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5955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初中强校工程”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卜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行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初中强校工程”试点实 施方案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教育事业发 展“十四五”规划 的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全县初中学校 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现结 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办好 每一所学校、提升每一位校长、成就每一名教师、

2、发展每一 个学生”的理念,以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强师计划、科研 引领和评价导向为推动,激发初中学校的办学活力,丰富学 校的内涵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义务教育生态,培育出一批办学理念先 进、办学品位高雅、办学特色鲜明、人民群众满意的新优 质学校。二、工作原则(-)价值引领、发展导向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学习借鉴上海、常州等外地新优质学校建设经验,构建新优 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路径,形成新优质学校发展的办学 样式,树立初中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二)改革推进、示范带动坚持问题导向与实践创新,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

3、,为学校品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创 造有利条件,并以新优质学校的创建成果辐射带动全县初 中学校高质量发展。(三)系统设计、聚焦发力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创新, 聚焦初中学校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建立横向协同、纵 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引导初中学校科学高效优质发展。(四)县级统筹、学校为主坚持全县“ 盘棋”思想,整合资源支持全县初中学校 发展,落实县人民政府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加大人、财、物 保障力度,以“初中强校工程”为重要抓手,整体提升初中学 校教育教学质量。三、工作目标经过3年努力,将县初级中学、县实验中学两所创建校 培育为明显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和办学示范效应的新

4、优质学 校,树立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价值标杆,探索学校变革新 路径,创新学校发展新方式,形成初中学校优质办学新样例, 评为市级有影响力、有本土特色的新优质学校。同时,通过 创建校辐射带动,推动其他初中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办学条件 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校际差 距不断缩小,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全部建成 市级及以上常规管理示范校,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质初中教 育资源的需求。四、主要任务(一)办学条件升级行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优化学校布局调 整,完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教育信息化、多样化要求, 大力提升学校办学标准,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加强学科教室、 心

5、理辅导室、拓展性课程教学场地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设备配 置,满足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需要, 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货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发展 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 建设局。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 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和自 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 规定(2023年版)的通知要求,统筹推进行人方式、办 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 设,全面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校长治校能力,为校长提供发

6、展平台与个性化空间,帮助 其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合作 共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责任单位: 县教育局、县妇女联合会、共青团县委员会)()教共体建设行动借助上海、常州等外地新优质学校和市优质初中力量, 通过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和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创建校及 共建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科研和学校质 量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创建期间,除两所创建校按上级统一 安排与县外优质学校结对共建之外,其他学校也相应争取市 内强校支持,同步开展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四)教师队伍发展行动以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助推“初中强校工程”。在认真 组织实施县中小学教师专

7、业发展梯级培养计划的基础上, 依托市教育局实施的初中学校“三名工程”培养计划,着 力加强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为每所 初中学校各培养1名校长、2名以上核心管理骨干、5名以 上优质骨干教师或班主任。通过市级名师带教、县级名师带 教、县级教研员带教和支持校骨干教师带教,为中青年教师 配备指导教师,形成“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同伴互助、研 训体”的教师培养模式。开展师资交流。实行教师全员跟 岗培训计划,每个学期积极选派初中学校管理干部和学科教 师到市级支持学校跟岗学习或挂职锻炼,力争通过三年时间, 实现跟岗学习全覆盖。强化校长培养培训,组织开展初中 校长三年集群式培训,切实提高校长的教

8、育理论水平、课程 领导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一批初中校长成长。强化队伍建设, 进一步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县中小学校教师评价考 核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县 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聘后考评办法(试行)的通 知,规范各类人员管理制度,治理躺平式教师,促进岗 位职责落实,调动工作主动性。各初中学校必须按照县级 方案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到位。持续推进“县 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探索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动态 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活力。(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课程改革深化行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 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9、的通知,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 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培育批具有推广 价值的教学成果,建立县实施新课程示范校。到2026年,每 所创建校均培育出1门以上市级精品课程和3门以上县级精 品课程,形成1个以上市级优秀教改案例和3个以上县级优 秀教改案例,并逐步带动共建校和其他学校形成精品课程和 优秀教改案例。深化“单元(专题)三研(研目标、研评价、 研实施)”,建成县域资源库。各初中学校推行五环节“有 机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各初中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推 进校本研修,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抓实中考备考,强化过程 的精细化管理,丰富校本课程

10、,到2026年,所有初中学校均 建成市级及以上校本研修示范校。(责任单位:县教行局)(六)教科研支撑行动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县、校教研团队的建设,到2024 年底,实现学科教研员基地校建设全覆盖。推进初中教研员 队伍建设,建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初中教研员队伍。建立“市 级教研做引领,县级教研创精品,校本教研显特色”的三级 联动教研机制,强化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科研 的专业力量,助推教学方式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健全初中 学科教研活动机制,搭建教研平台,强化学科教学研究。聚 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等领域,以问题为导向, 创新校本教研内容、方法和模式,打造校本教研新样态。实 施教研员

11、、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工程,实现全县覆盖。实 施“教研员领航”工程,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定期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推动基于科 学评价的教育教学改进,形成数据驳动的学校教育自我改进 与迭代发展机制。积极争创市教科所教研基地,每学期邀请 市教科所各中考学科教研员实地指导。县教育局、县教科研 培训中心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各初中学校开展基于实证的课 程改革、课堂优化和学校改进实践研究,提高育人科学性和 实效性。(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七)办学品牌凝练行动各初中学校要在专家指导下开展起点评估,通过深入调 研和摸排,找准问题,并

12、从历史和现状、软件和硬件等方面 分析存在的原因,总结自身成功因素,梳理发展需求,找准 变革切入点,编制本校“强校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年 度发展目标。用好政策优势和支持学校的资源条件,从学风 整治、教风提升、常规管理、资源配置、课题研究、考核评 价等方面,以项目创建为抓手,明确提升目标、分类任务, 找到落实规划的操作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课程改 革、课堂优化和改进实践研究,促进特色打造和品牌形成. 到2026年,每所创建校形成“ 校一品”的学校办学品牌; 到2028年,带动共建校和其他学校形成“一校一品”的学 校办学品牌。充分利用高校、职业院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等专业机构力量,指导学

13、校围绕阅读、德育、科技、艺术、 体育等领域,开展学校特色项目创建活动,到2026年,创建校均建成12个符合校情的市级特色项目,共建校和其 他学校均建成12个县级特色项目。(责任单位:县教育 局)(八)教育数字化赋能行动充分利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学校开展个性 化服务和实施精准管理。进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 台、八桂教学通平台等教育数字资源规模化和常态化应用。 利用同步互动课堂,发挥“一块屏”教育帮扶作用,让每一 所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建立覆盖各学科的数字教行资源体系, 深化初中“优质公开课”“网上优课”“微课学习资源包” 等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推进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加快 创建校数

14、字化校园建设,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和服务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支持创建校开展数字化 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数字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力 争把县初级中学和县实验中学建成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 新实验校。到2026年,力争全县每所初中学校每个学科均 形成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例。(责任单 位:县教育局)(九)“初高中”衔接行动实施初高中体化人才培养,探索初中学段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体系,积极开拓多元教育内涵发展之路,让学有余力、 学有潜力、学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快更优的发展。探索 构建初高中衔接课程,支持县初级中学与县高级中学以国家 课程标准为基础,开展“初高中”衔接

15、行动,积极探索初高 中衔接特色课程开发,发挥高中课程建设经验优势,将高中 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前移,结合初中生实际, 构建一批适合初中学校校情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 系。(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五、实施路径(-)构建协同引领机制根据市统一部署,加强与教ff发展地区、高校的合作, 引进优秀专家团队,开展学校办学评估,指导学校制定“一 校一策”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全程依托专业指导,采取名校 引领、强校带动方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间、校 际间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全面激发学 校内生动力。(二)建立县校联动机制县成立“初中强校工程”办公室。根据全市统一部署, 将“初中

16、强校工程”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部 门协同,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政策、发展保障,确 保项目落地见效。县教育局要发挥统筹协调、监督引导作用。 学校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学校党政主要负货同志为第责任 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不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学校 常规管理、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实施任务驱动机制围绕“初中强校工程”建设目标确定的具体任务,县教 行局要明确任务分工,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表,定期召开项目 推进会议,聚焦项目建设任务,组成各类实践研究团队,以 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行动研究,在协同研究中 提升创建校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提高 办学质

17、量。(四)实行目标导向机制县初级中学、县实验中学要以2026年率先建成市首批 新优质学校为目标,其他学校以创建市级以上常规管理示范 校为目标,自觉对标市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学习借鉴上海、 常州等外地新优质学校建设经验,制定学校发展行动计划, 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加强对过程执行情况的监管和反馈,严格落实各项发展举措。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 相关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初中强校工程”领导小 组,明确工作措施。实行包校制度,成立由县教育局、县教 科研培训中心、市县专家小组组成的5个指导组,分别对全 县各初中

18、学校实行包校制度,全面开展诊断、督促、指导工 作,确保“初中强校工程”各项推进举措落到实处。(二)加强统筹保障将各部门参与支持推进“初中强校工程”情况纳入县 级绩效考核项目,加强部门协同,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资 金、项目、政策、人才、发展、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保障, 确保项目落地见效。(三)加强督导评估加强过程督导,政府督学每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 各校开展督导工作,强化过程性督导。县教科研培训中心 每学期对每所初中学校开展两次集体教学视导,督促指导 初中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并跟踪薄弱学科、薄弱教 师,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县“初中强校工程”领导小组 每学年对初中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履职情况

19、进行督导评估, 以评估结果推动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开展教育教学质 量监测,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县教科研培训中心每学年开展一 次教行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 思想品德、习惯养成、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评价指标进行 测评和问卷调查,将评价结果作为诊断、改进教学和提高教 学质量的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四)加大激励力度加大“初中强校工程”推进工作激励力度,将“初中强 校工程”综合考核进步情况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指标,作为 学校及校长综合评价、支持学校办学、实施奖励表彰的重要 依据,促进“初中强校工程”教育过程改善和教育质量提升。 组织县级骨干教师培训I时,重

20、点考虑“初中强校工程”教师; 校长和教师评优、评先、晋级等,向评估考核达标的学校倾 斜;对在教育教学改革、管理、质量提升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的校长、教师,优先推荐为市、县级优秀校长、教师;实施 增值性评价,将“初中强校工程”综合考核进步情况作为学 校和校长考评达标以及奖励支持学校的主要依据。(五)加大宣传推广每学期定期组织学校开展学科研讨、专家讲学、成果展 示等活动,及时总结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每学期期末召开“初中强校工程”推进会,遴选1所推进工 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传递有价值的阶段性改进成果,促进 学校之间交流共享。定期编发县”初中强校工程”工作动 态,并依托“桔香”“教育”等公众号,对“初中强校工 程”推进工作情况和亮点特色进行宣传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