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高质量发展同志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五篇大文章”,是我们布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一、深刻领悟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时代背景(一)这是在逆全球化思潮上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提出的。近年来,大国博弈持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出口长期走势。据美国商务部数据计算,美国自华商品进口的占比从2017年的
2、21.6%快速下降到2023年的13.9%;2022年中国还是美国最大进口国,2023年却成为美国第三大进口国。与此同时,我国对东盟、拉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份额不断上升。贸易结构、区域以及客户群体的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重点、客群以及服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五篇大文章”,尤其是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文章,有助于防范我国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以及金融资本受制于人的风险,维护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稳定提供保障。(二)这是在国内经济回升面临压力,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市场信心尚在恢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同时也面临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3、)增速长期维持在低水平、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失业率较高的情况,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遇到瓶颈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可以助力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迈进,“五篇大文章”的提出正是金融顶层设计前瞻性布局的重要体现。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持续予以关注,做好“五篇大文章”有助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更好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关键功能,并为强化金融监管、防止系统性风险提供有力支持。(三)这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未富先老几成定局,必须及早适应经济金融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截至2023年末,我
4、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攀升至15.4%,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我国于2023年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人口占比超14%)。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一1.48%,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继1960年、1961年后,又一次连续两年人口负蜡长,人口结构或将长期处于少子化和老龄化阶段。出生人口下滑叠加老龄化加速,致使抚养比快速上升,当前我国抚养比在0.43左右,人口红利期正在逐渐缩短。此外,发达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时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2万美元,进入“超级老龄化”时,如德国、日本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而202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27万美元,“未富先老”几成定局。中国养老产
5、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四)这是在传统金融发展陷入困局、新型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建设金融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传统金融服务存在“脱实向虚”情况,部分融资平台、房地产僵尸”特征明显,低效占用信贷资源,而亟待金融支持的一些前沿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智慧产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一些行业和产业,却存在着“贫血”甚至“缺血”等问题。再者,从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六个强大“视角来看,距离金融强国目标尚有差距: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份额远低于美元、欧元;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全球的影响力
6、相对有限,中国的银行业资产规模约为美国银行业的1.95倍,美国股市市值超过46万亿美元,占全球股市市值的42.5%,而同期中国股市总市值仅占全球总市值的10.6%,为美国的1/4左右;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央银行建设、金融监管制度和金融人才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金融强国建设要求。(五)这是在抢占未来经济高地,力争全面赢得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当前,人类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特点是生物、物理和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它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主导,以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前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过
7、程中,我国或被边壕化或是追赶者。只有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占据工业革命主导权,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近现代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一旦科技创新陷入停滞,国家之间便会陷入存量博弈,从而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贸易摩擦不断、地缘政治军事冲突加剧,为“科技停沸一战争爆发一科技创新”的“灾难周期律”所支配。要跳出周期律,就要把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作为破局关键。2019年2月7日,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正式签发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率先将未来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力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
8、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不是谁先规划、谁先发展,技术最先进,就一定能在竞争中胜出。未来产业重点在“产业”,既需政策引导,更要尊重市场,同时,也必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更须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抢占未来产业先机。二、正确认识做好“五篇大文章”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多年来,金融系统在“五篇大文章”上积极探索实践,个别领域已经初见成效,甚至走在国际前列。但面对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金融服务还需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转变,着力打通金融优质资源流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通道。(一)相关制度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绿色金融、养老金
9、融、数字金融制度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如绿色金融认定标准不一致,执行规则不清晰,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和规则不明确;养老金融的政策和指导意见相对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的配套指导细则和产品开发指引;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在促进数据共享和合法利用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基层实践还需突破。如科技金融要建立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实践中虽然已形成投、贷、保等多元化金融支持业态,但惯性思维导致各业态“各自为战”,“接力式”融资模式的创新探索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总体推进和局部创新融合度不足。从总体大局看,对标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五篇大文章
10、”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量和规模上略显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还有待强化。近年来,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平均增速,但总体规模不大,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虽然增势放缓,但占比仍偏高,要进一步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五篇大文章”协调互动相对不足。如数字金融能够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提升长尾客户覆盖面,创新信用支持方式,改变传统重抵押信贷模式,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目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也在加速与数字金融融合发展,但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滞后,数据流动共享
11、机制不完善等,制约了数字金融对其他领域支持作用的发挥。从局部创新看,国家先后布局了绿色、科创、普惠等多类别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动力不足,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比较少。如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领域的客群多有重叠,当下金融机构的科创类信贷产品普遍套用普惠类信贷产品的内核和风控标准,符合科技型企业“两高一轻”(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特点的信贷产品供给不足。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解制约“五篇大文章”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如科技金融的风险收益与科技创新活动风险特征匹配问题,绿色金融的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要求,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人民性和长效机制问题,数字金融的发展与安全
12、问题等。(三)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匹配度不够。一方面,“五篇大文章”过度依赖政策推动、市场内生动力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以科技金融为例,当前主流科创信贷政策性和计划性较重,典型方式或是基于政府部门的“专精特新”企业库作为授信门槛,或是基于财政资金为主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为贷款提供担保。从长远看,随着“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门槛下调可能让银行在授信上更趋谨慎,而财政兜底式方案则回避了风险收益要相匹配的核心问题,可能影响科创信贷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有待进一步厘清。如普惠金融政策要求金融产品的价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便金融服务以可负担的成本抵达更多的长尾客户。而普惠金融服
13、务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实现商业可持续,通常会要求客户支付能覆盖财务成本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未必是普惠金融主体能够负担的水平。这种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普惠金融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度不紧。一方面,忽视社会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科创金融出现“四易四难”现象。即基础设施建设等祐规项目获得融资相对容易,科创主体研发生产项目获得融资相对较难;“看得着”的产业型项目获得融资相对容易,“看不着”的创新型项目获得融资相对较难;国有背景科创主体获得融资相对容易,民营背景科创主体获得融
14、资相对较难;成熟阶段科创企业获得融资相对容易,初创阶段科创企业获得融资相对较难。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社会效益,可能导致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失衡。当前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随着普惠金融贷款数量的增长及其在银行贷款总量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下沉服务重心,与小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同台竞技,但由于资金实力、基础数据、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仍然习惯以线下模式为主开展业务,运营成本较高,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三、做好新时代“五篇大文章”,助主推高质量发展(一)坚定不移走
15、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五篇大文章”确定了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关乎六个强大”目标的实现,涉及构建“六大体系”,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题中之义,反之这些也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政治方向和政治逻辑。一是必须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二是必须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金融服务
16、实体经济的水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性,涉农、民营、小微企业、新市民等弱势群体能够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金融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三是必须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专业性。既要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也不能忽视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用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实现人民的财富增值服务、为实现民生福祉服务。(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关于发展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的行动指南,是做好“五篇大文章”所必须长期坚持的实践逻辑。
17、一是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支持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按照科技创新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破解重大科技“卡脖子”问题。发挥数字技术对金融发展的赋能作用,创新数字金融应用场景,推进数字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二是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建立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综合支撑体系,跨部门、跨领域、跨产业的协调配合颇为重要,金融监管部门、各个产业相关部门、各类金融机构等均需要主动发挥各自职能,积极协同发力,发挥“1+12”的效果,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统一性、协同性和一致性。三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等提供各项精准金融服务,建立风险投资、银行
18、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将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打造为全球绿债市场典范。四是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在确保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更好地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高水平开放成为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动力源。五是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金融服务要聚焦“一小一老”,“小”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体经营户、广大农户等,“老”即老年人群体。把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及新的盈利增长点。(三)坚定不移地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
19、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做好“五篇大文章”面临的时代逻辑。依托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引金融“活水”支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金融转型,推动金融机构自身数字化转型,以“科技一产业一金融”良性循环来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以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一是依托科技金融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支持力度。通过完善政策框架和工具体系、推出创新创业专项金融债券、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方式,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科创重点领域倾斜,尤其注重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
20、倾斜,实现金融高效支持科技创新。二是依托数字金融丰富新质生产力金融发展场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作为抓手,加快金融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增强数字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互联网渠道提供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布局,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到传统金融行业,借助信息数字技术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推出多样化的线上金融服务。三是加快数字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金融基础设施打通金融信息大动脉,依托科技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特色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不同金融机构分层、错位发展,为金融支持提供精准的依据和指引,增强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包括融资服务、收支流水大
21、数据分析、信用服务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切实推动数据向生产要素转变,形成有效的生产质效。(四)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金融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价值逻辑。一是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强化政策引领中提升“金融为民”的“准度工结构性货币政策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可以考虑拓展基层央行的创新空间,扩大工具的适用范围,充分发挥基层央行更贴近区域市场、银行在识别项目中具有专业性的优势,不断提升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入“五篇大文章”确定的支持重点。二是涵养普惠金融活水,在促进共同
22、富裕中提升“金融为民”的“深度通过“拉网式”营销、“名单制”维护和“银政企”对接等方式,推动普惠金融向边远地区、城镇居民和小微企业有效延伸,努力做到普惠金融“不漏一户、不留盲点”。规范发展小微企业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等业务,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试点,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开展禽畜活体、养殖圈舍、农机具、大棚设施等涉农资产抵押贷款。三是优化养老金融质效,在满足人民需要中提升“金融为民”的“温度”。银行业、基金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专属产品及产品组合,形成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特色,将优质服务嵌入养老金融衣食住行各方面需
23、求。把发展养老金融、儿童金融一体统筹,全力打通“儿童金融一成长金融一创业金融一财富金融一养老金融”的全生命周期金融股务闭环,链接每一个“人生关键点”,推动养老投资者在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的实践中获得长期收益。四是擦亮绿色金融底色,在共建美丽中国中提升“金融为民”的“厚度”。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挥贴近一线优势,尝试开展个人碳账户实践探索。基于绿色行为数据,将个人碳账户积分与金融产品进行对接,鼓励公众培养绿色生活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五是增强数字金融动能,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扩大“金融为民”的“广度”。借助大数据和智能风控技术,推动金融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完善农村金融
24、基础设施,打造政务、村务、商务和金融服务“四务融合”的金融便民服务示范点,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五)坚定不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同时,只有坚定不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撵。一是不怕风险挑战,守好安全底线。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管控风险的行业,做好“五篇大文章”不可能没有风险,但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金融改革和实践探索。二是适应监管要求,依法合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金融机构需要全面适应强监管要求,自觉将监管要求融入内控治理体系,充分运用科技化、数字化能力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特别是一些服务小微、“三农”、乡村振兴的中小银行机构,通过完善风控系统、健全内控治理,积极适应高强度监管,逐步使其风险收敛,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蓄力。三是压实各方责任、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既要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抓早抓小治未病;又要增强主动性,在防范风险上打主动仗,打有准备之仗,坚决维护好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