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调研时,第 一次提出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2023年6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任务和要求。今天重温这一要求,我们深 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重大,必须进一步加深对这一 使命的认识,坚定不移地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推向前进。中华文明永远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文明,是人类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每个人的成长,本质 上都是接受和走向文明的过程。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 归根到底也都集中在文明的提升和完善上。文明的水准,标志 着脱离蒙昧和野蛮的距离,度量着走向
2、进步和崇高的程度。人 类的脚步,根本上是文明前进的脚步;社会的发展,根本上是 人类文明的升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到春秋战国 的百家争鸣;从“天下一统”的车书同制,到历经千年的郡县 架构;从孔孟代表的儒家学说,到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从精 妙绝伦的唐诗宋词,到流光溢彩的中国建筑;从影响世界的四 大发明,到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从开眼求知的国门初启,到 革故鼎新的革命洗礼;从追赶潮流的现代梦想,到改革开放的 关键一招;从绝对贫困的挥手告别,到百年目标的一直不间断 进军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个节点和成就,连接起了中华文 明漫长的历史画卷。文明的发展没有穷期。中华文明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还
3、要 继续走向新的未来。只有不间断赋予中华文明新的活力和动能, 才能不间断地把它推向前进。现代化的变迁和进步,实质上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很 长历史时期内,现代化都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但自20世纪 中后期以来,已经增加了新的内容。未来还必一定会有新的要 求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脚步不会停止,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也永 远存在。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建设中国式 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不间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进步的 历史过程。当代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其背后, 是不同国家创造力、竞争力的比拼,是社会创新体系和创新理 念的竞争,实质是不同文明创造活力的竞争。我们必须充分看 到这种
4、竞争的内涵和特点,充分认识到能否焕发和提高创新活 力,关系到能否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取得新进度,关系 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和地位。因此,无论是人类文明,还是中华文明,永远都是一个 “在路上”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一项事业的发展,书 写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但这样的篇章没有结束,而是要继续 写下去。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把中华文明的 新篇章、大篇章、长篇章不间断地书写下去,而且要写得更美、 更好,使中华文明在凝聚文化建设和其他每一项建设成果的基 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任务 和要求,从文明发展的高度指出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方向, 进一
5、步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现代文明奋力前行的热情和动 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高度发 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必然要求。全方位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含着复杂的内涵,不是单一的任务, 必须全面理解,全方位推进,力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全面发 展、全面进步的人类现代文明。文明来自于文化。文明是文化发展的成果。提升文明水准, 就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的发展问题是全党的事、全社会的事、各个部门共同 参与共同建设的事,必须对文化作分层次的解析。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改造物质
6、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所有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又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是 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表达的人类文化,如建筑、道路、机 器、设备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历史学、考古学中常说的石 器文化、青铜文化等,均是这类文化,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 所取得的成果,长城、运河是物质性实体,为什么称其为文化, 因为它高度凝聚了中华民族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和精神 成果。三星堆遗址及其发掘的成果,是物质性器物,但为什么 也是文化,因为它标志和放射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创造美的聪明 才智光芒。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俗文化、思想 遒德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理性文化、制度规范文化等
7、。文化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积淀和集中起来,就构成 一定程度和一定类型的文明。科技、文化、教育本身就属于 “文化”“文明”之列,自不待言,就是经济、政治、军事等 等,其实也离不开“文化”和“文明”。比如,国际贸易的基 本规则,就是人类商业文明发展的成果。政治观念的不同,反 映了不同文明体系的差异。文明,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同样,世界不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在某种意 义上,就是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融或碰撞。人类世界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等各大方面组成的超大系统,需要统筹建设和 发展。而其成果,则分别表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社会
8、文明和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归 根结底表达在五大文明的提升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的“文明”,特指精神文明。但 其他4个词代表的4大方面,归根结底,也要落到文明上。因 此,与这5大方面的建设相对应,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任务和要求。按 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安排,这五大文明必须统筹 推进、全面建设、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突出表达在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 强国方面,又广泛表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各个领域的建设和成就方面,是一种包含和反映中国社会全面
9、 发展、全面进步的整体性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就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当中, 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标准,推进中华文明获得 新的发展。所以,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全方位理解、全 方位把握、全方位推进。正确处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辩证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进、 协同发展,必须以全局观念和辩证思维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各 种关系。第一个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关 键词,是“现代”。这个现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传 统生长起来的。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首先处理好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人类社会总是不
10、间断从传统向现代演进,人类文明也是不 间断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发展。传统要发展到现代,现代也 会转化为传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把握这样的历 史进程,珍惜传统,珍惜历史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 传统又必须持分析和鉴别的态度。对其精华,坚决保护,坚持 传承;对其糟粕,科学分析,坚决摒弃。不汲取精华,历史就 成了空白,现代文明就成了无源之水;不摒弃糟粕,就会妨碍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阻碍现代文明的生长和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向现代演进,总体上是历史的方向和潮流。 中华文明不能仅停留在传统,而必须一直不间断不间断地向现 代转化。与时俱进、赶上时代,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 大动能;解放思想
11、、勇于创新,是增强文明发展生机活力的必 要条件。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 神,下下定决心解决妨碍创新的各种体制机制和观念问题。第二个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中华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 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必须精心呵护和保护。在某 种意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进步的“干细胞”,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因和资源,既可以在新 时代生长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多种细胞和元素,也可以对现 代化进程中的某些偏差进行修补和纠偏。近几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 护、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如关于落地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
12、于支持戏曲传承 发展的假设干政策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假设干意 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有了抓手。现代化要求发展,人民生活要求改善,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必须妥善保护。两者必须兼顾起来,不能顾此失彼。建设的 理念、规划的制定、空间的布局、技术的采用等要表达发展与 保护、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三是一体与多样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仅 拥有56个民族,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长期的历 史发展过程当中,各民族、各地域、各大方面的文化交流融合, 才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每个民族、每个区域的文化都有共同的内容、价值,
13、由此 才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共同 体;同时,每个民族、每个区域的文化也有个人的特点,它们 组合在一起,才使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具备丰富多彩的内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意保护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和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的文 化特色,加强各种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四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 统一性与多样化的统一。人类文明拥有基本的元素、原则和要 求,也拥有许多共同的价值,但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又会有特 别大差别。中华文明给世界以深远的影响,也从世界文明中汲 取了丰富的营养。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相互作
14、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 国。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特别大程度上就是中国与世界双向 互动的过程,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 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国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以更加自信而谦和、 更加坦诚而理性的态度,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学习,加强与外 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 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间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建 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以这种胸怀和态度,以文明交流超 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 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作者系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 副主任)李忠杰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