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48306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2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高层医院综合楼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附图表).doc(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 总体部署与策划1第2章 施工进度计划7第3章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7第4章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8第5章 施工技术措施14第6章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7第7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25第8章 雨季施工及防暴雨措施32第9章、现场配合管理的措施339.1、与护壁施工的配合协调3392、与建设单位单位委托的基坑变形监测单位的配合3493、与建设单位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349.4、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349.5、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349.6、与其它工程的配合协调34第10章、事故应急预案35一、概述35二、领导小组36三、抢险物资的配备38四、事故处置程序38五、事故调查39六、有关规定

2、和要求40(附预案领导小组名单)40附件(一)、某某省*医院*科技综合大楼工程基坑土石方挖运布置图示意图40附件(二)、某某省人民医院*科技综合大楼工程基坑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咨询意见书40第1章 总体部署与策划1.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某某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某某省人民医院*科技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某某省人民医院*科技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成都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基坑支护方案咨询报告、基坑监测方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

3、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l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TGJT111-9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及实际合理工期要求。成都市在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我公司在其它类似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经验。1

4、.1.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简要说明1、 基坑概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m,基坑开挖边周长约540m,基坑开挖面积约7500m2。2、 基坑支护介绍:本工程基坑分五段支护。AB段基坑深度11m,共布桩18根,设计桩芯直径1.0m,桩护圈厚15*m,桩芯及护圈混凝土C25,桩顶连系梁800*1000,锚固深度5m,桩间距3.0m,桩长15.0m,桩顶标高-1m,桩顶设置240厚砖墙,作为挡土墙,在桩顶部向下4.5m处设置一排锚索,锚索长为13.5m,采用4s15.2钢绞线。BC段基坑深度11m,共布桩47根,设计桩芯直径1.0m,桩护圈厚150mm,桩芯及护圈混凝土C25,桩顶连系梁800*100

5、0,锚固深度5m,桩间距3.0m,桩长15.0m,桩顶标高-1m,桩顶设置240厚砖墙,作为挡土墙,在桩桩顶部向下4.5m处设置一排锚索,锚索长为14.0m,采用4s15.2钢绞线。CD段基坑深度11m,共布桩16根,设计桩芯直径1.0m,桩护圈厚150mm,桩芯及护圈混凝土C25,桩顶连系梁800*1000,锚固深度5m,桩间距3.0m,桩长15.0m,桩顶标高-1m,桩顶设置240厚砖墙,作为挡土墙,在桩顶部向下4.5m处设置一排锚索,锚索长为13.5m,采用4s15.2钢绞线。DE段基坑深度12.2m,共布桩46根,设计桩芯直径1.0m,桩护圈厚150mm,桩芯及护圈混凝土C25,桩顶连

6、系梁800*1000,锚固深度5.8m,桩间距3.0m,桩长17.0m,桩顶标高-1m,桩顶设置240厚砖墙,作为挡土墙,在桩顶部向下4.0m、8m处设置二排锚索,锚索长分别为13.5m、12.5m,采用4s15.2、3s15.2钢绞线。EA段基坑深度11m,共布桩28根,设计桩芯直径1.0m,桩护圈厚150mm,桩芯及护圈混凝土C25,桩顶连系梁800*1000,锚固深度5m,桩间距3.0m,桩长15.0m,桩顶标高-1m,桩顶设置240厚砖墙,作为挡土墙,在桩顶部向下4.5m处设置一排锚索,锚索长为12.5m,采用4s15.2钢绞线。支护桩设计表桩型桩径d(m)桩底直径D(m)桩顶标高嵌固

7、端持力层嵌固深度(m)桩长L(m)桩数A1.001.00503.4中密实卵石5*109B1.001.00503.4中密实卵石5.81755 3、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基坑周边共布置17口降水井,单井深25m,井间距25m左右。降水井施工已经完成,已开始抽降地下水,地下水位可以降低到18.5m,能满足土方开挖及护壁施工要求。1.2 工程概况1、拟建建筑物概况拟建某某省人民医院*科技综合大楼建设项目位于某某省人民医院用地南部,成都市一环路西段以西,北面为现有医院建筑,西面和南面主要为多层建筑。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6554.3平方米,计划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8008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6486平

8、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3602平方米,地上共23层,地下2层,裙房分别为4层及6层。土方挖运施工任务由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承担。2、现场概况场地位于一环路西二段省人民医院大院内,原为医院旧建筑现已拆除平整,地形较为平坦,基坑开挖时,可能有局部原有建筑基础,开挖过程中将会边破障边开挖,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地下管网图,基坑范围内有部分原建筑管网,经过现场勘查、调查原有管网已全部改道清理,开挖范围内无在使用的管道。基坑周边场地狭窄,进出土方只有一环路正大门可用,且只能夜间施工,道路狭窄,运输困难。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根据某某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某某

9、省人民医院用地南部。场地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介于504.01504.60m之间,相对高差0.59m。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级阶地。3.2地层根据勘察报告,构成场地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现将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杂色,干稍湿。主要由建渣及房屋砖块混凝土及块石组成,分布整个场地。素填土: 灰、黄灰色,湿,结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砖、卵石、砼碎块,分布整个场地。层厚0.52.10m。2、第四系全新冲洪积层(Q3al+pl)*土:黄、灰黄色,中密,湿饱和,含少量粘粒,

10、底部含薄层砂粒团块。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局部缺失,层厚0.502.80m。细砂:黄色为主,松散,湿。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暗色矿物。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顶板,层厚0.502.70m。中砂:绿黄灰黄色,稍密中密,饱和。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含少量砾石,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卵石层中,层厚0.901.50m。卵石:主体成灰黄色、绿灰色,卵石成分多为闪长岩、花岗岩及石英岩类,次为灰岩,多呈亚圆形圆形,磨圆度较好,坚硬,粒径一般28cm,大者8-20cm,含少量漂石。卵石含量约50-75%,充填物以中砂为主。卵石层顶面埋深3.206.10m,层顶面起伏较

11、大。根据钻探揭露并结合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按密实度差异划分为松散卵石1、稍密卵石2、中密卵石3和密实卵石和4四个亚层。3.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土中的孔隙潜水,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为主。卵石层透水性强、富水性好,含水丰富,卵石层渗透系数18-20m/d。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正常水位应在地表下4m左右,成都地区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幅最大在1.002.50 m,历年最高水位绝对标高可取501.00m。勘察期间由于临近建筑施工降水措施影响(主要地铁施工),在钻孔中测得稳定水位为9.7010.30m,绝对标高为493.71494.6

12、2m。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水位埋藏不深,水量丰富,本工程基础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保证基础工程的正常施工。第四系孔隙潜水略具承压性,随着深度增加,卵石层中粘粒含量增多,透水性逐渐减弱。场地地下水总流向自西北向东南,补给源主要是岷江水系及大气降水。1.3 工程的特点及难点该建筑物场地位于成都市市区,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调查,该基坑工程具有如下特点,在进行降水、深基坑支护与土石方开挖方案设计、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该基坑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场地内地层变化差异性大,须认真分析地质资料分段进行支护设计计算,做到经济合理可行,同时可

13、类比类似工程,参考其成功经验。(2)该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开挖底面积达到7500平方米,最大边长达到150米以上,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空间效应明显。(3)土方开挖深度与面积均较大,开挖方案必须分区与分层进行,充分考虑主、被动土压力平衡作用,避免不同区域主动土压力过大或过小,并与支护施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4)变形控制的不确定性,变形控制是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众多。(5)工程规模大,基坑内原有建筑基础较多,以及污水池、化粪池等。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短等特点。(6)基坑较深,基坑面积较大,地下水较丰富,施工过程中停电等因素影响,造成对基坑集水,影响工程进度及边坡稳定。(7)场地

14、位于市区一环路边,人流量大、交通较为拥挤,将给土方外运带来一定困难,另外,本工程位于市中区,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特别注意控制扬尘现象。1.4 施工总体部署1.4.1 进场安排一旦土方挖运手续办理完毕,我方可立即安排施工队伍进场,土方开挖、基坑护壁、基坑排水沟施工的班组同时进场。1.4.2 施工顺序(1) 平整场地;(2) 凿降水井,安装排水管和施工沉砂池;(3) 施工支护排桩;(4) 施工冠梁;(5) 施做坡顶排水沟及地面排水系统;(6) 基坑土方开挖至-1.5m,施工冠梁和砖砌挡土墙;(7) 坑内土方开挖至-5.0m,施工第二道网喷支护;(8) 坑内土方开挖至-7.0m,施工第三道

15、网喷支护。(9)坑内土方开挖至-9.0m,施工第四道网喷支护。(9)坑内土方开挖至-11.0m,开挖基坑至设计基坑底标高,施工基坑底部的排水系统,施工第五道网喷支护。第2章 施工进度计划由于省医院*科技大楼工程为港澳援建工程,政治影响大,工期紧。为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严格按合同时间节点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全面细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拟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组织精干充裕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施工,展开平行流水作业,保证在规定的工期时间内完成地下室工程。根据总体计划,土方开挖工程将于7月中旬开始,8月完成大面积土方工程, 9月初完成收尾工作。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第3章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

16、备3.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表序号职 务职 责 范 围1项目经理:吴胜西全面组织项目各项工作2项目技术负责人:张静协助项目经理工作3现场负责人:曹晏具体负责土方挖运工作4施工组:杨金平、李其磊负责测量放线、挖土及运输指挥5技术组:宋洪伟、负责技术管理、资料档案管理6质量组:曾荣军负责质量检查7安全组:郑洪、万林负责安全管理8材料组:杜泉蓉、杜坤负责材料采购、保管等9设备组:马才清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3.2 现场主要人员安排表人员类别人数责任工长、技术负责人2工长4质量、安全管理人员2砌筑技工10机电技工2测量技工2试验技工1材料技工2挖掘机司机6运输车司机20普工20第4章 主要项目施工方

17、法4.1 总体施工方案根据基坑分级支护的特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拟采取以下施工方案:1、基坑土石方挖运顺序:首先挖上部素土,基坑开挖至-1.5米,便于冠梁及砖砌*墙施工。然后,由西向东,分两层挖到底标高,每层挖4米,开挖一段,处理一段护壁,第一层为+0.00-3米 基坑护壁施工第二层为-3米-5米基坑护壁施工第三层为-5米-7米 基坑护壁施工第四层为-7米-9米 基坑护壁施工第五层为-9米-11米 基坑护壁施工预留20cm人工拣底。但每层土方开挖前,均按开挖顺序提前沿基坑先挖6米宽通道,便于提前插入基坑护壁施工,并且每层基坑护壁分上下两段施工。施工顺序详将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流程图:场地砼面层破除、

18、清理、转运坡顶排水沟砌筑场地平整、临时道路布设分段施工护面砂浆第一级分段拉槽开挖逐段进行土方开挖至基底逐段进行支护作业基底换填作业承台基坑开挖基坑、承台砖胎模4.2 土方开挖方法1、施工运输道路的布设开挖前根据土方运输的需要布设运输道路,详见基坑土石方挖运布置图,主要进行道路的平整,局部低洼的地方要要适当加高,以免积水将路基泡坏。由于场地表层的素填土较为松散,局部范围不能不能承受土方运输车辆的荷载,采取如下办法进行处理,先铺筑600mm厚角石(粒径为300400mm),压平后,面填100mm厚石屑塞缝并用机械碾压。2、土方开挖施工2.1施工准备:现场准备:清除开挖范围内的障碍物。确定开挖范围。

19、技术准备:分析地堪资料,进行高程、坐标控制点引测。确定开挖方法,选择开挖机械,进行机械配置。组织准备:安排专业施工队伍,设置土方施工负责人,施工员一名,技术员一名、安全员两名。机械准备:根据现场情况及进度要求,机械配置如下:根据本基坑较深的特点,采用4台神钢260型反铲挖掘机(斗容量1.3立方米)进行挖土,现场倒运阶段配置10台20立方米自卸汽车,土方外运阶段配置20台20立方米自卸车。 2.2开挖方法:根据本工程基础情况,应分层开挖,根据现场场地情况,土方全部外运,土运距约20km,实际运距按照建设单位确认的土方外运运距为准,土方开挖时,应距离护壁人工挖孔桩50cm,确保人工挖孔桩的安全,*

20、分土方由人工清除。2.3开挖流程:放开挖线-机械开挖第一层机械开挖第二层机械开挖第三层人工清槽 .2.4施工过程:开挖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基础施工考虑最外基础边线外预留0.5米工作面,确定基坑上口开挖线,绘制基坑开挖平面图。第一层开挖:计划第一层为杂填土、素填土、粉土及砂层,厚度约2.5m3m,由于挖土深度大于所用机械的作业深度,不能一次到位。为节约工程施工时间,挖土采用多层开挖。第一层挖土机械行使在地表土层上,向下开挖,挖深约2米,挖土时从基坑西北端开始,向东退行开挖。马道设置:便道到坑边用连砂石填成1:6的斜坡道,上口宽7m,设置位置为入口和出口各一道。起点为第一层土的上口。第二层开挖:第

21、一层土方后,进行下层土的开挖。开挖时用三台挖掘机各配6台自卸汽车。人工清槽:在机械挖第二层土的同时,应安排进行人工清槽。清槽时,根据基坑排水要求,先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防止基坑集水。人行便道及坑边防护:由于基坑较深,为便于施工人员上下,基坑每边各设置两道人行便道,用钢管搭设。基坑上口距离坑边1.0米处用钢管搭设防护,高度1.2米。具体做法按省、市施工现场安全规范要求。2.5挖土过程中的标高、轴线控制: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水准标高、基坑平面位置、边坡坡度等要经常复测检查,防止超挖、超宽、挖错、挖偏。标高控制:采用S3水准仪进行。开挖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引测至现场基坑外,作好标记。开挖

22、过程中对开挖深度进行跟踪;机械开挖见底后,立即将标高引入基坑内,作上标记,作为基底施工的控制点。人工清槽时,应对基底标高严格控制,轴线控制:采用J2激光经纬仪。开挖前,有建设单位委托的测绘院进行控制点放设,并进行保护。通过控制桩,放设建筑物外围控制线于基坑边,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反复检查,防止挖偏、挖错。2.6挖土说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防止挖土机械碰撞挖孔桩支护结构;挖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挖出的土方不能堆放在坑边,应尽量避免坑边的地面堆载,另行堆放。基坑开挖经验收后,立即进行垫层和基础施工,防止太阳暴晒和雨水浸刷而破坏原土结构。2.7特殊

23、情况处理措施:边坡滑移处理措施:如因基底土质与地勘不符或遇到砂层等其他原因,边坡可能出现滑移时,应采取措施,先停止*施工,对边坡进行查看处理,遇到砂层时,调整开挖深度,开挖深度控制在0.5m1m之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封闭。2. 8土方开挖采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修整边坡基底为辅的办法。每个工作班安排2台挖掘机同时进行作业。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2.8.1应严格按照施工顺序的要求有序进行,严禁四处开花式的敞开式大开挖,开挖时先两边后中间,以便为支护施工尽早提供工作面。2.8.2在推进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开挖速度,保证开挖完一段后边坡及基底换填处理能够及时跟上,避免土层裸露时间过长。2.

24、8.3基础土方的开挖必须配合护壁施工,基坑必须分层开挖。挖一层,护壁施工一层。每层开挖底面位于各层素喷下300mm,严禁超挖。2.8.4开挖过程中,严禁挖斗碰撞挖孔桩,严禁超挖。2.8.5土方开挖时应及时抽排地下水,防止基坑内积水。2.8.6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坑壁出现渗水。应在渗水处设置泄水孔,将渗水引排。2.8.7地下室高差结合部位的处理办法由于地下室底板的标高在局部有突变,高差约为1m,在该处先进行放坡开挖,坡度为1:2,然后再在结合面砌筑490mm厚的红砖挡土墙,墙背回填石粉渣并夯实。2.8.8土方开挖的施工安排土方开挖包括第一级拉槽开挖和由西往东的大面积土方开挖均以20m为一施工段,挖完

25、一段支护一段,在大面积土方开挖过程中,每一段开挖均优先安排该施工段东西两头的放坡开挖,以便为支护施工尽早提供工作面。基坑大面积土方开挖的时间共60天,每天的土方开挖量约为1500m3,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夜间超过22:00时至早晨5:00时,每天作业时间7小时。按每台挖掘机开挖量600m3/晚计算,考虑一定的富余,需配备三台挖掘机同时进行作业,按每台挖掘机配6台自卸车记,需配备18台自卸车。2.8.9施工要点:(1)、土方开挖过程中,冠梁至自然地坪边坡按1:0.33进行放坡处理。(2)、土方开挖施工的同时,与喷锚护壁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做到土方清运离场,喷锚护壁立刻施工,以避免下雨造成土方边坡塌方

26、。(3)、由于开挖范围内,存在较多的钢筋砼桩,无疑阻碍了施工的进度,同时增加了施工的难度,针对此种情况,须做好现场机具的调配,尽可能的先用挖掘机将钢筋砼桩周边土层清运,将桩外露,给空压机提供更多的工作面。(4)、马道收坡:挖掘机沿马道后退,边退边收。剩余部分余土,采用塔吊吊运至地面自卸车上后外运,马道挖运完后,挖掘机采*车吊上基坑。4.3 土方的运输大面积土方开挖时的土方运输主要采用挖掘机直接装上自卸车进行,后再外运。局部软弱层土方开挖时,土方在坑底的水平运输以人工手推车为主,垂直运输以塔吊为主,运至地面后再装车外弃。土方挖运过程中重点预防扬尘,具体办法如下:1、现场临时道路进行100%硬化处

27、理;2、晴天定期洒水,雨天注意排水;3、派专人用高压冲洗设备对运输车辆进行冲洗,做好防遗撒工作,进出口设冲洗区及排水沟、沉淀池;4、工程施工现场采用压型钢板与240厚围墙相结合进行现场围挡,并保证高度在2.1米以上;5、现场裸土覆盖,土方开挖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车辆安排,做到随挖随外运。4.4 施工监测1、 按设计要求在基坑周边设置变形和沉降观测点,观测点每20米布置一个。开挖期间,进行日常基坑边形监测、巡视,主要查看基坑边缘有无裂缝、冠梁有无裂缝,桩间护壁有无开裂、基坑有无塌方迹象。尤其在大雨期间及之后需加大监测、巡视频率。特别注意浆洗房处污水池和皮肤科处化粪池的监控。观测频率见表 13.3

28、.3。2、 基坑回填完后才停止基坑变形监测、巡视。表 11.3.3-1观测频率表序 号项目名称最少之监测频率l水准基点每一个月校核一次。2沉降水平位移观测点开挖期间至封底完工前每天观测一次,封底完成后每周 一次,浆洗房处污水池和皮肤科处化粪池,每天监测二三次。第5章 施工技术措施5.1 地表、地下水处理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地下水的处治提出以下处理方案:5.1.1 地表水的处理1、基坑开挖时,坑顶沿基坑做300高240厚砖砌挡水带,侧面、顶部并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抹灰,沿基坑挡水带搭设1.5米高防护。坑顶设一道排水明沟,一方面排走坑内抽出的积水,另一面阻断外界流水进入坑内。汇集水排入市政

29、管网前需进行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才可排进市政管井。基坑顶设排水明沟内径为300300mm。两边红砖砌筑,墙厚180,1:2.5水泥砂浆抹灰20厚。排水沟及沉淀池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2对基坑周边进行硬化,防止地表水下渗。在地表用C15砼硬化至围墙,厚度5cm,坡度为3,向坑外坡。砌筑宽0.3m,高0.3m排水沟。5.1.2 地下水的处理1、本工程采用管井降水,并结合明排措施。孔隙潜水正常稳定水位按5.0m考虑,降水降至18.5m以下,降水深度15m,渗透系数K=18md。出水含砂率小于l20000。降水井成孔直径600,井管内壁直径为300,平均间距2530m,管井深25m,共17口。2、在基坑开

30、挖施工中,在坑内每隔3040m 设积水坑一个,坑底比开挖面深约1.00m,为防止积水坑坍塌将水泵埋掉,可在积水坑内放置外包铁丝网的钢筋笼,钢筋笼周围用碎石填塞,水泵放到钢筋笼内进行抽水。3每一结构施工流水段的基坑成形后,立即在周边砌筑排水沟,用于截排周围进入基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水沟上每隔3040m设一积水坑。5.2 防止边坡坍塌的措施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内原有建筑基础较多,部分为排污管网经填土推平而成,并且有多个污水池及化粪池等。采取如下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层段,在机械开挖的同时,投入足够的劳动力及机械设备,保证支护施工的及时跟进,尽量缩短土层暴露的时间。2、减少支护施工时对边坡

31、土体的扰动,不得在边坡上踩踏,将由人工施工的砂浆护面改为喷射砼护面。3、在边坡支护施工的前后,应注意落实防雨措施,防止边坡土体及养护期的护面砼受到雨水的冲刷。在距基坑边0.6m外砌筑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上口边1m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1)本工程施工中在基坑上口设置红白相间的水平警示护拦,防止意外发生。采用483.5 钢管搭设,立杆间距2 m,高 1.2m,横杆两道,分别设置在 0.6m、1.2m 处,并用密目网进行封闭封挡,待土方回填完毕后,方可全部拆除。如图11.3.3-1、11.3.3-2、11.3.3-3 所示。48钢管斜撑每4000设一道打入土层深度500打入土

32、层深度300图 11.3.3-1护栏侧立面图栏杆20002000立杆1200扫地杆图 11.3.3-3临边防护栏(2)根据本工程特点,设置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点,对基坑支护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各种事故发生,边坡土体和支护结构水平 位移、沉降,最大水平位移不超过基坑深度的 1%。观测频率见表。(3)基坑在开挖与施工中,注意保护周边环境,由于现场施工场地比较狭窄,所以基坑临边只考虑人员的行走,基坑周边不考虑堆放重物。第6章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组织保证。6.1

33、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1、本项目安全目标确定为“六无”即:(1)无工伤死亡事故;(2)无设备安装工程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3)无基坑坍塌事故;(4)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5)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6)无集体中毒事故。2、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八个方面(1)防高处坠落事故; (2)防基坑坍塌事故:(3)防起重伤害事故; (4)防触电雷击事故;(5)防机械伤害事故: (6)防行车交通事故;(7)防火灾事故; 6.2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

34、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工程师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分析安全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项目经理部全面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建立健全安全自检制度项目经理部建立二级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设质量安全部,配2名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施工班组设专职安检员、兼职安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分别实施检查任务。同时认真接受建设单位安全监督和监理单位的监理,接受社会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督。安全保障检查程序图 政府安全监督部门业主安全监察部门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安全施工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安全检查工程师施工各班长各专职安检员各兼职

35、安检员全体现场施工人员3、编制详细的安全生产计划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对技术复杂、施工危险性大、多发易发事故的高处作业、深基坑开挖等施工项目,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4、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由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或专项进行书面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工程师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针对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兼)职安全员、领工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

36、械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以及新工上岗、工人变岗和改变工艺等进行培训教育。6、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参加检查人员,经理部每旬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应视工程情况如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采取新工艺、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而进行检查,并要有领导值班,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7、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安全的奖惩办法(1)项目部预留安全奖金(保证金),按完成工程量及施工安全情况奖惩兑现。(2)制定详细的对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领导班子、先进个人的奖励办法。

37、(3)制定详细的对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领导班子、责任个人的伤亡事故的经济处罚办法。8、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实际作业情况,建立开挖、车辆运输、机械操作、用水、用电等所有实际发生的各种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根据国家有关安全防护规定,结合自己实际经验,编印内容齐全的安全防护规程袖珍手册,人手一册,认真学习掌握,确保安全。6.3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在工程施工中,针对工程的特点、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方法、劳动组织、作业方法、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变配电设施、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制定的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6.3.1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1、施

38、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洪、防雷电等安全规定。有防止行人、车辆等坠落的安全设施;危险地点悬挂按照国家现行安全色和国家现行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设红灯示警;现场道路符合国家现行工厂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的规定,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2、现场的生产、生活区均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设专人管理不得乱拿乱动,并组成一个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或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晶;严禁在木工加工场、料库、油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

39、其近旁堆放。4、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炔发生器隔离存放。5、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6、加强夜间施工时,基坑内与施工大门进出口及施工道路照明。6.3.2 施工机械、车辆的安全控制措施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3、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站在可让人了望的安全地点,并明确规定指挥联

40、络信号。4、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远离钢丝绳。5、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6、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大门时,必须减速行驶,车速控制在20km/小时以内,并且大门两侧设有施工车辆出入警示标志,防止撞伤行人。7、基坑挖运时,严禁有人在挖掘机作用半径内,车辆在马道上行驶也应减速慢行,特别须注意的是,马道上的土必须夯实,并须在两侧的虚土部位作标识,避免车辆行驶至虚土部位发生事故。6.3.3 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

41、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带等安全工具。2、在距基坑边缘0.2-0.3米处设置护栏,且不低于1.5米,并要稳固可靠。进入基坑施工的人员上下通行由斜道或扶梯上下,不攀登模板、脚手架、或绳索上下,并作好“三保”、“四口”等防护措施的管理。3、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要求。6.3.4 加强监控测量,确保安全为了保证基坑及毗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监测支护工程的位移情况,基坑支护工程应进行变形监测。一、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的目的1、 将监测数

42、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2、 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保证施工安全,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二、 监测方法及工作量布置变形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1、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包括基坑周围土体分层沉降和毗邻建筑物沉降两方面的内容,沉降观测点于现场灵活布置。2、 位移观测位移观测包括护壁倾斜及地面位移,采用全站仪观测。固定控制点设于每一支护段两边边线延长线上,其作法按永久性标成制作;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四周布置,在桩顶连系梁顶面位置埋设钢钉,共布置13个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图。变形观测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

43、,观测点位置必须满足相关要求,测量精度要求达到建筑测量等级二级要求,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0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3.0mm。三、基坑变形监测周期及信息化施工本监测系统可以全面地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点及监测仪器均应按相关要求设置,保证其整个监测过程中能正常使用。各变形监测点及各监测仪相应的初始值均应在施工前取得。1、 降水前期出砂率较大时临近建筑物沉降观测须每天监测一次。2、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整体下挖一层须监测变形一次。3、 土方停挖后初期隔天观测一次,如情况正常,各项观测指标趋于稳定,可每2天监测一次。4、 发现异常情

44、况,须加密监测周期,每天不少于二次。5、 土石方开挖完毕,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情况正常时,每周观测一次,地下二层施工完毕后,每半个月观测一次,地下一层施工完毕后,每月观测一次。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监测结果超出预警指标:差异沉降大于3%,基坑上口位移大于3cm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会同相关单位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工程事故,减少损失。四、信息化施工及预警指标出现后的措施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交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查。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用监测信息指导施工,以保证基坑开挖能安全

45、地进行。本工程采用分层开挖,每一层土开挖,监测系统都能测到支护边的位移,观测是连续进行的。因此,一般来说,在险情出现以前,监测数据早有反映,完全可以避免险情出现时再来采取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某一部位出现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基坑开挖速度或停止施工。如果监测信息反映出变形,向预警指标发展,则停止施工,加密监测频度,并立即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6.3.5 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施工中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施工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可靠的防护设施上。6.4 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及夜间施工照明措施1、安全保证措施(1)采用分段分层开挖,设置合理的台阶和开挖坡度,开挖前采取降水措施,防止边坡坍塌。(2)边开挖边处理边坡渗漏,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基坑内设足够集水坑。(3)现场储备足够的沙袋、木桩等物料,保证一旦出现局部边坡不稳的情况时进行紧急处理的物料供应。(4)除按要求进行监测以外,派专人随时观察边坡的稳定情况,主要观察坡顶有无裂缝,渗到集水坑的水有无边浑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采取措施。2、现场照明照明对夜间施工或自然采光差的场所作业既是工作条件,又是重要安全条件,同时照明既要保证人员安全作业,又要保证照明系统安全可靠运行。(1)、照明设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