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909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导论一、新闻采访学的任务与对象1新闻采访学的任务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揭示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概括出反映这一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并确立实施这一活动应有的行为规范,更好地指导新闻采访实践。本质上,新闻采访活动是采访者围绕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沟通了属社会意识的新闻报道同属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了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2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要素(1)作为采访活动主体存在的采访者,亦即专业的新闻记者和业余的新闻通讯员。其内容主要是采访者自身应有的采访素养、采访行为及其技能要求等内

2、在机制。(2)作为采访活动客体存在的各种客观现象,亦即采访主体以外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被采访者现象,以及新闻受众(指读者、听众、观众等)现象等。其内容主要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形态、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规则等。(3)作为连结采访活动主体与客体的采访关系,亦即采访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把握的关系。其内容主要是采访活动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具体的运作方式、方法等规定。二、新闻采访学的研究沿革1新闻研窕工作最初以报刊为对象(1)报刊的发展,既为新闻研究提供了基础,又促进了新闻研窕工作的开展。(2)报纸作为定期的连续出版物进入社会,是新闻事业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标志。(3)日报的出现,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兴盛时

3、期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业走向了专业化,内部正式开始了印刷、编辑、采访、发行的分工,需要大批报纸从业人员。这就要求兴办新闻教育,成批培养专门的新闻从业人员。2国外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窕始于19世纪初叶(1)近代报刊发源地之一德国的一些大学里有人以报业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2)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率先发表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3) 1895年,德国的一位大学教授科赫在海德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4)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新闻学研究开始勃起。3我国新闻事业研究中国的古代报纸最早出现于世界,但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桎梏,新闻事业一直处于落后态势(1) 19世

4、纪中叶,我国才出现华文日报,比国外整整晚了3个世纪。(2) 19世纪70年代,著名报人王韬、郑观应等人开始对报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作过初步探究。新闻学研究的起步时间与西方相差无几。(3)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组织。(4)我国无产阶级新闻教育,始于1939年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创办的新闻系。4中外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进程(1)表层研究阶段早期的新闻采访学研究大都属于微观性的直感体验,是零星的采访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汇集;研究问题则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地步,以表面现象的描述代替本质问题的考察,只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缺乏理论的概括。(2)里层研究阶段

5、逐步转入对新闻采访活动内在特性、规律的探索和揭示。有些研究成果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3)立体研究阶段随着科学领域的拓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现代科学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内部)又高度综合(外部)的两元态势,新闻采访学的研究也出现崭新的变化趋势。在研究基点上,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对采访活动的现象的研究不满足于直观、静态的一般告知或解释,而是站在理性思维的高度,着重对其进行动态的考察,以揭示其本质,注意以动态的观点研究新闻采访现象的变化,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变封闭式研究为开放式研究不再是停留在孤立地从采访活动本身的过程去探讨其方法、技巧,而把新闻

6、采访看成是一个活动系统,注意揭示其整体性;并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既研究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研究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在研究角度上,变微观研究为宏观研究不再热心于对新闻采访现象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探讨,而从宏观角度对个体进行考察,或者注意把个体放到宏观的背景中加以思考,从而着力于整个新闻采访理论体系的构建。三、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根本原则(1) 专门科学方法即各门科学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如历史学研究中的考证法,化学研究中的滴定法等。(2) 一般科学方法即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对两者都适用的研究方法。如自然科学

7、研窕中的实验法、观察法,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等。3)哲学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力求做到以下方面: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一既注意运用历史的方法,尊重历史,忠实于历史时空系列中所存在、所发生的涉及采访活动的种种现象或事物,又要注意运用逻辑的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来揭示采访活动的本质及其运动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具体与抽象相统一一不但要重视对社会存在的涉及采访活动的个别具体事物的研窕,以便从中抽象出“一般”、“普遍”的东西,更要善于把抽象的个别概念所表达的各种规定性放在采访活动整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背景之中考察。批判与建构相统一一方面要敢于面对采访活动的种种“现实存在和已有的各种概念及概念体

8、系,以扬弃的态度对其进行学理上的辨识和批判;另一方面要善于在辨识、批判的同时,积极建构新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新闻采访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事实论证与价值评价相统一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事实描述和客观实证来认识采访活动,又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态度,带有明确的价值目的进行研究。2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引进系统科学方法,从整体上、立体上进行研究(1)现代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必须以开放的多向思维代替封闭的单向思维,以综合的动态考察代替孤立的静态分析。(2)系统科学方法论关于事物是多要素、多层次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时,采取多维视野,而不胶着于一点上

9、作观察分析。(3)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有助于拓宽新闻采访研究者的思维空间,实行引进和创新,从而促进新闻采访理论的横向网络的发展,建立起新型的学科理论体系。3要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研尢基于丰厚的实践基础研究新闻采访学,要建设、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十分注意钻研和领会已有的新闻采访理论。新闻采访实践是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源泉,积极参加、用心关注新闻采访实践。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使新闻采访理论的研究同新闻采访实践紧密结合,是丰富、发展新闻采访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采访实践由自在转为自由的必经之道。四、新闻采访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横向的综合新闻采访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日益广泛。从新闻采访的本质看,它不是现

10、实生活,也不是新闻报道,也不仅仅是现实生活到新闻报道的简单“中介”,而是由现实生活到新闻报道这个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功能的外化,是多维的结合。2纵向的深化新闻采访学本体结构的开掘。从新闻采访的行为来看,采访是一个流动的、递进的思维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不同模式的采访,具有不同的矛盾焦点和矛盾层次,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要求。这决定了新闻采访学的独立性和专门性,因而必须进行纵向的深化。3新闻采访学的理论体系横向的综合为新闻采访学的理论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纵向的深化为新闻采访学的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前者为纵向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为横向综合准备了实证条件。新闻采访学的理论体系(见图11)ol*

11、yi.7im-wwttj-tyy-IJK(,.ift-MKty-;-r*i*w*w*l-iruVt幅式采访T一Sl-I-it-1仍丁*?WMlW*J第二章新闻采访活动史略一、采访活动的孕育时期(I)作为新闻传播最基础、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采访活动的雏形孕育在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之中。据考古学研窕发现,大约270万年前,我国云南一带就已有远古的人类一元谋人活动。为了自身的生存,原始人类需要了解外界环境,适应外界环境。(2)语言文字的出现,人际交流的扩展,尤其是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采访”活动日趋频繁,且含义也愈来愈接近今天的“采访”。(3)春秋战国始,除了采诗官外,政府还设置了收集和记录帝王言行及国

12、内外大事的史官,诸如太史、内史、外史、御史等。这些史官有的侍奉帝王左右记言记事,有的参加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种会议,采集“新闻”,并把采集所得公布或作为历史档案保存。4)我国从唐代起就有了古代报纸,自此,“采访”二字不仅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而且同古代“新闻业”联系了起来。二、新闻采访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社会活动,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需要和近代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1国外的新闻采访活动始于公元16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是近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职业记者及其采访活动的诞生地。19世纪40年代前后,欧美各国先后经过产业革命,资本主

13、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这时,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己经确立的经济制度及其统治地位,就更加重视新闻事业的作用。2我国的新闻采访活动(1)我国新闻采访活动的开始,比西方晚了近三个世纪。19世纪,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才开始出现。(2)鸦片战争前,除了葡萄牙人巴波沙和阿美达于1822年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纸,一蜜蜂华报以及英德传教士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外国人一般不能在中国本土办报。鸦片战争后,各种教会报刊、外商报刊蜂拥而起。(3) 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登政治舞台。他们办的报纸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宣传“变法”,较之以往报刊更注重新闻采访。如严复

14、主办的国闻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的湘报。(4) 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革命党人的报刊大多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记者队伍。(5)辛亥革命以后,新闻采访活动愈发引起社会和人们的重视,记者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高。一些力量比较雄厚的报社都设立了采访部。6)大约20世纪20年代初,各报社大体上都有了内外勤的分工,并吸收日本新闻界的做法,正式把外出采访的人冠以“记者”头衔。小结:职业记者与新闻采访活动的出现,始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推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事业空前发展,专业的新闻记者壮大成为一支职业大军。三、人民记

15、者的新闻采访活动1人民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人民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是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产生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新闻事业之后才出现的。(1)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人民记者的先驱,他们参加革命斗争,就是从办报和为报刊采写稿件开始的;他们从事新闻工作的活动,又直接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中心逐渐转移到俄国。列宁、斯大林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办报等新闻工作。(3) 一百多年来,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大量出版自己的报刊,建立自己的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无产阶级记者已由过去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办报

16、的职业革命家,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新闻采访活动的范围也扩展到了全世界。2我国人民记者及其新闻采访活动的出现(1)我国最早的人民记者,是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的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报刊日益增多,人民记者队伍不断壮大,采访活动也不断发展、深入。(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我国新闻战线有了全面的飞跃。小结: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人数由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的过程;新闻采访的手段、技术、水准也有了显著的提

17、高;还涌现出了范长江、邓拓、穆青、子冈、金凤、范敬宜等一大批名记者。第三章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属性一、对新闻采访活动认识上的哲学观对立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事物或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哲学上存在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的相反回答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反映在新闻采访活动中,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和态度。1)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物;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认识、把握

18、并处理后,由新闻传播媒介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一种精神产品。新闻采访是作为沟通客观存在物与新闻报道的一个中介而存在,是新闻工作者一种特有的(或目职业性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活动。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时,十分注意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而决不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歪曲事实或者捏造事实。(2)唯心主义哲学观则认为,新闻的本源不是客观存在物。新闻的本源是某种“性质”或“需要”本身,比如“政治性”、“阶级性”、趣味性或者人的“好奇欲”、“求知欲等等属于意识、精神范畤的东西。新闻报道是这种“性质”或“需要”的体现与结果。新闻采访只是人们借助客观来表现属于主观的意识、

19、精神的活动。由此,新闻采访不必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把握事实,而只需要按照某种既定的框框,寻找或者制造几个事例,来反映、表现主观的愿望和要求。(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采访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从总体上看,我们在对待新闻采访的认识和态度上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是严重存在的,它对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乃至社会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容低估。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对于整个世界处于何种状态,哲学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前者坚持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双方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后者坚持世界上各种事物和

20、现象都是静止不变的、彼此孤立存在。表现在对待新闻采访活动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着原则的差异。(1)持辩证法观点的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新闻采访作为人类种特殊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活动,其认识主体在面对客观事实时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也不是被动地、照相式地复原客观事实;而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法则,积极、能动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2)持形而上学观点的人认为,在客观事实面前,新闻记者这一认识主体是无所作为的,只能“纯客观地记录事实”、“纯客观地报道事实”,新闻采访作为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的中介,也仅仅是起到“通讯传话中的电话线的作用,把甲地的声音毫不走样地传到

21、乙地去“,或者像照相机那样,”把事实完完整整地再现出来(3)新闻记者不可能做到“纯客观”、“有闻必录”。对新闻采访认识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观,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诞的,在实践中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二、对新闻采访定义的思考1占主流地位的一类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即新闻记者、通讯员搜集、获取新闻材料(或日新闻素材)的活动。(I)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采访活动的一大主要任务与外在特征一搜集、获取新闻材料。(2)定义应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上述概念反映的对象的主要任务与外在特征并不等同于它的本质属性。新闻采访作为联系、沟通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的首要中介,应该是同客观存在的事实打

22、交道,从而达到如实反映事实之目的,而不应是停留在同材料打交道,达到报道材料之结果。2占主流地位的另一类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这类定义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新闻采访活动的实质所在。3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新闻采访的定义按照逻辑学最常见的属加种差的方法,给新闻采访定义作如下表述: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1) “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新闻采访活动是受客观事实所制约的,是人的主观去认识、把握客观的过程。而不是无视甚至蔑视客观事实,随意发挥主观想象的过

23、程,也不是把客观事实当作“依托”,专门阐述理论的过程。(2) “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这是个限制词组,它阐明了作为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与显著特征。人们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有许多种,如果不是为了写作新闻报道而实施的,便称不上是新闻采访。(3) “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这是实施新闻采访活动的行为主体。新闻记者为写作新闻报道必须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但在有些情况下,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人,并不止于记者。4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程序看,采访是关键性的第

24、一步,是其他各种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一条新闻,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编排、印刷发行或播出,才能跟受众见面。(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而言,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从新闻报道的来源和形成看,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从新闻报道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看,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要求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得依赖于采访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深入实际调查,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能作出合乎科学的分析研究,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从新闻报道的具体过程看,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体上要经历七个步骤,即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选题、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写作成稿等。

25、3)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新闻采访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劳动,它要求记者时时刻刻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留心捕捉生活中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还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深人生活,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以寻求事实之真相。这对记者的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第四章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一、新闻采访活动“内在”特征的剖析1公众性这是从活动的根本宗旨和目的上概括的新闻采访的一大特征。新闻采访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发现、获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或事物的新动向,以便迅速、及时地向社会公众传播。认识采访的宗旨能为人们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不忘记新闻受众的需求。2公开性新闻采访的公众性决定了其公

26、开性。(1)新闻采访的公开性,规定着其活动的结果是公开的,任何新闻报道都应该而且可以被社会成员所分享。(2)新闻采访活动的范围是公开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为新闻采访所涉及。(3)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容是公开的,新闻采访报道的对象应该是可以公开报道的一切人与事。3事新性1)新闻采访要同事实“打交道”,要抓取事实。2)新闻采访要同新鲜的事实“打交道”,要抓“新事”。4快速性(1)新闻是瞬息万变的客观事实的及时记录,讲究时间是其主要特点之一。(2)新闻的时间性,决定了新闻采访的过程不能按部就班,不能慢慢吞吞,而必须高效率、快节奏。新闻采访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甚至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的。二、新闻采访活动“

27、外在”特征的剖析1广泛性新闻采访这种社会交往活动接触面广,交往对象和服务对象都十分繁杂。(1)新闻采访活动是一项为了社会公众去搜集、去传播新闻信息的工作,而新闻信息不仅蕴藏于自然界,更蕴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记者需要与社会广泛接触,与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以便从中发现、挖掘新闻信息。2对等性就新闻采访活动中交往双方身份而言:(I)新闻采访是记者作为其所服务的新闻传媒的代表,也就是以社会公众群体代表的身份,去和社会公众的个体成员进行交往,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闻事实。(2)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身份、地位始终是对等的,不存在任何“上下”、“长幼”、“贵贱”等关系。

28、3自由性就新闻采访活动中,交往双方之间的关系而言:1)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新闻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两者之间除了在新闻信息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这种潜在的供”与“求”的关系外,是不存在其他关系的。(2)新闻信息资源的转移,即“供”“求”关系的实现,是没有任何外在的约束力的,它不具备行政或法律关系上存在的强制性。三、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与社会制约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的体现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是其内在规律性的反映;新闻采访者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必定要遵循这些特征进行采访活动。新闻实践中,新闻采访的特征体现得愈充分,采访活动的成功率便愈高;违背这些特征,新闻采访便难有成功

29、可言。2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1)社会物质生产技术的水平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社会的物质生产技术是人的创造,是人的“劳动的器官”;同时,它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物质生产技术的水平规定和制约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社会物质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也必将推动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2)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经济生活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仅关系到传播手段的运用,从而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快速性”特征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还会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的“公众性”、“事新性”、

30、“广泛性等特征的体现。(3)社会政治制度与政治形势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传媒作为一种工具总是要受制予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或者集团的。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就必定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第五章新闻采访活动的路线一、新闻采访的认识路线及其规定1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核心是求真(1)要求记者在其采访活动中一定要真诚,要真诚地对待人们所从事的新闻事业,真诚地对待所要面对的、所要服务的社会公众。(2)要求记者在其采访活动中要自觉地同各种各样的干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观念或行为作斗争。2实事求是认识路线是对“客观主义”的扬弃(1)“客观主义”强调新闻与客观、与事实之间的联系,要求记者的采

31、访报道要尊重客观,忠实于事实。(2)“客观主义”把“客观性”作了绝对化的理解和阐释,只强调新闻与“客观”的联系,而无视、否认新闻与“主观”的联系。这样,“客观性”便演变为“客观化”了。这种“客观主义的绝对化的阐释,在新闻实践中根本行不通,在理论上也站不住脚:因为事实经过记者的“报道”,必然融入记者的主观色彩;这样,新闻采访报道的事实自然不可能是纯客观的了。事实本身的生成与确认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3)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要求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尊重客观,尊重事实。讲究“实事”,即按照认知对象的本来面目作出如实的直观的感性判断,以规定并赋予其特定的时空形式,要以正确的立场、观念对待所要认知的事实对象

32、。讲究“求是”,即在认识过程中,用科学的态度对感知对象加工整合,以使事实从“具象”走向科学的“抽象”。3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贯彻在于科学的认知方法论1)实证原则坚持实证原则,要求记者要客观地、如实地认识和把握事实。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必须有一种强烈的“求实”意识。积极探寻事实存在的本来面目。记者在采访实践中面对认识对象,必须有一种强烈的“求证”意识,即一定要“追根寻源”,积极探寻事实的真相所在。否则,浅尝辄止,就事论事地去认识、把握事实,势必造成新闻报道的失误,甚至贻笑大方。(2)程序原则先感性后理性,规定着记者认识的基点与出发点,记者的认识首先应是“实事”。由感性到理性,规定着记者的认识途径和目标

33、,记者的认识应注意“求是”,即探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动态原则坚持动态原则,要求记者坚持以运动的、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规定着记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相对”意识,即面对所要采访报道的对象,一定要自觉认识到其所作所为的优劣、美丑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规定着记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变化”意识,即面对所要采写报道的对象,不仅要关注其过去与现状,还要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4)网络原则坚持网络原则,要求记者用系统的、联系的眼光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记者必须用“两点论”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客观事物。记者面对报道对象时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34、,而不能孤立地、形而上学地看问题。二、新闻采访的工作路线及其规定1采访要在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各级党委(1)每个记者都工作在党所领导的一个新闻机构内,是党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党与反动阶级及其思想进行舆论战的尖兵。(2)记者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才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3)采访实践中,记者依靠党委开展工作应做到以下方面: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与自己分工采访范围的党委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党委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意图。在具体的采访活动中,要尊重和依靠基层党委。同某级党委发生意见分歧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采访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1)意义深入群众,深

35、入实际,是我国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的问题,关系到记者的新闻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力的问题。(2)要求记者积极主动地“沉”到社会生活的第一线去。与群众广交“友”,深交“情工记者建立自己的采访基地。第六章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的职能与修养一、记者的社会职能与地位(1)记者的社会职能是迅速、及时地采集和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以满足社会的信息交流的需要。(2)新闻事业是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因此,新闻事业必然受制于产生它的经济基础。(3)资产阶级新闻学者极力掩饰新闻事业的阶级属性,把新闻机

36、构和新闻传播工具说成是“并驾于国会、政府和法院的第四种势力”,把记者捧为“无冕之王而事实上,这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谈。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贯公开并坚持自己的阶级属性,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记者的社会职能与地位要求如下: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严守党的宣传纪律,时刻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决不允许在思想上、行动上“向党闹独立”。决不允许借记者身份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记者在一定的原则之下大胆地放开手脚做好工作,要把组织性、纪律性与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二、记者的工作特点与任务1记者的工作特点1)活动引人注目,社会影响力大记者们采写的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会

37、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在广播或者电视的新闻节目中传播时,有数以万计乃至数以亿计韵听众、观众在听、在看。(2)社会接触面广,工作“变幻无穷”记者接触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搜寻各种信息来源,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化。记者每次采访的对象、内容、步骤、目标与结果都不一样,就是在一次采访活动中,选题的确定、采访过程的设计与安排,都需要记者精心谋划,不断“出新3)“脑体”并用,工作十分艰险记者经常处于“时刻准备着”的临战状态,哪里有新闻,他们就到哪里采访,上天入地,登山蹈海,在所不辞。2我国记者的工作任务(1)采写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记者来信、人物专访、新闻评论等等(广义的新闻)。要求记者各种文体的

38、新闻报道都要学会采写,还要求树立强烈盼抓头条新闻的意识和抓独家新闻的意识。与通讯员相比,记者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记者应责无旁贷,千方百计地去完成。注意处理好同有关编辑的关系。一旦在确定采写选题或处理新闻稿件中发生矛盾时,记者既要虚心听取编辑的意见,尊重编辑的劳动,同时又要诚恳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2)反映情况主要是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上报。记者要经常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比如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思想动向,值得新闻报道注意的新情况

39、、新问题,以及受众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意见、要求等等。(3)做群众工作最主要的是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的“痛痒”,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平时还要注意接待好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作出妥善处理。三、记者的修养1“识”的修养(1)识,是眼力,是远见卓识。“识”的修养,要求记者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政策水平。2)记者的这种“识”,首先是建立在正确立场的基础之上的。3)记者的这种“识”,也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4)记者的这种“识”,还是建立在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的。2“学”的修养1)学,是学问,是知识渊博,又称学力。(

40、2)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3)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3“才”的修养(1)才,是才能,是精通业务。“才”的修养,也要求记者要精通新闻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采写的规律。(2)记者最需要“捷才”。对于实际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一下子能看准抓住,敏捷而准确地报道出来,而且要报道精彩。(3)记者的才能,首先就表现在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上。(4)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是记者的一项重要才能。(5)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更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第七章新闻事实的识别及其方法一、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1新闻价值(I

41、)三种有所欠缺的常见说法及评析新闻价值是指新闻工作者(含新闻机构)所规定的选择、衡量、取舍、编排新闻的尺度和标准。(强调新闻价值确定过程中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性,忽视了新闻价值自身存在的客观性)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强调新闻价值的社会效果,也是不够严密的。社会效果不应该包含在新闻价值的属性之内)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和认识价值。(单纯强调新闻价值的客观存在,也是不够完整的)(2)一个恰当的定义表述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这一定义告诉人们: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人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

42、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之中,所以人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新闻价值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熟悉社会、研究社会。2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1)新鲜性新鲜性是指事实发生或变动的时间及其所含的新闻信息量,这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必备要素。新闻事实的新鲜性,首先是个时间性问题。新闻事实发生时间距公开传播时间的时间差的大小,是同新闻价值的大小成反比的。光有时间性还不够,它还必须提供富有新意的信息。(2)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事实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普遍程度,或与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密切程度。件事对社会的影响越大,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关系越密切就显得越

43、重要。影响性一个事件影响社会的程度愈大,影响到的人数愈多,其新闻价值愈大。显著性一个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愈突出,或者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愈大,其新闻价值愈大。反常性即资产阶级新闻学中所说的“异常性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之所以讲反常性,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标新立异以吸引人,而是因为有不少反常事件,往往预示着事物的某些重大突破或突变。(3)接近性新闻事实与新闻受众内在的相关性,即新闻事实与受众在信仰、经历、心理、职业、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重合或近似的程度。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与这程度成正比的。这里的接近性只包括时间性以外的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性,或称距离上的接近性:职业的接近性:性别的接近性;年龄的接近性

44、;心理的接近性。(4)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情趣和意味,即情感的吸引力。和思想性密切相关要求记者采集新闻事实时,一方面注意开掘其“趣味”所在,一方面注意把握事实本身的思想意义。融于知识性之中随着受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能给人以知识的新闻事实更能吸引人,更使人感兴趣。因此,开掘事实的“趣味”时,要注意寓趣味性于知识性之中。讲究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是指能在许多人心理上引起共鸣的东西。富有人情味的事实,才能具有吸引力。二、识别新闻事实与记者的新闻敏感1新闻敏感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新闻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2)作用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能“慧眼识珠”,

45、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2新闻敏感从何而来1)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注意抓取新鲜事物,并把它迅速传递给受众,这是记者的主要职责。记者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就会尽可能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反映出来。记者的高度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还表现在对新事物寻根刨底、锲而不舍的孜孜追求上。有了这种精神可以为预见新闻、挖掘更重大的新闻创造良好的条件。2)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准确洞察形势,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并掌握当前的报道思想,这是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的一大“法宝”。3)

46、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熟悉现实生活和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并注意研究、分析,这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坚实基础。三、识别新闻事实的运作方法1事实变动的范围与规模指事实变动的空间,亦即事实变动所可能涉及的社会影响面而言的。(I)要求记者善于把握事实变动的外在形态,即看其是否是涉及全局、整体的大事,以此衡量其新闻价值,也要求记者善于从事实变动的内在意义上去把握其新闻价值。2)着眼事实变动的空间与规模,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求记者十分注意把握事实变动的空间“临界点”。2变动的顺序与次数就事实变动出现的时间顺序与频率而言的。(1) 一方面要求记者善于把握事实变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状态,注意从人们尚未知晓的“首变”事实中发现其新闻价值;2)另一方面还要求记者善于把握事实变动中存在的“人无我有”的独特之处,注意从人们意料之外的“独变,事实中发现其新闻价值。3变动的过程与速度就事实变动的内在关系而言的。着眼事实变动的过程与速度,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求记者善于根据事实变动的头绪简繁、过程的长短以及速度的快慢,把握其新闻价值之所在。第八章新闻采访选题的确定及其方法一、采访选题确定的原则1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采访选题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记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经过精心的思考、筛选的结果。先有客观存在的新闻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