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OO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1)一、现实基础(1)二、有利条件(6)三、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6)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9)第三章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13)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13)二、培育后续支撑产业(14)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5)四、全面振兴服务业(16)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8)六、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20)七、优化生产力布局(20)第四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2)一、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22)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22)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24)四、提
2、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7)第五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8)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8)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8)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9)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29)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30)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30)第六章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32)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32)二、提高省会建设水平(33)三、创新城市管理机制(34)第七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35)一、加快重点领域改革(35)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38)三、积极融入京津冀都市圈(40)四、切实抓好开发区建设(40)第八章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41)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1)二、提升科技创
3、新能力(43)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44)第九章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45)一、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45)二、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46)三、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8)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49)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1)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52)第十章规划的组织与实施(53)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确定的“翻两番,三步走,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我市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小康社会第二步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抢抓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加以引导;在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努力完成。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加快发展
5、、富民强市”的总目标,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突出结构调整主线,狠抓六项重点工作,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经济增长整体加快,提前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65.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后续产业加快培育,华药、石药集团原料药扩能和深加工、冀中水泥、华药金坦生物制药、恒新纺织、河北泛亚龙腾纸业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优质专用麦、药饲用玉米、大枣、林果、奶业、禽蛋、瘦肉型猪、无公
6、害蔬菜等八个主导产业。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以“两增、两减、两分”为重点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城乡建设和管理实现新跨越。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外环内网、四横六纵八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已经形成。空气质量明显提高,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83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发展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5.8%和30.4%。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得
7、到加强。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实现,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有利条件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处于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环境。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全面升级,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崛起,新一轮结构调整促动“南资北移”,为我们加快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我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人才、信息等诸多优势,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优化,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
8、结构调整转型加快,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利用外部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能力增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进一步稳固,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在看到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正视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增长方式依然粗放,战略支撑作用不强,缺乏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企业和产业集群。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资源、环境、科技、人才约束日益明显。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森林覆盖率比较低,生态环境状况有待改善和提高,科技总体实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差。人才总量不足,高层
9、次、高素质人才缺乏。城市化水平低。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阻碍了工业集约化和服务业水平提高。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是障碍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改革总体进程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国企产权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事业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亟待突破。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加大,农村教育、卫生事业落后,居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
10、的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奋精神,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全省“首善之区”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提高上,体现在创造更多平等发展机会上,体现在人的全面
11、发展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任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集约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状况,实现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机制体制障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培育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推动作
12、用。坚持以产业聚集活跃经济全局。谋划实施战略性支撑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延伸拓宽产业产品链条。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资源集约配置、企业梯度聚集、上下游产品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市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扩大
13、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按2005年价格计算,2010年达到32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亿元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结构调整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超过
14、5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基本农田稳定在780万亩,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o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36%,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森林覆盖率达到26.5%o对外开放指标。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增长18%。人口与人民生活指标。人口总数控制在99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
15、数40万人。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指标。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180万人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9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Io0%。专栏1“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2005年2010年指标属性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亿元)1852326512左右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元)2000030000预期性全部财政收入(亿元)165.630513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929187015以上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3641(5)预期性服务业就业比重(百分
16、点)4554(9)预期性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36(180)预期性城市化率()42.850预期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92.2预期性基本农田保有量(万亩)780780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690.74预期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1.841.47(-20)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36)约束性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365预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约束性森林覆盖率()24.826.5约束性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4.4(23)预期性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4.210018预期性人口总量(万人)927997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17、收入(元)10040147608以上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11855106以上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8(40)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15以内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485预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67.2906以上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5约束性注:1“2005年”和“2010年”栏带O为五年累计,“年均增长”栏带O为5年累计百分点。2.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
18、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政府力量,确保实现。第三章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医药产业,以构建药品加工制造基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供应基地、药品科研教育基地、药品会展交流中心为目标,提高化学药加工深度,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加速推进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四药等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培育出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独立知识产权、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制药集团。到2010年全市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打造“中国药都”。纺织服装产业,按照
19、“大规模、高档次、新技术、外向型”的产业定位,瞄准纤维纺纱织造、服饰面料印染、纺织面料功能整理、绿色环保产品生产等四大关键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纺织产业。以常山集团为龙头打造石家庄市纺织工业产业园,以恒新纺织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打造纺织工业研发基地;以卓达纺织服装产业园、辛集皮革服装园为平台,打造服装产业基地。到2010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形成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二、培育后续支撑产业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电源、天然气为重点的能源产业;以乳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以通用飞机、专用汽车、纺织机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工业;以特种钢材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新
20、型干法水泥、陶瓷为重点的建材工业。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和产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专栏2工业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钢铁工业:石钢、敬业、佳正、澳森等特种钢材改造项目、焦炭项目。装备制造业:华北柴油机厂风冷柴油机制造、河北电机厂交流电机制造、渣浆泵、专用阀门、钢铁业专用设备、医疗设备、轨道车辆专用设备、商务及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石化工业: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合成氨、医药中间体、石油助剂及其它精细化工项目。食品工业:石家庄三鹿乳制品深加工、石家庄烟厂搬迁改造、瘦肉型猪养殖加工基地、天然果汁、蔬菜汁加工等。医药工业:石家庄华药新工业园区、石药工业
21、园区、神威中药现代化工业园区、中国药都健康城等。氨基酸、中药材种植、加工。建材工业:井隆矿区建材工业园区、高邑年产6000万平米建筑陶瓷生产线、西部山区水泥以大代小项目、新型建材、硅精砂、粉煤灰综合利用。纺织服装业:石家庄纺织工业园、卓达服装产业园、辛集皮革服装、赵县印染、高档服装面料、产业用纺织品。轻工业:林纸(板)一体化、板材、皮革、新闻纸、文化用纸、家具。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创新、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加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河北软件工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
22、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建设布局合理、生产有序、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特色突出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加工城市,成为影响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全省有重大辐射作用的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2%左右。专栏3高新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信息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计算机与网络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及设备,数字视听产品,软件,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硅材料产业化项目、半导体、液晶显示材料、高科技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冶金、建材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产业化。生物产业及新医药。新剂型、疫苗等生物工程药物新品种,生物质能产业化,新
23、型微生物、工业酶制剂的开发应用与产业化。先进制造。(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通用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工业自动化装备、生化科学仪器和试剂。工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业、建筑节能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自动、应急监测设备,环境保护、重建和修复技术。高效节水及产业化。工业节水技术,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代农业。优质动植物育种,传染疾病监测预防、动植物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通用飞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制造及维修装配,航空零部件生产、新机型研发等。产业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资源高效利用、安全生产、先进制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开发,重大装备的研发。四、全面振兴服务业坚持市
24、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加快构建与华北重要商埠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规模和水平为目标,着力发展现代服务技术和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商贸流通、餐饮、公用服务、农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依托北人集团、东方购物中心、新燕春集团和新华集贸、南三条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和市场,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培育大型商业集团,完善提高传统商业业态。建设有产业支撑的大型化、标准化的批发市场。推动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与各行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业态创新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信息资讯、科技服务、社区
25、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建设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石家庄航空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和抓好石家庄内陆港等专业物流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红、绿、古、新”四大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一个中心、八大旅游区、20个精品景区”建设步伐;改造和提升传统观光产品,丰富和完善环省会度假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要素建设。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专栏4服务业项目商贸设施。大型商贸设施、社区便民商业设施、植物园路南端节点商业项目群。市场建设。南三条、新华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旅游。红色旅游、A级旅游区(点)升级提档建设、
26、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物流园区。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石家庄航空物流园区。专业物流(配送)项目。石家庄内陆港,石家庄商业物流项目,石家庄国大医药物流园项目,河北保龙仓物流配送扩建项目,石家庄市物流网。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发展高效低污染的大型骨干火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加强城乡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大天然气、乙醇汽油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和应用力度。重点抓好西柏坡电厂三期、上安电厂三期、南郊热电厂、良村热电厂、大唐微水电厂、张河湾抽水蓄能电厂等项目建设,到2010年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100O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27、。专栏5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骨干电源点。建设西柏坡电厂三期、华能上安电厂三期、南郊热电厂、良村热电厂、大唐微水电厂、张河湾抽水蓄能电厂、新乐热电厂扩建、元氏热电厂扩建、华电河北热电公司九期等电源点,推进一批重大电力项目前期工作。秸秆发电。坑口电厂。电网项目。石北、石东等500千伏变电站建设,新建晋州南等220千伏变电站14座、扩建9座、改造1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4座、扩建36座,城乡35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石油天然气。原油运输专线、成品油运输专线、天然气应用。热源点项目。城镇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地热利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井隆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交通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公路、铁路、航
28、空、城市交通等交通运输方式,构建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着力抓好石环公路、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工程建设,谋划建设绕城高速公路东环。各县与中心城区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力争通达一级公路,县县之间通达二级公路。加快发展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提高通达深度,村级道路实现等级化。重点推进石太、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国铁连接线建设。扩建改造石家庄机场,使之成为冀中南地区区域性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基地。到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9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7公里。专栏6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公路。扩建京珠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307国道拓宽改造,
29、石环公路、高速外环等。铁路。京石客运专线、石武、石太客运专线石家庄段,石德线石家庄段的电气化改造,朔黄铁路扩能改造等,推进京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机场。扩建石家庄机场,按4E级国际机场标准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建成为国际航空物流基地。水利设施建设。构筑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环境三大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低耗水、高产出节水型农业,清洁型、循环型工业,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服务业。重点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与河道整治、城市防洪、南水北调、大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城市应急供水、源沱河流域生态开发项目,确保经济建设和环境安全。信息设施建设。采用新技术加快现有网
30、络的升级改造,形成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为一体的现代化通信体系。积极推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光缆为主、微波为辅,覆盖全市的智能化电话传输网和支持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网上购物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大力发展光纤接入网,实现光纤接口到社区、乡镇的全面普及;完善移动通信网络,适时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六、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各县(市)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引导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对现有水泥、医药、淀粉、皮革、石材、轻质钙、冷藏保鲜以及特色农产品等主导产业,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实施
31、品牌化、产业化生产经营。对市场看好、目前规模较小的瓷砖、石雕、花卉、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特色果品、瘦肉型猪和中药材等产业,通过抓龙头、建市场、促联合、扩基地等措施加快发展壮大。推进辛集皮革、高邑陶瓷、赵县淀粉、栾城医药、正定板材等一批县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技术层次,培育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积极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服务,谋划实施强县项目,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主渠道作用。七、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坚持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集约利用土地、产
32、业集聚和优化的原贝1.加快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到2010年初步建立分工恰当、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谐、科技含量高、集聚效应好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快提升我市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主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商务办公、文化教育、社会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形成全市服务业核心。在规划区域内发展都市型工业,以优化主城区产业结构。新城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业、“三化”工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全市制造业核心。西部山前区以槐安路西延为重点,对南水北调线-中山路西延线-山脊线-金河
33、围合区域,实施适度开发建设,培育休闲产业和创新产业,创建青山环绕、绿水镶嵌、山水相依的生态型新区。正定组团结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重点发展轻纺业、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文化教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栾城组团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制造业、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业、特色农业,适度发展机械、化工产业。鹿泉组团重点发展旅游业、信息产业、乳制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适度发展新型建材业。藁城组团重点发展医药制造业、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特色农业。西部山区县重点发展以生态型为主的旅游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林业,适度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污染的加工业,严格控制有可能造成大
34、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产业和项目布局。加强西部太行山生态绿色屏障区整治,保护林草资源,恢复生态屏障功能,控制水土流失。平原县市立足自身特点,着力发展纺织服装、食品、精细化工、轻工等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第四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节能意识,集约利用土地,严格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和项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通过结构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和
35、社会均衡发展。到2010年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0%和20%o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消耗、废弃物产生、资源再生、社会消费等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产业聚集。以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带动纺织、医药、冶金、轻工、信息产业等行业,加快循环经济改造。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行清洁、循环式生产。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激励,建立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专栏7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重点企业。西柏坡发电有限
36、责任公司、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中润制药有限公司、辛集化工集团。产业园区。石家庄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基地、医药、纺织、乳业、信息产业基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石家庄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络。石家庄天和轮胎公司废旧轮胎翻新、辛集天玉玻璃有限公司废玻璃的回收利用。再生金属利用。藁城市、鹿泉市、新乐市、晋州市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基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石家庄市、辛集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活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供排水管网改造,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和雨洪资源利用,逐步构建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我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率。促
37、进节约利用能源,突出抓好钢铁、建材、化工、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六大节能示范工程。加快生物质能应用,实现秸秆、垃圾资源化。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开发区建设要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企业用地要落实和完善国家行业用地标准。加强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促进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专栏8节能重点工程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采用循环流化床、旋风流渣式粉煤燃烧、分层燃烧等技术改造。推广高效116MW大
38、型高温热水循环流化床锅炉。区域热电联产。建设30万千瓦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将分散的供热锅炉改造为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余热余压利用。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纯燃高(焦、转)炉煤气发电,回收放散可燃气体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窑余热发电。以河北兴华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生产企业余热发电、以石家庄正元化肥有限公司的合成氨生产企业余热发电、石家庄新星化炭有限公司炭黑尾气发电。电机系统节能。在各行业采用高效电机、风机、水泵及调整节电技术,实施电动机拖动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推广变频调速。能量系统优化。在钢铁、化工等行业实施系统能量优化,采用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逐步实现废灰、废水“零排放”。
39、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新型墙体材料、中空玻璃等,改造采暖空调系统。石家庄晶达建筑体系有限公司节能省地型建筑材料和石家庄兴汇建材有限公司、河北冀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墙材。绿色照明。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和节能控制技术,采用1.ED对城市夜景、交通信号灯进行改造。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加快污染应急能力及环境保护四大体系建设,保障环境安全。加强污染治理。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改善城乡
40、环境质量。以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城镇活动。提高城市卫生质量,扩大绿化面积,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使用低硫煤,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企业烟气脱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加强辐射污染防治与管理。完善城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提高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快关停、改造严重污染企业。积极开展农业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监管能力。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程。对电力、冶金、化工、建材、
41、造纸和制药等行业进行重点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逐步建立大型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制度。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专栏9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石家庄市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心,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河北中润制药有限公司生物菌渣生产有机肥。空气污染治理。河北热电有限公司、东方热电集团、华能国际集团石家庄分公司、西柏坡发电厂等单机5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烟气脱硫改造。铝渣污染治理。河北辂盐化工有限公司、井隆福海辂盐厂使用干法解毒对辂渣进行
42、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石家庄峡石沟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河北康士特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垃圾生产有机肥、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材,河北灵达有限公司、石家庄其力垃圾发电厂利用生活垃圾发电。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续建桥东污水处理厂、桥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源沱河污水处理厂、桥东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东开发区再生水厂工程、桥东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处理项目、污水管网配套完善工程、污水及再生水处理设施。完善生态区域布局。加快形成生态功能分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总体框架。按照区域生态特点及主导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山地、平原的生态服务功能。加强重要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区、生物
43、多样性保护区和城市生态功能区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紧密融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共生。搞好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水士保持及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太行山绿化二期、省会周围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矿山生态恢复示范区等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加大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生态脆弱区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专栏10生态保护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2006-2015年退耕地造林30万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60万亩,匹配封山育林150万亩。风沙治理工程。省会水源地岗
44、黄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市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石家庄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2006-2015年计划完成营造林4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0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飞播造林75万亩,抚育补植21万亩。省会周围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森林保护工程、西部山前开发工程等。湿地保护。谋划渡沱河、磁河、槐河生态修复工程。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激励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投资消费均衡拉动型”转变。大力培育住房、文化、保健、旅游、汽车、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
45、制度,降低居民预期风险和预期支出,增加即期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商业服务网络,创造良好的市场流通环境。着力抓好农村消费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建立消费信用体系,完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引导居民更多的参与信贷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五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打破城乡分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一体
46、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加快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生产力要素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充分发挥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水平。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北方特色农业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药饲专用玉米、无公害蔬菜、林果、奶业、禽蛋、瘦肉型猪、大枣八大特色主导产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加快大型商品粮基地续建工程,加强良种繁育、农田水利和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紧密型联结机制,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田园式农业产业
47、化示范区。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巩固畜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的地位。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无公害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果品质量监测体系,引进和推广具有市场潜力的高附加值林果产品,大力发展果品精深加工业。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建成订单化种植业、集约化养殖业、精品化林果业、现代化加工业的农产品产业群。加快观光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园区发展。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和流转机制,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对农民和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