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代滨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新时代滨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强新时代滨州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服务发展、稳定就业为导向,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
2、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十四五”末,全市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超过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左右,较好满足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到2035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达到1()万人以上。二、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一)大力实施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工程。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在“十四五”期间新增技能人才超过10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4万人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
3、责)(二)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允许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切实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工负责)(三)推动技工教育发展。保障技工院校在初高中学校开展招生工
4、作与中高职院校享受同等待遇。在技工院校中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技工院校建设成为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指导等功能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基地。对符合条件的首次在滨就业的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毕业生连续3年享受每人每月100o元的生活补助,首次购房的给予每人5万元的购房补助。(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分工负责)(四)搭建多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发挥财政对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奖补效能,引导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国家级、省级高技能平台载体。对
5、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的建设单位,分别给予200万元、70万元(单位50万,领办人20万)、30万元资助。有序推进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匠学院建设。对入选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单位,分别给与100万元、20万元建设补贴。鼓励各县(市、区)评选县(市、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匠学院(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分工负责)(五)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力培养高技
6、能领军人才。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大力夯实制造业技能根基,高质量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打造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和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传统技艺传承人培育计划,创新种养殖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技能增收致富渠道。(市委网信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六)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机制。推动企校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上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
7、立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培养机制,以大型骨干企业为引领,加快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可依据有关规定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支持企校采取冠名班、订单班、能工巧匠进课堂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到2025年,全市累计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和现代学徒1万名以上。(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税务局分工负责)三、加强高技能人才引用力度(七)加大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职业院校从国内外引进急需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可采
8、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引进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获得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银铜牌获得者、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类)、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领办人等高技能领军人才。(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工负贲)(八)健全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鼓励企业根据需要,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以及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实行“技师+工程师”等团队合作模式,在科研和技术攻
9、关中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技工院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应征入伍、参加公务员招考、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执业资格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招募、确定工资起点标准、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分别按照中专、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分工负责)(九)强化技能贡献激励导向。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国有企业在工资分配上要发挥向技能人才倾斜的示范作用。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
10、人才,按滨州市贯彻落实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方案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落实相关权益。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应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及其他实体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分别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分工负贵)四、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
11、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比照认定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负贵)(十一)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岗位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式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强化技能人才评价规范管理
12、,加大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监管力度,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保障评价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至“十四五”末,全市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达到480家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十二)实施技能竞赛引领计划。构建以全国、省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市级、县级竞赛为主体,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的竞赛体系。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全市综合性技能竞赛,给予至少50万元补助。对承办全国职业技能一类、二类赛事的单位,所需经费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按照成本补偿和适当激励的原则给予奖补。对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的选手每人奖励3万元,带队教练享受同等待遇。对代表本市获
13、得国家级一类、省级一类比赛成绩前6名选手,按照国家、省奖励标准绐予奖励。积极创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对创建成功的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分工负责)五、健全激励制度(十三)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力度。建立完善以市、县(市、区)两级奖励为引领、行业和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激励体系。推荐国家和省市级荣誉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在全市组织评选渤海工匠、十佳滨州首席技师,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评国家和省级技能人才项目,不断壮大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规模。对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按规定给予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梃
14、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姿、市妇联分工负责)(十四)完善保障服务工作。高技能人才配偶、子女按有关规定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务。支持各级各单位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重视从技能人才中培养选拔党政干部。建立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和研修制度,开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境内外研修交流和节日慰问等活动。(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分工负责)(十五)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注重依法依章程推荐高技能人才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人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或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按照有
15、关规定,选拔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挂职或兼职。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在职工代表大会中的比例,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经营管理重大决策中听取高技能人才意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应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分工负责)六、保障措施(十六)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县(市、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从部门和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在本级人才工
16、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十七)加强资金保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合理安排各类专项资金。(十八)广泛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把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政治任务来抓。要充分结合职业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世界青年技能日、职业教育活动周等重大赛事、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大力宣传上级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要不断强化“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舆论导向,进一步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