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篇)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大作业参考答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篇)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大作业参考答案范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大作业参考答案试卷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不断深化对经济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党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战略,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参考答案1:I、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
2、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发展内涵作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把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提升到新的高度。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深入理解、科学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
3、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
4、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
5、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要看到现在推进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
6、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木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当前我国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
7、善的地方。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2、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8、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思想和行动力量。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新发展理念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
9、引领性,是指挥棒、红绿灯,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10、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问题导向。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到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从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琰转
11、型,到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都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交出更加精彩的发展答卷。参考答案2: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2、的主要内容。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作用。创新一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点然成风。协调一一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梃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
13、发展整体性。绿色一一永续发展的生命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一一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
14、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
15、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扎扎实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16、想。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
17、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样样是政治,样
18、样离不开政治。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始终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试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年轻人,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领
19、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1964年10月16日,在毛泽东的关怀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政府于当天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在于消灭核武器。中国
20、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创造“两弹一星”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支柱。研制者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奋斗中。1951年,于敏从北大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此后的10年,他从头学起,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出国留学经验的他,成为国际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1961年1月,于敏应邀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接受了热核武器原理预先研究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3
21、0年,投入到新的神秘研究领域,从一个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一下转移到多学科、应用性强的大科学领域。这是于敏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他和同事们废寝忘食、昼夜奋战。氢弹原理非常复杂,研究中常常“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每个人的心头都像燃着一把火,决心赶在法国前头研制出氢弹,为祖国争光。那是理论部的黄金时代,科研大楼的夜晚常如白昼。1965年9月,一场创造历史的上海“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于敏带领的团队终于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的基本完整的物理设计方案。不久,氢弹原理试验获得成功。1967年6月17B,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
22、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1956年秋,王洽昌作为中国代表来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0年,他组织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60年底,他谢绝苏方的挽留,回到中科院原子能所,并把在苏联省下的14万卢布全部捐献给正在遭受自然灾害的祖国。刚刚起步的我国核工业,就遭遇了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严冬。有一位苏联专家临别时说:没关系,我们走了,你们还有王凌昌。1961年4月,王凌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的任务。从此,他以身许国、隐姓埋名,放弃自己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从事核弹研制的全新事业。多
23、年后,回想当年“愿以身许国”的初心,他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1958年,邓稼先在钱三强的竭力推荐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在接受研制核弹历史重任的那天夜晚,他对妻子许鹿希说,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从此,在公开场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销声匿迹。他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贲人,在京郊高粱地里兴建研究所,在去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路上颠簸,在云雾缭绕的山区指挥核弹研制他对年轻大学生动员说,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
24、,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1963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按预定计划诞生。为争取时间,根据上级指示,邓稼先和他领导的理论部班子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氢弹的研制上去。他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的命运和氢弹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一举突破氢弹技术难关,成功试验第一颗氢弹建立卓越功勋。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奋斗了28年。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生命。在生命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临终前,他所关心的仍然是如何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并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过程中,包
25、括邓稼先在内的大量骨干都是钱三强推荐的。后来,钱三强常常因为推荐了这些骨干,使他们远离家人、与世隔绝,甚至身体落下毛病而心中不安。有一次,他遇到一起开会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教授,表示歉意说:我那时把您的儿子吕敏搞到新疆去了,这么多年没有回来,给家里带来困难。那时候的吕敏,已经在核试验基地工作了20多年了,他从父亲处得知这件事,很感动,特意给钱三强写信说:这个事情我不后悔,总算给国家干了点实际有用的事,知识分子能有这个机会,是不容易的。同样是钱三强推荐的程开甲,是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领头人。他不但自己来到基地,而且于1969年举家迁往罗布泊,全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84年才回到北京。后来,程开甲
26、被问及参加核试验最难忘的感受是什么,他激动地说: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事业而献身,为的就是让我们的祖国能硬邦邦地站立于世界。我们做到了在我国导弹和核武器两个试验基地,有数千名职工,他们不仅自己在戈壁沙漠工作了一辈子,许多人的第二代、第三代至今仍然留在那里。核武器研制事业辉煌而又神秘。它的神秘,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严酷的纪律维护。有一位工程师接到秘密调令,按规定她瞒着丈夫,借口出差,神秘地从家庭中消失,来到遥远的罗布泊,承担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半年多后,在孔雀河边的一棵树下,她与自己的丈夫意外相逢。原来,她丈夫也与她一样,接到秘密调令,并且与她在同一支特种部队里。由于
27、沙漠无垠,他们比邻若天涯。前来罗布泊指挥作战的张爱萍将军听到这个动人的故事,流着热泪来到那棵树下。他说,就叫它夫妻树吧,它是一座纪念碑!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罗布泊不知道上演过多少幕!核武器事业是千百万人的事业,他们建立的功勋永载史册,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不断激励后人接续奋斗。现场指挥人员为原子弹爆炸成功兴奋不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创造“两弹一星”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坚强意志和立足基点。1956年春,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中国研制导弹、原子弹的大幕徐徐拉开。1957年1()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新技术协定,规定在1957年至1961年底,苏方将
28、供应我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供应我国导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等。中苏协定签订后,中央决定组建导弹和原子弹研究院,开始实施导弹、原子弹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勘测靶场和建立特种试验部队的计划。当时,以钱学森为代表,包括任新民、屠守铐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很快集中到导弹研究院,仿制苏联提供的教学和科研弹P-I和P-2(后来的“东风-1号。”同时,数以万计的朝鲜归国志愿军、大学毕业生、工人和技术人员,陆续来到一片戈壁大沙漠上安营扎寨。他们放下枪支和笔杆,扛起镶头和铁锹,在沙硬地上支起帐篷、搭起锅台;冒着炎热的高温,顶着扑面的沙尘,打井开荒,展开了一场生存之战。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原来空荡荡的大戈壁
29、上,矗立起星罗棋布的建筑,飞机场、发射阵地、技术区、发电厂、铁路、公路、医院、礼堂、通讯设施,以及大片的部队生活区。导弹试睑基地奇迹般地建起来了。1958年冬,青海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开始建设;1959年春,马兰核试验基地开始建设。当仿制P-2导弹的工作正按计划紧张进行,导弹已运抵发射场,一切准备有条不紊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我国政府,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不等中国答复,于25日又通知说,在华全部苏联专家将在7月28日开始撤离,9月I日前全部撤完。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苏方撤走了在导弹研究院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了他们掌握的全部技术资料。听到这些情况
30、,毛主席早有心理准备,语重心长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我国用国产液体燃料成功发射一枚苏制导弹。第83天,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此后,中央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力量,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大批专家和科技骨干从全国各地迅速奔向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第一线。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在中央专门委员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迅猛地发展起来。正如钱三强说的: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民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原子弹比导弹更复杂,花费更大。早在1955年初,中央就作出发展我国原子
31、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央决定成立第二机械工业部,组织实施原子能工业。1958年9月底,苏联援助建设的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使用。我国从此有了一个综合性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中国核工业建设的速度大大出乎苏联方面的预料。按照中苏协议,苏联答应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一些技术资料。此时我们迫切需要的正是这些,却等来1959年6月下旬苏方暂缓援助的通知。1959年6月这个特殊的日子,也就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596”。在核弹爆轰试验之前,必须解决理论计算数据问题。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率领理论部已有的十几人,在一无权威资料、二无实践经验的条件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运算。他们用手摇
32、和电动计算机、算盘和钢笔,喝着白糖冲开水的营养补品,含辛茹苦、夜以继日地把原子弹的设计轮廓勾勒出来了。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核试验系统工程的龙头终于扬起来了。1966年10月下旬,在我国本土成功地进行“两弹结合”试验。通过几次重大试验,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苏的尖端事业发展新路子。从采矿、冶炼、加工直到最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采用了各种因陋就简的办法,该精则精,能简则简,使我国尖端事业在简陋条件下以较短时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971年8月,当邓稼先与挚友杨振宁相逢,杨振宁问起中国原子弹是不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杨振宁在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收到邓
33、稼先写的信,说他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封短信给了杨振宁极大感情宸荡,一时热泪满眶。正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精辟指出的:原子弹不是武器,它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创造“两弹一星”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科学态度和“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核武器研制与试验是一项规模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关涉研究、生产、试验、使用各个部门。1962年,毛主席在罗瑞卿转报二机部两年规划的报告上批示:“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研
34、制试验核武器,国家共组织了五个方面的科研力量,即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的科研力量。据统计,全国先后有26个部(院),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攻关会战。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上海百日攻坚战”;小型化研究中的“五朵金花”“多种外源”方案等等,都充分显示了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的威力,使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研制两弹,除了以独立自主攻克理论难题外,尤其需要大力协同攻克工业技术难关。尖端武器需要许多新型原材料。据统计,仅用于尖端武器的新型材料至少有5600种之多。这么多的原材料研制,
35、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力协同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何况除了新型材料,还有电子元件、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特殊设备、测试技术、计量基准等七个大方面工作。聂荣臻把这些称之为国防尖端事业的“开门七件事”。这“开门七件事”,成为当时科研战线家喻户晓的动员令,动员全国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进行协同攻关研制。1964年1()月160,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工业落后的中国在短时间内造出原子弹,靠的就是全国的大力协同,靠的就是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这也说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成功的秘密所在,是中国的优势所在。科技工作主帅聂
36、荣臻率先提出科研工作管理上要按“三步棋”走法来安排,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都要树立三步棋”的思想,一个是正在研究试制的型号,一个是正在设计的新型号,一个是正在探索的更新型号。他说:“至少要看三步棋,不能走到哪算哪里。”用通俗说法总结,就是“手里干一个,眼睛看一个,脑子里想一个”。与聂荣臻感情颇深的钱学森晚年曾说:“聂老总在导弹研究院刚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提出系统工程的口号,但实际上很多做法,都是按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干的。”“按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干”“至少要看三步棋”,正是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的具体实践。在国防尖端项目研究“缩短战线”政策调整中,为了集中力量搞两弹,人造卫星研究悄悄退到一旁。当两弹事
37、业告一段落,人造卫星研制也提上了日程。当时,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举步维艰。为了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成功,1967年下半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孙家栋临危受命,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他从方方面面挑选出18个搞导弹的、搞卫星的、有系统工程经验的、有特长的技术骨干,承担卫星本体的研制任务。钱学森说:希望你们18个人能成为航天十八勇士,为中国的卫星,闯出一条天路来!研制第一颗卫星,是我们的初战,以后还要搞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请记住,是卫星,是国家的航天事业,把我们结合在一起。孙家栋带领十几个青年人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奥秘的创业之路。工程需要一种二十几个插针的插头,孙家栋找到上海无线电五厂,
38、才帮助制造出来。1969年底,长征一号火箭第一次发射遭遇了挫折。但很快于1970年1月30日再次发射取得成功。六个地面卫星测控站也建成了,陈芳允等科学家对外国卫星进行跟踪观测,证明中国测控网性能优良。卫星发射时所使用的通信线路全都是靠电线杆架起来的明线。为防止有人破坏,各地动员了数十万民兵,从发射场到各个观测站,在全国数万公里的线路上,保证每一根电线杆下面,日夜有人值守。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终于发射成功,从此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我国“两弹一星”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它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千万人的奋斗和创造,辉煌和光荣属于每一个在这条战线
39、上的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无名英推,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属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重要论述研究试卷1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四有”好老师“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 .“四个引路人”四个引路人指的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献学祖国的引路人。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请简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40、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内容:(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表现在教学上,就是认真备课,讲究教学艺术,追求教学效果,把知识完整地教给学生;就是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弄虚作假,严守学术道德;表现在同志关系上,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发扬团队精神;表现在育人上,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2)勇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为事之德的核心,师德的根本要求就是对学生负责任,传遒、授业、解惑,就是要对工作负责,倾心俯首,用真情回报党和国家、家长和社会。(3)乐于奉献。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奉献,新时期的奉献精神,要求教师既要照亮别人,也要发展自己,既要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也要让教师
41、的专业不断成长。(4)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热爱学生,首先是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待人;视学生为朋友,对学生友善、宽容、耐心,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为学生服务,永远把学生的需求发在第一位;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考上高一级学校这一“瞬间”负责。(5)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着长久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师的正义、公平、正直、仁慈,富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学识渊博、善解人意等品格,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42、(6)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7)创新品格。新的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就必须培养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品格,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而应视为一种道德品格。具有创新品格的教师,喜欢尝试困难和复杂的工作;追求高远目标,不怕挫折;善于接受新事物,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富于想象,自信心强,具有竞争意识。2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
43、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教育中,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教育的鲜亮底色,它贯穿了我国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确保教育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4)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在各个学科的建设中,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5)加强师资
44、队伍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才。三、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参考答案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教
45、育工作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确保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
46、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一重要论断,纵览全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如何实现优先发展教育:(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优化教育结构。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切实实
47、现教育公平参考答案2: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九个坚持”中,三是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
48、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其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最后,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办好教育事业全社会都有责任。参考答案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对进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民族复兴基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优先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和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历史告诉我们,谁能实现教育发展的领先,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