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1844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_GDW11732-2023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29.240Q/GDW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GDW11732-2023代替Q/GDW117322017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cross-linkedpolyethylenepowercableforratedvoltageof110(66)kV-500kV2023-11-17发布2023-11-17实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I4总则25电缆的敷设26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安装47电缆附属设备的安装68 电缆线路交接试验79 电缆

2、线路验收7附录A(规范性)电缆弯曲半径测量方式9附录B(规范性)电缆直线度测量方式11附录C(规范性)电缆绝缘直径测量重点位置12附录D(规范性)导体压接顺序13编制说明14Q/GDW11732-2023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为规范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陆地电缆线路的施工工艺,保证电缆线路的施工质量,确保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制定本文件。本文件代替Q/GDW11732-201750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与Q/GDW11732-2017相比,主要

3、差异如下:标准名称由“50Ok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更改为“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增加了排管电缆敷设;桥梁电缆敷设;电缆附属设备的安装;4个附录;一修改了本文件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电缆的敷设、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安装、电缆线路交接试验、电缆线路验收;一删除了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贮存保管、侧压力及牵引力的常用计算公式。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4、:张磊、蔡红军、李炎、魏宽民、赵志栋、朱勇、刘守亮、朱占巍、韩国鑫、张重仁、张冠军、肖群安、朱纯、林波、梁海生、解鹏程、周德峰、费敏、宣圣谢贤、叶国钢、黄肖为、蔡勇、黄世、夏荣。本文件2018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敷设、电缆接头及电缆终端安装、附属设备安装、交接试验和验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110(66)kV50OkV交联聚乙烯绝缘陆地电缆线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

5、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GDW1799.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Q/GDW1799.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Q/GDW11316高压电缆线路试验规程Q/GDW11957.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变电Q/GDW11957.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线路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蛇形敷设snakelaying按定量参数要求减少电缆轴向热应力或有助自由伸缩量增大而使电缆呈蛇形的敷设方式。1.2刚性固定

6、rigidfixing使电缆不随热胀冷缩发生位移的夹紧固定方式。1.3挠性固定slipfixing使电缆随热胀冷缩可沿固定处轴向角度变化或稍有横移的固定方式。1.4电端cabletermination安装在电缆末端,使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或架空输电线相连接,并维持绝缘直至连接点的装置。按照终端形式分为户外终端、GIS终端/变压器终端。来源:GB50168-2018,术语2.0.41.5电绸妾头cablejoint连接电缆与电缆的导体、绝缘、屏蔽层和保护层,使电缆线路连续的装置。来源:GB50168-2018,术语2.0.51.6搪铅leadspreading一种将铅锡合金加热,覆于金属护套与接头

7、铜壳或终端尾管之间,起到密封及提供短路电流通路作用的工艺。1.7电缆附属设备auxiliaryequipments避雷器、接地装置、供油装置、在线监测装置等电缆线路附属装置的统称。来源:QGDVr371-2009,定义3.34总则4. 1电缆施工的安全措施及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按照Q/GDW1799.1Q/GDW1799.2、Q/GDW11957.UQ/GDW11957.2的相关规定执行。4.1 电缆线路的防火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防火设施未验收合格的电缆线路不得投入运行。4.2 电缆施工范围的区域应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无积水、干净整洁、通风良好。4.3 应对设备及

8、材料进行到货验收及抽检,确保数量及主要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技术条件、合同及订货相关文件要求。4.4 参与电缆线路施工的人员作业前应经过交底及培训,按照要求通过相关单位考核并持证上岗,明确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要求。4.5 电缆作业现场作业指导书,施工图纸、相关厂家工艺说明书及工艺图应齐全、正确。4.6 电缆施工应及时填写相关记录,并留存相关资料。5电缆的敷设5.1 一般规定5.1.1 检查电缆盘及外包装应无损伤,电缆外观应无损伤,当电缆外观存在异常时,应联系生产厂家进行处理。5.1.2 核实电缆盘长应与设计段长一致。5.1.3 检查电缆密封状态应良好,当电缆密封状态存在异常时,应进行校潮判断,当确

9、认电缆受潮时,应联系生产厂家进行处理。5.1.4 检查电缆支架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支架表面应无毛刺,靠近通道侧应有钝化处理,并采取防腐处理,金属支架应可靠接地。5.1.5 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敷设方法、线盘架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校核牵引力和侧压力。5.1.6 敷设前应在电缆敷设路径上设置通讯装置,并调试正常,确保敷设过程中通讯畅通。5.1.7 应在电缆敷设路径上设置敷设机具,敷设机具应可靠固定,并应形成敷设系统,调试正常,确保敷设系统运行同步,电缆盘制动装置可靠,满足电缆敷设要求。5.1.8 应在电缆上下井口位置、电缆转弯位置设置保证电缆弯曲半径的滑轮组装置。5.1.9 电缆放线架应设置平稳

10、,钢轴的强度、长度、直径应与电缆盘重量、宽度、孔径相匹配。5. 1.10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或地面上摩擦拖拉。5.1.11在电缆盘出线、上下井口、转弯、穿管、电缆牵引等易造成电缆损伤的位置应设置专人监护。5.1.12通过牵引头牵引电缆敷设时,最大牵引强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产品技术文件无明确要求时,铜芯最大牵引强度宜小于70Nm11铝芯最大牵引强度宜小于40Nmm25.1.13牵引电缆时,应在牵引头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防捻器及钢缆规格应与被牵引电缆重量相匹配。5.1.14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应符合生产厂家的规定,无规定时,不应大于3kNm5.1

11、.15电缆敷设路径上如存在牵引力较大、转弯半径较小等施工位置,宜增加监测装置对电缆所受侧压力进行实时监测。5.1.16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6mmin5.1.17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及生产厂家规定,当设计及生产厂家无规定时,敷设过程中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倍电缆外径。弯曲半径测量方式见附录A。5. 1.18采用电缆金具固定电缆时,电缆和固定金具间应加保护垫,保护垫应与电缆紧贴,露出固定金具两侧的保护垫长度应基本相等,固定金具两侧的螺栓应均匀受力。单芯电缆固定金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5.1. 19在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或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位置处,应有保护管

12、。电缆进出管口处应密封。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保护管。5.1.20电缆敷设穿越井口、井壁、管口、管壁等狭窄空间位置,应采取防止电缆刮蹭的措施。5.1.21在现场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电缆在终端头位置宜留有足够制作一只电缆终端的备用长度。5.1.22电缆在切断后,应及时采取可靠的防潮封端。5. 1.23电缆在敷设前24小时内的环境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当温度低于0C时,应采取加热措施,若生产厂家有要求,应按生产厂家要求执行:a)电缆宜采用提高环境温度的方法进行加热,当环境温度提升至5C10C时,宜加热72小时:当环境温度提升至25,宜加热24小时以上。b)加热后的电缆宜确保

13、敷设过程中电缆表面温度不低于(TC,如无法保证,宜在敷设过程中持续对电缆进行加热。5.1.24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规格应统一,标志牌应防腐,挂装应牢固。5.2隧道电缆敷设5.2.1电缆隧道或综合管廊的空间尺寸、弯曲半径等应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通道应畅通,无积水,通道内消防、照明、通风、排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2.2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复测电缆长度,合理安排电缆接头位置,接头位置应避免设置在井口正下方、上下坡位置、电缆隧道交叉处或通道狭窄处。5.2.3敷设前应在电缆敷设路径上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确保敷设过程中照明良好。5.2.4 当电缆盘上的电缆即将全部进入竖井时,应采用

14、末端增加钢缆施加拉力、竖井中段垂直布置敷设机具加紧电缆等方式控制电缆下井的速度,使电缆尾端缓慢进入竖井及隧道。5.2.5 蛇形敷设施工中,宜先将蛇形波节的一端电缆在支架上进行固定,在蛇形波节的另一端输送适当长度的电缆取弯并满足蛇形波幅数值,然后再将蛇形波节的另一端电缆在支架上进行固定。5.2.6电缆蛇形敷设波幅、波节应符合设计要求,波幅误差应小于10mm。5.2.7电缆的刚性固定及挠性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上下坡、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宜对电缆增加固定点。5.3排管电缆敷设5.3.1电缆管直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穿管的位置及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5.3.2敷设电

15、缆前对所用到的每一孔排管孔道都应用相应规格的疏通工具进行双向疏通,孔道内部应无积水,且应无杂物堵塞。电缆管口光滑无毛刺、管内应无砂石等坚硬尖锐物。5.3.3敷设电缆前,在线盘处、工井口及工井内转角处搭建放线架,将电缆盘、敷设机具等布置在适当的位置。5.3.4敷设电缆时不应损伤电缆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材料。5.3.5在10舟以上的斜坡排管中,应在标高较高一端的工作井内采取防止电缆滑落的构件。5.3.6工井内接头两端的电缆去除牵引段后,重叠长度不应小于0.5m。5.3.7电缆敷设到位后,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电缆固定和管口封堵。5.4桥梁电缆敷设1.1.1 4.1敷设电缆过程中载荷应在桥梁允许承载

16、值之内,且不应影响桥梁结构稳定性。1.1.2 敷设电缆前,桥梁应经验收合格。1.1.3 在桥梁变形量较大的伸缩缝位置处,宜安装电缆伸缩补偿装置.5.4.4桥面为多车道行驶时,电缆盘宜放置于中间车道上,避免偏载。5.4.5 桥梁敷设电缆应具有防止电缆着火危害桥梁的可靠措施,宜采用涂刷防火涂料或缠绕防火包带的方式防止延燃。5.4.6 易受外力损伤位置处,宜采取电缆保护管或其他防护措施防止电缆损伤。5.4.7 桥梁敷设电缆宜采取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的措施或采用满足耐候性要求的电缆。5.4.8 应采取弹性衬垫或避免共振的支撑固定方式减小振动影响。5.4.9 应采用蛇形敷设或设置伸缩装置减小热伸缩影响。5.

17、4.10 悬吊架设的电缆与桥梁底部应有不小于0.5m的净距。5.4.11利用桥梁敷设电缆时,应确保逃生通道畅通。6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安装6.1 一般规定6.1.1 进行电缆终端与电缆接头的安装人员,应按照要求通过考核并持证上岗,经过相关生产厂家培训I,安装过程中应有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安装。6.1.2 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图纸一致,与电缆相匹配;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材料状态应良好、不应受潮,且在保质期内;重要部件或特殊工艺必要时应进行试装配。6.1.3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前应核对相位。6.1.4GIS终端/变压器终端安装前应核实终端进仓长度。6.1.5安装前应对电缆进行

18、检查,电缆状况应良好,无受潮。6.1.6 安装前应测量电缆主绝缘及外护套绝缘电阻,进行电缆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6.1.7 施工机具应齐全,便于操作,状况良好。消耗材料应齐备,清洁绝缘表面的溶剂应适用。6.1.8施工时应搭设接头工作间,防止尘埃、杂物侵入接头内部。宜采取适当措施净化工作间内环境,湿度应控制在70%及以下,温度宜为5C35C,洁净度应符合生产厂家规定。6.1.9并列或上下敷设的不同路的电缆接头,其接头的位置应按照设计要求相互错开。6. 1.10电缆终端与电缆接头安装过程中的工序间断时间段应做好成品保护措施。6.2电缆加热校直6 .2.1电缆终端与接头安装前应按照工艺图纸对安装接头部

19、分的电缆进行加热校直,电缆加热温度、方式、时间应符合工艺要求。7 .2.2测量加热温度的热电偶,应放置在电缆本体加热区段的中部。6.2.3加热完毕的电缆应采用角铝绑扎校直,按照厂家要求冷却。6.2.4经过加热校直的电缆,每60Omm长度,弯曲偏移不应大于2mm。电缆直线度测量方式见附录B。6.3电缆本体处理6. 3.1剥除电缆外护套及金属护套时应控制切口深度,不应超过其厚度的2/3。7. 3.2金属护套断口应去除尖口及残余金属碎屑,切割后的金属护套断口应进行胀口处理。8. 3.3按照工艺图纸的尺寸剥除电缆外护套的半导电层,外护套绝缘层尽可能保留最大,剥除并清洁完毕后用保鲜膜进行保护。9. 3.

20、4剥除平板金属护套电缆外护套及金属护套时应采用厂家专用切割工具。6.3.5平板金属护套预处理按工艺图纸执行,采用焊接方式时应在金属护套胀口内部放置测温探头,在温度过高时停止焊接降温,温度正常后继续焊接。6.3.6剥除绝缘屏蔽层及绝缘层时,不应伤及其下层结构。6.3.7剥除电缆绝缘屏蔽层时,绝缘屏蔽断口尺寸齐整,符合工艺图纸要求,绝缘屏蔽层与绝缘层间应形成光滑、平缓的锥形过渡,过渡长度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6.3.8如需对绝缘进行开槽,在开槽前,应核对屏蔽罩尺寸,绝缘槽边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倒角处理。6.3.9剥切制作绝缘端部铅笔头时应符合工艺图纸要求,铅笔头坡度均匀平整。6.3.10电缆绝缘表面进

21、行打磨抛光处理时,应按照由粗到细的顺序选择砂纸进行打磨,一般采用240号800号及以上砂纸,打磨过绝缘屏蔽层的砂纸不应再用来打磨电缆绝缘。6.3.11打磨完成后应测量绝缘直径,至少选择三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应在X轴、丫轴方向至少测两次,绝缘直径应达到工艺图纸要求的尺寸范围,并与应力锥的过盈量相匹配,且X轴、Y轴方向绝缘直径差应小于Imm。绝缘直径测量重点位置见附录C。6.3.12绝缘表面光洁度的检测应采用平行光源或表面粗糙度仪进行检查,光洁度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6.3.13如需进行绝缘层或绝缘屏蔽层特殊处理,处理前应清洁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表面,处理过程按照工艺图纸要求执行。6.4安装预制橡胶件

22、或应力锥6.4.1套入预制橡胶件或应力锥前,应检查预先套入电缆的接头或终端配件是否齐全;将导体表面绕包胶带进行保护:清洁粘在电缆绝缘层表面的灰尘及其他残留物,应从绝缘层向绝缘屏蔽层方向擦拭,清洁纸不应来回擦拭,擦过绝缘屏蔽层的清洁纸不应再擦绝缘层,清洁纸不应重复使用。6.4.2检查电缆绝缘外径与预制橡胶件或应力锥的内径,配合尺寸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6.4.3预置橡胶件或应力锥在安装前应对内外表面进行检查,对预置橡胶件或应力锥与电缆间的半导电搭接尺寸进行核算,根据工艺图纸要求尺寸在电缆上标记预置橡胶件或应力锥的定位位置。6.4.4根据生产工艺图纸要求在预置橡胶件或应力锥内表面涂抹润滑剂,涂抹时应

23、戴专用手套。6.4.5电缆表面涂抹润滑剂时应由绝缘层向绝缘屏蔽层方向。6.4.6采用现场扩张预制橡胶件时,预制橡胶件经过扩张后套在专用衬管上的时间不应超过厂家规定时间,预制橡胶件的扩张应在工艺图纸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6.4.7预置橡胶件或应力锥安装到位后,应清除多余的润滑剂,静置时间应符合工艺图纸要求。6.4.8采用机械装置安装或气体压力安装预置橡胶件时,应符合工艺图纸要求。6.5导体连接6.5.1电缆线芯分割导体分块间的分隔纸应在导体连接前去除。6.5.2导体连接前应检查电缆与连接管的平直度。6.5.3电缆接头两端电缆导体套入连接管的长度应相同,套入尺寸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6.5.4采用压

24、接方式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工艺图纸要求,压模合拢到位后应停留10秒15秒,压接后,测量导体延伸量符合工艺要求,去除连接管表面的尖端及毛刺,电缆导体与连接管应平直。导体压接顺序见附录Da6.5.5采用其他导体连接方式时,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6.6配件安装6.6.1进行GIS终端安装时,宜先将开关设备相应电缆仓拆除,电缆GlS终端在最终位置安装就位后,开关设备电缆仓再行安装。6.6.2终端套管安装时,应对外观及内壁进行检查,清洁套管的内外表面,确认无杂质或污染物。6.6.3安装弹簧紧固件时,应保证弹簧压缩长度在工艺图纸要求范围内。6.6.4终端及接头的组装力矩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6.6.5采用真

25、空注油的方式时,应按照工艺图纸要求对终端进行抽真空处理,检测终端密封性。6.6.6气温较低时应对绝缘油进行加热后再进行灌注,终端灌注绝缘油时应按照工艺图纸要求的环境温度与油面高度的对应关系进行灌注,注油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残留在附件及电缆表面的油渍,注油完毕后应静置6小时以上。6.6.7GIS终端/变压器终端穿仓过程中应保持终端垂直提升,终端与电缆仓螺栓紧固应符合规定力矩,确保电缆GlS终端/变压器终端与电缆仓之间的密封质量。6.6.8户外终端套管吊装过程中应保持垂直,避免损伤套管内壁,顶部金具安装及密封符合工艺图纸要求。6.6.9接头防水混合物应按照工艺图纸要求的配比及时间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后灌

26、注,灌注完毕后接头应静置6小时以上。6.6.10电缆接头两端应刚性固定,每侧固定点不少于2处。6.6.11电缆终端底座以下应有不小于Im的垂直段,且刚性固定不应少于2处。6.7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密封6.7.1采用搪铅方式进行密封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搪铅前先用钢丝刷去除金属护套及铜壳表面的氧化层;b)波纹金属护套搪铅作业,应先打底铅,填平金属护套波谷;c)搪铅时不应烫伤金属护套内层电缆本体,操作时间应尽量缩短;d)搪铅应与电缆金属护套和接头铜壳或终端尾管紧密连接,致密性应良好,不应有杂质和气泡,且厚度不应小于12mm;e)圆周方向的搪铅厚度应均匀,外形应光滑对称;D应加装铜编织线连接接头

27、铜壳或终端尾管和电缆金属护套;g)搪铅应充分冷却,搪钳完成后2小时内不准移动、受力。6. 7.2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密封时,应满足工艺图纸要求。7电缆附属设备的安装6.1 接地系统安装6.1.1 接地箱、交叉互联箱、接地电缆及同轴电缆的规格应与设计图纸一致,箱体密封良好,零部件齐全无损伤。6.1.2 安装前应核实同一线路中全部中间接头铜壳接地端子对应关系,统一接线方式。6.1.3 同一线路同类接头的接地电缆或同轴电缆布置.、接地电缆排列及固定、同轴电缆的走向、终端接地电缆布置、终端尾管接地铜排的方向均宜统一。7. 1.4同一线路互联箱内的连接板应安装正确、统一。7.1.5 互联箱及接地箱体应密封良

28、好,安装牢固,主接地线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7.1.6 接地电缆及同轴电缆的长度应尽可能短。7.1.7 交叉互联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交叉互联系统导通试验。7.2避雷器安装7.2.1 避雷器应安装牢固,计数器显示屏应方便人员观测。7.2.2 引流线外观完好,连接线安装牢固,密封良好。8电缆线路交接试验8. 1电缆线路交接试验应按照Q/GDW11316的相关规定执行。8.2 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完毕后,应保持静置6小时以上,才能进行交接试验。8.3 试验前应核对电缆连接方式及状态,被试电缆已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安装完毕且具备试验条件。8.4 高压试验设备和被试电缆的接地端或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线的截面

29、应满足试验要求。8.5 试验前后及更换试验引线时,应先对被试电缆充分放电。8.6 电缆试验过程中,电缆线路沿线应做好安全措施,防止人员进入试验场所。8.7 分相进行电缆试验时,另外两相电缆应可靠接地。8.8 交接试验后超过6个月未投入运行,在投运前应重新进行试验。9电缆线路验收9.1 在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验:a)电缆线路相位正确。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应装设齐全、正确、清晰。b)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金属套的接线等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c)电缆终端、电缆接头应固定牢靠。电缆接线端子与所接设备端子应接触良好。接地箱和互联箱的连接点应接触良好可靠。充有绝缘

30、剂的电缆终端、电缆接头不应有渗漏现象。d)电缆线路所有应接地的接地点应与接地极接触良好,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e)电缆终端及接头的相色应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电缆管口封堵应严密。D避雷器及在线监测装置等附属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9.2 在电缆线路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技术文件:a)工程设计图纸。b)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和竣工资料。c)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d)电缆线路的施工记录及影像资料:1)隐蔽工程隐蔽前的检查记录或签证记录;2)电缆敷设记录;3)电缆终端、接头、接地系统、交叉互联接线方式等的安装记录;4)质量检验

31、及评定记录;5)施工影像资料。)试验报告。D上述资料和技术文件应有电子版。g)有实物存档要求的特殊结构电缆及附件。9.3 隐蔽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中间验收,并作好签证记录及留存影像资料。附录A(规范性)电缆弯曲半径测量方式A.1测量电缆弯曲半径方式1见图A.1.图A.1测量方式1r三(b2+4h2)8h(a.d式中:r弯曲半径:bX点到Y点的长度:hXY的中心点到Z点的长度。A.2测量电缆弯曲半径方式2见图A.2。(A.2)r=(b2-h2)2h式中:r弯曲半径:bX点到Y点的长度;hX点到Z点的长度;电缆直线度测量方式见图B.l。附录B(规范性)电缆直线度测方式图B.1电缆直线度测量方式附

32、录C(规范性)电缆绝缘直径测量重点位置电缆绝缘直径测量重点位置见图C.1。图c.1电缆绝缘直径测重点位置附录D(规范性)导体压接顺序导体压接顺序见图D.1。图D.1导体压接顺序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目次1编制背景162编制原则16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164主要工作过程165结构和内容166条文说明171编制背景本文件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21)92号文)的要求编写。110(66)kV-500kV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作为城市输电网的主要供电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针对1

33、10(66)k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施工却没有专用的企业标准作为指导依据,本项目对Q/GDW11732-201750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修订,明确110(66)kV50O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施工及验收工作的标准,并将标准名称修改为: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本文件制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的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保证电缆线路的施工质量,确保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2编制原则本文件依据以下原则编制:a)本文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编写要求进行标准编写;b)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c)结合工程实

34、际,体现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施工及验收的特点。本文件项目计划名称为110kV50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因66kV交联聚乙烯电缆施工及验收均采用IlOkV标准,此外因交联聚乙烯材料主要应用于主绝缘三层共挤部分,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本文件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本文件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4主要工作过程2021年3月,成立编制工作组。2021年4月,完成标准大纲。2021年6月,完成标准大纲的专家评审。2021

35、年9月,完成标准初稿编写,工作组召开内部审查会。2021年12月,完成标准初稿专家评审。2022年1月,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022年2月,采取公司系统内部挂网发函及邮件等方式广泛、多次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征求意见。2022年3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TCO2标准化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送审会,审查结论为:审查组协商一致,统一修改后以技术标准形式报批。2022年4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5结构和内容本文件代替QGDW11732-201750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与6皿11732-2017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结构和编辑性重大调整:标准名称由“50OkV交联聚乙烯电缆线路施工及验

36、收规范”更改为“110(66)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增加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排管电缆敷设;桥梁电缆敷设;电缆附属设备的安装;增加后可适用于更多不同场景下电缆的敷设施工,并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电缆附属设备的安装:一增加了4个附录;增加后一些关键工艺的控制方式更加规范;一修改了本文件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电缆的敷设;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安装:电缆线路交接试验;电缆线路验收;修改后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大,并且内容更加具体;删除了电缆及附件的运输与贮存保管:侧压力及牵引力的常用计算公式。删除内容在国家标准中均有详尽叙述,此处不再重复。、&口取11732-

37、2017起草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Q/GDW11732-2017主要起草人:蔡红军、邓佳翔、肖群安、张文新、李炎、朱占巍、张磊、边洋、王海超、赵志栋、赵全来、韩国鑫、张华、王唯、高智益、张波、张啸。本文件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本文件主题章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电缆的敷设;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的安装;电缆附属设备的安装;电缆线路交接试验;电缆线路验收。本文件设4个附录。6条文说明本文件第5.1.13条中,钢丝绳牵引电缆时,钢丝绳本身存在着扭力,如直接牵引,会将此扭力传递到电缆上,使电缆受到不必要的附加应力。防捻器是一种两端可以自由转动的装置,敷设电缆时将防捻器加在

38、牵引钢缆和牵引头之间,使钢缆的扭力不致传到电缆上。本文件第5.1.14条中,高压单芯电缆的外护层材质一般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当侧压力超过3kNm时,有可能将护层压坏。因此在施工前应计算电缆上各点所受的侧压力,使其在敷设过程中不超过规定的数值以保证电缆敷设质量和安全。本文件第5.1.16条中,机械化敷设电缆的速度过快会出现下列问题:电缆容易脱出滑轮:造成侧压力过大损伤电缆:拉力过大超过允许牵引强度。所以在机械化敷设电缆时,应将敷设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本文件第5.1.18条中,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因电磁感应会在闭合磁路中产生涡流,从而导致运行事故发生。本文件第5.1.21条中,电缆在终端头附近位置

39、宜留有足够制作一只电缆终端的备用长度,为故障时有足够长度的电缆重新制作终端。本文件第5.2.5条中,电缆敷设时应进行蛇形敷设及固定,使其能够补偿在各种运行环境温度下因热胀冷缩引起的长度变化。本文件第5.3.1条中,为了确保电缆利用排管敷设时满足运行要求,避免施工期间出现抢占孔位的情况,故提出由设计统筹考虑电缆穿管布置,充分利用通道资源。本文件第5.3.5条中,在超过10席以上的斜坡排管中敷设电缆时,由于热伸缩和重力作用,电缆会向标高较低一端滑落,容易造成损伤,故提出应考虑电缆保护措施。本文件第5.4.5条中,利用桥梁敷设电缆应预防由于短路、过负荷或其他原因引起电缆燃烧从而影响桥梁安全,故提出应

40、考虑防火措施。本文件第5.4.8条中,由于桥梁受风压影响或车辆在桥梁上行驶时会发生振动,桥梁受到温度、湿度变化和车辆、风、地震等动荷载影响时会发生伸缩变形,为减小振动和伸缩变形给电缆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应考虑相应防护措施。本文件第6.1.5条中,塑料绝缘电缆内部有水时运行将导致绝缘内部产生水树,会严重地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应尽量避免,特别是防止从电缆端头进水。判断塑料绝缘电缆是否受潮进水,目前只限于直观检查是否有水的一些迹象,如线芯内有无水迹,外屏蔽有无附着水珠等迹象。本文件第6.2.1条中,交联聚乙烯电缆加热校直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利用加热加速交联聚乙烯沿导体轴向的“绝缘回缩”,使制造过程中存

41、留在材料内部的热应力得到释放,从而减小安装后在接头处产生气隙的可能性,二是消除电缆自然弯曲的影响。本文件第6.3.2条中,切割后的金属套断口有可能存在尖锐棱角,应将其扩张成喇叭口状,防止在后续的工作中电缆移动导致金属套断口割伤电缆内部结构。本文件第6.3.7条中,为了使电缆绝缘层及绝缘屏蔽层与预置橡胶件紧密贴合,消除在此位置存在气隙的可能性。本文件第6.4.6条中,预置橡胶件扩张后套在专用衬管上的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橡胶件应力减小,导致橡胶件与电缆间的界面压力减小。本文件第6.5.4条中,压模合拢到位后应停留10秒15秒,使压接部位金属塑性变形达到稳定。本文件第7.1.4条中,同一线路互联箱内的连接板安装正确、统一,才能保证该线路金属套换位正确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