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玄学思想研究_景世东_QQ浏览器转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阮籍玄学思想研究_景世东_QQ浏览器转格式.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分类号:K235学校代码:10697密级:公开学号:201820490、力外力学Northwest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rSDISSERTATION阮籍玄学思想研究学科名称:中国史作者:景世东指导老师:郑熊教授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二O二一年MTZff1R疝嫉,KTtResearchonRuanJisMetaphysicalThoughtAthesissubmittedtoNorthwest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inChineseHistoryByJingShi
2、dongSupervisor:ZhengiongProfessorMay2021kKMHniitset摘要阮籍玄学是魏晋玄学史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具备玄学思想的普遍特点外,还在批判“名教”、追求精神自由方面具有突出贡献,是时代的鲜明反映,具有浓烈的个人特色。阮籍玄学的产生,是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值政治黑暗、思想争锋之际,阮籍完成了由儒入玄,创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阮籍的自然本体思想是道家“自然”观长期发展过程的结果,他构建出“自然一元气一万物”的宇宙模式,表现出“万物相通”的特征。阮籍以“自然”取代“道”的本体地位,本质上是对“道”具备的“自为”、“自成”性质的发挥。关于政治思想,
3、阮籍用“任自然”力口以概括。他“尚自然”、“斥名教”,以“自然”原则对“名教”、社会制度展开猛烈批判,并最终提出“无君”的口号。阮籍的人生哲学集中表现为对“大人先生”人格的追求,塑造了“与道同体,逍遥放达”、“其一是非,无累于物”、“圣人无怀,超越时空”的大人先生形象,意图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在玄学建构方法与思路上,阮籍发展了“辨名析理”、“得意忘言”和“义理诠释”三种哲学方法与思路,推动了哲学方法的发展。因此,阮籍的的玄学思想对他本身和和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在文学领域,阮籍玄学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质朴自然的诗赋风格和新体裁“游仙诗”的诞生;在社会行为领域一方面造成大量士人模仿浮诞无礼的行为,产
4、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他对悲剧现实的超越行为也对后世有着激励和引领作用;在学术发展历程中,对玄学、理学的发展均有重要推动作用。总之,我们认为阮籍的玄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它对自然原则的思考和实践,对自由的追求、对人心灵的关注,直到今天仍有着借鉴意义。关键词:阮籍,玄学,自然,“大人先生”,超越ABSTRACTRuanJismetaphysicsisanimportantlinkinthehistoryofWeiandJinDynasties.Itnotonlyhasthegeneralcharacteristicsofmetaphysics,butalsohasoutstandi
5、ngcontributionsincriticizingfamousreligion*1andpursuingspiritualfreedom.ItisavividreflectionofTheTimesandhasstrongpersonalcharacteristics.TheemergenceofRuanJismetaphysicsistheresultofthecombinedactionoftimebackgroundandpersonalbackground.Atatimeofpoliticaldarknessandideologicalcontention,RuanJicompl
6、etedthetransitionfromConfucianismtometaphysicsandestablishedauniqueideologicalsystem.RuanJi,snaturalontologythoughtistheresultofthelong-termdevelopmentofTaoistviewof11nature11,whichconstructsthecosmicmodelofnature-vitalenergy-allthings1,showingthecharacteristicof,a11thingsareinterlinked*1.RuanJirepl
7、acedthenoumenonpositionofTaowithNature*1,whichwasessentiallytheplayofthe,Tao11s,self-actualization11andself-actualization.Asforhispoliticalthoughts,RuanJisummedthemupwithnIettingnaturetakeitsplace11.Herespectednatureanddenouncedfameandreligion,fiercelycriticized11fameandreligionandsocialsystemwithth
8、eprincipleofnature*1,andfinallyputforwardthesloganofnomonarch.RuanJi,sphilosophyoflifefocusesonthepersonalityofMr.Adults11.HehasshapedtheimageofMr.AdultswhoareinthesamebodywithTao,freeandunrestrained,11oneisrightandwrong,notinvolvedinthings,thesagehasnomindandtranscendstimeandspace,andhasrealizedthe
9、absolutefreedomofspirit.Intermsofmetaphysicalconstructionmethodsandthoughts,ruanjidevelopedthreekindsofmethodsandthoughts:distinguishingnamesandclarifyingtheories*1,forgettingwordswithcomplacence1*andinterpretationoftheories11,whichpromotedtheprogressofphilosophicalmethods.Therefore,RuanJismetaphysi
10、calthoughthadaprofoundinfluenceonhimselfandlatergenerations.Inthefieldofliterature,theinfluenceofRuanJismetaphysicalthoughtismanifestedintheplainandnaturalstyleofpoetryandthebirthofthenewgenreYouxianPoems.Inthefieldofsocialbehavior,ontheonehand,hecausedalargenumberofscholarstoimitatetheunreasonablea
11、ndrudebehavior,whichhadanegativeimpact;ontheotherhand,histranscendenceofthetragicrealityalsoplayedanencouragingandleadingroletothelatergenerations.Inthecourseofacademicdevelopment,it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metaphysicsandNeo-Confucianism.Therefore,wethinkthatRuanJismetaphys
12、icalthoughtisanimportantlinkinthedevelopmentofChinesetraditionalphilosophy.Itsthinkingandpracticeofnaturalprinciples,itspursuitoffreedomanditsconcernforhumanmindarestillofreferencesignificancetoday.KeywordsiRuanJi,Metaphysics,Nature,nTheGreatMan11,Transcendence目录目录摘要IVABSTRACTV绪言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现状2三、研究思
13、路与研究内容15四、研究方法16第一章阮籍玄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8第一节魏晋之际社会概况19第二节魏晋之际思想状况22第三节阮籍前期的生平经历和思想30第二章“万物相通”的自然本体36第一节阮籍文本中“自然”概念分析38第二节自然本体分析41第三章“任自然”的政治思想53第一节尚自然,斥名教53第二节“任自然”的政治理想58第三节反礼无君的君主观61第四章超越尚真的人生哲学66第一节超然的“大人先生”形象分析66第二节苦闷现实与精神超越70第五章阮籍玄学思想的建构方法与思路75第一节辨名析理75第二节得意忘言78第三节义理诠释81第六章阮籍玄学思想的历史影响84第一节大畅玄风的诗赋84第二节
14、浮诞放达的行为86第三节学术发展中的阮籍玄学思想88结语92参考文献9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99致谢100绪言绪言一研究缘起思想学术的研究不是虚悬的书斋之学,而是深深根植于社会现实的实践之学,是思想影响并改造现实的一种途径。我们对现实中一些共性问题的思考也往往能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近些年来我们在物质文明上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这也对我们的精神文明追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的部分社会制度和习俗并不能适应当今时代。于是在部分青年之间出现一股反传统、反权威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一方面表现为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单位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在
15、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新青年在追求自我过程中与社会传统习俗相抵格,本质上是讨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统一的问题,是天人问题在今天的新变种。这种问题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魏晋时期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问题的讨论就与之类似,很具有启发性。在魏晋时期的讨论中,以阮籍的玄学思想在这部分体现最为集中和深刻。以阮籍为核心代表的“竹林玄学”是玄学发展过程中尤其关注个体与心灵的哲学形态。他们对名教的虚伪无情批判、蔑视和超越,注重生命体验,觉醒个人意识,“他们扣住了思想的分裂和心灵的痛苦,在精神的紧张和裂变中以显示生命的意义,”不仅在学术发展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上深深影响了
16、以后的中国人。然而无论是相较于之前的正始时期还是之后的元康时期,对竹林玄学尤其是对其核心人物阮籍的关注略显不足,研究成果集中在文学、行为心理上,对其玄学思想研究近二十年间更是近乎停滞,偶有论及或是与嵇康合论,或是浅尝辄止,做支离研究。时至今日,如何把握阮籍玄学思想体系,认识阮籍承担的时代使命,仍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研究题目。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0页。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研究现状关于阮籍玄学思想的研究,对阮籍玄学思想的研究,早在东晋时期便己然展开。袁宏名士传首开先河,后世各朝学者研究成果亦不绝于史载。1978年以来四十余年间,是阮籍研究的一个高峰,阮籍基本著作
17、、译注纷纷整理出版,各种阮籍整体或专题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近四十年研究阮籍的相关文章可谓浩如烟海,就阮籍玄学思想主题的相关论文删繁就简,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为阮籍玄学的定位定性问题;二为阮籍的本体思想研究;三为阮籍的理想人格研究;四是阮籍的名教与自然关系研究;五是阮籍的比较研究。除此之外,侯思孟、冯友兰等人对阮籍玄学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学者加以关注研究。基于阮籍著作及当代研究成果,我们大致可将阮籍玄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从产生背景、思想内容(本体思想、政治思想、人生哲学)、玄学建构的方法与思路、影响与评价等四个角度分别介绍如下:(一)产生背景阮籍玄学的产生背景可分为社会背景与个人背景,社会背景又包括
18、社会形势与社会意识两个角度,下面试着做分别论述:1.社会背景部分在社会形势方面,魏末激烈的政治斗争促成了竹林玄学反对名教的激烈态度,这一认识学术界早已普遍接受。刘大杰分析当时严酷惨烈的政治现实后,认为士人的心态发生了无可奈何的转变,“不得不由积极地救世的人生观,趋于消极的避世的人生观了。”正始十年发生的“高平陵之变”,对阮籍玄学思想的影响更是巨大。丁冠之、高晨阳、任继愈等均将正始十年作为阮籍思想的转折点。正如马良怀所指出:“鉴于此(指高平陵之变),竹林名士抛弃了旨在调和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3页。丁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阮籍
19、,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09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50页。教之矛盾的道本儒末理论模式,开始了理论上的新探索,由此产生出阮籍、嵇康、刘伶等人所建构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重建模式。”在社会意识方面,主要表现为汉末以来儒教危机引发的名教与自然、自由与必然的背离,因此借鉴儒道佛思想材料,实现名教与自然的统一成为时代课题。儒道佛三家共同构成了玄学的思想基础,”但三者的影响力度大不相同,其中儒道互补构成了玄学的理论主体,佛教译经则对玄学由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起到了某种间接的刺激作用。
20、”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认为:“魏晋玄谈家之思想,非截然舍儒而合于道佛也。彼盖灭裂而杂糅之。彼以道家之无为主义为本,而于佛家仅取其厌世思想,于儒家则留其阶级思想及有命论。”对于这一看法,刘大杰以为见解相当精确,“不过,有命论与其说是出自儒家,不如说是出自汉代染有道家思想的王充。而魏晋时代这种思想的发展,却完全是以当代流行的自然观的宇宙学说为其基础的。”在对具体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刘大杰分析道:”这种哲学宗教思想的构成,又以当日的政治现象与民生状况为基础。,,,(一)老庄的哲理思想,,(二)高蹈的游仙思想,,(三)避世的隐逸思想,,(四)现世的快乐思想,由上面几点看来魏晋文学是离开社会的现实,趋于
21、个人的理想的路上而发展着的。”2.个人背景部分阮籍的个人背景对阮籍玄学思想生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通过阮籍生平交游和学术背景来分析与其玄学体系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对阮籍生平交游的研究,主要包括“竹林七贤”之间的交游和与道士的交流。关于与“七贤”的交游,学术界一般认为竹林七贤只是意气相投畅游山水的一时组合,并非有目的有组织的学术团体,“所以,七贤的清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09页。王晓毅:儒释道与魏晋玄学的形成(导言方,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2页。i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
22、78页。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5页。”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69页。心,七人的思想倾向也不一致”。但是七人共同反名教重自然,行为放达,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这不可避免的深深影响着阮籍。至于与道士孙登、苏门真人的交流,学界或以为二者本为同一人,或以为本为二人后世讹作一人。但无论如何,阮籍学术倾向中的道家成分很难说与这次交游无关。其次是对阮籍学术背景的分析。学界普遍认为阮籍学术背景主要体现是儒道互补,共同构成阮籍玄学的思想基础。阮籍学术倾向存在一个明显的前后分期,认为“他后来走上放达之路,完全是时代造成的不得已的做法。”阮籍
23、早年受过深厚的儒家教育,尊儒崇礼,有济世志,在阮籍诗歌、著述中多有表述,研究者们均注意到了这一点。至于后来出于反对虚伪名教的缘故思想发生转变,归旨老庄,鲁迅先生曾指出:“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叶志衡认为阮籍由济世的儒生转变为纵酒任性的狂生,实际上一生处于矛盾和苦闷之中。景蜀意咏怀诗所见阮籍政治情感及思想历程更直接认为阮籍虽然崇尚老庄,但其思想实质实为内儒外道。(一)思想内容1.本体思想阮籍构建了自己的本体哲学,即自然本体,在这一点上学术界基本没有异议。相较于王弼的“无”本体哲学,余敦康指出:“阮籍、嵇康没有讨论有与无的关系问题
24、,而是以自然与名教作为基本范畴。他们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实际上和贵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26页。关于阮籍思想的前后分期问题,学界均认为阮籍思想前后存在明显的变化,分歧主要有两期说和三期说,兼及对阮籍著述的时代划分问题.参见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妙(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50页:何启年:魏晋思想与谈风,台北:学生书局,1976年,第114页;丁冠之: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05页。e1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魏晋南北朝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8页。鲁迅:魏晋风度
25、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魏晋风度及其他,上海占籍出版社,20年,第195页。叶志衡:“荷戟独彷徨”一论阮籍作品中的儒道互补意识,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3期。景蜀慈:咏怀诗所见阮籍政治情感及思想历程,社会科学研窕,2001年第一期。“参见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版,第319页:朱汉民: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96页: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55页。无论玄学一样,也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康中乾进一步从本体与名教是否相契合的角度讨论竹林玄学和正始玄学的差异,认为“自然”本体理论从严格的本体思想体系
26、来看存在着缺陷:“竹林玄学严格说来并不是以思辨为特征的哲学理论,而是以师心、使气为特征的文学理论。”辛旗则从二者思想主旨出发,认为王弼的贵无思想重视本体与万物及万物之间的统一关系,而阮籍更加关注宇宙中万物同异类之间的统一问题,因而主张:“那么,贵无论与自然论的区别是什么?是理论思维的趋向、取向、方法、概念的不同。”。学术界对阮籍本体思想的几个核心概念也有研究。关于阮籍“自然”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阮籍的“自然”指的是客观的自然界。辛旗阮籍评传中认为阮籍的自然观强调“气”是构成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指出:一、自然是充满了“气”的无边宇宙,它衍生了天地万物;二、宇宙间万物千差万别,
27、变化不已,然而“一气盛衰”,都统一于气;三、自然界的存在与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久丁冠之同样认为阮籍所理解的“自然”则是客观的物质自然,是广大无边的宇宙。第二,认为阮籍的“自然”指的是自然而然,不假人为的本然状态,包括与名教相对的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康中乾分析以为:“这个自然有两重含义:一是人自己的自然之性;二是天地的自然本质。人的自然本性也好,天地的自然本质也罢,都是社会名教的反面。当嵇、阮抛开名教追求自然时,这个自然就是本体,是他们最高最后的哲学目的和原则。第三,认为阮籍的“自然”是“道”的同义词。因为“道”含义的丰富性,学界认为此处的自然至少包括两种含义:宇宙
28、本体的道;规律、法则意义的道。,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版,第319页。“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55页。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64页。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58-61页。丁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一阮籍,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23页。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4页。关于“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丁冠之认为阮籍把“道”理解为“自然之道”、“天之道”,它是从属于自然,是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时注意到了阮籍道论的不足之处。辛旗阮籍评传中基本同意了这
29、一看法。第二,袁济喜认为阮籍基本上承袭了庄子的唯心主义天道观,主张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有一个精神性的主宰。关于“神”,学界基本认同“神”是难以把握和认知的变化这一观点。对“神者自然之根”的理解上,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解。辛旗等延续阮籍的说法,认为“神”指难以认知把握的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的根本。丁冠之等则认为,以“神”为“自然之根”是阮籍自然本体体系的矛盾和漏洞。总的来说,学术界对阮籍本体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基本认为阮籍建构了一个严谨不足、特点鲜明的本体思想。因此康中乾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认为:“嵇、阮所任自然的自然本体论与老、庄那种任逍遥的学说不同,它没有走上纯粹道家的那种反名
30、教、反社会文明的纯精神自由的思想路向,也不是隐者那种遗世独立的道路这样,以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的自然本体论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分裂意识的玄学理论。”2.政治思想阮籍的政治思想是建立于名教与自然关系讨论基础之上的。学界对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名教与自然的关系IJ.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阮籍,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26页。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62页。袁济喜阮籍嵇康异同论,转引自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62页。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63页。丁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阮籍,山东:齐鲁书社
31、,1982年,第129页;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5页。目前学界对“名教”的含义认识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指正名份、定尊卑的封建等级秩序。卞敏强调“名教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和礼制体系的总称。”余敦康进一步指出,名教指一种不以人一直为转移的政治伦理,是人的社会本质及各类政治行为关系的外在表现,或称之为“本质力量的异化”。关于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学术界有两种同中有异的观点。一种将阮籍思想作前后两段分别处理。丁冠之有一种主张,以为在阮籍在正始年间,他倡导“名教出于自然”,致力于名教与自然的结合,主张“无为而治”;后期则提出“万物一体”学说,站在自然的角度批判名教。另一种如
32、康中乾直接将阮籍的思想用“越名教而任自然”概括,认为阮籍激烈地反抗名教。但是两派学者如余敦康、辛旗、康中乾等学者均认可阮籍并非完全舍弃名教,他心中仍有着一个符合自然的名教存在这一说法。阮籍的君主观阮籍的君主观紧承着名教自然关系的讨论发展而来,体现着阮籍对君主制度的积极反思和猛烈批判。目前学界对此多持肯定态度。阮籍的政治主张由前期君臣和谐的关系发展为激烈的无君论,丁冠之认为阮籍此举走在了同时代人之前,“首先,他的无君论和反对礼法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君权神授的理论的批判,也是对他自己(包括王弼何晏一类人)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的否定。,,其次,阮籍提出无君论的主张,并非出于一时激愤,而是在认真探索社
33、会溃败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阮籍不可能认识到社会矛盾产生的真正原因,他主张无君,也不可能找到通向无君之路,因此他设想的无君社会就只能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乌托邦。”辛旗指出阮籍的政治思想是以对历史的认知“卞敏:魏晋玄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03页。N余敦康:炳萧、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势,蚊史哲,1987年3月。丁冠之:阮籍,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第113122页。参见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22页;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7277页: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
34、: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55页。0丁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四二,阮籍,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21页。为基础的,与“万物一体”的老庄自然观相一致的。并进一步高度评价这一思想,认为“无君论”的理论意义在对儒家传统的“君权神授”进行否定式的批驳,完成了对他正始前的“名教”思想加以否定和超越了以道德伦理来论政治制度的优劣,彻底否定君主的地位。综上所述,学术界对阮籍政治观,尤其是核心问题“名教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比较全面,但分歧颇多。尽管如此,在对阮籍的认识中仍取得了一些共识。丁冠之强调“阮籍的一生和他的著作是魏晋之际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潮的一面镜子”,从此特点出发,指出:1.“阮籍的思
35、想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2.“阮籍由相信儒学拥护名教,到反对名教,鄙弃礼法,直至主张无君,有一个不断否定自己思想的发展过程。”3.“阮籍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在此基础之上,研究者们以阮籍的时代任务为核心考量,力图对阮籍的思想作出科学的理解与评价。人生哲学玄学家区别于汉儒,以新的伦理精神塑造了人格,形成新的人生哲学。学界在探讨阮籍人生哲学的时候,将关注重点集中在理想人格的特质及其塑造问题上。朱义禄在分析理想人格时将某一时间段内大众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对美好和期望加诸于一身的某一典型形象定义为理想人格。基于此,他结合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企盼归纳说“因而理想人格具有追求性与超前性两大特征。一般
36、而言,玄学家以“道”为根据,塑造了道家式“圣人”的理想人格,并在外在形象中有所体现。而在阮籍身上,“他的外在人格形象与其内在的理想或理想人格是分裂的”,提出了“大人先生”式的理想人格。对阮籍理想人格的研究,学界从产生背景和影响评价两方面作主要研究。3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65-692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65-69丁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睁二,阮籍,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30页。,A,丁冠之: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雌二,阮籍,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30-131页。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7、2006年,第8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207页。从产生背景来看,阮籍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大人先生”,这一提出有其历史根源。辛旗侧重于个体意识,认为“玄学名土中如阮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庄子学说,注重生命之体验,生命意识高涨,个人意识觉醒,于是理想人格的主调开始抛弃哲学意义上的道,靠向自然伦理之人格,提出了大人精神与其理想。”高晨阳从整体背景出发,主张“这一人格结构形式,既与当时的特定社会政治环境有关,同时也是儒道两种文化思想体系积淀与熏陶的结果”。从影响评价来看,阮籍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大人先生”式的。对于这一理想人格的评价,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反而在其
38、理论价值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两极评价。一方面,学者们真切肯定阮籍“大人先生”式理想人格在肯定个人意识、寻找个性自我方面的积极作用,“阮籍所虚拟的大人先生是一种超越、超脱之境界的象征,是自然伦理的体现”。另一方面,学界认为这一理想人格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余敦康以为“阮籍既然把自然与名教对立起来,也就割裂了本体与现象的关系,这就必然导致在逻辑上把得道真人说成是有体而无用,”理论本身存在缺陷。此外丁怀轸、丁怀超在阮籍与魏晋玄学的演变从两方面探讨“入世之态度”与“出世之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出世精神的指导意义和入世精神的现实效用,并指出从这一角度出发,就可以认识到“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是务实与超越、
39、外倾与内收的统一,然而,王弼和阮籍都没能真正把握这种理想人格。”(三)建构方法与思路汤用彤曾提过“故学术,新时代之托始,恒依赖新方法之发现。”玄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也深刻反映了这一点。关于阮籍的玄学思维模式的探讨,学界研究成果较,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85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07页。辛旗:阮籍评传,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第87页。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31页.丁怀轸、丁礴:阮籍与魏晋玄学的演例,浙江学刊,1989年第6期。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9页。
40、少。目前所见,有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中言意之辨一文和朱汉民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将玄学作为个整体进行论述。朱汉民在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中指出:“玄学、理学均是通过经典诠释而实现学术创新的。事实上,他们有着言意之辨、本末体用之辨的相同的经典诠释方法。”此外汤一介在郭象与魏晋玄学中概括郭象的哲学方法为“寄言出意、辩名析理和否定的方法”,亦可在研究阮籍思维模式时作参考。(四)影响与评价阮籍是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他高扬人的自觉、自主意识,以崇尚自然、批判虚伪名教为主要特征,“似乎演变为一种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成为一种特定的思想文化形态,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着某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对这种影响的
41、认识,高晨阳提出:“阮籍的思想有早期和晚期之分,很自然,阮籍在历史上发生实际影响的,主要是他晚年的学术思想及人格形象一”我们在讨论问题时,也应该把镜头对准在晚年的阮籍身上。”具体言之,这种影响包含三个方面。1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正如丁冠之所言:“阮籍以文学名家,他的主要贡献在文学而不在哲学。”阮籍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五言诗和赋、传的发展,并将玄学倾向注入文学作品,引领一代文风。咏怀诗是阮籍的代表性作品,自两晋以来,后世诗人仿效咏怀笔法,创作咏怀诗者不胜枚举;明显受阮籍玄风影响的诗人如陶潜、郭璞、陈子昂、李白等更是创造了一个个诗歌高峰。章京称“阮籍是建安以来全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迨阮籍
42、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出,五言诗的地位就更加确定了。“邱镇京民介阳阳之:京汉一晨晨祖京镇朱汤高高丁章邱W演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27页。郭象与魏晋玄学第十二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96-326页。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阮籍,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第132页。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台北:大江出版社,1971年。阮籍咏怀诗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224页。进一步从创作数量、诗风转变和质朴笔触三
43、方面高度评价咏怀诗,认为阮籍把五言诗推向了一个高峰。阮籍的赋和散文创作,学界认为具有“宗庄、续雅、承骚”的特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马积高的赋史认为阮籍是“讽刺赋最有成就的作者”。究其原因,王琳认为阮籍具有批判与超越现实的时代精神,玄学色彩比较浓重,有精神反叛现象。2 .对社会行为的影响阮籍以其超越的精神、旷达的行为开一代玄风,引起后来人纷纷仿效,正如余嘉锡所说,为后来慕浮诞者之宗主。对这种影响,学界基本有两种看法。第一看法,肯定旷达行为的积极影响。学界基本赞同刘师培所谈:“两晋之士,其以嗣宗为法者,非法其文,惟法其行。”(中国中古文学史)范寿康将阮籍作为玄学派别中旷达派的代表,高晨阳也认为阮籍
44、注重的是一种旷达超脱的生活行为,表现为由玄学理论到行为实践的外化”,将这种反礼教的行为认为是阮籍的历史贡献。关于这种旷达的态度和行为,高晨阳认识到“实际上,行为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或说是某种特定思想观念的外现,在其背后隐含着儒道两种文化体系或思想体系的矛盾,反映着名教与自然之辨这一特定的思想内容。”王仲荤指出:嵇康和阮籍,他们在口头上表示了对名教的反抗,这一种精神在破坏名教方面起了一些作用。”韦政通更是直接将阮籍视为同时期士人中最为典型的封建礼法制度的悲壮的反抗者,指出“从文字表面上,阮籍的作品似只表现了反抗的激情。但如能,马积高: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0页。干瑞:
45、魏末之赋首阮献试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范寿康:魏晋之清谈,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版,第5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6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11页。王仲苹:魏晋南北朝史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764页。11把握它生活的全面,则又知他的反抗,正可以驱迫我们正视生命领域。更重要的是,可以迫使我们弄清传统儒家最根本的一点不足。”第二种看法,基本否定这种浮诞行为的影响。阮籍之后,玄学后继者一味纵情肆欲,放浪不羁。目前的学术界主要从理论的薄弱方面进行指责,指出:“但是,与正始玄学相比,竹林玄学
46、的理想更加不切实际,阮籍等人反抗名教的异化,结果是否定了必要的社会制约,过分地发展了人的自然本性,把人等同于禽兽。”综上所述,目前关于阮籍反抗礼教的行为,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种评价的对立,高晨阳指出:“历代两种不同的评价倾向,正是阮籍的思想及其人格的双重性表现,也是他对当世或后世的实际影响具有双重性的表现。”3 .在思想史发展中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阮籍在学术发展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重视,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关注阮籍对庄学发展的影响。竹林时期是魏晋玄学由老学发展到庄学的关键转折期,阮籍在其间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高晨阳一方面看到阮籍达庄论、大人先生传两篇庄学论
47、文的价值,又认识到理论者本身声望对某一学风鼓动的作用,因此进而提出“阮籍在倡导和推动庄学方面则有着独特的贡献,并由此形成易、老、庄三玄鼎立的学术思想格局。”在庄学的实践上,罗宗强指出“庄子思想对于士人的影响,阮籍之前主要是任自然,任由情性自由发泄;到了阮籍,才被用来作为解脱人生苦恼的精神力量。”因此,阮籍在庄学发展史上的倡领发扬之功不容忽视。,韦政通:阮籍的时代和他的思想,见中国哲学思想批,台北:水牛出版社,1988年。余教康: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代序),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绪言第IO-Il页。l3,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9页。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0页。罗宗强: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