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45942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推进畜牧业发展,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畜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性问题,在“十四五”时期,必须要立足国情,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不断夯实畜牧业发展根基,不断提高畜牧业竞争力,为最终走出一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力支撑。一、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畜牧产业发展天然受动物疫情、环境污染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发达地区也受土地、人力资源紧缺等问题制约,新的社会矛盾下更面临食品安全所带来的消费者信心的挑战。我国畜牧业从传统的以“量”取胜,到逐步向“质”转变,期

2、间经历畜禽养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等所带来的阵痛和洗礼,最终走向量质并重,而这也正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随着全市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不断提升,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中小规模和散养养殖的占比仍然较高,而这些养殖场户仍然存在养殖设施设备差、无专业技术人员、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防疫环保管理等意识缺乏等诸多问题,成为畜牧生产安全、环境质量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多重隐患。而现有的大型规模场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支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物联网感知、生产智能化管理上,以及设施装备如精准饲喂、污染控制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

3、间。2 .畜牧业产值效能不高。虽然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饲料转化率、畜禽生产繁殖能力等技术性能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造成畜禽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综合竞争力不强,与国外进口畜禽产品相比,价格上毫无优势。同时就国内环境而言,畜牧业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特色产品,缺乏品牌理念,产品价值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和产品单一化无法抵抗各类成本提升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带来的疫病风险等。3 .畜牧业融合发展能力较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要以“产业兴旺”作为抓手,推动畜牧业发展。而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上还需加快脚步。在畜牧产业链延伸如畜禽产品精深加工

4、,畜牧业与农业其他产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的融合上,缺乏规划和实践,还存在“一条腿走路”问题,畜牧产业单一化仍然较为普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仍然不高4 .畜牧业保供水平还不够。近年来,由于“猪周期”阶段性下行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生猪产能下滑明显,猪肉供应偏紧,保供压力显现。国家提出猪肉自给率保持95%左右的要求,相继江苏省出台相关文件提出70%,苏南地区30%的自给率要求。而在畜牧业发展问题上,因持续多轮的环境治理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如“惊弓之鸟”,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受到重挫,因此政府主导引领的作用发挥不强,主动发挥财政政策支持的渠道不多、力度不大。如考虑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发展,因土地资源和环境

5、资源的受限,发展空间也有不同。因此各地保供给压力巨大。5 .畜牧业队伍力量弱化。主要表现在人员老化。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萎缩,基层条线多年未招录新人,人员队伍严重老化,有些地方人均年龄在50岁以上,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工作要求。同时畜牧业队伍还不够稳定。近年来在推行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压减职能处室,畜牧兽医条线人员多管或分流现象普遍,专注于畜牧业发展工作的专职人员已所剩无几,且工作更多的满足于完成任务而缺乏对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的思考。加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从事专业性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对新发展阶段畜牧兽医工作的科技创新能力、法治建设能力等培养较缺乏,工作行政推动多于技术服务联动

6、,服务企业水平不高,政策落地实效不强。二、新发展阶段畜牧业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强主体、提水平、促转型,努力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1 .规划先行,优化布局。根据畜禽限适养区规划、生态红线等区域大规划,坚持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原则,按照分类指导、各自负责的原则科学规划畜牧业发展布局。对现有发展条件较好的养殖企业,积极协调推动养殖用地和附属配套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不断优化畜牧业发展整体布局。2 .结构调整,精致发展。立足地方自然禀赋和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以“精和特为方针,坚持走彰显地方特色的畜

7、牧业精致发展之路。(1)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保供要求,继续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统筹推进新建猪场投产达产和现有场户挖潜增养。开展优质种质基因挖掘和利用,培育特色品种,谋划打好种业“翻身仗”。通过持续推进各类示范创建,提升全市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2)优化产品结构。加快畜牧业品牌发展,不断强化品牌观念,注重打造“品牌特色”,利用优势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力争形成一批新的名特优畜产品。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鼓励发展山地、林地、茶树果园散养土鸡、土鸭、土猪等产业发展,培育推广地方传统消费畜产品,推广高端畜产品。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产业链上前后延伸,在价值

8、链上挖掘效益,多措并举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3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当前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打造美丽中国的目标。结合畜牧业实际,要始终坚持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循环利用三个环节,大力推广节水节地养殖,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同时探索粪污处理创新技术和工艺的引入和推广,持续推进畜牧业生态、绿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围绕当前畜牧业领域重大技术需求,以“节水减排、节本增效、灭源净化”为导向,加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水禽集约化养殖、肉鸡笼养、蛋鸡减抗、奶牛发酵床养殖、动物疫病净化、新型无抗日粮配方和兽用抗菌

9、药替代品等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畜牧行业精准化管理,构建养殖、运输到屠宰等全链条大数据库,全面打造智慧畜牧产业链生态圈。4 .健康养殖,安全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群众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从温饱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迁移,因此健康安全已然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红线和底线。要始终强化从“田头”到“餐桌”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监管措施的实施,从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强化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监管、规范屠宰管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和管理。着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等智能化设备技术,提升健康生产和安

10、全监管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认证,助推质量安全,始终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抓。积极应对基层机构改革等新形势对当前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影响,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千方百计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5 .产业多元,高值发展。以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为抓手,充分挖掘发挥畜牧业产业与休闲、文旅、教育、文创等产业之间的融合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构建集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一体的畜牧业多元化、高产值产业体系。(1)培育壮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元主体紧密协作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

11、龙头企业联合大型养殖场,适养区内发展养殖基地,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联合饲料、兽药企业或畜禽屠宰企全面延伸产业链经营。(2)大力发展服务型畜牧合作组织。鼓励畜禽养殖企业、家庭农场横向联合,建立畜牧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化、标准化和区域化的生产组织,开展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织和服务,降低畜牧业经营成本,有效控制畜牧业产品质量,有力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3)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化畜牧业链条,如变粪污治理为优势发展有机肥、秸秆加工,农田利用茶树果园观光采摘亲子娱乐等进行产业衔接。打造亲子教育产业链条,迎合城市消费需求,变传统养殖畜牧业为生产知识宣讲教育等进行产业衔接。创新“畜牧业+产业拓

12、展;如与“互联网+”技术衔接,打通扩宽市场产销链条,形成稳定的生产与经营渠道,减少市场带来的不稳定性;与智能智慧产业衔接,提升品牌价值等。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畜牧业在生产规模、结构、方式及理念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给我国农业生产面貌和膳食营养水平带来深刻影响1-3。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推进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草业、部署加快奶业振兴、强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与文件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促使畜牧业取得了生态友好、效率提升、结构优化等显著成效。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仍然偏

13、重单维的粮食安全,统筹畜产品供需秩序、保障食物安全与营养安全的发展理念仍未建立,导致在自给率下降和“双循环”背景下畜牧业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准备不足。贯彻高质量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畜禽良种、动物疫病、养殖技术、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等关键约束,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与问题十分严峻,动物防疫和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科研任务仍很艰巨。1我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我国畜牧业在产能增长、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C4-5o在此基础上,我国畜牧业正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变革生产方式,逐步进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6。1.1 生产规模显著扩大,产品结构日趋优化我国主要畜产品的供给水平已经彻底扭转改革

14、开放初期严重供给不足的状态,从“全面供给不足”发展为“总量供给充足”,但存在区域性、阶段性、品种性供给过剩或短缺等问题,维持稳产保供秩序和提高竞争力是当前主要畜产品生产的首要任务。从图1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仅为943万t,到2014年增长至峰值8817.9万3此后受环保、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2019年肉类产量回落至约10年前的水平。去除非洲猪瘟的影响来看,2018年猪肉产量较1979年增长4.40倍,而禽肉、牛肉、羊肉产量也获得了大幅提升,分别较1979年增长23.49、27.00和11.50倍。与此同时,我国禽蛋和奶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禽蛋产量达1982年的10.13

15、倍,并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奶业在21世纪初的5年飞速发展,2019年奶类产量为1980年的22.24倍。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不仅凭借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而且还解决了居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基本需求,让国民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二图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蛋奶产量变动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由于数据缺失,19811984年奶类数据使用牛奶产量替代;奶类、禽蛋数据分别自1980年和1982年开始。适应于居民膳食营养升级和消费结构改善的现实需要,我国畜牧业结构日趋优化,肉类消费占肉蛋奶消费比重明显下降,奶产品消费比重显著扩大(图2)。从肉类生产的内部结构来看,

16、畜牧业已经从单一生猪为主的生产结构向猪、牛、羊、禽和特种动物全面发展转变,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比重从1985年的85.89%下降至2018年的62.65%(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消费占比仅为54.84%,但这属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的特殊情况,因此2018年的猪肉消费更能够说明猪肉消费的正常水平)。禽肉、牛肉、羊肉产量占比全面扩大,分别从1985年的8.32%、2.42%、3.08%上升到2018年的23.12%、7.47%、5.51%,老百姓的菜篮子不仅“装得满、拎得稳”,还能“装得丰富:为促进奶业和牛羊肉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国家先后出台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7、粮改饲8等重大政策

17、规划,支持民族奶业振兴和扩大牛羊生产9o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实现奶牛存栏1044.7万头、肉牛出栏4533.9万头、肉羊出栏31698.9万只,有力保障了居民健康、多样的畜产品消费需求。图2我国主要肉类产品占肉类产量的比重变动1.2 生产方式稳步升级,发展理念明显转变我国畜牧业正朝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传统粗放型畜牧业向更加关注生产效率、成本收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变Cio-Ii1.当前,国家和生产主体将畜牧业发展的驱动力从增加要素投入转向提升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和改善养殖环境,大力推进畜禽良种等核心技术攻关和普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8、等绿色发展理念,规模化养殖、种养结合成为这一时期畜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从生产方式来看,我国畜牧业经历了从传统家庭散养为主向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生产转变,这尤为体现在禽肉、禽蛋和生猪等领域。伴随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农村“种田-养猪”“秸秆喂畜-畜粪还田”的生产方式被打破,畜牧业空间集聚和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规模养殖场成为主要畜禽生产的核心主体。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以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10OOo只以上、蛋鸡年存栏2000只以上、奶牛年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标准计,生猪、肉牛、羊、肉鸡、蛋鸡和奶牛的规模化率分别达到53.0%、27.4

19、%、40.7%82.5%、78.1%、64.0%,畜牧业综合规模化率(规模以上蛋白当量/各畜种总蛋白当量)由2003年的20.6%提高到64.5%o同时:国家不断加大畜牧业生产扶持力度、高度关注动物疫情防控、积极推广现代养殖科技,为畜牧业生产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发展理念来看,中国畜牧业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过程,从忽视资源环境的掠夺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转变12。针对草原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退化问题,国家自2011年起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产业转型;针对畜禽粪污集中排放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先后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20、保护税法等法规文件,对规模养殖场征收环保税,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无论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境遇,还是政府陆续出台的环保政策法规,都充分表明中国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正植根于中国畜牧业发展实践。2不同视角下的畜牧业生产布局因目标导向不同,我国畜牧业布局的界定方式多样,常见的有以畜牧业产值划分的经济布局、以主导畜禽生产划分的产量布局,本文还依据现代畜牧业的功能特征和生产目标划分了蛋白布局。2.1 经济布局视角畜牧业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畜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研究畜牧业产出水平和布局特征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畜牧业生

21、产总值(除特别说明,本文畜牧业生产总值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结果)增长至33064.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67%,且较1978年提高11.67个百分点。从当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畜牧业产值来看,产值最高为四川省2647.9亿元,山东、河南、河北、湖南紧随其后,畜牧业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5省畜牧业产值占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的34.52%,呈现北方“冀鲁豫聚集区”和南方“川湘聚集带”的南北两重心生产格局;此外,畜牧业产值超过100O亿元的还有黑龙江、安徽、云南、湖北、辽宁、广东、内蒙古、吉林、江苏、广西10个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和南方地区,畜牧业产值占全国的43.37%,畜牧业生产

22、地位十分关键;其余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畜牧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22.11%,产值最低的分别为上海、北京、天津。总体来看,畜牧业经济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尤其是倾向于集聚在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丰富的农业大省(直辖市、自治区);同时,靠近主要消费区也是畜牧业经济布局的一个明显特征。2.2 产量布局视角畜牧业是多个畜禽种类组合成的产业,不同畜禽种类在要素投入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消费特征的引导下,不同畜种形成各具特色的生产布局。本文以2019年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划分出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禽和奶牛生产布局。2.2.1食粮型动物产品

23、布局猪肉、禽肉、禽蛋等食粮型动物产品布局(图3)特征相似,多分布在粮食主产区。从图3可以看出,猪肉产量前三的是四川、湖南、河南,都在340万t以上,其次为云南、山东,形成东北三省、冀鲁豫、两湖两广、云川贵等多中心的生猪生产格局;禽肉最高产量为山东的333.7万t,超过100万t的还有广东、安徽、广西、河南、福建、辽宁、四川、江苏8个省区,同属生猪大省;禽蛋最高产量是山东、河南的450.1、442.4万3产量超过百万吨级别的还有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10个省区,禽蛋峰值省区几乎与猪肉、禽肉重合,但北方禽蛋产量多高于猪肉、禽肉产量,南方反之。总体来看,食粮型动物产品的峰值省区主要有河

24、北、辽宁、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等,几乎全部属于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区,表明食粮型动物生产布局图3各地区食粮型动物产品产量2.2.2草食型动物产品布局牛肉、羊肉、牛奶等草食型动物产品布局(图4)特征接近,多分布在牧区和部分农区。牛奶产量最高的是内蒙古,为577.2万3黑龙江、河北两省均在400万t以上,山东、新疆、河南的牛奶产量在200万t以上,总体形成北方牧区和冀鲁豫农区两大奶牛产业群;牛肉产量最高的山东为73.3万3内蒙古、河北、黑龙江、新疆、吉林均是产量超40万t的肉牛大省区;羊肉最高产量是内蒙古的109.8万3新疆、山东、河北则以30万t以上的产量位居其后。草食型动物产

25、品的峰值省区主要包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基本分布在北方牧区和冀鲁豫农区,南方的草食畜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很滞后,对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程度严重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牛奶产能十分突出,这与其政策支持力度密切相关,在21世纪初黑龙江就提出奶业振兴的专题方案,并自2008年起实施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2019年引进万头高产奶牛全面推进奶业振兴。-a三-gJs牛JCwtni!k-牛肉BeefT内Mutton-&-/PPeXUOUmMPUeJMQ94.58%、68.09%(据中国统计年鉴和联合国产量和贸易数据测算得到),应当积极而对畜产品自给率持续快速下滑的事实。2020年,国家提出构

26、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的重要判断。我国畜产品主要依靠国内供给,但对外依赖正在逐渐升高,构建畜牧业双循环格局已十分迫切。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畜牧业要向内要效率,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向外要资源、要市场,争取扩大开放规模、丰富进口渠道、创新利用模式,深化更加稳态的海外畜牧业合作。4.8 全面完善政策框架和体制机制,保政策平稳环保“一刀切”和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的接连出台体现了畜牧业政策的波动性,冲击了市场运行秩序。真正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政策框架。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政策稳定性,制定政策参考大纲,紧

27、密围绕一个核心理念出台长期稳定性、短期灵活性的相关政策,坚决杜绝朝令夕改等大幅度的政策波动;二是精准对接国际环境,制定适应WTO框架的畜牧业政策扶持体系,特别是在由增量到提质的高质量发展时期,需要加快扩大“绿箱”政策实施范围,强化在破解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方面的政策导向,注重对生态发展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政策扶持。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畜牧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国民膳食结构优化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成就显著,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肉蛋奶供给严重不足的历史问题,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为居民饮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营养来源,以散养为主的生产方式正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新时期,面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仍然面临畜禽良种、疫病防控、资源短缺等多重关键约束,切实需要通过更稳定的政策环境、更高效的科技支撑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未来,面对我国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基本现实,积极探索立足国内、适当进口的畜牧产业格局将尤为关键,协调好资源环境与稳产保供的关系,建设生态生产型畜牧业,必会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路。5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分析1 .中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其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畜牧生产能力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