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抢险救灾工程(二期)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抢险救灾工程(二期)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K路面设计说明由于路基右侧为任河,需设置护栏段,路肩外侧统一加宽0.25m3.3加宽、超高方案1)路拱横坡坡度路拱横坡2.0%;士路肩3.0%。2)路基超高路基设计标高为路线设计中心线,路基超高绕路线设计中心线旋转,按最大超高6%控制I。3)路基加宽路基宽度6.5m按小交通量四级公路I类加宽标准执行。3. 4用地界一般路堤段路基排水沟或构造物外缘以外1米范围为公路用地范围;桥梁段桥梁平面投影边缘以外2米范围为公路用地范围:一般路堑坡顶边缘线以外1米为公路用地范围,设截水沟时截水沟外缘以外1米为公路用地范围。弃渣场等用地范围已给出,均为用地范围。4、路基设计3.1 设计依据及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3610-2019)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3420-202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第三篇路吉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7: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000。2技术标准D设计荷载:公路-II级;2)设计洪水频率:1/25。3、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3.2 路基设计原则3.2.1 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2.2 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
4、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3.2.3 路基设计宜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水浸路段路基边缘标高应充分考虑与设计水位的关系。3.2.4 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3.3 路基横断面布置路基全宽6.5米,其路幅构成为:0.25米(土路肩)+2X3.0米(行车道)+0.25米(土路填前夯实:对基础软上层较厚的填方路段应将软上清除换填、抛石压实、深层排水固结等措施处治O4.4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边坡设计应充分结合边坡的地层岩性、构造裂隙产状与路线关系、
5、岩体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等条件,并兼顾地形地貌、土石方平衡等因素,符合新设计理念倡导的设计思维,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边坡设计与边坡防护工程紧密结合。本次路线大部分沿构造线方向及坡体布设,对于局部地段存在高边坡问题,经本次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可以看出,路堑边坡岩体为震旦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板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层间结合差,形成边坡岩体风化裂隙发育,主要为碎裂结构,不完整或较完整岩体。一般发育2组构造裂隙,边坡岩体受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的影响,直立切坡后易产生滑塌或沿形成锲形体垮塌。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永久坡率:对于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土层1:1.25
6、,强风化基岩1:0.501:1.0,中风化基岩1:0.351:0.75,直立开挖不稳定。建议在高挖方段采用跳槽开挖,应进行支护,能放坡的分段开挖放坡并及时作好护坡及排水措施:无放坡条件的要坚持先支挡后开挖的原则,确保工程安全。受外倾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参见分段评价。4.5填挖交界路基设计为了减少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在路床以下设置三层土工格栅,层间距0.3米,伸入挖方区4米,伸入填方区8米,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280KNm,延伸率W3%。填方区过度段采用挖方中符合填筑要求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土、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如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3m,坡度
7、24圾同时为保证路基地下水排放通畅,在路基填挖交界处土工格栅下部根据地质、地形及地下水情况酌情设置横向渗沟。4. 6斜坡路堤设计对于高斜坡路堤,经计算其整体稳定性,当整体稳定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导致路面开裂,当填方高度8米时于路床区设置3层土工格栅加固:当8米V填方高度W20米时于路床区设置3层土工格栅,斜坡路堤下部附近设置3层土工格栅加固;当20米V填方高度时于路床区设置3层土工格栅,第一级边坡平台下设置2层土工格楣,斜坡路堤卜.部附近设置3层土工格栅加固;当不稳定时,应特殊设计,保证路基整体稔定。双向钢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280KNm,延伸率W3%4.7低填挖路基设计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
8、TGC20-2011)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Q-2006)4. 2路基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路中线处的标高。4.3填方路基设计4.3.1 一般路基填方边坡设计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地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经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路基填方边坡坡率。路段内基本上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方(I类土除外)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耕植上及植物根。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为开挖产生的灰岩、页岩、粘上,路基填方地段地表覆盖层多为厚度不大的粘土,路基基础承载力高、整体稳定性好,填筑材料、地质条件等对路堤建设十分有利。填方边坡高度10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
9、.5;10米填方边坡高度20米时,其上部10.Om高度范困内边坡坡度采用1:1.5,在IOrn高变坡处设1.5m宽平台,平台设3%横坡,IOm以下部分边坡坡度采用1:1.75:填方边坡高度20米,在20米高变坡处设1.5m宽平台,平台设3%横坡,20米以下采用1:2.O边坡率。4.3.2 浸水路提设计路线经过沿河、鱼塘、水库路段,路基设计应从路基埴料、防护、排水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设计水位以下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如碎石土、砂砾土或填石等,水位以下部分边坡采用护脚或挡堵防护。先填筑路基两侧的拦水堤,再抽水,清除河床和水库底的软弱上并压实地基,然后填筑路基。受河水冲刷影响的路段应设置挡土墙保证
10、路基稳定。4.3.3 陡坡路堤设计陡坡路堤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大于3m,阶面设向内倾斜2既的横坡。对于因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整体稳定性欠佳的路段,应因地制宜设置了护肩、护脚和路肩挡墙、路堤挡墙等支挡工程;也可在路堤底部和路床位置设置土工格栅加固。4.3.4 路塌基底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茎、耕植土、淤泥,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设置横向排水碎石盲沟,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在路堤填筑前还应实施地基下路堤1.50=500层厚2/325中硬(软质)岩石压实质量控a划标准:;1路面底面以
11、下深度(B)摊铺层厚(ran)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n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层厚2/3由试验确定才221.5024(23)5.2.2路堤与结构物基底的压实挡土墙基底、涵洞基底换填和涵洞、通道基底一侧需回填后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0%95机桥台、涵身台后埴方基底和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应大于95%5. 3路基填料强度路基填料强度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cm)CBR(%)填料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510下路床30803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215零填及路望路床0-305106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路基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边坡高度采用相
12、应合理的防护形式,为贯彻新的设计理念,切忌避免采用大量与工防护的形式,应把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密切结合,做到环保、舒适、美观、协调、和谐等。边坡大量采取绿化、美化处理,最大限度地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掩蔽工程建设对自然地貌破坏的痕迹:对于整体稳定好,坚硬的灰岩边坡,可不采用任何绿化、防护形式,保持其天然的地质景观。同一坡面尽量采用相同的绿化、防护形式。根据公路建设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近70珞的高边坡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多次坍塌、滑移后最终形成的,应加强施工工艺控制如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建立边坡动态观测监控系统,根据观测数据和结果,即时调整防护措施和防护时机,采取“先防护,后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开挖后
13、,即防护”的措施。路基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坡口外的防护(如有)、排水工作,并作好坡面防护的准备工作,经监理同意后方可开挖:自上而下分级开挖,开挖完一级并及时(间隔不得超过5天)实施坡面防护后,再进行下级的开挖和防护;如设有抗滑桩,应在抗滑桩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再开挖抗滑桩顶以下的坡面。对于土质、强风化或顺层边坡应采取边开挖、边防护的方式,避免在边坡开挖过程发生大面当路基填挖高度小于1.5米时采用低填检路段路基处治。当填方高度小于1.5米时,路面面层底面以下应超挖至路床底部,并换填压实80Cm厚片块石或级配碎石,压实度295机当挖方高度小于1.5米时,岩质路堑换填压实15Cm厚级配碎石:上
14、质路堑路面面层底面以下应超挖至路床底部,并换填压实80Cm厚片块石或级配碎石,压实度295机5、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5.1 路堤填筑1. 1.1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应各超宽填筑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路堤基底:填前清表土30Cnu5. 1.2采用填料应分层摊铺,其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应超过30cm、填石路堤不应超过50CnU6. 1.3台背填料应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乐实性,以砂砾、砾石土和碎石土为宜,碎石土中碎石含量应大于50%。7. 1.4对于沿线灰岩比较丰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路基压实应采用大功率的压路机(功率大于200)与重型压实机具(
15、14T以上)。对下路堤,般最大粒径40cm,且不宜大于摊铺层厚的2/3,压实层最大厚宜为5060cm.5.2 路堤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5.2.1 路堤的压实标准土质路堤压实度标准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no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750J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5注: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硬质岩石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表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
16、(mm)最大粒径(n)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7.50400层厚2/323(3)弃上场可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弃上场坡面须进行防护:弃土场顶面须设置3%的坡度,以利于排水。(4)弃.I场表面须回填粘土层,复耕。(5)路段内清表、清淤产生废方,可用于边坡绿化。(6)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作好弃土场培土复耕工作。(7)本次设计共设2个弃土场。弃土场首先应作好排水、防护工作,在弃土场四周或中部修建排水沟,及时截住流向弃土堆的水流、排除弃土场内集水,解决好弃上场排水系统与天然排水系统衔接问题,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应在适当位置修建挡土墙、护脚等构造物,保证弃土场整体稳
17、定性,避免弃土场出现坍塌、滑动等灾害,对于邻河弃土场的迎水面还应设置抗冲刷设施。弃土场还应作好绿化、复耕等水土保持工作,选择粗生易管、根系发达、改良土壤、生性强健的植物(如洋槐树、泡桐进行绿化,植被采取混播草籽,主要目的在于恢复绿色,增添自然色彩。9.路面结构设计9.1 设计依据9.1.1 设计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12年版: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E20-2015);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
18、GE42-2005):7)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8)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40-2011);9.1.2 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双向双车道。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3)设计行车速度:15kmh4)沥青路面设计年限:8年。5)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TOO表示;6)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积破坏或形成更大的坍塌、滑移,给工程防护造成更大难度。原则上上述边坡的施工,在施工组织上应避开不利季节施工,否则应采取相应的临时的防、排水措施,并经监理和建设方同意。务必请建设单位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开挖后边坡具体情况
19、,按上述要求实施路基防护.6.1 填方边坡防护:填方边坡根据不同的边坡高度和坡脚处地表情况,主要采用了护肩、挡土墙等填方边坡防护形式。6.2 挖方边坡防护:挖方边坡根据不同的边坡高度和坡脚处地表情况,主要采用了路望强等挖方边坡防护形式。7、路基、路面排水及其防护7.1 路基、路面排水7.1.1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排水沟、边沟、截水沟、衬砌拱泄水槽及急流槽、跌水、渗沟、天然河沟等组成。路基排水原则上不与农田灌溉、水塘鱼池相干扰。根据设计径流量计算及当地成功经验,分别确定路界内各项排水设施断面尺寸。7.1.2 排水沟康方路段水田段设置25Cm厚C20险矩形排水沟。排水沟尺寸40X40cm,本项
20、目暂无设置排水沟路段。7.1.3 1.3边沟挖方路段设理25cm厚C20险矩形边沟,边沟尺寸为4040cm.8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路基废方主要发生于较大的挖方路段,应尽量利用其有用部分。弃土堆的设置在充分征求地方意见、兼顾地方综合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量集中布置,严格遵守水土保持的有关法规,与当地农田建设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注意保护林木、农田、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完善排水、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地方规划进行绿化或免垦。(1)路基弃方、借土应充分考虑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运距远近条件,不要因弃土场、取土坑的选择不当引起新的地质灾害,不得膨响路基稳定及斜坡稳定。(2)弃土场排
21、水应结合实际地形,合理设置排水沟,将排水沟与天然沟渠相接,避免冲毁路面结构及厚度如下:5cmACT6C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顶面设乳化沥青透层+封层。路面总厚度25cm。10路面材料10.1材料要求1)沥青为了满足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面层沥青应采用70号A级公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达到下表的规定:A皴公路石油沥青70号技术要求试验项目70号(八)试验方法针入度(25*C、100gx5s)6080JTJT0604-2000针入度指数Pl-1.8+1.0JTJT0604-2000延度15匕)不小于(Cm)100JTJT0605-1993延度(5cm/min、10C)不小于(E)
22、25JTJT0605-2000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JTJT0606-2000闪点,不小于(C)260JTJT0611-1993蜡含量(蒸馆法)不大于()2.2JTJT0615-2000密度(15C)(gcm5)实测记录JTJT0603-1993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JTJT0607-1993薄膜加热试跪163匕、5hJTJT0609-1993顺量变化不大于小)0.8JTJG0609-1993残留针入度比(25C)不小于61JTJT0604-200残留度U(TC)不小于(Cn)(6JTJT0605-1993(2)粗集料技术要求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耐磨、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
23、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并检测与沥青的粘附性,粗集料技术要求见下表。表面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01坚固性,不大于%YT0314针片状棘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20T03129.2路面结构设计及技术参数9.2.1 路面结构设计1)确定设计参数1) 2024年交通量为初年交通量;2039年混合交通量为631辆/日,根据水平三车辆分部系数计算累计当量轴次,屈于轻交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规定,土基模量EO应大于40NPa.因此采用土基模量EO最小值为
24、40NPa进行结构厚度计算。本项目路段属于四级公路设计年限内路面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性变量不大于20mm2)交通荷载参数分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1)50-2017)进行车型分类,车道系数采用水平三确定按照其他等级公路单向一车道取1,。3)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表G1.2各地气温统计资料及相应的基准路面结构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重庆市的基准等效温度为23.6摄氏度,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为1.31,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力、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为1.46.4)冻结指数于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项目所在区不属于冻土地区,冻结系数F=
25、Io摄氏度/天,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1.00.2)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参数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参数结构层名称厚度(cm)20eC动态压缩模量模量(MPa)产一回弹模量(Mpa)泊松比AC-16C沥青混凝土面层510000-0.25水泥稔定碎石基层20-1.8200000.25土基-0.4根据计算,各层永久变形累加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总永久变形量Ra=3.59(m11),本次设计沥青层容许永久变形为20.0(mm),拟定的路面结构满足要求。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得到路表验收弯沉值Ia为40.1(0.0Imm);本工程路基属于中湿类型,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新建路基土基顶面的回弹模量值E
26、0N50Mpa(考虑平衡湿度调整系数和模量折减系数后取值)。采用公式(B.7.1)计算得到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为298.8(0.01三)9.2.2 路面结构组合0.15mm%90-100T03510,075mm%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10. 3透层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应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透层乳化沥青采用高渗透性乳化沥青,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透层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筛上残招物(1.18m11),不大于%0.1
27、T0652粘度公路标准粘度计CJ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残留分含量,不小于%4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X?)0.1r三50300T0604延度(25D,不小于cm-10T0605与粗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常温贮存稳定性:Id,不小于%1T06555d,不小于%5T0655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臼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作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掩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其他未尽
28、事宜应严格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9.1条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基中粒径大于9.5皿,不大于基中粒径小于9.5m,不大于一水洗法0.0751111n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20粗集料磨光值PSV不小于一40T0321粗集科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1级T0616T0663吸水率不大于%3T0304注:对SM即35三11规格的粗料,会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3)细集料技术要求细集料应采用石灰炭等碱性硬质碎石轧制砂的机制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元杂质,关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规格应满足表4-5-4要求,技术指标满足表4-5-
29、5要求。为了提高机制砂洁净程度,保证机制砂0.075加筛孔通过率小于12%的规格要求及颗粒形状,应采用立式冲击破碎设备生产机制砂,同时必须安装有效除尘装置。细集料应搭棚遮盖、防雨。沥青面层细集料规格规格公称粒径(1111n)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10050-8025-608-45025012沥青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8坚固性(311rn)不小于%T0340含泥量(0.075皿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30、一T034510.2填料要求沥青校路面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作为填料。拌和机回收的粉料均不得采用。矿粉必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下表。矿粉在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矿希要求顼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on32.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径范用0.6三11%100T03510.15mm%90100120稠度cm23负荷轮碾试验的砂粘附量(1.WT)gm21.2开放交通Nm2.0湿轮磨耗损失(WTAT)浸水Ihgm297,5T0607针入度25*CO.Imm40100T0604延度54Ccm20T0606软化点tCN53T
31、0606集料用当地灰岩轧制,形状接近正方体,石质洁净、坚硬、粗糙,细集料应采用洁净的机制沙,不得使用天然沙,技术要求满足下表:表集料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原石集料压碎值%28原石洛杉机磨耗率%30集料的坚固性损失%12粗集料的吸水率%3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184.7511rn集料的砂当量%5:65选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得使用回收粉尘,技术要求满足下表:表矿粉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tra3N2.50T0352含水量%1TO103烘干法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殳度范围0.6
32、mm%100T0351设备;摊铺厚度根据设计厚度、松铺系数确定,并用摊铺数量校核;摊铺速度控制在1.52.5mmin内,不得超过3mmin;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离析;机械掩铺后,对局部、边角、接缝处采用人工补铺,补料采用较细的混合料,不得使用单粒粗料和低于压实温度的材料。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5.6条的规定。5)压实成型从路面横坡的低边开始,逐渐压向高边。压路机不得在刚压实的路面上转弯、调头,停止工作时,压路机应驶出作业区外:边、角等难于有效压实的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补压;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5.7条的规定。
33、6)接缝施工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5.8条的规定。7)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C后,方可开放交通。需提前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其他未尽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有关规定执行。10.8基层材料组成设计(1)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IOho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
34、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2)水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拌和使用的非饮用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5.2的规定。非饮用水技术要求项次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PH值24.5JGJ632C1.-含量(mg1.)3500注: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YMA最小值。3)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技术要求下面层沥青混合采用密度级配沥青混凝土C-16C,以保路面的受力性能,性能技术验证指标要求如下表所示。沥青溷合料性能验证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
35、求试验方法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11rn2000T0719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去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275T0729T(TC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22000T0715渗水系数Ml/nin120T073010.6 其它路面结构1)平面交叉及连接道与等级公路平面交叉加铺转角部分采用同主线相同的路面结构。10.7 施工注意事项1)备料各种材料除按本说明要求外,所有材料应有正式的质量检验报告;配合比设计遵循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的原则;正式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以确定各项作业参数、施工机械间的配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按马歇尔试验进行,技术指标符合公路
36、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5.3条的配合比设计规定。2)拌和拌和温度通过直接测定沥青混合料的粘度温度曲线确定,以沥青混合料粘度温度为0.17+0.02Pa.s时对应的温度为拌和温度;每个工作日必须取样一次,进行混合料抽提、筛分和马歇尔试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停机,排除故障后才能恢复生产:热拌沥青混合料储料筒的储料温度不能过高,热料储存时间V2h,不得储存过夜。同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40-2004)第5.4条的规定。3)运输现场仔细检查混合料温度,低于摊铺温度的混合料应废弃,检测温度用长柄金属探针温度计,插入深度15cm.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7、(JTGF40-2004)第5.5条的规定。4)摊铺雨天、下层潮湿或路表面温度低于I(TC时,不得施工。采用具有非接触式找平装置的摊铺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mm)5337.531.526.519.013.29.54.752.36Gl204010090-100一一070Oy一一一1937.5G22040一10090700一070Oy一一一1931.5G3202510090-1001700-51926.5G415-2510090-100O-100-513.226.5G515-20I(X)90I(X)0700513.279G61030一10090-
38、100一一O-IO0-5一9.5-31.5G7102510090-100。100-59.526.5G810-2010090100O-IO0-59.579G910-15一一一一100901000-1005一9.573.2GlO5751009010040700-100-54.7513.2Gll5-10一一一一一I(X)90-1000-100-54.759.5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底基层被稳定材料的天然砾石材料宜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61的要求,并应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应选择适当的碎石加工工艺,用于破碎的原石粒径应为破
39、碎后碎石公称最大粒3倍以上。(4)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粗集料技术要求规格名称工程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址百分率()公称粒径mm)9.54.752.361.180.60.30.150.075XGl35100901000-150-5一一一2.36-4.75XG20-3一10090-100一一一一0-150-2.36XG30-510090700一一一一0-200-4.750-4.75对O3nrn和O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nrn和4.75mm的颗粒含量。对3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的颗粒含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级及二级以下3S042-含量(mg1.)27004碱含量(mg1.)15005可溶物含量(mg1.)100006不可溶物含量(mg1.)5007其他杂志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养生用水可不检验不溶物含量,其他指标应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