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生产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生产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生产力”生产力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代表着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生产力理论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范畴的基本理论。那么,什么是“生产力”呢?如何理解“生产力”的动态演进呢?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即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源自人类与自然的实践性关系,是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形成的综合性力量,而不是单纯指劳动者直接作用于劳动工具以达到对自然对象改造目的的偶然性、单一性、直观性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
2、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就像人与自然的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生产力源自于人与自然的历史关系之中,因此生产力具备客观现实性的特点。在马克思这里,生产力不仅是一种自然关系,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就这一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摒弃传统的生产力理念,转而从分工、生产、交往等社会关系角度来解读生产力。与此同时,“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在劳动过程当中产生的,是劳动产出的能力。在
3、此基础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形态,这远远超越了西方生产力理论中的资本、劳动、土地三要素。无论是马克思所提到的生产力三要素还是生产力本身都贯穿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因此生产力具备社会历史性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力的社会作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的“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发生革命”,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尺度,也是推进社会发展进
4、步的本原和长远的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基本内容,也是制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同时也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其次,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为基础揭示了生产力是推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认为社会生产力决定着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最后,作为推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情况。正
5、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情况”。也就是说,在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会影响社会分工、交换方式等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存在方式的变革,实现物质财富的增长,因而也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效能和生产水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提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由此说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此理论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强调通过调整生产关系、革新生产力因素
6、、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道路。马克思多次提到“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强调“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在南方谈话中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将“生产力标准”作为检验工作是非得与失的判断标准之一,生产力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极大提高,这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指明了光明前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揭示了“先进生产力”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生产力的总抓手放在“全面协调可一直不间断
7、”之上,重在回答要使生产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了有效改善,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整体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推进生产力变革和生产关系重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观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新水准和新质态开启了新篇章、擘画了新蓝图。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间断进步而不间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正是在此意义上应运而生。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而言,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
8、劳动者方面来看,新质生产力要求劳动者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更多的知识储备、更高的技能水平。从劳动资料方面来看,新质生产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内驱动力,以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从劳动对象方面来看,新质生产力旨在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突破口,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试炼场”和主要载体。在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在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具备重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具体论证阐述了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以此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接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谋篇布局中不间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的理解。赵玉洁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