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3850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冶诗歌研究定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李冶,中唐时期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冠诗人,流传下来的诗并不多,仅有二十一首。她的作品饱受争议,后世学者对此评论褒贬不一。本文力图通过各个渠道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李冶及其诗歌相关的材料,结合其人生经历和唐代诗坛的时代背景,达到对其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系统地分析的目的。对于李冶诗歌的深入研究,将对当代古典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使李冶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其真实面目,得到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关键词:李冶诗歌内容分析艺术特色Abstract1.iYe,atalentedfemalecrownpoetduringthemid-TangDynasty,hasnotmanypoemshandeddo

2、wn,onlytwenty-one,herworksandtheircharactersarehighlycontroversial.Thisarticleattemptstocollectasmuchaspossibleabout1.iYeandhispoetrythroughvariouschannels,combinedwithhislifeexperienceandthebackgroundoftheTangDynastypoetry,toachieveasystematicanalysisofitspoetrycontentandartisticcharacteristics.The

3、in-depthstudyof1.iYespoetrywillbeofgreatsignificancetothestudyofcontemporaryclassicalliterature,andatthesametime,itwillhelp1.iYetowipeawaythedustofhistoryandreturnhistruefacetogetamoreobjectiveandfairevaluation.Keywords:1.iYe;poetry;contentanalysis;artisticcharacteristics一、引言二、李冶生平与创作1()幼童季JZ2咏回薇.1(

4、*)2(三)悲凄俊妪棍下魂3三、李冶诗歌内容分析3()3()4(-1)5(yq)j6(jEl)6四、李冶诗歌特色7(一)率直真切的诗歌风格7(.)名蓄蕴藉的艺术手法8(,)9五、结语H参考文献11致谢11李冶诗歌研究徐高峰一、引言唐代是诗歌高速发展的朝代,道教的发展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提升,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有许多人拥有道土和诗人双重身份。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女冠诗人和一些文人雅士的交往,使得她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一定提升。李冶,字季兰,就是中唐初期著名的女冠诗人,唐景三年(709年)出生在江南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流传下来的诗歌在全唐诗中收录了21首。李冶诗歌善于用格律,在当时的诗坛

5、有很大的名望。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对于李冶的研究,多是将其诗歌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而对其诗歌本身内容的解析有所涉及,但都是片面的、浅显的,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特色更是很少提及。因此,通过深度剖析李冶的作品,挖掘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非常有必要。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李冶的人生经历和唐代诗坛的时代背景,拟对李冶的诗歌从三个方面作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考证生平与创作。其次,对诗歌的题材及内容作分析。最后,分析研究其诗歌的创作特色。二、李冶生平与创作李冶的一生坎坷,为情所困,但也依然过得很精彩。李冶四五岁便会咏诗,却又被父亲曲解了诗的意思而被送进了道观;一路上也对数个青年才俊

6、芳心暗许,却没有一个能与她长相厮守;因为才华横溢得到皇帝的赏识,却又因为一首诗而葬送了性命。这个才女的一生就是这样的曲折坎坷。诗人现在所留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但正如苏者聪所说,“她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每首都如明珠翠玉,闪烁发光;在唐代数以百计的女诗人中,李冶也是佼佼者,不愧为女中诗豪”(U(一)幼童季兰咏蔷薇李冶家境不错,从小家人对她的教育十分关注,除了随父亲学习琴技外,李冶还对诗有深入地学习,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她对诗句的理解,在吟诵诗句的时候往往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李冶本身的天赋也是极好,在良好的文化环境熏陶之下,她四五岁便能有感而发的咏出几句诗句。虽然李冶的琴技也是进步神速,很快便超越

7、了其父亲,但是李冶还是对诗更加情有独钟。在李冶六岁的时候,与父亲在花园里游玩,经过一个蔷薇花园。花园里娓紫嫣红,一朵朵花蕾将庄园点缀得五彩缤纷,仿佛是天穹上的彩虹坠落所化。蔷薇园中的一些花修剪整齐,一些枝条在地上四处纵横,无人去搭架子,幼时的李冶看见了到处生长的蔷薇,便吟出一首写蔷薇的诗歌:“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J这句诗的意思是,这蔷薇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把架子搭好,不然枝叶、花都开始出格飞行、乱蓬蓬的一片,像人心烦意乱时的心情一样。父亲听到年幼的李冶作的诗,惊讶女儿的文采,但把“架却”谐音“嫁却”,同时觉得女儿虽在咏蔷薇,实际是春心萌动,担心以后会成为失行妇人,便想要把她送进道观里接受熏

8、陶。(二)玉珍观中风月情李冶从小就在玉真观中修行,并把名字改为了李季兰,家人因为她幼时作的一首诗担心她长大后不守妇道,希望通过青灯黄冠的修行,来帮助她消除生命中的孽障。李冶从小聪慧过人,得到了观主的欣赏,对她更是精心栽培。在三峡流泉歌中可以看出李冶在音律上得到了很深的造诣。这诗没有女子所该有的脂粉气息,可能是唐代的社会风气比其他朝代要开放,使得年轻一代女性即使深受封建陋习所禁锢,也忍不住想到外面繁花似锦的红尘世界中去,再加上从小就在外修行的李冶更不受管制,形成了她年轻气盛的豪迈情怀。据资料记载当时人们对李冶的评价: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在李冶还没接触外面的红尘世界时,能从她的感头中

9、看出她的一些小心思,即便被寂寞的道观锁住了年轻少女的美好年华,压抑着自己,但也是渴望得到解放的,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青年。在一个春日的午后,她与青年朱放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间非常投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两人开始往来,解放了李冶长期被禁锢的真性情。但好景不长,朱放为了自己仕途远赴江西,两人挥泪而别,这一段美好日子正式结束。从此山高水远,只能靠书信联系。李冶曾寄给朱放一首诗一一明月夜别留来倾诉相思之苦。李冶像一位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写下了相思怨饱含相思之苦,体会到与情人离别的苦愁。但在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并没有闲暇世间去谈情说爱。在得不到情人的回应,自己孤独等待的时候,另一个

10、青年闯入了李冶的生活,他就是陆羽,两人惺惺相惜,交往时间长了就成为了挚友。湖上卧病喜陆羽至这首诗是李冶赠给陆羽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在李冶生病时,得到了陆羽的悉心照顾。不过这份情谊很快就结束了,陆羽也为了他的仕途离开了。皎然是李冶与陆羽的一位共同好友。李冶深深被皎然的才华所吸引,还曾经用诗向皎然暗示自己的情感,但皎然经受佛教熏陶,心如止水,只想远离世俗的烦恼,为此李冶对皎然更加地敬重与佩服,两人仍然是朋友。在当时,李冶交往的人有很多,有文人雅土,有和尚,有官员,在全唐诗中都有记录他们相互赠诗。(三)悲凄俊妪棍下魂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唐朝百年繁华被打破,最终走向衰落。在兴元年间

11、,长安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德宗逃亡,而朱讹篡位,这时的李冶年老无力逃亡,只能留在长安。由于当时李冶声望较高,被迫为叛军朱讹写赞颂诗,这首诗因此拉开了李冶悲惨命运的序幕。后来动荡平复,德宗下旨将其乱棍扑杀,当时75岁年老体弱的李冶在酷刑之下死去。三、李冶诗歌内容分析(一)爱情诗李冶借助她女冠的身份,能和当时的文人交际,在封建社会的唐朝能做到这样的女诗人是非常罕见和珍贵的,但也成为别人茶余饭后闲谈的对象。唐才子传记载“时来往刻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畲有诗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浪谑至此J后人从其诗句或其它史料引证,认为浪谑至此”并非无根据。不过这些评论都是以

12、封建伦理道德为出发点的。李冶和阎伯均、朱放这两位男人关系甚为密切。在与阎伯均交往时创作了思恋诗:送阎二十六赴判县流水闾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逼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判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诗人站在岸边,看着情人乘坐的小船渐渐远去,芳草在何处都会生长,就像诗人在何时何地都对情人有无限的思念,自己和芳草一样有情义。颈联写的是诗人在梦里与情人相会,虽相隔千里,也不能阻挡。尾联运用了阮郎典故,盼望早日重逢,情人不要向阮郎学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的思念,希望情人早日归来。还有一首写给朱放的情诗寄朱放: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

13、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在诗人面前有漫长的山川河流和漫长的旅程阻碍着,不然就和他一起离开了,诗人对情人的思恋不分“晓夕”经年累月的压在心头上。看着那满山绿油油的草木,婢紫嫣红的花儿疯狂地在生长着,觉得跟自己的思念一样也在无法控制增长。思恋是苦涩的,思恋也是甜甜的,离别之后有无限的思念,都留到下一次重逢的时候表达,再次相逢是喜悦的。相思何苦,相逢何喜!诗人待情人一片真心。诗歌的首联颔联写诗人因为思念所描写出来的景。尽管隔着山隔着水,诗人也要盼望着,明明知道看不见情人的身影,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念,还是要盼望着,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行为,希望情人早日归来。诗人爱得如此深沉,所以将她深重浓烈

14、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友情诗诗人在经历如此多的情感伤痛后,也逐渐看淡了。认识到人生难得一知己,于是在友情诗方面的作品有如下: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诗人因为身体上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只能卧病在家,心里也深受孤独寂寞的折磨。面对好友的来访,排解了自己孤独的情感,对好友充满感激之情,掩盖不了自己的喜悦之情,知己来访,暂且借助一杯酒,趁着酒兴,赋诗解忧愁。寄校书七兄无事乌程县,蹉蹈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诗人是程乌县人,自觉糊里糊涂就过完一年了,多少有

15、点伤感。诗人这一年过得很寂寞,校书哥哥是怎么度过的呢?诗人在远方过着散仙般的生活,自由自在,哥哥却是宵夜从公,在路上奔波。当哥哥路过大雷时,别忘了给写封信来啊!诗人也想知道校书是否寂寞,说说沿途的景和事,以消遣寂寞的时光。诗人这般心思细腻,关心好友。(三)遣怀诗因为女冠诗人这个身份的特权,她可以和众多的诗人交往,但她还不能像男人那样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去当官,可以去拜访好友,甚至可以去花天酒地来消遣自己的时间。因此,在诗人的作品中,很多时候都表达出了自己深受相思之苦的折磨。如: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都说海水深,却远

16、不及诗人相思之深,大海虽大尚且有边际,但是相思之苦缥缈无边。在一个个孤独的日子里,只身带上琴走到高楼,把相思寄托在琴声里,但高楼里空空荡荡的,到处都是缠绵的月光,显得更加地空虚。弹着相思的曲子,琴声更让人孤独,让诗人肝肠寸断。又比如:感兴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整日只有云雨常相伴,人们离家远行,和雁南飞一般,总会有归来的时候,说明有情人的分别,是会有相聚的一天。玉枕原来是一双一起眠,但现在只剩自己孤独一人,只能整夜以泪洗面,银灯照亮过曾经的美好时光,如今只照着空室和不眠的自己。抬头看明月,相

17、思的含义,俯看流水,有寄写书信的想法。却回忆起当初的美满日子,无限的思恋留给了自己。再比如:偶居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偶居是诗人情感表达比较含蓄的一首诗。对诗歌的前两句钟惺有这样的评价“浮云去不还上,何处着心远二字。有此二字,便觉语意有神,乃知用字贵在能思J紧接着又评论了后两句:“妙在全不似题。一欲着题,便入庸流一路去矣。”诗人对情人的思恋就像天上的浮云,任由狂风吹响遥远的南山北山,摇荡不止。这首诗的题目与内容并不相符,题目写的是居,内容却不着题。诗人的相思之情难以排解,那就让这情感跟云、风一起成长吧。(四)听乐诗李冶的代表作听乐诗从萧叔子听弹琴,斌得

18、三峡流泉歌: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复,直是当时梦里听。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闰里。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源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给听乐诗的发展提供了轻松愉悦的环境,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听乐诗。诗人的家在巫山里,经常在家欣赏三峡的流水声,因而对三峡的流水声非常熟悉。诗人描写的山峡流水音乐有时像在深邃的闺房里回荡,有时又像崖上巨石落下传出巨响,有时又像腾飞的风波、疾走的涌浪的响声,而有时像含风雷曲,一会儿又像溪流被阻挡,小声地呜咽着。把

19、各种响声编织成美妙动听的曲儿,琴声好像过耳即逝而又就在耳际,让听曲人随着琴声跌宕起伏,不禁沉醉在乐曲中。(五)哲理诗李冶的诗中还有一首六言哲理诗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首哲理诗很特别,一个“至”字在这六言绝句中反复出现了八次之多,所以取名为“八至”。第一句说的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没有绝对的位置、距离,所以东西是可远可近的,也可以间隔为零。如果两物沿此两向渐去渐远,可以无穷无尽的,但却仍是一东一西,有辩证的意味。第二句,清溪跟江河海湖不相同,能一目了然看到水底深浅。都认为溪是浅的,溪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浅:在水流缓慢而且清澈的溪流,往往会让人产生“深”

20、的错觉,因为它可以倒映一切物体,如鸟儿、白云、太阳、星月、树木,让人感觉距离更远了,深浅莫测。第一第二句诗都同属辩证法,不过第二句诗更让人联想到人生百态。第三句或许是最易读懂的一句,道理很浅显,有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旁观者站得高,自然视觉好可以看得更远。至于日月,就算在现代也还是高不可测、遥不可及的。天体和地球的相对距离就是“高”,天体发光的强度就是“明”,看似随口一说的句子,但实则妙不可言,如果全诗每一句都是警示名句,会让解读人费劲,而穿插一句简单易懂的句子,让人感觉恰到好处,还能引出下一句。最后一句与前三句又不相同,专指人情言之,并不是物理辩证范畴。夫妻关系可以“至亲”形同一人,

21、前提是夫妻间没有冲突。可以是“至疏”最遥远的距离,正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封建社会的男女地位不平等,男女成为夫妻也仅仅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的居多,这些都是造成“至疏”的原因。这一句诗感觉是饱经人事才能明白的道理,或许李冶看透了人间的情爱,才有感而发。四、李冶诗歌特色李冶的一生是悲惨的、坎坷的,但这些不幸的经历也为她提供了许多诗歌的灵感与素材,使她的诗歌作品发挥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对其诗歌特色,很有研究的必要。(一)率直真切的诗歌风格李冶是道观女诗人,这个特殊的身份让她的见识更广,也有更自由的生活,所以她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毫不避讳地抒发出来,呈现出率直真切的诗

22、风。李冶会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面对爱情比其他女性多了几分冷静与深刻,任情放达之余不失清高飘逸。其诗作有一种洒脱的风情,而且诗理性独立,意境深长,难寻一丝脂粉气息。诗人直率,不同于其他女诗人那么娇柔。正因为是女诗人,她的日子自由闲适,从她常用的意象多冲淡、深远,类似于“风云”“月”“柳”“沙,“西江水,“芳草,“树木”等,都可以看出李冶受当时文人影响,风格极具隐士的志趣,展现出自由闲适的情怀。李冶诗言浅意深,看似随口一说,而不落俗套,有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她的诗看似平平无奇,非常地朴素,但其中蕴含着深情。如送韩揆之江西寄朱放中李冶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华丽的修饰,力求在平凡中出惊喜,有一种真

23、朴淳厚的气质,诗人高超的功力完美地展现出来。在明月夜留别中,李冶运用了各种意象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月亮意味着离别,她的相思跟月一样,用人比喻月,用月亮形容人,在离别的的情景中有着淡淡的忧伤,现实的情景跟她的相思结合在一起。在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这一诗中,直接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加修饰地抒发出了自己的情感。(二)含蓄蕴藉的艺术手法李冶在诗歌创作中有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追求新奇和表达情意,例如用典灵活,工于格律。1 .用典灵活用典是修辞手法里面的一种,李冶留存下来的诗歌很多都有用典。用典能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意思,又能减少语辞之繁累。其中寄校书七兄的典故用得妙,“远水浮仙棹,寒

24、星伴使车”这一联中,前一句用的是博物志杂说中的典故,“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一句的之典源于后汉书李郃传:和帝分遣使者至州县观采风谣,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日:“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日:“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J5诗人运用这两个典故,写出了校书此番出去是奉命行事,而且是坐船。这两处用典对称工整,与事实结合得天衣无缝,实在是妙,因此得到后人的赞誉。在尾联也运用了典故。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

25、妹书,诗人用此比喻自己跟校书的关系,自己是鲍妹,对校书以兄相称,点明了题目。在感兴中“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运用了典故。诗人羡慕肖史弄玉结为夫妇成双成对,虽然最后他们离开人间飞入寂寞之仙境,使人感到可惜、难过。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也为自己一个人寂寞的生活而感到难过。2 .工于格律在唐才子传里面提到李冶“尤工格律”。李冶的诗歌大部分都是五言律诗,这些诗歌格式都做到对称严整。如寄朱放诗中的每个词都能在下一句中找到相对称的,用之表达出诗人的相思浓烈。又如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中的颔联颈联也是对称严整的,但是最能体现李冶对格律熟练运用的是那些不遵守格律诗格式、规则的诗作,仅凭

26、诗歌对称工整是不能体现出诗人“尤工格律”的。李冶诗歌中有颔联颈联两联不符合律诗规律的,其中三首颔联不对称的诗歌代表有:寄校书七兄中的“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送韩揆之江西中的“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送阎二十六赴刻县中的“离情遍芳草,无处不姜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李诗的一个评价是:“以五言擅长,如寄校书七兄送韩揆之江西送阎二十六赴判县诗,置之大历十才子中,不复可辨。”颈联不相对的代表作:比如相思怨的颔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这几首颔联颈联失对,突显了李冶较强的格律能力。(三)意象的运用意象的运用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是很常见的,将主观的情志心声寄托在客观景物之中来表达。在李冶的诗歌也多

27、次运用到“水”的意象和“月”的意象。1. “水”的意象“水”的意象在诗歌中是最为传统、古老的意象之一。古代文人常运用“水”的意象,如在诗经楚辞里就曾有出现。李冶在诗中运用了大量“水”的意象,如明月夜留别中“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相思怨中“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八至中“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送阎二十六赴刻县中“流水闾门外,孤舟日复西。”寄朱放中“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感兴中“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送韩揆之江西中的“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溢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李冶现存的诗歌里有一半都运用到水的意象,而且每个“水”的意象都蕴涵着不同的

28、含义,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出现的“清溪”、“海水”、“流波”、“流水”、“江水”、“潮水”都是水的意象的其他形式,水的意象可以是大范围的江海,也可以是小小的溪流。一般的情况下,水代表着阴柔,常被看作是人间爱情的象征,水也代表着长相思,中国古代传统都是以水写相思,以水承载相思。在感兴中,诗人对情人的思念无处不在,希望自己的思念能随着流水送至情人身边;在送阎二十六赴炎IJ县送韩揆之江西寄朱放中,诗人将思念寄托流水,通过延绵不断的水流流到千里之外追寻情人;在明月夜留别中运用“水”的意象是最为特别的,诗人把相思情感寄托在明月之上而非流水,但饱含相思的明月需要“水”的意象托送到“上层城”。这

29、几首以水写相思的诗中,相思怨里“水”的意象运用得最出色的,也最具有代表性。诗中把相思与深不可测的大海联系在一起,即便很深的大海也不及诗人相思一半深,大海是有边际的,而诗人的思恋是无边无际的。李冶的诗歌描写方法不仅仅是继承了南朝民歌西洲曲,还把常规的“相思如海”的写作手法转化为海与相思的对比,使“相思”也具有“海”所具有的特征如深、广阔、神秘、未知等,这种写法在后世中也有所继承,如白居易和宋代女词人乐婉都曾用过这种手法创作。2. “月”的意象李冶诗创作中还会经常出现“月”的意象。月是天地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它具有恒常性、普遍性,而且并不是时时可见的。因为它有阴晴圆缺各种状态,又难以预测出月的具体情

30、况,只能等看见了才能知道它的状态;它也没有太阳那么热情、灿烂,往往都是清寒、冷寂的,因而在古人的眼中月是清幽空明或者是孤寒凄凉的意味。李冶有5首诗中共有七处出现了“月”的意象。月亮能触发人们的心弦,牵动人们的情思,勾起人们的遐想。其中运用了“月”意象的诗句有,八至中“至高至明日月,至来至疏夫妻。”得阎伯钩书中“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钧。”感兴中“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明月夜留别中“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相思怨中“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这些运用了“月”意象的诗句与前面“水”意象意蕴内涵大体相同,绝大部分诗都是抒发诗人对情人的思念与离

31、恨之情,只有一首八至是说明人生哲理。在相思怨中写道怀人带一把琴独自登上那座高得像隐入圆月月光阁楼。在感兴中写仰望月亮似乎情人在说些什么,低头望流水想要将诗词送到你面前。得阎伯钩书中写情人离开后满怀惆怅对月相思。“月”的意象都塑造一种清寒、冷寂的氛围,来抒发离愁别恨。明月夜留别中“月”意象用法与之前的不同,此诗把自己与明月相比,一方是饱受离别相思的折磨,一方是默默无语、普照大地,这一对比突出了即便两人分隔两地,情人并无归期,也不能阻挡诗人的深情。其后“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这一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月光,希望自己的思念能像月光一样普照天南地北,能穿透“云间水上”追踪到千里之外情人所在的“层城

32、”,这样诗人就不用受空间束缚,情人能直接感受到思念。五、结语李冶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从小被送进道观,以女官诗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作为诗人她具有才情,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最后却因诗被皇帝召见,断送了自己宝贵的性命。作为女人,她没有婚姻,甚至没有真爱,每段恋情都失败告终,而她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爱情努力,却终没能遇到值得托付真心的“有情郎”。作为女冠,她又必须与世人交往周旋,用诗才赢得了后人的赞赏,诗才得以被传唱,成为一名名传千里的女诗人。李冶创作的诗歌较多关注内心情感世界,体现了女诗人的创作特点,还有一些诗歌展示了思辨色彩,这是一般女诗人少有的诗歌类型。李冶在

33、表达情感上是大胆的、率真的,突破了前女诗人的“内敛含蓄”的风格。诗歌还运用了很多艺术手法,如用典灵活、工于格律、意象的运用。对于李冶诗歌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为其他研究者树立更加客观的人物形象,对当代古典文学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李冶诗歌作品仍然需要更深入具体地分析,这些不足之处还需研究者继续努力。参考文献01苏者聪.国帷的探视一一唐代女诗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294.02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6.03钟惺.名媛诗归口.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45.04(转引)林雪铃.唐诗中的女冠IxI.北京:文津出版社,200

34、2:155.0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796.06辛文房.唐才子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9.07纪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Dl.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08西洲曲: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沈德港选编:古诗源,北京:2006:24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我的大学生活己经接近尾声了,回想一下这段大学生活,心中充满着感激和留恋之情。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赵婿老师,本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是与老师花费的心思密不可分的。从选题到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等整个过程,老师给予了中肯的建议,经过了一遍遍地调整结构、修改论文格式才能最终定稿。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感谢我的班主任陈跃老师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16汉语言专业的所有同学,一起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这里专心学习,陶冶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