践研究。绿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始终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发展,从习惯养成(绿色课程1.o版),到能力培养(绿色课程2.0版),再到如

18、今的核心素养提升(绿色课程3.0版),其内涵在不断提升。第二,课程内容浸润江南文化。江南文化具有“温润灵动”“融合通达”“包容开放”“和谐致远”的特质,在绿色课程的建构、开发与实施中,有意识地将江南文化融合于绿色课程。譬如,在绿色生活课程中,有“苏州园林”“苏绣”“水八仙”和“江南农事”等,在绿色探索课程中有体现苏州高科技发展的“生物工程”“纳米材料”等。第三,教学革命催生鲜活样态。伴随着绿色课程的推进,“教学革命”也悄然发生,教学活动的空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大自然,从园内延伸到园外;教学的范式”以儿童为中心”,倡导体验、发现、创新,鼓励幼儿自主学习与分组操作、合作探究,一种“活泼泼”教学活动新

19、样态出现了。三、以绿色课程促进幼儿全人发展的实践路径遵从自然教育理念,尔后藉由生态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得以丰盈的绿色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儿童教育的本真和捍卫儿童生命的自由。通过对各种独特自然资源的挖掘、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更加适宜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实际需求。针对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以高新区7所幼儿园为例开展绿色课程实践,利用农村幼儿及其生长环境特点和教育资源优势,农村幼儿园有更多载体和各自独特的资源,形成本土化、园本化的课程体系。绿色课程内容的十年实践路径是创新驱动,通过环境创新、范式创新、评价创新,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核心素养,促进儿童全人发展。(一)环境创新:更加注重儿

20、童的深度体验虞永平教授说:“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的。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适宜的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就蕴含在环境之中。幼儿正是在同多样化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多样化的经验J绿色课程挖掘农村资源,结合现有课程园本化改造,更富于“绿色”的本质特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将环境创新融入绿色课程建设,其中环境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农村家长资源。“十三五”期间,建成“十大体验室”:快乐农庄、建筑体验室、厨房体验室、艺术表演室、心理体验室、美术体验室、科技体验室、阅读体验室、森林大氧吧研究所、空中花园。这些体验室的共同特征是: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创设

21、生活化的环境;教师与儿童、家长一起成为环境创设的主要责任人,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让儿童参与环境的创设;环境创设注意情境性,建构真实的生活场景;家长资源的加入密切了教学相长的亲子关系;每一个体验室向儿童开放,儿童可以与环境互动,可以亲近、可以触摸,儿童可以充分体验环境带来的感受,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因此,体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学习场,幼儿可以在环境中“做中学”,教师则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诚如虞永平教授所说:“儿童进入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不只是简单的认知,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相应的经验,激发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范式创新:更加注重儿童的自

22、主建构环境创新不只是注重儿童的深度体验,它也必然带来范式的创新。苏州是叶圣陶的故乡,叶圣陶以童话一粒种子启迪儿童教育,他说:“一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儿童就是一粒粒有生命的种子,而每一粒种子都有生长的需要和潜能。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思想,生态思维的“参与、倾听、关爱、希望”四大原则,一开始即为绿色课程的指导思想,环境的创新则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我们十分注重在绿色课程实施中儿童知识的自主建构,形成了“体验发现创新”的自主学习范式。教师在环境创设、内容选择、发现探究、游戏活动等方面,给幼儿以充分的自主权,问题导向,在师幼互动中以语言与情境激发幼儿

23、的兴趣;幼儿在游戏化的课程中,自主进入学习与游戏的场域,认真观察与深度体验环境所带来的问题,自主拓展活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供多种“支架”,观察幼儿的行为与表现,及时鼓励他们寻求多种途径与方法解决问题,达到健康、和谐、自主成长的目标。幼儿在自主建构中获得新的经验,收获成功喜悦,并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范式的创新,不仅在于自主学习,还在于学习的综合性与学习的关联性。前者表现在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幼儿多领域素养的发展,如主题活动“嗨,小蚂蚁”有9个活动,其中“探蚁、寻蚁”“蚂蚁大调查”“喂蚂蚁”为生活活动,“认识蚂蚁”“探秘蚂蚁”“观察蚂蚁之家”为科学活动,“神秘的蚂蚁王国”为艺术活动,“蚂

24、蚁和西瓜”为语言活动,“小蚂蚁运粮”为健康活动,通过一个主题(或项目)实现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后者关注学段上的衔接,研制了好习惯养成目标,设定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学段的幼儿在健康习惯、生活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四级目标,既具有连贯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总之,范式的创新,让幼儿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与收获。(三)评价创新:更加注重儿童的绿色发展课程评价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课程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来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促进幼儿对学习过程的参与,优化幼儿课程建设,进而实现幼儿的适宜性发展。绿色课程创新评价方式,在实施形成性评

25、价中自有一套方式:一是嵌入式评价,即在课程实施中即时评价,给予幼儿鼓励,并指明努力的方向;二是增值性评价,即幼儿在学力、生活、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在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评判其进步、发展的“幅度”,并以此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的依据;三是档案袋评价,教师借助幼儿成长档案袋来记录幼儿的关键成长节点,以此透视课程建设的教育价值;四是随着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尝试采用电脑软件对幼儿进行智能评价,即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生成可视化的评价单,以此作为支持幼儿教育的依据,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我们的评价创新更加注重儿童的绿色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包括交谈式评价、表现式评价、作品式评价,在设定的情境活动中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在具体活动中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是幼儿参与评价的最佳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