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0773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 2223-2024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27.OlOCCSF01DBll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22232024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forstatisticsandmanagementofenergyandresourcecsumptionofpublicinstitutions2024-07-01实施2024-03-25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25数据采集26数据填报77数据审核78 数据分析79 档案管理8附录A(规范性)用能人数计算方法9附录B(规范性)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热力消费数据计算方法12附录C(资料性)主

2、要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14附录D(规范性)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15附录E(资料性)数据指标要求及审核方法17参考文献1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峰、陈向春、王璐、张辉、李文峰、陈曦、曹娜娜、桑克花、李文静、郑明武、王海燕、韩方舟、乔升威、贾月芹、尹晓博。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进行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的一般要求、数据采集、数据填报

3、、数据审核、数据分析、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公共机构进行能源资源消费统计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R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26162信息与文献文件(档案)管理概念与原则GB/T29149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34060蒸汽热量计算方法DBl1/T1267高等学校能源消耗定额DB

4、l1./T1268文化场馆能源消耗定额DBl1/T1296体育场馆能源消耗定额DBl1/T1764.26用水定额第26部分:学校DBl1/T1764.27用水定额第27部分:医院DBl1/T1764.28用水定额第28部分:机关DBl1/T1764.36用水定额第36部分:游泳场馆DBl1/T1764.37用水定额第37部分:博物馆DBl1/T1769用水单位水计量与统计管理规范DBl1/T1957博物馆与科技馆能源消耗定额DBl1/T1958党政机关能源消耗定额DBl1/T1984小学能源消耗定额DBl1/T1985幼儿园能源消耗定额DBl1/T1986中学能源消耗定额DBl1/T2019能

5、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数据中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公共机构publicinstituticns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来源:GB/T29149-2012,3.13.2Jft据中心datacenters由信息设备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来源:GB40879-2021,3.13.3集中办公区centralizedofficearea多个公共机构办公使用的同一区域。4一般要求4.1 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应覆盖本单位使用的全部能源种类和水资源种类。注:润滑油、科研实验中使用的标准

6、物质、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材料不计入能源消费。4.2 能源资源计量系统应满足实现分户、分项、分区计量的要求,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应符合GB17167、GB/T29149、DBl1/T1769的规定。4.3 统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定期参加业务培训。4.4 应如实采集能源资源消费数据并准确、清楚地进行记录,记录应包含缴费账户编号、计量器具编号、采集时间和采集人员等。采集记录应统一归档,不得随意涂改。4.5 使用数据中心的公共机构应单独采集数据中心能源消费状况信息。演播室、媒体中心、大型监控中心、应急指挥机房等可按照数据中心进行采集。数据中心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DB11/T2019的规

7、定。注: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费量包含在本单位总能源消费量内。4.6 公共机构应单独采集采暖能源资源消费状况信息。采集的数据应为在统计年度结束的采暖周期的消费数据。制进行2023年公共机构采暖能源资源消费状况统计时,应采集20222023年采暖周期内能源资源的消费数据。4.7 应加强能源资源消费数据的受控管理,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4.8 公共机构应建立碳排放数据统计管理制度并进行碳排放数据统计管理。4.9 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费数据宜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动采集。5数据采集5.1 基本信息采集5.1.1 应采集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机构类型、行业代码、单位地址、单位所在地区划代码和

8、联系方式等信息。5.1.2 机构类型应根据实际用能单位的类型填写,机构类型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团体组织。5.1.3 行业代码应根据实际用能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按照GB/T4754填写行业小类代码。5.1.4 租用、合用办公建筑及集中办公区的管理单位名称等需要说明的情况应在“其他”栏中注明。5.2 能源资源消费信息采集5.2.1用地和建筑信息5.2,1.1用地面积应采集经土地和规划许可用于办公的房屋建筑及各类配套、道路、绿化等在内的全部建设用地面积。5. 2.1.2建筑面积应采集公共机构使用的所有建筑面积

9、。5.1.1 .3下列情况不应计入公共机构建筑面积:a)职工住宅及能耗费用由使用者本人支付的职工宿舍、周转房等;注:值班室、能耗费用由本单位支付的工勤人员休息室、学生宿舍等应计入公共机构建筑面积。b)商用部分;c)办公区内对外出租(借)的建筑,能耗费用包含在租借费中或由承租(借)方支付的;d)正在建设或在统计周期内维修改造且停止使用的建筑物。5.1.2 人员信息5.2.2.1编制人数应采集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编制人员数量。5.2.2.2用能人数应采集统计周期内的日平均用能人数。5.2.2.3用能人数计算应区分固定人员和外来人员,固定人员直接计入统计周期内的日平均用能人数,包括在岗在编(注册)人员及

10、各类编外工作人员:外来人员应折算为统计周期内的日平均用能人数。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的用能人数应按照附录A进行计算,其他公共机构根据用能人员的组成类型参照附录A进行计算。5.2.3车辆信息5.2.3.1应采集统计周期内保障公务活动使用的所有公务用车数量,包括本单位的公务用车数量和由本单位支付油耗、电耗等费用的租(借)用车辆数量。注:公务用车包含机要通信用车、应急保障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用车以及其他按照规定配备的公务用车。5.2.3.2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a)车辆数量按照汽油车、柴油车、新能源汽车分别采集;b)新能源汽车统计本单位使用车辆中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汽

11、车,不符合机动车标准的不计入统计;c)摩托车、直升机及船类等非汽车类交通工具及公务人员办公临时使用的私人车辆不计入车辆数量统计。5.2.4电力消费信息5.2.4.1电力消费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实际消费的总电量及费用数据,电力消费量单位为千瓦时(kW-h)o本单位消费的绿色电力应单独予以说明。5.2.4.2 采用分户计量且不涉及公共电消费分摊的公共机构,应采集电力供应部门出具的数据作为电力消费数据。5.2.4.3 采用分户计量且涉及公共电消费分摊的公共机构,应将公共电分掩消费数据与采集的分户计量电消费数据相累加,作为本单位的电力消费数据,分摊方法按照5.5.2.2执行。5.2.4.4 使

12、用IC卡或智能电表购买电力的预付费用户,应按时采集电表数据登记台账,根据台账记录的统计周期内实际电力消费数据进行采集,不应将统计周期内的购买量作为本统计周期的消费量。5.2.4.5安装有用电分项、分区计量装置的公共机构,应按照采暖、空调、动力、照明插座、特殊用电等分项或办公区、炊事、数据中心、对外服务大厅、特殊功能区等分区域进行数据采集。5.2.4.6 充电桩数量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安装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充电桩的电力消费应单独计量,公务用车的用电量计入电力消费统计,付费型充电桩的对外充电服务电量不计入电力消费统计。5.2.4.7 本单位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自行生产的电力使用应

13、单独计量,不计入电力消费统计。5.2.5水资源消费信息1.1.1.1 1水资源消费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取用水量及费用数据,主要包括自来水、自备井水、直供地表水、桶装水及外购且直接使用的生活热水等,水消费量单位为立方米(ri?)。1.1.1.2 采用分户计量且不涉及公共水消费分摊的公共机构,应采集市政供水部门出具的数据作为自来水消费数据。1.1.1.3 采用分户计量且涉及公共水消费分摊的公共机构,应将公共水分摊消费数据与采集的分户计量水消费数据相累加,作为本单位的自来水消费数据,分摊方法按照5.5.2.2执行。1.1.1.4 采用自备井供水的公共机构,应配备满足分户、分级计量与统计要求

14、的水计量器具,按计量数据进行采集。1.1.1.5 桶装水消费应采集购入发票数据作为桶装水消费数据。1.1.1.6 本单位安装有分项计量水表时,应按照不同用途或管理单元分别采集消费数据。1.1.1.7 集蓄雨水、中水等公共机构自供的非常规水应单独进行计量与统计,不纳入资源消费总量。5.2.6天然气消费值息5.2.6 .1天然气消费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天然气实际消费量及费用数据,天然气消费量单位为立方米(m3)。注I对于含流量补偿控制器的天然气表应采集标况下数据,即2(C,绝对压力I01.325Pa下数据。5.2.7 .2使用集中管道供应天然气的公共机构,应采集燃气公司出具的数据;分户购

15、买使用天然气的公共机构,应采取逐户调查,累加获得本公共机构的消费数据。5.2.6.3使用IC卡或智能天然气表购买天然气的预付费用户,应按时采集天然气表数据登记台账,根据台账记录的统计周期内实际天然气消费量进行采集,不应将统计周期内的购买量作为本统计周期的消费量。5.2.6.4压缩天然气(CNG)的消费量应折算为标况下的体积消费量进行采集。注:2(C,大气压力101.325kPa条件下,天然气的气体密度为0.6686kgm305.2.6.5液化天然气(1.NG)的消费量应折算为标况下的气态天然气体积消费量进行采集。注:Ikg液化天然气41.38m3气态天然气。5.2.7汽油、柴油消费信息1.1.

16、1.1 1汽油、柴油消费应采集本单位统计周期内办公使用的汽油、柴油实际消费量及贽用数据,包括车辆用油和其他用油,汽油、柴油消费量单位为升(1.)o1.1.1.2 车辆用油为公务用车的用油消费,应根据台账记录的统计周期内实际消费量进行采集。使用加油IC卡的公共机构,应采集油料供应部门提供的加油IC卡对账单,依据对账单数据登记台账;不使用加油IC卡的公共机构,应逐车调查单车实际加油量,登记台账。1.1.1.3 租赁汽车由本单位负责加油且加油贽用在本单位列支的,应统计燃油消费。车辆用油量和车辆数量的统计范围应一致。1.1.1.4 冬季采暖、日常烧制饮用开水等产生的用油消费,以及从事海运、河运、旅游观

17、光及其他管理所配备的摩托车、直升机、船类等非汽车类交通工具的用油消费应计入其他用油类别,并注明用途。5.2.8液化石油气消费信息1.1.1.1 1液化石油气消贽应采集统计周期内办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实际消费量及费用数据,液化石油气消费量单位为千克(kg)。1.1.1.2 使用集中管道供应液化石油气的公共机构,应采集燃气公司出具的数据,并应将气态体积单位(nr5)换算成液态重量单位(kg)O注:液化石油气:In?(气态)2.033kg(液态)。1.1.1.3 分户购买罐装液化石油气的公共机构,应采取逐户调查,累加获得本公共机构的消费数据。5.2.9热力消费值息1.1.1.1 1热力消费应采集本单位

18、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用于空调、采暖和制备生活热水的外购热力消费量及费用数据,热力消费量单位为吉焦(GJ)。1.1.1.2 采用分户热量计量的公共机构,应采集热量计量装置读数作为热力消费数据:采用蒸汽流量计量的公共机构,应按照GB/T34060的规定换算出蒸汽热量作为热力消费数据。1.1.1.3 未安装热量计量装置、按采暖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公共机构,应根据整个采暖季采暖天数和月采暖天数折算当月费用,使用热力单价折算为当月热力消耗量进行采集。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热力消费数据按照附录B进行计算。注:热力单价可参考当年北京市统计局能源、水统计报表制度。1.1.1.4 热力消费需分摊的公共机构,应按照5.5

19、.2.2的方法,将集中热源的总供热量按建筑采暖面积分摊至使用同一集中热源的各个公共机构。1.1.1.5 直接购买冷量的公共机构,支付的制冷费不计入外购热力消费,但应予以说明。5. 2.10其他能源消费信息5.2 .10.1其他能源消费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使用的未列入5.2.45.2.9的能源品种(不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及费用数据,其他能源消费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o5.3 .10.2其他能源消费量应根据能源种类按照相应的系数折算成标准煤消费量进行采集,并注明能源类型,主要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见附录C。5.2.11可再生能源应用信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相关数据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

20、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集热器而积、太阳能光电利用系统装机容量、地热能利用系统装机容量的信息,集热器而积单位为平方米(in?),装机容量单位为千瓦(kW),数据应从设施设备的铭牌或技术文件中获取。太阳能光电系统发电量应采集本单位办公区统计周期内的太阳能光电系统实际发电量,包括本单位自发自用和发电上网两种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5.3数据中心能源消费信息采集5.3.1机房建筑面积应采集本单位数据中心使用及其配套用房的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5.3.2设备总功率应分别统计数据中心各类IT设备总功率、空气调节设备总功率、配电及附属设备总功率及三类之和。各设备功率应分别从设备铭牌或技术文件中采集

21、,单位为千瓦(kW)o5. 3.3用电总用电量、Fr设备用电量、空气调节设备用电量、配电及附属设备用电量应分别从数据中心总计量电表和各分项计量电表采集,单位为千瓦时(kWh)o5.4采暖能源资源消费信息采集5.4.1 采暖面积应采集本单位以各种方式实施冬季采暖的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5.4.2 采暖天数应采集本单位实际采暖天数。多地址办公且采暖天数不同的公共机构,应按最长采暖天数采集数据。5.4.3独立采暖供热能力应采集本单位独立采暖设备的额定供热能力,数据从锅炉等设备的铭牌或技术文件中获取。其中:a)热水锅炉应采集热功率,单位为兆瓦(MW);b)蒸汽锅炉应采集蒸发量,单位为吨每小时

22、(th)5.4.4水、电、天然气、柴油、其他能源消费应分别采集用于采暖所消耗的各类能源资源消费量和费用数据。5.4.5集中采暖费用(按面积收费)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公共机构应采集缴纳的集中采暖费用。5.4.6热力消费量按热消费量付费的公共机构应采集外购热力消费量及费用。5.5其他情况5.5.1租用或出租办公用房5.5.1.1租用办公用房,具有独立水、电等消费计量装置,且相关费用由本单位直接支付的,应计入能源资源消费统计。5.5.1.2 租用办公用房,涉及公共能源资源消费量分摊的,应将分摊部分计入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分摊方法按照5.5.2.2执行。5.5.1.3 租用办公用房,租金中包含水、电等能

23、源资源消费费用但无具体数额的,或无独立水、电等消费计量装置且无法分摊的,应予以说明,能源资源消费情况、建筑面积及用能人数均不计入本单位的统计范围。5.5.1.4 1.4办公区内对外出租(借)的建筑由本单位代收能源费用的,超出代收费用的部分应计入能源资源消费统计。5.5.2集中办公区5.5.2.1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费分户计量装置的,各公共机构应分户采集能源资源消费量。5.5.2.2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费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计量不彻底的,宜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优先选择分项计量消费量作为分摊基数,并参考楼层、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确定合理可行的分摊依据,各公共机构对能源资源消费量

24、进行分摊采集,分摊的能源资源消费量之和应等于分摊基数。梆空调用电已分项计量,以空调分项计量的电消费量为分摊基数,各公共机构参考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因素确定空调用电消费量分摊依据,并进行分摊,各公共机构分摊的空调用电消费量之和等于空调分项计量的电消费量。1.5.2.3 涉及分摊的各公共机构,应对分摊依据进行确认,并将分摊依据、相关发票凭证复印件等建册存档,以备复核。1.5.2.4 难以进行分摊的公共机构由管理单位统一填报能源资源消费量、建筑面积及用能人数。5. 5.3可不计入统计的情形以下用能可以实现单独计量时,可不计入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若不能单独计量,则应计入统计:a) 应市政相关部门要求,承

25、担的非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市政配套用能,如建筑外景观照明用电、市政道路清扫、办公区外绿化用水等;b) 通过配电系统对外服务的电能;c) 正在建设或在统计周期内维修改造且停止使用的建筑用能。6数据填报6. 1公共机构应根据能源资源使用情况按时进行填报,其中能源资源消费信息、数据中心能源消费信息按月度进行填报,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暖能源资源消费信息按年度进行填报。6.1 填报的数据应保证真实、准确,有财务发票、台账数据等佐证材料。6.2 填写的信息应经单位统计负责人校核、单位节能工作负责人按照第7章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按规定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报送。7数据审核7.1审核内容应审核填报的用地和建筑信

26、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和电力、水资源、天然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热力等能源资源消费信息。7. 2审核前数据处理审核前应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将各能源消费量折算为标雌消费量,主要能蜥标峨系教见附录C;计算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等指标,按照附录b)D进行计算;c)计算各能源资源的消费单价。7.3审核方法审核的数据指标要求及审核方法见附录E。8数据分析8.1 分析内容数据分析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 总量分析,对同一周期内电、水、天然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热力、其他能源等的消费总量进行分析;b) 强度分析,对同一周期内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非

27、采暖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电量、人均用水量等能源资源消费强度进行分析。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的能源资源消耗定额应分别按照DB11/T1958、DBl1/T1267、DBl1/T1984、DBl1/T1985、DBll/T1986、DBl1/T1268、DBII/T1296、DBl1/T1957和DBl1/T1764.28DBl1/T1764.26、DBl1/T1764.27、DBl1/T1764.36、DBl1/T1764.37的要求进行;c) 比率分析,对同一周期内某一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占该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进行分析;d)趋势分析,对各类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增

28、长量、增长率在不同周期的变化进行分析8.2 分析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a)对比分析法,将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能源资源消费信息相结合,通过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分析能源资源消费情况;b)分类分析法,与同类型或同行业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情况进行对照分析;c) 结构分析法,对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构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 动态分析法,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主要指标按照时间序列进行排列,分析消费变化的趋势和规律;e) 因素分析法,分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中导致主要指标变动的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8.3统计分析报告采用8.2所列方法对8.1内容进行分析后,应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分析报告

29、,主要内容包括:a) 公共机构概况,包括成立时间、组织机构设置、是否为独立办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编制人数、有无对外办事大厅、有无派出机构、数据中心基本情况、采暖制冷系统基本情况等;b) 能源资源消费总体状况,包括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等指标同比变化情况,能源资源消费构成情况、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c) 主要能源资源消费品种消费情况,包括电、天然气、油、热力和水等主要指标变化情况;d) 各能源资源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e) 节能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节能改进建议、拟采取的措施、管理办法等。9档案管理1.1 1公共机构应将能源资源消费统

30、计管理相关的原始记录,包括费用账单、报表、统计台账、数据分析资料及分析报告、管理制度、考核文件、活动记录等,进行档案化管理。1.2 公共机构应将用能设备原始文件、能源资源计量网络图、能源资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维修及校验记录、运行记录等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信息,进行档案化管理。1.3 档案的管理应按照GB/T26162.GB/T18894的要求执行。附录A(规范性)用能人数计算方法A.1公共机构用能人数计算公式公共机构用能人数按公式(AJ)进行计算。N=ZY=INX(A.1)式中:N公共机构用能人数,单位为人;n用能人员类型数量;N公共机构中第i类用能人员人数,单位为人

31、;一一公共机构中第i类用能人员统计系数。A.2机关A.2.1人员类型机关用能人员按以下四类进行划分:A-在编人员;B-长期聘(借)编外人员;C-编外工勤、保障人员;D-外来人员。注:一般公共机构外来人员较少时可忽略,信访、办事大厅等有对外窗口的机构必须统计。A.2.2计算示例某机关6月在编人员800人;长期聘(借)编外人员240人;编外工勤、保障人员80人;外来人员累计300人。则其用能人数计算方法见表A.1:A.l机关用能人数计算名称人数/人统计系数用能人数/人算式结果在编人员8001800X1800长期聘(借)编外人员240240l240编外工勤、保障人员8080X180外来人员3001/

32、30300X1/3010合计1130注:合计人数小数点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A.3学校A.3.1人员类型学校用能人员按以下四类进行划分:A在编教职工;B编外工勤、保障人员;C注册学生;D外来人员。注:学校各类用能人员需区分假期是否在校,假期在校人员比例体现在统计系数中,外来人员的假期在校比例视为100%。A.3.2计算示例某学校6月有在编教职工400人,假期在校人员比例75%;编外工勤、保障人员240人,假期在校人员比例50%;注册学生3000人,假期在校人员比例80机外来人员累计250人;暑假天数9天。则其用能人数计算方法见表A2赛A.2学校用能人数计算名称人数/人统计系数用能人数/人算式

33、结果在编教职工40075%Xl400X75%X30040025%X(30-9)/30400X25%X(30-9)/3070编外工勃、保障人员24050%l24050%Xl12024050%X(30-9)/30240X50%X(30-9)/3084注册学生300080%l3000X80%Xl2400300020%(30-9)/30300020%(30-9)/30420外来人员250100%X1/30250100%l308.33合计3402注:合计人数小数点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儿4医院A.4.1人员类型医院用能人员按以下五类进行划分:A-在编职工;B-编外工勤、保障人员;C-医学院学生;D-门

34、诊患者;E-累计住院床日患者。A.4.2计算示例某医院6月有在编职工500人;编外工勤、保障人员260人;医学院学生100人,暑假天数为9天;月累计门诊患者48967人;累计住院床日患者23995人。则其用能人数计算方法见表A.3:表A.3医院用能人数计算名称人数/人统计系数用能人数/人算式结果在编职工5001500X1500编外工勤、保障人员260260X1260医学院学生100(30-9)/30100X(30-9)/3070门诊患者489671/3048967X1/301632.23累计住院床日患者239951/3023995X1/30799.83合计3262注:合计人数小数点采用四舍五入

35、法保留整数。A.5场馆A.5.1人员类型场馆用能人员按以下四类进行划分:A-在编职工;B-编外工勤、保障人员;C-场内活动人员;D-赛事观众。A. 5.2计算示例某场馆6月有在编职工20人;编外工勤、保障人员20人,其中8人为轮流制,隔天工作,12人为全日制;月累计场内活动人员1280人;赛事观众490人。则其用能人数计算方法见表A.4:表A.4场馆用能人数计算名称人数/人统计系数用能人数/人算式结果在编职工20120X120编外工勤、保障人员1212X11281/28X1/24场内活动人员12801/301280X1/3042.67赛事观众4901/30490X1/3016.33合计95注:

36、合计人数小数点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附录B(规范性)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热力消费数据计算方法B. 1计算公式2.1.1 热力消费费用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集中采暖公共机构,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热力消费费用,单位为元,按公式(B.1)计算:P=CX5)式中:P统计周期内热力消费费用,单位为元;t整个采暖季热力消费总费用,单位为元;d统计周期内采暖天数,单位为天;D一整个采暖季采暖天数,单位为天。8. 1.2热力消费量按面积缴纳采暖费用的集中采暖公共机构,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吉焦(GJ),按公式(B.2)计算:Q=a伊Z式中:统计周期内热力消费量,单位为吉焦(GJ)P一一统计周期内热力消

37、费费用,单位为元;n一一热力单价,单位为元每吉焦。B.2计算示例某学校20222023年采暖季缴纳采暖费1745400元,20232024年采暖季因采暖面积变化,缴纳采暖费2094480元,采暖周期从11月15日开始至次年3月15日结束,共121天,2023年北京市统计局能源、水统计报表制度中参考热力单价为115元每吉焦,则该学校2023年度的热力消费费用及热力消费量计算见表B.1:表B.1热力消费数据计算月度供暖天数热力消费费用/元热力消费量/吉焦1月311745400X31/121=447168.60447168.60/115=3888.422月281745400X28/121=40389

38、4.21403894.21/115=3512.123月151745400X15/121=216371.90216371.90/115=1881.504月0005月0006月000表B.1热力消费数据计算(续)月度供暖天数热力消费费用/元热力消费量/吉焦7月0008月0009月00010月00011月162094480X16/121=276956.03276956.03/115=2408.3112月312094480X31/121=536602.31536602.31/115=4666.11合计1211880993.0516356.46附录C(资料性)主要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表C.1列出了主要

39、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表C.1主要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弁考值能源名称折标准煤系数电力(当量)0.1229kgce/kWh天然气1.33kgcem3汽油1.4714kgce/kg1.074122kgce/1.柴油1.4571kgce/kg1.253106kgce/1.液化石油气1.7143kgce/kg热力(当量)0.0341kgce/MJ燃料油1.4286kgce/kg液化天然气1.7572kgce/kg氨气4.8512kgce/kg0.4361kgcem3沼气0.7857-0.8286kgce/m城市生活垃圾(用于燃料)0.2714kgce/kg工业废料(用于燃料)0.4285kgce/kg生

40、物乙醇0.9286kgce/kg生物柴油1.4571kgce/kg附录D(规范性)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D.1一般性要求D.l.1水作为资源类进行统计,消耗量应列为资源消耗,不计入综合能耗。D.1.2交通工具用能在计算人均综合能耗时应计入统计,在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时不计入统计。D.2计算公式D.2.1综合能耗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一个统计周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折算后的总和,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按公式(D.1)计算:E=ZY-l(Ek1)(D.1)式中:E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燥(kgce);n消耗的能源品种数量;E;一一消耗的第i种能源实物量,单

41、位为各实物量的单位;k;消耗的第i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D.2.2人均综合能耗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一个统计周期内,综合能耗与用能人数的比值,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人(kgce),按公式(D.2)计算:J=W(D.2)式中:E人均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人(kgcep);E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N用能人数,单位为人(p)oD.2.3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一个统计周期内,除交通工具用能之外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折算为标准煤的总和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按公式(D.3)进行计算:E1=臂(D.3)式中:E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单位为千

42、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2);E一一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Ejt交通工具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A建筑面积,单位为平方米(W)。D.2.4人均用水量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一个统计周期内,取自任何常规水源并被其列入第一次利用的水量总和与用能人数的比值,单位为立方米每人(nWp),按公式(D.4)进行计算:%=5(D.4)式中:V7人均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11p);V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H?);N用能人数,单位为人(p)o附录E(资料性)数据指标要求及审核方法E.1数据指标要求E.1.1数据完整性公共机构基本信息、能源资源消费量及费用等数据是否完整且单位符合

43、统计要求。E.1.2数据合理性E.1.2.1填报数据合理性E.1.2.1.1用能人数、车辆总量、汽油车数量、柴油车数量、新能源汽车数量、机房数量、机柜数量、采暖天数应为整数。E.1.2.1.2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人均建筑面积、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人均综合能耗等同比变化是否合理。E.1.2.2逻辑关系合理性E.1.2.2.1分项数据之和与汇总数据应对应:a) 车辆总量等于汽油车数量、柴油车数量、新能源汽车数量之和;b) 汽油消费量等于车用汽油消费量和其他汽油消费量之和;O柴油消费量等于车用柴油消费量和其他柴油消费量之和;d) 数据中心设备总功率等于IT设备功率、空气调节设备功率、配电及附属设备

44、功率之和;e) 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等于IT设备用电量、空气调节设备用电量、配电及附属设备用电量之和;f) 采暖面积等于独立采暖面积、集中采暖面积(按面积收费)、集中采暖面积(按热量收费)之和。E.1.2.2.2数据间的包含关系应合理:a)采暖面积应小于等于建筑面积、机房建筑面积应小于建筑面积;b)数据中心用电量应小于总用电量,采暖系统用电量应小于总用电量:c)采暖系统中涉及的各项能耗应分别小于对应能耗的总消耗量。E.1.2.3数据指标合理性E.1.2.3.1各类型能源单价应符合现有市场规律。E.1.2.3.2基本信息指标应合理,如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光电系统日照时间及IT设备、空气调节设备

45、、配电及附属设备的运行时间等。E.1.2.3.3能源资源消费指标应合理,如人均用水量、人均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热力值、单车油耗值等指标。E.1.3数据匹配性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用水量、人均用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等数据同比变化比例应在-10%至10%之间,超过区间范围的需提供合理说明。E.2审核方法E.2.1相关指标对比根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选取适当的基准指标,通过各类均量、能源资源价格等分析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计算人均建筑面积等指标,核对公共机构基本信息报表中数据的合理性。注:人均建筑面积标准可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发改投资(2014)2674号)。赫:比照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电、油等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