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3061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汇报稿)目录前言1一、发展现状1(一)主要成就11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3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24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25 .发展方式转变36 .城市化进程加快47 .社会和谐发展5(二)存在问题61 .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竞争力不强62 .整体产业结构不优,支柱产业规模偏小63 .相关相关项目缺少“大、洋、特”,招商引资有待改进74 .创新创业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75 .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7二、发展形势、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7(一)发展形势71 .国际环境82 .国内环境93

2、.区内环境1O(一)指导思想1O(三)发展原则111 .规划统领原则112 .产业优先原则113 .创新驱动原则114 .协调发展原则11(四)发展定位121 .战略定位122 .产业定位12(五)发展目标121 .经济目标122 .规划建设目标133 .社会发展目标13三、重点任务14(一)全力扩大经济总量14(一)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15(三)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161 .巩固和扩大新材料产业群162 .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航母”173 .打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个特色产业基地2O4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15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1(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11 .构筑区域物流中心以发

3、展物流服务业212 .壮大非物流服务业23(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4(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4四、保障措施26(一)坚持深化改革,实现机制体制创新26(二)全方位优化投资软环境,着力营造“洼地效应”26(三)注重相关相关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招商引资26(四)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7(五)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开发区投资硬环境28(六)突破融资难点,确保发展需要28(七)坚持集约用地,加快拆迁还建28(八)实施人才工程29(九)承担社会责任,完善服务功能29(+)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3O前百“十二五”时期既是黄石市实施“三大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

4、为开发区)打造“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生态新区”实现跨越发展、正式启动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发挥规划编制的龙头带动作用,对于在“十二五”时期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紧跟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开发区发展的新阶段,谋求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开发区扩展为团城山、花湖地区和黄金山工业新区两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团城山、花湖地区的整体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优化工作,已经将其初步建设成为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富有活力、城市景观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区。黄金山工业新区自2006年托管以来

5、,就是开发建设的重点,全面推进拆迁还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相关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了蓝图,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主要成就1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到“十一五”末,开发区全面完成各项主要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5亿元,年均增长18.85%。预计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年均增长23.97%。预计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1亿元,年均增长23.54%。预计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5.27亿元,年均增长21.02%。预计“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年均增长

6、33.83%。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重点发展二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逐步摆脱了第二产业独大的局面,二、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5:25,调整到2010年的63:37。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花湖商贸及商贸物流业初见端倪。城市配套服务业及二产服务业迅速发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在二次产业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精密薄钢板、成套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9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0%上升到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

7、增长。3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开发区在积极组织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外经贸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开发水平。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实现了两个转变。从资金来源地来看,由港、澳、台向美、欧、日等地转变。从资金规模来看,从中小企业向央企和上市公司及集团公司转变。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2005年外贸出口完成0.8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26.85%;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将达到2.2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41.89%,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0%。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成绩斐然。开发区作为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华创会”等多种形式,成功

8、引进5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开发区创新创业;引进国内外10多项行业先进核心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4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扶持资金加大。一是从2008年起,开发区按每年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5%列支科技经费,在科技经费安排上,重点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等,为区内企业自主创新注入动力。开发区创新投入R&D经费,2006-2007年为3.5%,2008-2009年为3.8%,预计2010年达到4.0%。二是2009年财政投入4000万元(其中市财政2000万元),申请到科技部投入4500万及吸引其他社会资金建立了总规

9、模达2.5亿元的风投公司,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相关相关计划上市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三是投资加入了省科技厅主导的武汉城市圈科技担保联盟。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作用。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目前区内已建成以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的企业孵化平台,以6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骨干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以5个专家对接工作站、15家专业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主的产学研服务平台,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协作服务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孵化企业200多家,毕业近100家,培育了三丰机械、奇迅自动化、新科石油等10家企业进入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

10、相关相关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航天电缆、三丰机械、邦柯科技等3家企业通过评审确定为湖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邦柯科技、三丰机械正在积极筹备上市。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到2009年底,区内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中心30余家,其中认定为市级技术中心15家,省级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十一五来,企业承担省级以上科技相关相关项目43项,专利申报1738件,已获授权290件。“十一五”末,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到39个。5 .发展方式转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向高效集约化转变。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管控管控,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坚持滚动开发。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优秀开

11、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覆盖全区。“十一五”期间,加大了园区建设力度,实施一企一园、多企一园,规模化的标准厂房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利用的最大化、配套设施的共享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用地率。同时对进区相关相关项目的土地供给、实行投资强度标准,提高了工业用地的集约。在开发建设用地方面,大力实施拆迁还建,拆除大量自然村落,提供较高标准的农民还建小区,既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又开发了大量建设用地。“十一五”期间仅黄金山工业新区拆迁了5000余亩宅基地,用于还建2000余亩,节约3000余亩。通过小区规划,充分利用了建设用地的边角边料和地形地貌的边角余料,植树造林,提高了绿化率。“两型社会”建设成绩突

12、出。一是节能减排力度大。黄金山工业新区已经成功申报了“两型社会”先行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制定了高标准高起点的低碳经济园区规划,淘汰了工业落后产能;强力推荐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均大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利用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编制了旅游开发、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无烟工业规划,并有部分相关相关项目已实施。二是加强环境保护。严格实施进区相关相关项目的环保制度,大力推广“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新模式,强化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生产过程中“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了黄金山工业新区的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合实施了团城山和花湖

13、地区的两座污水处理厂等政府环保工程。在“十二五”前期,关闭黄金山工业区内所有露天开采的矿产,后期进行恢复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卫片执法检查,确保无违法用地。建立健全土地批后监管体系。6 .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过去的五年中,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城市管理管控管控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为开发区的发展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金山工业新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面铺开。工业新区的雏形基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山南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0亿元,基本完成了新区20平方公里工业起步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12条城市主次干道全部建成通车,总里程达70公里,开工建设区间路11条。供

14、电、供水、供气、排水和通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相关相关项目顺利开展:李家坊隧道二期、谈山隧道、山南污水处理厂、黄金山垃圾发电厂等工程顺利实施。景观工程建设逐渐完善:实施了王圣路、鹏程大道、金山大道等绿化景观工程,绿化总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完成了主要道路交通标识、标牌、石林广场景观建设等工程。完成拓展区规划,完成了大棋路以南、大冶湖以北20平方公里分区规划,百花片4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汪仁镇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以及新区中小学规划。团城山、花湖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配套功能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先后完成了迎宾大道、大泉路和杭州西路提升改造。实施桂林路刷黑、青渔路延

15、伸、苏州路西延、47号路等道路完善建设。完成包括花径路、花山路在内的一大批道路设施工程。路网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作为基础设施重点相关相关项目的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和花湖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推进。“三馆一中心”、磁湖西岸景观带、团城山公园扩建、五星级酒店、金融广场等配套服务性相关相关项目顺利建成和开工,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拆迁还建力度加大。近3年来,开发区共完成拆除面积213万平方米,还建150万平方米。其中黄金山工业新区起步区完成拆除自然村面积93万平方米,还建面积70万平方米,一期还建小区已投入使用,二期40万平方米已基本建成,三期40万平方米也全面启动。山北拆除城中村120万平方米,新开工

16、建设还建小区24栋约10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21栋8.7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管控管控得到加强,洁、绿、亮、美工程初见成效。拆违工作成绩显著:拆除违法建筑6.3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建行为的发生,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7 .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净增参保人数达9000人,人均社会保险费交缴3300万元。对被征地拆迁的农民,按照国家的拆迁补偿政策,提供货币补偿及实物补偿等多种补偿形式,已建及再建近200万平米的还建楼满足被拆迁农民的住房需求。积极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

17、征用补偿和失地农民保障改革试验,将失地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大力实施培训就业工程,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新增就业人数26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劳动关系整体和谐稳定。人口管理管控管控和服务新体制初步确立,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配合建设的“三馆一中心”已基本完成,部分场馆已投入运营;19个“农家书屋”相关相关项目付诸实施,极大的丰富了开发区内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教育条件逐渐完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新区,完成中小学规划,实施了黄金山高中、王太小学等相关学校的新建,完成了汪仁中学学生公寓等。老区,完成12个学校的调整规划,教育布局调整初显成效。全区教育质量

18、稳步提高,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考入省重点高中人数达720人。职业教育初具规模,在校学生达5万余人。医疗卫生体系渐趋完善。新区,实施四棵卫生院改造,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立健全新区卫生防病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推进,政府配套标准实现翻番,参合率达到94%。老区,医疗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完善黄石市妇幼保健院、黄石市精神病医院、磁湖医院等的建设,改善区内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区内社区定点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保证广大参保人员享受更广泛、更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二)存在问题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经

19、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 .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竞争力不强首先,2010年开发区虽获批国家级开发区,但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总量来看,目前90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总产值最大的天津开发区是4202亿元,中部地区最大的长春开发区是1222亿元,湖北的武汉开发区是1101亿元,最小的郑州开发区也有161亿元,我们与这些国家级开发区相比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其次,开发区在黄石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下,不到10%o另外,在综合竞争力方面,开发区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形成能够支撑起开发区经济大局的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也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 .

20、整体产业结构不优,支柱产业规模偏小开发区的现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欠缺,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服务外包基本是空白。缺乏大产业支撑,特别是缺乏汽车、家电、化工等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开发区目前最大的新型材料产值才52.8亿元,而先进开发区骨干产业规模都在上百亿、几百亿的水平。而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发展中缺乏重点产业,所谓的特色产业的特点也不突出。3 .相关相关项目缺少“大、洋、特”,招商引资有待改进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和国内沿海产业大量向中西部转移的小背景下,开发区在相关相关项目引进上的“不大、不洋、不特”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有带动能力的大相关相关项目引进方面

21、比较欠缺,外资投资规模偏小,缺乏有影响力的特色龙头企业,既不利于开发区核心产业的形成与集聚,也不利于提升开发区的产业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4 .创新创业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开发区的创新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尽管孵化器的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其他平台发展滞后;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虽已形成,但支撑力度没有发挥出来;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社会创新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创新力度不够、引导资金投入偏少,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还很薄弱,投入的积极性偏低,没有形成自主创新氛围,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更缺乏国际知名的大品牌。5 .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

22、后公共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差距较大;存在社会事业体制机制滞后、社会事业投入有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义务教育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医疗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现有的医疗网点分布不平衡,医疗卫生优势资源过于集中,医疗设施亟待改善、医疗水平亟待提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文化企业成长亟待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发展形势、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发区也将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转型期,面临着新的

23、机遇与挑战。1 .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与地区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日益加强。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有条件率先抓住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提高国际化程度,实现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有可能对经济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有效防范应对机制。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继续推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将保持增长势头,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

24、服务业外包将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生产制造的全球化日趋明显,产品的研发、营销、制造环节相分离,制造及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趋向离散化,研发、管理管控管控控制等环节趋向集聚化。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从简单加工组装环节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扩散。开发区作为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平台,也是跨国产业资本转移中国的聚集地,能够较快地与世界生产体系融为一体,成为“世界工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全球化。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与生产活动紧密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会计、进出口服务、信息服务等,必然伴随着生产的全球化而趋向服务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

25、全球服务业外包发展,服务贸易规模和类型迅速扩大,跨国投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将提高,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科技研发活动的全球化步伐加快。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跨国公司经营本地化战略,推动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全球化布局步伐,特别是与产品生产活动直接关联的应用性研发活动趋向全球化。国家级开发区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主要集聚地,只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则有条件成为承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各类人才引进的平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竞争更趋激烈,各方围绕新技术与新产业主导权展开激烈角逐。国际产业转移已由整个产业移向国外的方式,转变为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多个

26、国家共同生产的转移模式。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角逐的重要战场。各国都在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扩大优惠措施,加强投资促进,扩大对外开放。这要求开发区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低廉的要素成本,转向更多地依靠完善综合投资环境,来增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2 .国内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促使开发区在新

27、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黄石将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为开发区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沿海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由于资源、能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近年来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电荒”、“用地荒”、

28、“民工荒”等现象,为引导沿海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全国梯级开发,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中西部地区建立“重点产业承接基地”、实施“万商西进”工程等,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资源与环境瓶颈制约长期存在。我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资源要素的瓶颈问题将日益突出。国家级开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土地、水等资源需求绝对量将增加,如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宏观经济稳定向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抑制通货膨

29、胀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未来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内需稳定增长,外需持续恢复,工业企业利润逐步提高,工业生产增长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持续且稳定。这些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稳定的市场需求。3 .区内环境“三大战略”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的机遇。从战略位置、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来说,开发区都是“三大战略”的主战场。“三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现代制造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园区规模,改善园区基础条件,建成长江中游的“龙头”园区;有利于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布局。黄石是全国44个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之一,而且是全国唯一

30、的市、县“双试点”城市,湖北省唯一的地级试点城市,未来几年国家支持黄石城市转型的资金将达到100亿元以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就是开发区的提升和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势。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开发区区域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配套完善,能够满足各类相关相关项目发展的需求,拥有产业发展环境优势;体制精简、运作高效,拥有管理管控管控体制优势;形成了两个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了四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拥有产业比较优势;实现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的获批、人才特区的实施,为企业引进各类多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和环境。特别是今年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入了开发区新的

31、内涵、新的形象、新的政策、新的品牌、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这些都是开发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的方针(简称“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以“三大战略”为主线,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和相关相关项目建设以快速扩大经济总量,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发展水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

32、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大产业、大园区”的格局,为全面落实“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构建两型社会、开发长江经济带和实现中部崛起中发挥区域性示范辐射作用做出新的贡献。(三)发展原则1 .规划统领原则充分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空间,科学的编制“十二五”规划,以“十二五”规划为统领,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2 .产业优先原则按照三大战略的要求,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培育与发展开发区支柱产业为中心,以提升开发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下

33、大力气引进大相关相关项目,发展大产业,扩大经济总量。3 .创新驱动原则始终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动力,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引导,营造创新氛围;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建设和完善新平台,推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以实现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4 .协调发展原则一是开发区内各个园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园区之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有优势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有开发区发展需要的其它产业做补充;二是城乡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解决好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三是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提升社会事业的

34、发展。(四)发展定位1 .战略定位黄石市未来的发展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开发区作为黄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在“三大战略”实施中的战略定位是:大产业的承载区,既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大产业培育和提升的基地;大园区的先导区,机制、体制创新活力区,投资环境最优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大城市的中心区,是黄石市的政治中心、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生态新区的宜居城区。2 .产业定位牢固树立“以产业发展为主、工业相关相关项目优先“理念,把大力发展产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要把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明确为“两基地一中心”:即中部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长江中游以港口为载体的

35、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完成开发区120平方公里范围的设施配套,使新型的国家级现代化开发区初步显现,并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着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到“十二五”末,将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一流、中西部地区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开发区。1 .经济目标经济总量和速度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43.8%;工业总产值超过100O亿元,年均增长44.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8.2%,五年累计投资超过1200亿元;实际引进

36、资金累计超过640亿元(480亿元)(全市目标为500亿元);累计引用外资5亿美元;“十二五”期末,出口总额累计10亿美元,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6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75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o2 .规划建设目标。到2015年,开发建设125平方公里,其中改造提升老城区(团城山和花湖)30平方公里,新区(黄金山起步区)20平方公里建成完善,东扩南延(30公里)和港区(棋盘洲)15平方公里基本建成,生态旅游区(汪仁片区)10平方公里、河西工业走廊20平方公里初具规模,相关区域同步完成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

37、,加强民垸提防建设,到2015年,磊山湖、兴隆咀民垸建成可抵抗50年一遇的城市防洪标准。规划总人口50万人。到2015年,将开发区初步建成工业新城区、城市新城区、生态新城区。3 .社会发展目标。教育方面,“十二五”期间,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全区幼儿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5%,城区学前三年教育率达85%。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师资力量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争取在“十二五”末期达到在校生5000人。相关相关计划生育方面,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显著提

38、高,相关相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满意率达到80%,到2015年,人口、相关相关计划生育及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体育事业方面,力争在2011年至2015年,新建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个,建筑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集各项健身活动为一体,文化、体育设施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方面,构建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质量水平,基本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就业方面,通过产业发展,到2015年使开发区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万人。做好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国家级“创业促就业”试点城市机遇,大力实施创业带就业扶持工程,加快创业孵化器与“三街三园”建设,加大创业培训

39、力度,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综合采取“招商引资增岗、全民创业拓岗、企业发展稳岗、政府购买援岗、就业培训强岗”等措施,提高各类群体特别是农民的综合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好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难题,特别是要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扩大各类群体就业规模,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抓好新农保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实现失地农民保障逐步向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转变。全面提升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城乡发展方面,逐步实现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市民转

40、变,农村向城市转变,到2015年人平不足3分地的村,全部实现村改居,农民转为市民。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5年全区整体实现小康生活。农产品供应方面,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居民吃到放心的新鲜蔬菜、鱼肉及其他农副产品。绿化方面,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7%,道路绿化率达到90%,城市绿化率达到30%。绿地率达到40%。法治建设方面,大力加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打造法治开发区。三、重点任务(一)全力扩大经济总量在“三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发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总量不足,因此“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全力扩大经济总量。要实现经济规模扩张,必须做到增量和存

41、量“两手抓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从“增量”上扩大经济规模。“十二五”期间要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与水平,在扩大经济总量的过程中追求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第一、招商引资实现产业招商为主线,充分发挥新港工业物流园的核心竞争优势。重点引进重化工、钢铁制造等大运量产业,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以商招商,引进相关联的企业,既实现“企业扎堆”形成“蜂窝效应“,又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快速壮大经济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二、明确招商主攻方向。一是在区域上重点关注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以承接其产业转移为目标,以北京为据点着力引进央企,以武汉产业转型为契机,吸引制造业的外迁。二是以引进台资为突破口,按照

42、“远盯欧美、近眼日韩、抓住港台”的思路,瞄准世界500强和国际跨国集团。第三、以企业为载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相关相关项目,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以上市公司为重点,发挥其融资能力强大的优势,千方百计吸引来黄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全力创造条件,从“存量”上扩大经济规模。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做强做大,一是鼓励企业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二是要建立良好的融资机制,帮助和支持企业间接融资、上市直接融资。三是提供人才引进平台、信息交流和产品市场拓展平台,实现本土企业快速扩张、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相关行业有地位的知名企业和著名企业。(二)着力构建

43、区域创新体系到“十二五”末,实现招商引资和相关相关项目建设的全面突破,全面完成经济总量的目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着力推进三大科技园区建设,以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为基础整合黄金山科技园资源建成20万M?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科技企业“孵化园”,以黄金山工业新区一期“加速园”为基础,启动二期“加速园”建设,推进“毕业”企业的快速成长;在汪仁开工建设以名牌高校为依托的12万好的“大学科技园”。二是增设5个博士后工作站,整合资源建立5个公共实验室、标准化中心和检验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三是大力发展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

44、换、产业化进程相配套的各种中介服务业。四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融资环境。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十二五”期间将风投从2.5亿元扩充到8亿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探索科技金融创新,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五是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工程,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技术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人才、企业高级管理管控管控人才,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人才特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加强四个特色产业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100O项和自

45、主品牌100个。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以及支持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战略。扶持50个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着重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型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对三丰机械、航天电缆、邦柯轨道等3家已通过评审的省创新型试点企业重点支持,争取3年内正式认定为省创新型企业;华信、三环离合器、万达金卡等10家企业争取进入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努力促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引导跨国公司建立本地的研发机构,发挥技术外溢效应,实现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开发的本地化。加强产学研的区域合作,提升企

46、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十二五”末,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致力于板材、智能物流设备、高效节能压缩机、数控机床、生物医药、保健酒等重点技术领域培育一批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将特色产业基地由2个增加到6个,培育一批“全国有影响、全省创一流”的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开发区的核心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壮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三)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1 .巩固和扩大新材料产业群以涂镀薄板加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在大力引进知名企业、品牌企业的同时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追求产品的高端化发展,开发

47、一批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促进材料产业规模化及升级换代,使新材料产业成为开发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黑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涂镀薄板、超级工模具钢和新兴铸管三类新材料产品。一是涂镀薄板与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依托雄厚的涂镀板材料产业基础,以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华亿精密冷轧有限公司、业正薄板有限公司、同大冷轧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热镀锌环保家电用板产业化,建成中国最大的热镀锌环保家电用板生产基地;开发具备自洁和抗静电等功能的彩涂板,填补国内空白,建成国内重要的特种功能高档彩涂板生产基地。发展锌铝稀土薄板、锌铝硅稀土薄板

48、等一批金属基复合板材新产品,推动产品向高功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二是超级工模具钢。开发高洁净度特殊钢冶炼和成分微合金化控制等技术,进行混炼工艺技术的集成创新。使新开发的模具钢产品与传统模具钢相比冲击韧性提高40%,模具使用寿命提高30%,产品技术性能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为改变我国高端模具钢依赖进口局面作贡献。三是新兴铸管。引进新兴铸管生产相关相关项目,投资100亿元,生产铸管、管件、格板和钢塑板等产品,筹建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兴铸管生产基地。在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精密铜结构材料和特种专用电缆。一是精密铜结构材料。以大冶有色、中铝铜板带公司和鑫鹏公司为骨干,发展集成电路用铜基板和精密仪表漆包线等精密铜结构材料。建成全国最大的集成电路用铜基板生产基地。二是特种专用电缆。依托航天电缆等企业,以提高产品绝缘、抗电磁、耐候和环保性能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为军事装备、航天装备、深海探测和核电站等配套的特种电缆,建成国内重要的军事、航天和核电站用电缆研发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在未来5年投资约200亿元,建设14个相关相关项目,到2015年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