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9976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教版?灰雀?教学案例分析师:那只灰雀是否真的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呢?生:不是。灰雀被小男孩儿捉走了。(学生一致同意)师:书中并没有这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小男孩儿说的“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看出来的。师:文中小男孩儿先后两次说“一定会飞回来,请大家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出示投影片: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生:第一句是在列宁惋惜灰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的时候讲的;第二句是列宁问“会飞回来?时答复的。师:小男孩儿为什么这么肯定灰雀“一定会飞回来呢?生1:我从文中看出灰雀不见了与小男孩儿有关。生2:我想,小男孩儿肯定知道灰雀的去向,不然他不会说得这么肯定。生

2、3:读了这句话,我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儿捉去了。生4:对,不然的话,小男孩儿怎么知道灰雀没有死呢?师:同学们,你们真动脑筋,那么你们看看这两句话一样吗?生:不一样,第一句有个“的字,第二句没有。师: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生1:第一句有”的,是十分肯定的意思;第二句是答复列宁的问题,也是十分肯定的。生2:两句话的标点符号也不同,第一句用句号,是说明灰雀还活着,很肯定;第二句是怕列宁不相信,所以作出坚决的答复,用了叹号。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要通过我们的读表达出小男孩儿当时的心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似相同的两句话,我们通过比拟、分析、讨论,理解了它们表达的意思也不

3、完全相同。同学们,小男孩儿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列宁呢?生1:小男孩儿一开始已经对列宁说没看见了,现在只能这么说To生2:小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因为自己前面说了谎,就不敢直接成认是自己捉了灰雀。生3:就像我有一次说谎也是这样,我不敢说,怕被别人笑话。师: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受来理解,非常好。你们喜欢这个小男孩儿吗?能说说理由吗?生:小男孩儿是想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我觉得小男孩儿是天真可爱的。【案例分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开展思维,才能开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设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在什么时候设疑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呢?先用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出结论

4、:灰雀是被小男孩儿捉去的。此时学生似乎觉得文章十分简单,不需再加思考,接着再提问:“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被小男孩儿捉走的?顺理成章地组织学生对小男孩儿说的两句话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自始至终思维紧张,兴趣盎然,可以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十分深刻。无疑时设疑,一下子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犹如平静的水中投了块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不少缺陷:看问题不全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不能有条理地分析,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思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教学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儿说的两句话,从句子的相同点人手,找出不同点,开展了学生的思维,全面深刻地体会了句子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对“小男孩儿为什么不告诉列宁这一问题的讨论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步步深入学生能独立捕捉到文章中小男孩儿天真可爱的形象,学生的答复十分精彩。阅读和思维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互相依存,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思维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化和外化,学生会越读越聪明。假设说问题是一张弓,那么思维就是一枝箭,弓拉得越开,箭就射得越远。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加强思维力度,就在于问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