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0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注意事项:1、注意文字中所有红色字体的文字,请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修改后请删除相应提示文字2、所有以红色字体表示为“”的(连续个数不同),为提示大家根据项目情况必须修改的部分,为了不遗漏,请首先利用搜索功能搜索文章中的所有“”并修改;3、文章中有提醒各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的部分,一般表示方法为在括号中提示有(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自行调整)字样,为了不遗漏,请首先利用搜索功能搜索文章中的所有“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自行调整”并修改;4、不要忘记把所有字体改为黑色;5、一级标题题号采用“#”开头,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自行修改;6、具体章节排列顺序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调整;7、不需要的内容可任
2、意删减,但除非必要,不要随意添加,添加注意内容不要与整个文章有矛盾之处,另外提前沟通、确认。# 施工组织设计#.1 总论#.1.1 工程概况工程坐落在,占地面积为平米。工程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地上约平方米,地下约平方米。质量等级为。#.1.2 工程范围工程的智能化系统由以下各系统构成:(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自行调整内容,注意与后文施工方法相对应)1、网络通信系统2、综合布线系统3、LED显示系统4、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5、安全防范系统6、一卡通系统(含停车库管理系统)7、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8、机房工程9、楼宇自控系统#.1.3 编制目的、宗旨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为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投标需要编制的。编制
3、的指导思想是:施工时对发包方负责,竣工时让发包方满意,同时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的前提下,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1.4 适用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工程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全过程,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智能化施工部署方案、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工期安排/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及文档管理、风险管理、变更管理、配合协调等内容。#.1.5 编制依据我公司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根据下述文件或标准中的相关部分,进行设计。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3智能建筑设计
4、标准GB/T50314-20004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GB50339-2003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10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1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1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13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ll23292
5、15近距离识别卡-非接触集成电路卡标准,ISO/IEC144431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1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1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20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质量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2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同时以下列文件为基础:1 设计院图纸图。2 招标人提供的项目招标文件及答疑澄清文件。#.1.6 总体说明根据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特点,本次施工组织计划着重从项目管理、施工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保的措施
6、、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施工组织方案、组织结构及职责几个方面进行编写。#.2 施工目标#.2.1 工期目标我公司承诺:保证按照签订合同约定的总工期目标,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确保按时竣工、争取提前竣工。#.2.2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的目标达到。#.2.3 安全文明目标安全目标:加强指标管理,确保杜绝重大工伤事故,确保无较大工伤事故。文明施工目标:配合总包方,争创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样板工地。#.2.4 环保目标配合总包方,达到环保认证的要求、安全卫生达标。#.3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及施工部署#.3.1 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与建设单位、各
7、个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出最佳的工程进度计划,控制进度、监督质量、搞好安全生产。在不同工程阶段下资源的配置、组织与协调、质量安全生产是我方在项目管理中的重点: 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 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进度监管 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质量监管 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安全监管 对遵守法律法规的管理#.3.1.1 设计管理工程的深化设计好与坏是取得一个优良工程的前提。通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思想、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用户满意的深化设计方案。我方将派出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小组来完成深化设计,邀请专家顾问组成会审小组对各
8、个系统与集成方案进行评议。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遵照标书的要求进行深化设计:(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自行调整内容)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档 系统设计说明文档 工程初步图纸 工程二次深化设计图纸#.3.1.2 商务管理取得智能化承包合同以后,需要及时确定选择合格的设备材料供应厂商并且向其发出定单;合格的产品、充足的供给、及时的货期是商务管理的核心。 承包合同、商品定单等文件的管理 设备供应商的制度 商品货期的制定与控制#.3.1.3 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求施工和技术符合规范以外,其中也涉及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工程的施工管理之所以必不可少,关键在于它的协
9、调和组织的作用,我方将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作好施工管理工作: 工程的资格管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工具合格) 设备材料的管理(材料审批、验收制度、仓库管理) 施工的进度管理(进度计划、进度执行) 施工的质量管理(验收制度、成品保护) 施工的安全管理、组织管理 工程的文档管理#.3.1.4 技术管理工程的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我方将派出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参加工程的技术督导。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严格按照智能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施工。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其管理内容重
10、申如下: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 安装工艺的指导与管理 调试作业与管理#.3.1.5 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是我方各项工地工作的综合反映,我方将会在实际施工中作好以下几个质量环节,确实作好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施工图的规范化和制图的质量标准 管线
11、施工的质量要求和监督 配线的质量要求和监督 配线施工的质量要求和监督 调试大纲的审核、实施及质量监督 系统运行时的参数统计和质量分析 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 系统验收的质量标准 系统操作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要求 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的规范和要求 年检的记录和系统运行总结#.3.1.6 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所必不可少的,我方将会在实际施工中作好以下几个安全生产环节,确实作好安全生产控制、检查: 进入工地的人员安全 仓储设备的安全保管 安装设备的成品保护#.3.1.7 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的总目标是确保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工期的实现,或者在保证施工质量而不增加施工成本的条件下,合理缩短
12、施工工期。 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 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中经常检查实际施工进度 分析偏差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 找出必要偏差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3.1.8 成本管理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其他各种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各种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实现。 成本最低化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成本责任制原则 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 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3.2 施工管理施工准备作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工程的第一个阶段,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建筑工程,特别是具有多功能、
13、多系统的智能化工程,从各种人员的调配、设备/材料的阶段供应,到各专业之间的交叉作业与协调统一,以及偌大的建筑群体的组织与管理,其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做到非常到位,周到细致。施工安装阶段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也是工程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工程是否能够按期保质的完成,完全取决于安装阶段的进度安排、协调施工、抓安全、抓质量。我公司具有先进的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和掌握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同时,公司内拥有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协同作战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强大后盾。施工调试阶段是实现设计功能的重要环节。该阶段技术含量较高,现场大部分是调试工程师或技术员。在进度安排上必须要给调试留有充分的时间,而且还要安排与其
14、他专业(电气、空调等)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竣工验收是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竣工资料、竣工图、产品使用手册、调试记录等等,等待工程发包方和监理的验收。同时还应对发包方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在施工单位撤出工程后发包方能够正确地使用。#.3.3 施工组织总体部署施工组织总体部署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辅以科学的施工计划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合同,并且争创工程质量全优,是我公司施工组织总体部署优先考虑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公司首先要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从该项目的最初招投标阶段,自始至终全面负责本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和施工的总体协调,负责制
15、订施工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计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公司还将充分发挥智能化系统其他各专业设备分包公司(如空调通风、强电、给排水、消防)的技术特长,并和各专业分包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于及时沟通,尽可能多地杜绝和避免施工中存在的隐患和失误。#.3.4 项目部组织结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公司成立工程管理实施的项目部,负责本工程技术、施工、调试的组织和管理。项目部结构图见下表。本智能化承包工程预计高峰人数:名其中,管理人员:名工程技术人员:名施工人员: 名由于该智能化工程工期很紧,且工程量较大,因此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故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较其他工程多些。#.3.
16、5 岗位职责#.3.5.1 项目总监(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对项目实施宏观管理。协调、调动本公司及供货商的一切必要资源。支持、监督项目经理,确保项目按照工程总体进度的要求按期、高质量完成工程实施工作。#.3.5.2 现场项目经理对项目组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总体协调,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其人选由公司直接任命,向项目总监汇报工作。由其组织编制必要的管理和工作程序并负责审查及组织实施,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与管理,施工计划进度安排、材料供应计划安排、施工机械仪器设备计划安排;负责工程量变更的洽商;协调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协调与各施工单位的工作;定期提交工程报告。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按工程总体进度的安排
17、组织施工;负责项目部的日常组织工作;负责定期的工程报表;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同时负责定期向发包方发包方和工程监理单位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尤其是工程现场施工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影响进度的因素。并向发包方发包方提交施工质量文件和记录。#.3.5.3 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工作。审查技术方案和设计文件、工程中产生的不符合项报告和偏差报告等技术文件;同时组织公司其他部门及技术后援单位向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如对重大不符合项的处理、出席工程各阶段的验收等;并负责收集和消化智能化系统工程有关的法规、标准技术规格以及其它技术资料、组织对项目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组织协调进行对发包方人员进行
18、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相关培训。具体职责包括对工程图纸进行技术解释、说明、协助设计部门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与设计部门洽商技术调整、工程图纸变更等技术工作;提供施工技术标准与规程;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措施;负责施工中的技术纪录、技术档案工作;完成竣工图纸、协助现场项目经理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等。#.3.5.4 现场项目副经理负责日常管理与资源调配,协调发包方、设计院、监理、总包方等各方关系,推进各子系统的进度,解决各种紧急事件,协助项目经理调配本系统现场人力、物力、财力、施工队保证该系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为项目经理工作的助手,负责工程的计划、估算、进度控制以及费用控制,负责工程后勤
19、、材料采运和按合同处理各方面关系,在工程中协助工程助理做好行政后勤工作。在施工现场作为项目经理的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现场的施工、设计、供应、财务控制等各方面工作,与发包方、厂商联系协商工程有关的问题,监督执行质量检查规程。#.3.5.5 系统工程师任务是:完成系统深化设计、指导设备安装与配线、完成系统组态、进行系统调试运行开通、组织人员培训等。对本项目工程质量全面负责,领导工人按照图纸、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并进行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对工程安全生产直接负责。协助工长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负责,按照图纸指导工人进行施工,填写各种质量报表。#.3.5.6 质
20、量管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负责编制和修改本工程质保监督管理程序,对本项目组的其他管理和工作程序进行质保审查;并参与本项目组纠正措施方案的审查,验证其实施效果;实施日常质保监督,定期将监督情况向项目经理汇报:参加项目组内人员的资格审查:协助项目经理进行好各项质量工作报告及各项评议文件;保证工程质量达标,顺利验收。#.3.5.7 材料管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物料及机具的供应、管理、核算工作。、对各项材料、构配件及工机具进行采购、进料验收及台账纪录;妥善保管、保障完好率;负责限额发料;随工程进度做好各项材料、构配件及工机具消耗或使用情况等各项报表;及时办理好急需物料供应工作。#.3.5.8 安全管
21、理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文明施工和事故防范措施;检查现场人员、设备的安全和场容整洁问题;做好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记录并在现场解决安全、文明施工问题;负责事故处理等工作。#.3.5.9 计划管理负责整个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编制项目目标成本,进行项目预算及控制;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办理项目增减帐,负责外包和对外结算,编制成本报表。提供核发用工工资、奖金、外包应付帐单等依据资料。#.3.5.10 系统调试工程师由系统工程师兼任,负责各智能化专业子系统硬件及软件的集成管理。硬件的集成包括各子系统间的连接与联动;软件集成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各智能化专
22、业子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子系统间信息交互设置管理和系统设备管理。负责将各子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集成平台,对整个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信息管理,为各智能化应用系统数据的共享提供分布式网络数据仓库平台,以完成各应用子系统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服务集成的内容。#.4 施工方法#.4.1 施工顺序 主机房设备安装桥架安装和管线敷设 线缆敷设系统调试试运行 各楼层前端设备安装#.4.2 管线敷设(一)管路敷设的施工工序(二)管路暗敷设包括混凝土楼板、柱内、基础内埋设和后砌墙内埋设。暗敷设的管路连接采取电焊焊接的连接方式,管路的接续采取套管连接,在接线盒、管子接续处跨接圆钢接地线。钢管的弯曲半径为钢管外径
23、的10倍,且不小于所穿的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外径,预埋钢管在浇筑混凝土前将管口进行临时密封。钢管的弯曲不应该有折扁和裂缝,切口应平整光滑,管内应无铁屑和毛刺。(三)管路明敷设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6倍,如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除非管径较大不采取热煨方法),支架应下面规定的间距布置、加工。钢管固定点间距一览表,见下表。钢管名称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65100厚壁钢管1500200025003500薄壁钢管100015002000/保护管弯曲半径、明配管安装允许偏差控制表,见下表。项次项 目弯曲半径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管子最小弯曲半
24、径暗配管6D尺量检查及检查安装记录明配管一个弯4D明配管2个弯以上6D2管子弯曲处的弯扁度0.1D尺量检查3明配钢管固定点间距钢管直径(毫米)152030毫米尺量检查253240毫米405050毫米6510060毫米4明配管水平、垂直敷设任意2米段内平直度3毫米拉线尺量检查垂直度3毫米吊线尺量检查明配管敷设时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是否完整无损,管子的安装误差保证不大于现行规范的规定值。明管敷设时,管路连接应紧密,管口光滑,护口齐全,其支架应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的距离不宜超过上述钢管固定间距一览表规定的数值,金属电缆管的连接一
25、般执行如下规定:镀锌管明敷必须采取管箍连接的方式接续,管径在32mm及以上时可以采取套管连接,连接套管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且满焊。管路长度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加装接线盒(拉线盒),其位置应该便于穿线:无弯时45m;有一个弯时30m;有2个弯时20m;有三个弯时12m。管子进入盒、箱,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吻合,开孔必须使用液压开孔器并保证开孔无毛刺,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严禁使用电、气焊开孔。管口进入盒、箱应用锁紧螺母锁紧,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长度应为24扣。(四)电缆管必须可靠接地暗敷钢管采取用圆钢焊接跨接的方式进行接地,明敷镀锌钢管采用专用地线跨接卡子跨接的方式对钢管接地,一般
26、采用BV-6的导线进行跨接。圆钢跨接地线的规格与钢管的规格配合执行下表:接地跨接线的规格参照表,见下笔。管径圆钢扁钢326/405010/70/254#.4.3 线缆敷设线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线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敷设线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线缆 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在敷设线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
27、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以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线缆;核对线缆的规格和型号;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线缆受到过度拉引;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线缆时,线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做好放线保护,不能损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线缆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量;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线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23m,光缆45m,信息出口端予留长度0.3m;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
28、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光缆应进行单独绑扎。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的弯曲半径;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线缆 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阻隔潮气。同轴线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安装线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线缆 的温度要高于5。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
29、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线槽内线布放完毕后应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4.4 常规设备安装及设备接线按照图纸及设备安装的工艺要求进行设备安装; 机架、机柜安装应与进线位置对准;安装时,应调整好水平、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按设备提供的安装图、设计布置图进行设备安装及接线。机架、机柜都应做好接地连接。核对线缆编号无误;端接前,箱体或机柜内线缆应作好绑扎,绑扎要整齐美观;剥除线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开线器,不得刮伤绝缘层,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端接前须准备好线缆端接表,线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线缆首先要进行校验编号。来自现场进入
30、机柜(箱)内的线缆要进行固定。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线缆,应留有一定的余量。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线缆一般不容许有接头。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线缆尽量避免相互交叉。按图施工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配线整齐、美观、标牌清晰。选用同一型号的线缆颜色要尽可能统一,便于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接线时电源线、信号线的颜色加以区分。在交、直流电源线中:红线为相线(L)或正线(+);黑线为零线(N)或负线()。在直流信号中:黄色为正线(+);绿色为负线()。接线完毕,由第二人进行复检确认后,方可送电,以免接线错误造成系统设备损坏。以上为常规设备安装,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设备安装和各系统调试系统详细描
31、述。#.4.5 计算机网络及程控交换系统(一)安装工艺1 机架设备(1)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2)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3)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4)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5)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6)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7)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8)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1)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
32、,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2)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1)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2)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3)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4)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5)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6)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4 电缆
33、走道及槽道(1)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2)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3)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盖板封住洞口,子口和盖板应用阻燃材料,其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4)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5)安装槽道应符合下
34、列规定: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从前向后看左右偏差不超过3mm;两外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布放电缆及电源线的检查。5 布放电缆(1)布放电缆的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2)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用户电缆与中继电缆应分离布放。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60mm。(3)在线槽内,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4)在活动地板地板下布放的电缆,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6 插接架间电缆及布线(1)架间电
35、缆的插接、电缆的走向及路由均符合厂家有关规定。(2)架间电缆及布线的两端必须有明显标志,不得错接、漏接。(3)插接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子无折断或弯曲现象。(4)架间电缆及布线的外观平直整齐。(二)系统检查测试1 通电测试前的检查(1)程控交换设备的标称直流工作电压为-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40V。(2)设备通电前,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各种电路板数量、规格及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 设备标志齐全正确; 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 设备的各级熔丝规格符合要求; 列架、机架及各种配线架接地良好; 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3)交换机通电前,应在机房主电源输入
36、端子上测量电源电压,确定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2 硬件检查测试(1)各级硬件设备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2)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均应符合规定。(3)各种外围终端应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4)检查交换机、配线架等各级可闻、可见告警信号装置应工作正常、告警准确。(5)交换机系统配置的时钟同步装置应工作正常。各级交换中心配备的时钟等级和性能参数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6)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并提供测试报告。3 交换系统检查测试,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1)系统的建立功能(2)系统的
37、交换功能(3)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4)系统的信号方式及网络支撑(5)系统的网同步功能(6)系统的网管功能#.4.6 综合布线系统(一)布线系统的安装1 线缆敷设综合布线系统线缆敷设除按照本文中线缆敷设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以外,还应遵守以下要求:(1)线缆拉伸张力牵引时,不超过6类缆线的拉伸张力(100N)。张力过大会使电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严重影响电缆抑制噪音(NEXT、FEXT)的能力,及严重影响电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这会改变电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此外,这可能会导致线对散开,会损坏导线。(2)线缆弯曲半径虽然线缆中有十字骨架,但也要避免过度弯曲,线缆弯曲过大,这样会改变线缆内线对的
38、层空间。在拉力过大时,扭绞着的线对会松开,从而形成失配阻抗,使回波损耗性能不能达到标准。(而六类针对回波损耗更为重要)另外线缆内的4个线对的层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抗噪音能力的下降。因此安装后弯曲半径不得低于线缆直径的8倍,尤其是配线架内的理线。因为大量的线缆引入配线架,为保持布线整洁,可能会导致某些电缆压得过紧、弯曲过度。在本工程综合布线工程中,我们将严格要求进线管道的最小弯曲半径在100毫米左右。(3)线缆牵引敷设6类线缆时应比超5类线缆更小心,首先要保持双绞线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线缆直径的10倍,且没有损伤或扭结,牵引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线缆护套剥去30厘米长 把同时牵引的
39、几根缆线上的护套捆成一束 集中所用线缆中的导线,并把它们扭绞在一起编成一个环 将牵引绳穿过环后打结,以形成平滑结实的牵引端 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4)线缆压缩避免把线缆束得过紧,从而压迫线缆。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有许多束或捆线缆的场合,位于外围的线缆受到的压力比线束里面的大,压力过大会使线缆内的扭绞线对变形,主要表现为回波损耗成为主要的故障模式。回波损耗的影响能够累积下来,这样每一个过紧的系缆带造成的影响都累加到总回波损耗上。扎线带的足够强度能够支撑成捆线缆即可。保证在使用扎线把缆捆在一起时,没有出现任何线缆护套变形的情况。(5)线缆重量6类电缆的
40、重量大约是五类电缆的两倍。一米长的24条6类电缆的重量接近1.0公斤,而相同数量的五类或超五类电缆的重量仅0.6公斤。在使用悬挂线支撑电缆时,必须考虑线缆重量。建议每个悬挂线支撑点每捆最多支撑24条缆。(6)缆打结在从卷轴上拉出线缆时,要避免打结。如果打结严重,应该视为线缆损坏,必须更换。(7)成捆线缆中的线缆数量在任意数量的电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具有相同绞距的成捆电缆中不同电缆的线对电容耦合(如蓝线对到蓝线对),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消除这一串扰不利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并行线缆的长度,以伪随机方式安装成捆电缆,避免为了整齐美观而以“梳状”捆扎。(8)线对散开在线缆端接点,
41、应使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卡刀,以实现尽可能好的传输通路。IDC上线对散开过大将会损害六类布线系统的NEXT、FEXT和回波损耗性能。2 线缆端接配线架和信息模块的线缆端接应符合如下要求:(1)线缆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2)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3)线缆端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4)线缆与接插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5)端接时,对于六类线每对双绞线应保持纽绞状态,纽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10mm;(6)线缆与信息模块按照T568B规定的线对顺序进行端接。(二)光纤系统的安装光缆的安装与铜缆略有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光缆转弯由于光缆很
42、细,其转弯半径也相对较小,一般水平光缆为6mm,垂直光缆为缆径的10倍,但转弯容易对光纤造成永久性损伤。因此要求每经过两个90度弯必须设一过线盒。2 光缆牵引 水平光缆又轻又细,需在线槽内与铜缆分开布放,弯曲半径不小于30毫米(剥去护套的部分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25毫米)。牵引光纤时牵引负载绝不直接施加到缆线护套和纤芯上,而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线缆护套剥去30厘米长 剪去光纤 把芳纶纱集中成两束,扭绞末端打成一个环。 将牵引绳穿过此环并打结,再同芳纶纱末端捆在一起,形成一个平滑结实的结。牵引光缆时只能将拉力施加在芳纶纱上,不能拉拽护套或纤芯。3 通断测试正是因为光纤易断,所以在布放完光缆后应及
43、时使用可见光源对其进行通断测试,发现损坏的光缆必须马上更换。确认光缆完好无损后,应立即封闭走线槽、过线盒和信息插座底盒,避免被其他工人误伤。4 盘纤及预留在光纤配线架内预留2米,信息插座底盒内预留1米长的光缆。这部分光缆需剥去护套露出900um的子管,但由于很细,因此需要更加小心的盘留。要求松散盘纤,且弯曲半径大于25mm。5 光纤端接本工程光纤的端接采用熔接的方案。用光纤熔接机,通过电极放电使两根光纤融合。(三)系统测试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测试遵循智能建筑工程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系统检测标准。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标准规定
44、及招标文件要求。我公司全面负责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给的现场系统测试工作。所有测试工作都有经过产品制造商认证的工程师参与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阶段,我公司做出如下承诺: 测试100%通过,满足招标文件及相关测试标准。 系统试运行期间稳定,满足招标文件的测试指标、验收指标。 积极配合发包方聘请的第三方进行的系统质量测试和认证工作。 测试费用、施工期间故障修复和缺陷的费用均包含在投标报价中。1 测试总则我公司提供的所有线缆在进入施工现场时,由监理工程师按GB/T50312-2000要求进行检验,如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报告不符的线缆,无条件给予更换。我方在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工作开始前5天,提交综合
45、布线系统测试工作计划和方案,详细说明测试工作内容、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和仪表,由建设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所有的测试工作将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工程进度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每个信息点都将提交由测试仪器打印的测试报告,并分别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综合测试报告。我方及时修复在测试中发现的故障和缺陷。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有权采用我方同意的测试方法和仪器,对提供的测试报告进行抽样复查,如果发现抽样复查结果与测试报告有不一致处,有权对提供的测试报告质疑,并要求重新全面测试。2 测试范围 水平铜缆链路测试 干线铜缆链路测试 干线光缆链路测试 端对端信道测试3 测试标准 符合ISO 11801和TIA/EIA568B标准 符合GB/T50311-2000及GB/T50312-2000标准4 测试工具本工程拟采用国际标准组织推荐的布线测试仪表进行系统测试,测试采用符合相应精度要求,提供调校证书。测试工作所需的仪器仪表、工具、材料均由我公司负责。5 测试内容(1)铜缆系统测试为确保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确认布线系统的元器件性能及安装质量,工程完工后需按TIA /EIA568-B规定的CAT3、UTP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