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编制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攵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行业标准(审定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介1.1 任务来源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2)312号)的要求,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行业标准由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有限公司、有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计划编号:2022-1710T-YS,计划完成年限为2024年。1.2 立项目的和意义复合触点材料是基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将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采用先进的室温固相复合或热复合工艺技术,轧制而成的新型功能材料,其作为高技术新型关键电接触基础材料,具有节约贵金属资源、综合性
2、能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在当今众多的同类材料中独树一帜,广泛用于电子电器、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同时还用于国防军工装备。图1:复合触点材料生产工艺复合触点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加工工艺,需要轧制复合或者开槽复合,对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现有的YS/T974-2014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复合触点材料的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将YS/T974-2014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行业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可使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技术要求更加先进、合理,使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整体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促进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
3、铜及铜合金带材生产应用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将产生积极作用,对推广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快速健康的发展。1.3项目编制组及其技术基础D项目编制组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具体分工为: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其他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2)编制单位技术基础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电力、电工、电子用铜及铜合金,包括铜线、铜板带
4、、铜型材及电磁线等产品。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铜棒线材十强企业、中国铜板带材十强企业、中国铜棒排材十强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力博”品牌为中国市场推荐品牌。公司建有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国家授权专利近百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近五十项,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十项。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档电力、电工、电子铜材生产企业之一,拥有高纯无氧铜熔炼技术、连续挤压铜加工技术等核心
5、技术优势,是该行业的国内的技术领先企业之一。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二级全资子公司。2018年1月“日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注册成立,承继了集团全部材料类研发资产和资质。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高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中试生产和成果孵化转化。拥有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军用有色金属材料多品种小批量科研生产基地等四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担负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下属单位历史上
6、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体系建立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绍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是全市唯一一家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从事全市辖区内15万余台(套)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检测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工作。机构拥有国家市场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甲类综合检验机构资质,核准项目39项,资质认定8大类32个项目,检验机构认可和实验室认可21个领域92个项目。全院设12个部门,员工180人,其中博3人,硕士48
7、人,高级职称37人,持有各类检验师证150本,各类无损检测证132本,其中HI级证12本。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约3100平方米,资产总额9927万元,其中检测装备总额约5000多万元。1.4主要工作过程1.4.1预研阶段标准项目经过了充分的前期调研,搜集整理相关资料齐全。制定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决定申请立项。1.4.2标准立项标准项目于2020年8月提交,并于2020年10月通过全体委员会议的论证,项目于2021年2月提交至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计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2年7月正式下达。1.4.3起草阶段本标准依据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市场情况修订
8、,在起草阶段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测试研制,同时兼顾全国生产厂家的现状。1) 2022年10月成立标准编制组,并明确了工作的职能和任务。2) 2023年12月对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使用状况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总结,并对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3) 2024年1月2024年2月根据对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技术参数等问题逐一进行了重新核实,经修改,形成了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征求意见稿。表1标准编制组成员及职贲序号起草人姓名职责及分工1234561.4.4征求意见阶段1.4.5审查阶段A.技术专家审查B.委员审查20xx年XX月XX日,全国
9、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XX省XX市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技术委员会(SAC/TC243/SC2)全体委员共计名,实际参与投票工作XX名。会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对xxxx标准制修订程序、征求意见的过程以及技术内容的确定等多方面进行了仔细审查。与会XX名委员全体投票通过,同意该标准送审稿及和送审稿编制说明通过审查,无修改意见,表决通过率为100机1.4.6报批阶段二、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起草单位自接受起草任务后,成立了本系列标准编制工作组,负责收集生产统计、检验数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等信息。初步确定了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标准起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编制依据
10、:1)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进行起草,并符合TCS2009中国标准编写模板国家标准的电子文本要求。2)查阅相关标准和国内外客户的相关技术要求;3)根据复合触点铜带材应用领域的消费特点,力求做到标准的合理性与适用性;4)根据产品工艺的成熟与完善、技术发展水平及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6)标准由国内铜加工板带无氧铜生产厂家联合制定,反映了国内生产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便于生产,易于应用。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三、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确定依据1.1 标准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1、、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随行文件及订货单内容等。本文件适用于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3. 2要求4. 2.1牌号、规格、状态产品分类是对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产品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的规定,同时规定了产品标记方法。相关情况分别说明如下:1)本标准根据我国目前材料应用的实际,选取了相关国家标准中的6个牌号:TUO、TUkTKH62、QSn6.5-0.1、BZnl5-20o2)状态的确定,本标准根据我国标准编写习惯及参照GB/T29094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标准,确定软化退火(060)和硬态(H04)两种状态。3)规格范围,本标准根据航空、电子和通讯行业使用复合触点材
12、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要求,根据实际生产控制水平和目前用户使用要求,厚度0.45.0mn,宽度5042011三.能满足目前用户的使用要求。4)产品标记方法:按照GB/T1.1-2020的规定,按照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状态和规格的顺序表示,标准中分别给出了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典型标记示例。3.2.2化学成分本标准中的化学成份应符合GB/T5231规定。3.3标准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的确定依据3.3.1厚度实测值统计铜带的外形尺寸检测数据如附表所示。厚度、宽度的分析结果和直方图分别见表2、表3、表4、表5。样品个数组距毫米最大值毫米最小值毫米平均值毫米极差毫米500.0040.02-0
13、.0180.0004180.038表31.5-2.Om厚度偏差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毫米最大值毫米最小值毫米平均值毫米极差毫米500.0050.023-0.0250.000180.048表42.0-2.50三厚度偏差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毫极差数毫米毫米毫米米毫米1000.030.038-0.410.0.000180.079表52.5-5.OM)厚度偏差实际检测统计表从表2厚度偏差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厚度0.40-1.5mm带材的厚度偏差主要分布在-0.016+0.015之间,因此将0.4-1.5mm带材的厚度允许偏差规定为0.015;从表3厚度偏差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
14、示,厚度1.5-2.0Inin带材的厚度偏差主要分布在-0.020+0.020之间,因此将1.5-2.Omm带材的厚度允许偏差规定为0.020;从表4厚度偏差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厚度2.0-2.5mm带材的厚度偏差主要分布在-0.025+0.025之间;从表5厚度偏差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厚度2.5-5.Onun带材的厚度偏差主要分布在-0.04+0.04之间。综上所述,铜带的厚度、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表7的规定。表6厚度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厚度厚度允许偏差0.41.50.0151.52.00.0202.0-2.50.0252.55.0+0.040注:当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据的2倍
15、。表7宽度允许偏差单位为亳米厚度宽度50100100-200200300300宽度允许偏差0.41.50.100.150.200.251.52.50.150.200.250.302.50.200.250.300.35注:当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据的2倍。3. 2.4力学性能的确定依据1) TU0、TUKTI纯铜带(H04)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状态为H04的纯铜带抗拉强度、维氏硬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分析结果分别见表8、表9、表10和直方图。样品个数组苑MPa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极差MPa1005355315332.1440表8H04纯带抗拉强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足大气
16、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011209810422表9H04纯铜带维氏硬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02263102310H04纯铜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测统计表从表8抗拉强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1104纯铜带的抗拉强度主要分布在315-355,因此将纯铜带的抗拉强度值规定为2315MPa;从表9维氏硬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维氏硬度主要分布在100720,因此将H04纯铜带的维氏硬度值规定为100-120;从表10断后伸长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断后伸长率主要分布在3-26,因此将H04纯铜带的维氏硬度值规定为大于等于3o2) TUO.TUkTl纯铜带(060)
17、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状态为060的铜带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的分析结果和直方图分别见表11、表12和表13o样品个数组距MPA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极差MPA1001023119120840表11060纯铜带抗拉强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0169.859.764.210.1表12060纯铜带维氏硬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02432835.215表13060钢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测统计表从表11抗拉强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状部为UbU的死铜带的讥双鹿度主要分布在195-235之间,因此将纯铜带的抗拉强度值规定为2195MPa
18、;从表12维氏硬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维氏硬度主要分布在59.7-69.8,因此将060纯铜带的维氏硬度值规定为W70;从表13断后伸长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断后伸长率主要分布在30-43,因此将060纯铜带的断后伸长率值规定为大于等于30。3) H62黄铜带(H04)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状态为H04的H62铜带抗拉强度、维氏硬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4、表15、表16和直方图。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501051241545785表14H62铜带(H04)抗拉强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50516413315331表15H62铜带
19、(H04)维氏硬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50236112325表16H04黄铜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测统计表从表14抗拉强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状态为1104的H62铜带的抗拉强度主要分布在415-515之间,因此将H04的H62铜带的抗拉强度值规定为2415-515MPa;从表15维氏硬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维氏硬度主要分布在133-164,因此将H04的H62铜带的维氏硬度值规定为130-165;从表16断后伸长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断后伸长率主要分布在11-36,因此将H04的H62铜带的断后伸长率值规定为大于等于1004) H62黄铜带(060)
20、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状态为060的H62铜带抗拉强度、维氏硬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分析结果和直方图分别见表17、表18、表19和直方图。样品个数组距MPA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极差NPA50537431234062表17060黄铜带抗拉强度实际检测统计表IKUO1I讣MOU$1KMOM*I7MitMAH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502897080.419表18060黄钢带维氏硬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MPA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平均MPA极差MPA502594252.217表19060黄铜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测统计表从表17抗拉强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状态为060黄铜
21、带的抗拉强度主要分布在312-374之间,因此将黄铜带的抗拉强度值规定为2310MPa;从表18维氏硬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黄铜带的维氏硬度主要分布在70-89,因此将060纯铜带的维氏硬度值规定为W90;从表13断后伸长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断后伸长率主要分布在42-59,因此将状态为060的H62黄铜带的断后伸长率值规定为大于等于40。5) QSn6.5-0.1(H04)状态为H04的QSn6.5-0.1铜带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的分析结果和直方图分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541021718820339表21H04铜带维氏硬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
22、542368.82227.2表22H04铜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测统计表6)BZn15-20(HO4)状态H04的BZnl5-20铜带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3、表24和直方图。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510687581624106表23H04BZnl5-20铜带抗拉强度实际检测统计表MNfllV4M样品个数俎距MPA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极差MPA1051231820.55表24H04BZn15-20铜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资统计表从表23抗拉强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状态为1104的BZn15-20铜带的抗拉强度主要分布在580-687之间,因此将BZ
23、nl5-20铜带的抗拉强度值规定为580-690;从表24断后伸长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断后伸长率主要分布在18-23,因此将H04的BZnl5-20铜带的断后伸长率值规定为大于等于18o7)BZn15-20(060)状态为060的BZn15-20铜带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5、表26和直方图。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93538836037218表25060BZn15-20铜带抗拉强度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MPA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平均MPA极差MPA9310514043.811表26060BZnI5-20铜带断后伸长率实际检测统计表19401UO
24、444SM474OM从表25抗拉强度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状态为060的BZnl5-20铜带的抗拉强度主要分布在360-388之间,因此将BZnl5-20铜带的抗拉强度值规定为2360MPa;从表26断后伸长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铜带的断后伸长率主要分布在40-51,因此将060的BZnl5-20铜带的断后伸长率值规定为大于等于40o综上所述铜带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牌号代号状态拉伸试验硬度试验抗拉强度(Rni)MPa断后伸长率(八)%维氏硬度HVTUOT10130软化退火(060)219523070TUlTlT10150T10900硬(HO4)231523100-120H62T
25、27600软化退火(060)231024090硬(H04)41050010125165QSn6.5-0.1T51510软化退火(060)2315240120硬(H04)58069028180230BZn15-20T74600软化退火(060)360240硬(H04)580690218表27力学性能3.2.5电性能纯铜带的电导率检测数据如附表所示。电导率的分析结果和直方图分别见表28、表29。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00.158.0656.8457.581.22表28H04纯铜带电导率实际检测统计表样品个数组距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1000.158.658.058.30.6表290
26、60纯铜带电导率实际检测统计表从表28H04纯铜带的电导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H04纯铜带的电导率主要分布在56.8-58.IS/m,换算成体积电阻率为0.017593Qmm2m,因此将H04铜带的体积电阻率P20规定为小于等于0.017593讪2/川,导电率大于等于98%IACS;从表29060铜带的电导率统计结果和直方图显示,060铜带的电导率主要分布在58.0-58.6Sm,换算成体积电阻率为0.017241mm2m-0.017065三2n,因此将060铜带的体积电阻率p20规定为小于等于O.017241Q三7m,导电率大于等于100%IACSo综上所述,在20。C的温度下测试,铜带的
27、电性能应符合表33规定:表30电性能牌号代号状态体积电阻率(P20)-mm7m导电率(C20)%IACSTUOT10130软化退火(060)0.017241100TUlT10150TlT10900硬(H(M)0.017593983.2.8表面质量铜带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五、标准水平分析本标准是首次制订。是根据我国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制定的,从各项指标看,本标准对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各项性能指标及要求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能更好的对产品进行规范,满足产品的适用性,促进复合触电材料铜带材行业的发展。本标准的整体内容达到国内
28、领先水平。建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六、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本标准是首次制订,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强制推荐的标准没有冲突。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八、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本标准建议不作为强制性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是以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实际生产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订货合同要求,标准全面覆盖了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产品的一般要求,建议相关单位组织专项标准宣贯会进行系统学习。本标准发布后,各企业应积极宣传和贯彻,并立即采用新标准订货,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及用户的需要。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无O十一、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本标准根据目前国内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实际生产现状和订货合同情况,考虑随着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和生产装备的更新,如果以后生产或订货合同中有其它合金或状态需求可在下一版中进行补充修订。十二、预期效果本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在国内生产企业及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参照相关产品标准规范制定的,技术指标先进,具有普遍性、广泛性、适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本标准发布后,将规范我国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性能和技术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标准编制组202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