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劳动周劳动教育课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劳动周劳动教育课程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劳动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劳动周劳动教育课程方案一、指导思想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工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也越来越紧要。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意见提出了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同时提出“组织实施好劳动周
3、,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十个任务群,其中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如农耕、插秧、种菜、采摘、收割等。本课程让学生们深入感受农业生产劳动,理解农耕文化,践行劳动理念。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专门对劳动周的设置提出了明确建议“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
4、体劳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实时间。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周与每周至少1课时的劳动课不能相互替代。劳动周的设置丰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劳动课成高中必修课。方案显示,普通高中应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共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二、三同劳动所谓“三同”即在劳动周期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周的“三同”,能够在学农中很好融合农耕文明、乡村研学、农村考察、红色家国、乡村振兴等元素,是一个可以把劳
5、动教育、自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红色教育、文化自信、乡村振兴等教育有机融合、极富特色的课程。同时,可以在农村一周的时间里,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多层面的深度研学。如微小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农村调查、乡村研学、乡风乡俗调查、农民画等。三.课程目标1 .价值体认:在劳动实践中,了解农业、农村、农民,思考乡村振兴;通过亲历各种农耕劳作,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自己的职业认知;参观中国农民画博物馆,理解中国农民画被称作“岭南艺术奇葩”的原因;了解红色革命村,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6、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2 .责任担当: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明确学习和成长的意义,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3 .问题解决: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基于实践提出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4 .创意物化:善用工具形成劳作成果,学会各种手工技艺并完成创意性作品。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
7、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四.实践任务1 .了解种番薯、锄地、种花生、插秧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根据季节和月份以实际情况调整),学会各种农事的劳作技能,同农民一道完成各种农活。2 .在不同的农户小院进行帮厨,包括摘菜、炒菜、做饭,了解农民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 .团队合作,动手制作龙门特色小吃“米饼”,了解“米饼”的制作原理和流程,了解“米饼”的历史、特色和在农民生活中的作用。4 .积极参加乡村晨跑、篝火晚会等文体活动;5 .认真完成微小研究性课题,撰写研究成果报告;6 .完成或开展农村调查,或农民访谈,或乡村故事收集等乡村研学任务;7 .在乡村开展各种各样的帮扶活动;8
8、 .参观中国农民画博物馆,理解中国农民画被称作“岭南艺术奇葩”的原因;参观红色革命村,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五 .课程安排根据学校文化、年级要求和基地项目具体设计。(日程表略)六 .组织保障(一)学校1 .周密计划,做好详细的劳动周方案。对劳动周涉及的人、财、物、事,以及时间、空间等要素有缜密的统筹和规划,并做好安全防范预案、意外事件处理紧急预案等;对劳动主题选择、劳动任务分配、劳动流程设计、材料选择、工具使用、过程记录、成果分享与处理、活动评估与改进等方面进行细致安排;对每日活动、每项任务进行明确、有序的组织与监控;对组织、协调、指导和参与管理的人员有明确的分工,使其有清晰的职责。2
9、.组织动员,凝聚各方面共识。提前对教师、学生和家长做好充分的动员教育,帮助师生及家长理解劳动主题的意义,明确劳动周的任务及其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参加劳动周活动在实践上有支持、时间上有保证、资源上有保障。3 .注重各方面衔接。提前联系好劳动基地,并对劳动基地做全方位的考察;根据学段,按照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已有基础和发展进阶设置劳动任务;确定好劳动周实施的具体时间。4 .重视劳动实践的内化。在劳动周的活动安排中,要鼓励学生立足动手做,结合用脑想、用笔写,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活动前,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劳动周主题的意义、参与
10、劳动周的计划制订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劳动周活动的积极期待和良好情感。活动中鼓励学生出力流汗、坚持不懈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劳动任务,掌握生活技能、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参与、小组合作、积极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活动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及评价,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和价值体认。5 .制定劳动安全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要以安全、适度为原则,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强度和时长,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订详细、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中每个
11、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6 .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劳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建立劳动风险意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在场所设施的安全性判断、劳动实践中的安全操作、劳动实施全程的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7 .要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制订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劳动安全包括劳动环境安全和劳动过程安全。一是劳动环境安全。要充分考虑劳动中可能遇到的在田坡、渠道、河边、山坡、建筑工地等处行走的安全问题,防止雷暴、冰雹、高温等天气引发的安全事故,加强生产劳动中有害气体的防范及重污染天气的防范等。二是劳动过程安全。在完成劳动任务的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
12、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规划等方面要符合操作规范要求,规范生产工具、设备的使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要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及可能使用到的化学试剂等的安全,防止触电、火灾、烧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要掉队、不要擅自离开集体,注意自己的人身和物品安全等。(二)基地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劳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和生活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
13、规定、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劳动基地应制定完备的劳动安全措施。1 .活动前一天了解天气情况,通知学生做好相应准备。发车时遇天气变化,要认真分析趋势和可能,做出延时、变更处理。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做好引导、说服教育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项。2 .出发前牢记老师交代的集中地点、时间、所乘旅游巴士车号。每次转移活动地点及活动结束时必须清点人数,不能落下一个学生。所有教师、工作人员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确保手机资费充裕。每台车配备至少1名老师随车,汽车行进中不要把头、手伸向窗外,不得在车辆行进中在车厢内走动。3 .活动前承办方检查车辆车况,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14、如果中途出现车辆故障,跟车老师及时把故障情况通知校领导和承办方,如故障为影响安全的,一律停驶,由承办方紧急调车改乘。车辆换乘时,带队教师维持好学生秩序,严禁下车随意走动。如途中车辆失火,应立即要求司机停车开门,用灭火机扑灭。同时指挥学生不要惊慌,如火势较小,前部学生从前门下,后部学生从后部应急门下;如火势较大,可视情况破窗逃生。下车后,及时组织疏散,一名教师负责清点人数,一名教师负责及时向领导报告情况。如有学生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4 .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随车带队教师立即联系应急车(应急车辆12台),视轻重由基地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师生在基地内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联系总指挥,视轻重由校医作处理、或送基地医务站诊疗,病情严重的送当地医院急救。5 .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应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利用广播等形式发布寻人启示。6 .有学生严重受伤时应立即拨打120、122,并立即组织抢救。同时迅速报告校领导,调动应急车赶到事发现场,视伤情确定是否立即送医院。保护好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安定学生情绪,询问、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受轻伤学生送医院检查、诊治。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