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漂亮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闻,爱读书学习,尊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簇新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2、理解鲁迅在永别家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剧烈的爱憎感情。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依次有层次的记叙,精确的形容,精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调。4、能够记叙自己经验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溢,增进记叙的爱好。教学重点: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准确运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教学难点:1 .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殊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争论的含义。2 .正确
2、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看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留意质疑问难与相互切磋2、留意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育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投影)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旁边,鲁迅
3、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斗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当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气,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决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平安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举荐,在厦门高校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觉,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
4、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行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起先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早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安慰“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鲁迅在厦大期间写的后五篇回忆性散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此前在北京期间写的前五篇回忆性散文有: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敏捷,抒情
5、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肃穆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胆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在百草园中有好玩的植物、好玩的动物组成了好玩的活动,可以干好玩的事情,听好玩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以满足孩子的新奇
6、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视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很多学问)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1、供应话题,四人小组探讨沟通:全部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2、班级沟通。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具体,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具体?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溢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活敏捷现的出现在眼前。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
7、栏、皂荚树、桑根。一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一一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2、品尝词语A、()菜畦、O石井栏、O皂荚树、O桑根。鸣蝉()、()叫天子O向云霄里去、()黄蜂()在菜花上B、()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枇谷,棒上O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朗读其次段,划出能精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石井栏“光滑”
8、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新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智轻捷和儿童艳羡不已的心理。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致。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新奇好知酷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实行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依次,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螫、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气
9、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原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予和善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奇妙色调,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爱好?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终让
10、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辩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加了更多的奇妙色调。六、课文小结,巩固延长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特别之多。)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获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嬉戏。请你仿照鲁迅描写冬天捕鸟运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11、(老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选取自朝花夕拾鲁迅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按空间转移依次一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乐园”的乐趣)不必说(碧绿)菜畦(光滑)石井栏静景低春季整体概貌(略写)(高大)皂荚树(紫红)桑棋也不必说鸣蝉(长吟)(肥胖)黄蜂(伏)动景高夏季(轻捷)叫天子(直窜)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动景高秋季分写局部(详写)单是就娱蚣、斑螯(喷烟)木莲果实(莲房般)静景低何首乌根(拥肿)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冬季奇妙色调:美女蛇的故事(联想)酷爱自由快乐生活,
12、酷爱大自然。其次课时一、复习回顾,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会了作者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验,这节课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三味书屋。二、快速阅读,感知“三味”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满足?不满足?(拘束人的礼节:拜鹿一一拜孔子,拜先生;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读的内容大多不懂。)三、研读赏析,读书生活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连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第九段奇妙地过渡的,这一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示意对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足。2、其次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学习三味书屋的生活1)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2
13、)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亲善、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究学问,封建教化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写人:客观、带有感情。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看法?探讨明确: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学问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淘气,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索,探讨: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味同嚼
14、蜡,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味同嚼蜡作对比,表现了儿童酷爱大自然、宠爱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化表示不满。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酷爱,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天真、无趣、快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确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赐予适当确定。第一种说法,依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化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其次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5、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阻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味同嚼蜡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化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蜜的快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学问的追求,是一颗天真淘气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事实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四、互
16、动释疑,拓展延长(一)互动释疑:“似乎”和“确凿”冲突吗?“教参”答案: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晰还不敢说。“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这样,而事实上不是这一句的意思是:从表面看的确只有一些野草,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但事实上有很多好玩的事物,是“我的乐园”。所以不但不冲突,还表现了鲁迅的语言艺术。(二)拓展延长:1、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提起鲁迅,人们经常会想到他的肃穆、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觉,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绚丽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
17、耍中充溢幻想,肃穆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活泼、天真、新奇、求知欲强等)2、你怎样相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学问,而且自由自在;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味同嚼蜡。)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亲善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否存在对比三味书屋并不像人们分析的那么坏,那么可怕,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无意持批判看法,因此,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也就不存在什么对比的问题。A、可从六个细微环节看:1 .据寿先生之子寿洙邻在我也谈谈鲁迅
18、的故事一文中写道:“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前临小河,架石桥以渡,后有竹园,修竹千竿,门前有小院,簇种花草,后有咱怡亭一间,前后还有高大的古木,珍贵的花草。可见三味书屋的环境特别幽静,是一个读书的好所在。屋内正中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这说明陈设并不算古旧,气氛也谈不上沉闷。至于说学生要两次行礼,这也完全正常,如今学生上学不也要向国旗行礼,向老师行礼吗?何况“其次次行礼,先生便亲善地在一旁答礼“,这是必耍的礼貌教化,谈不上礼仪陈腐。2 .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么回事也无可挑剔。3 .关于戒尺和罚跪的问题,文中说得很清晰:“不常用”,“一般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19、,。”周作人曾经指出,寿先生“不打人,不骂人”,“罚跪我就没有见过“。很明确,先生虽然严厉,然而不失开明。4 .至于鼎沸的读书声,读的尽是一些艰涩难懂的内容,鲁迅对此也只是一种绘声绘色的回忆,并无批判之意。当时没有白话文,只能读那些古书。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不能苛求于古人。5 .关于寿先生读书的声调、姿态,那是进入了文章氛围、激起内心视象的特别投入的一种好的朗读,真可谓是声情并茂。6 .最终谈谈学生在读书时的小动作问题,小动作过去的学生有,当今的学生也不少。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是特别用功的。寿洙邻说鲁迅“风度矜贵,从不违犯学规”,”虽不留意正课,但未尝欠课,一见了了,不劳记诵,间出余技,
20、为同学捉刀鲁迅写这个细微环节,并不是为了说明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像“牢笼”,他只不过认为好玩,活敏捷现地描写出来罢了。B、还可以从“百草园”的描写不全是好的、乐的,也有阴暗的,可怕的一面看;“三味书屋”的描写不仅不坏,还有特殊值得津津乐道、特殊值得骄傲、得意的事情:如对百草园里的赤练蛇的描写,有恐怖色调,说明“乐园”也有“不乐”(只是好玩)。再如在三味书屋,“我”能够看到上学前请长妈妈都难得找到的各种小说,并描摹了成本成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后来还卖了钱,这对于少年鲁迅来说,不知道是如何得意,如何骄傲的美事,由此说来,三味书屋不但不行怕,而且是一个值得“我”回味一生的好地方。从
21、这两个细微环节可以看出,鲁迅原本就没有把前后两部分对比起来写的意思。五、总结存储,作业延长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好玩的生活。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第三课时体验反思,拓展延长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学习生活的相识。你宠爱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你宠爱什么样的老师?你认为嬉戏与学习之间是冲突的吗?你是怎样相识的?鲁迅写三味书屋是为了批判封建教化吗?从新的视角来探讨作者的意图:假如我们认为鲁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合起来写是为了达到批判封建教化制度的目的,事实上这种评判已经忽视了作家的某些本意。从根本上说,这篇文
22、章传达的是一种作者感受到的人生况味,是人生不是社会,是况味而不是思想,用“时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量,都不尽其然。只有那些能体会到作者人生况味的探讨者、读者,才会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气韵。而鲁迅正是通过对人生阅历通感的把握,找到了一条通往读者心灵的最佳通道。而我们仅仅把它理解为对封建教化制度的批判,即使不是曲解,也是对作品审美意义的减弱。2、搜集资料,沟通相识,走近鲁迅。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肃穆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一.从百草
23、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一、引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憧憬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需告辞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介绍鲁迅生平简历。介绍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他在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耀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家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芟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
24、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只有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或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J二、篁体把握1、揣摩标题含义:学生探讨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依次来写的。b)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其次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c)表明白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2、默读课文思索问题:a)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b)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c)圈出你不相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3、强
25、调以下要点:a)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一、(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So二、(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b)结合课后练习一3谈谈作者的感情。(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口好玩的动植物(2)2奇妙的传闻(3-6)3雪地捕鸟(7-8)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倾向第三条,最终一段话表现了对儿时生活的留恋)c)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这样写有什_么好处?(感情丰富,符合孩子的心理,突出学生练习了对百草园的依恋)d)仿照“或许或许或许总而言之”句式造句字词攒(cu6n)凑在一块儿。拗(d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
26、思。确凿(zao):的确。菜畦(qi):菜地。桑根(shen)轻捷(jie):轻快。蟋蟀(xi)(shuGi)臃肿(yng)(zhng):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脑髓(Sln)适宜:适宜。书塾(Sho)方正:正派。博学:学问丰富。蝉蜕(chan)(tui)人迹罕至(hn):少有人来。迹,踪迹、脚印。罕,稀有。人声鼎沸(ding):形容人声热闹。沸,水开。皂荚树(jid)油蛉(Hng)斑螯(InGo)珊瑚珠(Shdn)(hU)敛(Iidn)收拢。枇谷(bi)系(ji)打结。窦(d6u)厥(ju6)倜傥(ti)(tng)叵(p)盔甲(kui)锡箔(b6)长吟:长声鸣叫。机关:这里是隐私的意思。无
27、从:没有方法。消释:溶解。渊博:(学识)深而且广。其次课时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给你们什么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二、百草园1.读其次自然段。老师范读,学m3*扬描写2.思索下列问题:生齐读。探讨a)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下列问题b)作者如何将这些景物联系在一起。c)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俱全;层次井然,条理分明,由整体到局部)学生单独回答d)仿照这个句式造句三、美女蛇的故事作用皿、雷地捕鸟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爱好?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对描述百草园产生了什么作用?(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加
28、了更多的奇妙色调。)这段描写有什么特点?(动词运用精确)仿照这一段写一段话,也运用一系列动词。五、解决疑1、三味书屋:“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难的句子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i”的古语。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2、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3、上九潜龙勿用:“上九”即初九,“潜龙勿用”即龙德而隐。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短暂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是宣扬消极避世人生看法的)从百草园到
29、三味书屋教学目的一、学习课文细致视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实、生动地描写事物,同时奇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主题。二、鲁迅先生从小酷爱大自然、酷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学问;也揭示了封建教化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教学设想一、支配两教时。二、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是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细致体会,反复朗读成诵。对非重点内容,例如“美女蛇”的故事,只需略讲,至于私塾先生所念的书的内容,艰深难懂,要求学生读时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说明。三、文章词汇丰富、篇幅较长,要布置课前预习。词语教学可以分散在两教时内完成。四、要求学生细致视察一项体育活动,课后完成“思索和练习四”。第一
30、教时教学要点一、简不作者和朝花夕拾。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一一6小节)并驾驭这部分课文中的词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作者简介和题解: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下同,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总表)诞生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都从报纸、电视、电影中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宏大形象。请同学们参照课文注,具体了解一下鲁迅的生平。(学生读注)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美丽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白作者回忆童年生活
31、的地点范围。二、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确凿zO,菜畦q1,桑根shn,轻捷,油蛉ling,斑螯md。,缠络ch6n,攒Cuan,珊瑚Shanhu高枕而卧,豁hu6,敛Iidn,脑髓sui,生疏mb。三、学习新课。1 .启发学生分段。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样分?回答,归纳:第一部分(第1-9节)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其次部分(第1024节)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2 .集体朗读课文第1节。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状况?回答,文章一起先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
32、历以及现在的归属。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似乎是冲突的,事实上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一一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百草园的确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妙的印象,或许还不那么的确,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二“只有一些野草”尽管可能有不确凿的地方,那是“我的乐园”倒是确凿的,“但却”表示语气的急转。第1节是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百草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3 .默读课文第2节(或听录音),思索:(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3)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实、生动?(4)
33、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划线作记号,打算回答。)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回答: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娱蚣”、“斑螯”、“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提问: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黑板在括号里填上准确的词语。)板书设计(写在小黑板上)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季(写在小黑板上)。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
34、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秋季。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这撇开的说法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调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娱蚣,好玩的斑螯,(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梅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提问: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回答:用了“拟人”和“比方”的修辞手法。齐读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5、”齐读比方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假如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远。”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绘声绘色、亲切感人?回答,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视察,熟识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一一这个童年乐园的酷爱之情。齐读课文第2节,读后说说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回答:百草园有美妙的景色,无穷的乐趣。老师小结:第2节里文章第一部分的其次层,描写百草园景色(写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到处表现出儿童的新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酷爱。指名学生朗读第2节。(朗读时要留意语调,要能表现儿童
36、的情趣。)学生轻声读课文第2节,加深印象,快速记忆,争取背诵。学生试背课文第36节并思索:这儿写了什么事?回答: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层。这故事是带有神怪色调的民间传闻,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宠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缘由。(另一说法可供参考: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们理解“我觉得做人之险”的道理。处在1926年的黑暗时代,要时时防备暗中有人算计;更要擅长识破“美女蛇”那样伪善狡猾的敌人。这里作者横刺一枪,以“旧事”讽刺“时事”。)四、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 .做“思索和练习五,3 .预习课文
37、(第7节到末尾)的词语,其次教时教学要点一、接着学习课文(第724节)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二、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词注音,正音,然后释义。)鉴赏,人迹罕至hn,觅食ml,竹筛shdi,枇谷bI,系ji,传授shu,书塾shu,渊博yun,消释,宿儒ru,蝉蜕tui,人声鼎沸ding,窦d6u,厥土ju6,倜傥tit6ng,金叵罗p,盔甲kuI,绣像XiUo三、指导学生学习新课。1 .齐读课文(第78节)。提问:这几节主要写了些什么?回答:写雪天捕鸟,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默读课文第7节,划诞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作者用“扫
38、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精确地登记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特别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爱好。文章第8节又描绘了一位和善、沉静、有丰富捕鸟阅历的农夫一一闰士的父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时代对劳动人民的才智与才能敬佩的心情。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四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2 .轻声齐读课文笫9节。提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回答,归纳:这儿用了三个“或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缘由进行推想,补叙园中孩子气的活动一一毁泥墙,抛砖头等等,同时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
39、第五层,写离别百草园。由这段文章过渡,转入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我”离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儿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其次部分写的就是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3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IO-14节)后回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这些呆板的陈设给人以单调、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正好与百草园的情景形成显明的对比。提问: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回答,小结:“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看法“亲善”,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
40、学的人”,因此,“我”对先生的看法“很尊敬二课文(第10-11节)是文章其次部分的第一层,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4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24节)(一人当“我”,一人当“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朗读第20节时要留意引号里句子的句逗应当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士,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请同学们加上标点)提问:“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怎样的?回答,归纳:在三味书屋,学生正常的发问和嬉戏遭到禁止,因此他们只能偷偷地到后面一个园中去自寻乐趣一一“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41、是单调的:“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二先生的教学方法: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教学内容:“有念”“有念”,”有念”,是封建陈腐,艰深难懂、不适合儿童读的书籍。这里作者照实地描绘了一幅私塾生活的风俗画,一幅生动活泼的“闹学图”:“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当先生摇头晃脑读得入神时,学生做戏、画图,从中自找乐趣。这反映了孩子们的爱好同封建教化内容、方式不相容,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化的厌恶和抗拒。这是文章其次部分的其次层,写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提问:你读了文章的其次部分(第1024节)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回答,归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味同嚼蜡的。文章其次部分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5 .归纳主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同快乐好玩的百草园对比着写,突出了怎样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儿童时代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酷爱大自然,探求各种学问的广泛的生活爱好,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化。6 .归纳写作特点。(1)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中心思想。(2)用词精确、显明、生动,抓住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以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四、布置作业:1 .做“思索和练习四”。2 .抄写课文词语。3 .命题作文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