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社工部长在市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社工部长在市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委社工部长在市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同志们:组建社会工作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社会领域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改革部署。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推进“两个先行”、打造市域样板、建设一流智慧善治之都,把准社会工作职能定位,深入开展“创新实干奋进年”行动,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整体谋划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大提升、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大提升,以“甬有善治”新成效为*“争一流、创样板
2、、谱新篇”贡献社会工作力量。下面,围绕集体学习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聚焦“一体贯通”,构建党建统领新体制。加强党对社会工作全面领导。建立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统筹指导全市“两新”领域党纪学习教育。健全社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横向上打造“市域全统筹”工作架构,推动建立社会工作领导体系,下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7个落实协调机制。纵向上打造“五级全贯通”工作体系,建强”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街镇强执行、村社重协同、网格作底盘”的治理架构。建立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市委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市信访局有关事项的意见,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创新打造“城感通”社情民
3、意“晴雨表”功能。迭代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调整充实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建立健全“两新”工委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推动实体化运行。坚持“双轮并进”,厚植党建工作新优势。开展民营企业“双强攀高”行动。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党建提质、产业链党建赋能、开发区党建强基,全面推广工业社区党建(专属网格)模式。开展社会组织“双创争先”行动。健全“1+1+3”(即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社会组织党建指导中心+党建指导、社会组织服务、成效展示中心三大功能)县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开展“找建用统”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行动。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双促赋能”行动。制定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与行业管理部门对应
4、关系,落实“抓行业抓党建、管领域管人群”责任,解决“脱钩脱管”问题。开展新就业群体“双向引领”行动。实施新兴领域党员发展专项计划,指导成立市外卖配送员和直播电商行业党委,推动“甬爱E家”服务驿站提质增效。深化“三治融合”,筑强基层治理新底座。实施“减负+增效”基层赋能提升工程。开展基层组织“滥挂牌”专项整治,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一地创新、全市推广“甬易报”“甬惠民”等应用,通过政策找人、报表抓取等赋能社区工作者。实施“标准+示范”分类治理提效工程。开展现代社区建设“提档跃升”行动,深化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分类治理“五个一”行动。实施“普惠+优享”社区服务提档工程。
5、新增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30个、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50个,开展社区邻里活动100o余场。实施“共治+固本”平安守护提质工程。创新“平台主建、部门主战、属地主责”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基层应急消防、非警情事项、桔秆焚烧、农村地区赌博、非法集资等领域问题整治,聚焦基层基础“五大底座”标识性项目清单、平安稳定领域易发多发问题开展共治。落实“四个全面”,提升统筹联动新合力。全面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健全部门政策、人力和资金整合保障机制,建立政府购买、项目培育、空间让渡等目录清单,链接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和公益慈善,集成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幸福圈”。全面激活基层善治“细胞”。推进村(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和部
6、门履职网格化“两网融合”,加强专属网格规范设置和机制建设,实现分类治理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0%以上。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调整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供需对接、赋能激励等机制,制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志愿服务嘉许礼遇措施,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化、服务项目化、活动常态化。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统筹指导信访、矛盾调解等18个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探索行业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双认定、双纳入、双激励”办法。实施社区工作者赋能成长营计划,健全职业发展、评价激励体系。健全“五大体系”,形成高效运行新格局。构建政策制度体系。适时提请市委召开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出台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实施意见和各业务领域制度。
7、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落实综合考核社会工作指标、党的建设季度监测指标,开展“甬有善治工作评价”。构建创新实践体系。开展社会工作品牌培育行动,善用媒体监督发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升。构建提能保障体系。开展练兵提能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构建智治赋能体系。指导迭代“14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网格)基层治理体系,集成贯通社会工作各领域平台应用,改革完善“村社智管家”实用功能,持续基层赋能增效。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研讨发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嬴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
8、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把有效衔接与平稳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一、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当前,我县虽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但是相对贫困人口依然存在,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9、以实现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制定出台了防贫监测和帮扶实施办法、建立防贫监测部门筛查预警工作体系,对所有脱贫村、全部脱贫人口,开展监测、动态管理,持续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及饮水安全状况,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实时监控、动态清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二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扶贫、教育、医保、卫生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完善以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乡村排查走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三是坚持预防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致贫返贫原因,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扶持、教育专项救助、政策兜底保障、防贫保险、救
10、助基金等有效措施,切实防止致贫返贫。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把规划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一是体现前瞻性。综合考虑全县城乡人口迁移变化、产业发展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村镇体系、生态保护空间,确保规划适度超前、长期管用。二是体现协同性。纵向上,县乡村要加强与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或方案之间的对接,优化村落分布、土地资源、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抓紧做好优化农业产业、强化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
11、收入等方面的规划。横向上,依托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各行业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三是体现差异性。依托镇乡文化个体特性,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打造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村落,彰显乡村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态、错落美,既避免千村一面,又防止乡村成为“缩小版城市”。三、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近年来,我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抓手,建立起了以麦冬、藤椒、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贫困群众牢牢镶在产业链条上,充分激发贫困村和贫
12、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加快脱贫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持续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一是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在抓好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投入、脱贫不脱政策的机遇的同时,提早着手谋划,建立健全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机制,争取更多上级支持;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采取产业扶贫资金到户、配股分红等方式,引导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更好满足乡村发展需求。二是健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一个产业、一个环节、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服务模式、一套考评办法的“五个一”项目化管理机制,推动全链条式管理,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13、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链条化发展模式,多方建办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新型经营主体上联市场、下联产业的格局。三是健全经营服务体系。注重发挥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强对生猪繁养、果园建设、收购运销、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全过程服务。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创新营销模式,发展期货贸易,增强麦冬、藤椒、生猪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现代科技的优越性,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持续推广,加强与拼多多、每日优鲜等农产品电商行业平台合作,加快升级改造仓储、冷藏、检测、结算、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等产销
14、衔接。四、统筹提升帮扶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统筹施策.一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健全民政、教育、医疗、人社等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强化丧失劳动力人口兜底救助,切实保障基本生活。二是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把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持续提升劳务就业质量,健全劳务市场对接机制,大规模开展订单、订岗、定向式的精准化技能培训,培育形成一批技能型、费本积累型劳务输出队伍。同时,紧盯乡村振兴缺人的问题,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落实税费减
15、免和阶段性社保降费等政策,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缺乏启动资金、使用土地困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引导有情怀、有资本的企业家和有见识、有技能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扶贫车间”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开展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实施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彻底告别“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放任自流状况。健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共管共享长效机制,建立以县为主、农民自筹投入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保障。四是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脱贫攻坚以来,各地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大量扶贫资产,如何管好用好、促进保值增值是一个重大课题。各地都探索建立了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制度,我们要做好学习借鉴,完善监督管理,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长期稳定发挥带贫益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