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富尔访华:中法建交的“前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63年富尔访华:中法建交的“前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963年富尔访华:中法建交的“前站”1963年10月,北京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是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出面邀请,以“私人名义”访华,却不仅住在钓鱼台国宾馆,而且还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众多国家领导人的接待。这位特殊来客,正是为1964年中法建交作出实质性贡献的法国前总理富尔。富尔访华何以成行富尔生于1908年,曾在1952年和1955年两度担任法国总理,在多届内阁中担任部长级职务。在对华态度上,富尔一向主张承认新中国,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7年5月至6月,富尔夫妇曾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之邀,以私人名义首次在华访问。在中国,富尔受到了热情招待,毛泽东亲自接见,周
2、恩来也同其有多次交谈,而且几乎不受限制地走访了许多地区。访华期间和访华后,富尔多次主张法中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富尔回国后,借鉴毛泽东诗词中的“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句的含义,写了本专著蛇山与龟山介绍中国,主张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富尔与戴高乐关系密切,在二战期间即担任戴高乐临时政府副秘书长;戴高乐1958年上台前夕,富尔第一个表示公开支持。戴高乐曾在1960年召见富尔,商谈远东问题。富尔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戴高乐“在中国问题上的半官方顾问”。富尔之所以能在1963年再度访华,除了他对华友好、同两国领导人有私交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中法两国的外交战略及对彼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中
3、国成立后,法国在美国影响下并未予以承认。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一员的中国,当时也把欧美相提并论,很少考虑发展同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外交关系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格局从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态势演进,美欧矛盾和中苏分歧的加剧,中国开始把美欧区分开来,把西欧地位提高到国际反帝反修斗争中“间接同盟军”的战略地位,并在主要观察美法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就请参加“八大”的使节抽空多读读戴高乐的回忆录,因为戴高乐在其中承认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大鱼吃小鱼”关系。从1961年开始,在同法方有关人员的接触中,中国领导人开始有意强调要发展两国关系。1963年2月,外交部拟就关于当前开
4、展对法工作的请示,提了6条关于发展中法关系的意见,其第四条为“即着手邀请少数接近戴高乐而又对我友好的政界人士访华”,初步考虑的对象中就有富尔。对此,周恩来批示,邀请法国人士访华须看“对方有无要求或暗示,不要强求”O实际上,此时戴高乐也在谋求打开对华关系大门。自1958年再次执政后,戴高乐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把发展同苏联、东欧、中国的关系,作为体现其独立外交、提升法国大国实力的重要方式。从1962年年中开始,戴高乐在同其政府官员、同盟国政府首脑的谈话中,较多地谈及发展法中关系问题,并提出了承认新中国的设想。在戴高乐看来,无论人们喜欢与否,都存在一个现实的中国;中国有5亿人口,拥有巨大的影响
5、力;中国人不会与邻国为敌,即便他们有了原子弹;中苏分裂的事实,也给法国同中国直接接触提供了契机。在中法希望发展关系时,富尔恰在此时要求访华。1963年8月20日,富尔拜访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向中方表示,希望能以私人身份于10月访华。在周恩来的亲自批示下,中方同意以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的名义邀请富尔,李清泉于8月31日向富尔口头转达了张奚若的邀请。而富尔在收到邀请前,戴高乐接见了他,并请他作为自己的代表去中国。戴高乐后来还绐了富尔一封类似委托书的信函,表示自己重视和中国“各方面关系的问题”,并“完全相信”富尔“将谈到和听到的一切“。就这样,本想以“私人身份”访华的富尔,成为肩负谈判中法外交关系的
6、总统“特使”。不过,富尔多次向中方强调,对外还是宣布前一身份。富尔访华何以成功1963年10月21日,富尔与夫人自深圳入境抵广州,22日乘机抵达北京。自10月23日至11月2日,周恩来、陈毅同富尔进行多次商谈,最终达成了在三项默契基础上的中法直接建交方案。11月2日下午,毛泽东接见富尔夫妇,周恩来、陈毅同。毛泽东说,“两位来得正是时候,要把两国正常关系建立起来”。富尔表示,“现在可以说已经成功了”。富尔访华任务之所以顺利完成,首先是中法战略及对彼此政策调整的结果。毛泽东接见富尔时,重提了他几年前同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的谈话,“如果苏、中、英、法有大体一致就好还是从伦敦经过巴黎到东京,把这个工作做好
7、。戴高乐有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想法,再扩大一点,通过北京到东京”,世界局势在变化,“再过五年、十年变化会更大。像英、西德、意大利、日本,独立性会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这种大战略,富尔自然无法答复,只能笼统地表示“这是个好意见”。而就在4天后,完全不了解富尔访华情况的戴高乐却作出超时空的回应。中国领导人与富尔的平等对话及坚持原则的灵活外交,为富尔访华的成功铺平道路。这既体现在礼遇等形式上,也体现在协商的实质内容上。虽然富尔并未携带“特使”证书,但中方始终以此身份来接待,在出行、住房、谈话中,都给予其戴高乐特使的礼遇。在实质问题的商谈上,中方在坚持反对“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8、下,对建交的具体步骤采取灵活态度,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富尔访华的成功,自然也与富尔具备充当“龟山”与“蛇山”之间的桥梁资质有关。富尔本人曾两度出任总理,资历深、地位高,在戴高乐政府中虽无官职,却是戴高乐政治圈子里的要员,深得戴高乐的信任;而在对华关系上,富尔一直主张对华友好,并同中国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再加上富尔律师出身,能言善辩,是个谈判能手。这一切,使得富尔自然成为“担负秘密使命的适宜人选”。中法建交的“前站”11月2日,周恩来总理和富尔达成了中法“直接建交方案”,基本内容为
9、法国来照承认中国、中国复照予以同意,中法双方相约同时发表上述往来照会,并且立即建馆,互派大使。中法之所以达成了在照会中不提台湾当局的“直接建交方案”,是基于在法国不支持“两个中国”的前提下,对如下三点达成默契。一是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这就自动地包含着这个资格不再属于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二是法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不再支持所谓“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三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后,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撤回它驻在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情况下,法国也相应地撤回它驻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富尔访华归国后,
10、法国于1963年12月12日派正式代表到瑞士与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进行谈判,经过4轮商谈,中法两国按约于1964年1月27日发表了建交联合公报,公报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因此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盘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尽管最后的中法建交是采用联合公报而非互换照会方式,但是法方代表承认“了解富尔先生在北京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的精神”,他“就是根据这一精神奉命提出了最简便的方案”。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回顾富尔访华的历史,我们仍然同意李清泉大使在回忆录中的精辟总结:”瑞士谈判是北京会谈的继续。北京会谈中,周总
11、理、陈毅副总理亲自解决了中法建交的实质性问题、原则问题。瑞士谈判只是解决了中法建交的程序问题、方式问题。当然,方式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原则问题。”富尔访华对实质问题、原则问题的解决,可以说为中法建交建造了坚实的“前站”。(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姚百慧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9月23日安徽省省级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题:材料分析题材料1:”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让位于福州城的古老街巷沸腾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向游客和市民频频招手致意。“按照您推动的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文物规划,我们这些年逐一修复。”福
12、州市的同志向总书记介绍。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林觉民故居曾在城市开发建设中,险些“一拆了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听闻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迂。不久后,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三十多年过去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三坊七巷活态遗产如今焕发着新的生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总书记强调。古村落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一定地区的民俗文化、生产生活习惯、青砖绿瓦、粉白墙的美丽,是传统古村落最突出的文化表达形式,反映了当地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依托数字摄影技术、虚拟数字处理软件、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扫描处理古村落
13、历史文件和古建筑文化遗产,存储在相应的数字信息平台上,实现古村落文化遗产永久保护和继承的目的。材料2:徽州古村落,享誉海内外。早在1999年,夥县西递、宏村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当时全球首次把古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年后,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子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千年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古人的哲学思想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徽学研究者认为,徽州文献是徽学之根源,徽州古民居则是文献中“最具有地标价值”的活文献。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如何保
14、护利用?寻求建筑实体保护和文化保护同步进行,多年来是螺旋式前进的。迁建,是脱离环境的单一建筑保护;修缮,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博物馆式保护,对于数量巨大的徼派古建来说,无法大量实现。既能对建筑实体进行有效保护,又能全面整合古徽州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等要素信息,还能应对古建筑遭遇自然灾害等问题后的重新建设,数字化成为一种必然之选。多年来,在对于徽派古建数字化的建构探索过程中,“物质实体”正在重新解析,“物理身份”也在不断突破。数字化为古村落的全景呈现与全民共享提供了真实的可能与技术支撑。材料3: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景点众多,“十四五”期间,在围
15、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上,安徽将坚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以文物保护科技城能为动力,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处,其中革命文物215处(259个点)。为夯实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基础,金寨县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对乡镇的考评内容。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红色资源利用建设和展陈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了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金寨县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完成县域内3处(9个点)国保、10处(42个点)省保、17
16、处(23个点)市保以及100余处县保单位的保护利用方案、36处布展方案、13处(51个点)“三防”方案,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金寨县还坚持项目带动,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水平。该县整合资金3亿元,建成八月桂花遍地开主题广场、鄂豫皖红军纪念园,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立夏节起义首发地大王庙,创建大别山红色小镇斑竹园和苏维埃红旅小镇汤家汇,做到“保、管、用”统筹结合、一体推进。保护不是终极目标,红色文化遗产不仅要守得住,还要“活”起来。打开金寨县红色基因库的网站,轻轻滑动屏幕,就可以观看奖章、碑刻、军服等各种展品金寨县还利用最新技术让红色文物“云”上展出,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红色文物。
17、前不久,在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体育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正在进行。上百名学生围绕在展板前,聆听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讲解员讲述该县红色历史。“以前,我们对革命历史宣传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内。近年来,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受到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传承不息,我们博物馆组织专业讲解员走入校园,平均每个季度都会在校园内进行革命历史宣传,还在省内其他城市的学校进行宣讲。”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长倪军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认真贯彻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以更高的标准统筹推进金寨县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再上新台阶。”金寨县红色文物管理中心主任张静辉表示。材料4:聚焦文物断代、病害形成
18、及发展等关键科学问题、力争在智能考古勘探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含山凌家滩遗址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推进安徽楚文化博物馆2022年2月,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在全面提升考古研究水平方面,将加强含山凌家滩遗址、蚌埠禹会村遗址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国家重大考古研究课题安徽省项目研究;开展繁昌人字洞遗址、东至华龙洞遗址、淮南战国楚王陵(武王墩)等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组织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公布;推动凌家滩遗址、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寿春城遗址、大工山一凤凰山铜矿遗址、明中都遗址、柳孜遗址等“十四五”国家大遗址考古研究、保护管理
19、和开放展示;支持建设安徽省楚文化考古研究基地等。在强化文物古迹保护方面,将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施西递、宏村、查济、南屏古建筑群等文物修缮工程,改善文物保存状况及周边环境;开展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研究;支持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寿县古城墙、歙县古徽州城墙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黄山市祁门申报列入“万里茶道”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编制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推进柳孜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大运河通济渠泅县段保护展示工程;深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价值内涵,研究建立徽文化(新安江文
20、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安徽地域文化标识体系;推进长三角文博区域合作项目,开展长三角等地区联合考古研究等学术和项目交流,加快与沪苏浙博物馆资源、服务、运营一体化发展。方案明确,到2025年,安徽省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文物科技赋能水平取得新突破,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力量明显增强,文物活化利用不断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展望2035年,安徽省将建成与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博物馆事业、红色
21、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明显成效。问题1: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古村落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200字,10分。一是总体规划不完备。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不完备,运营不畅,投诉较多。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古村落道路等基础建设不完善,道路拥堵,影响整体风貌。三是要素保障不全面。缺乏专门人员日常管理;缺乏保护开发专项资金投入。四是原貌保护不到位。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没有保留好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古村落蕴藏的历史文化,继承、保存不到位。五是思想认识不深入。地方群众对古村落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日常维护修缮。问题2:请你就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给领导提出对策建议,400字,20分。合理保护开发古村落能够促进
22、当地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资源。为确保古村落科学开发保护,提出几点工作建议。一是科学合理规划,打造特色品牌。村落保护要坚定不移、不折不扣维护文物原样。村落开发要适度、有序开发,开发保护要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合理方案。二是完善设施建设,强化人员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交通网络体系。增加人员投入,招聘专职人员或采取灵活用工方式,加强对村落的保护。三是扩大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运用网络、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以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来传播古村落的价值及其保护意义,逐步加强公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人才培养。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3、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开发中。吸纳和培养更多跨学科的专业人才,采取综合性培训I、专题性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高素质的专家。第二题:公文写作题材料1:今年以来,安徽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办“民声呼应”工作平台,收集多个民意表达渠遒信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从一件事推广到一类事,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池塘种上睡莲、周边安了护栏、防溺水警示牌插在一旁,半年间,臭水沟变成了荷花塘,这让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花园村的村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变化得益于覆盖安徽全省的
24、“民声呼应”工作平台。材料2:前阵子,通过网络平台,合肥、黄山、阜阳3市有市民反映个别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有市民希望延长公交末班车服务时间。安徽省“民声呼应”工作平台迅速聚焦这一问题,并第一时间转交省交通运输厅办理。“得知群众反映的情况,我们马上督促属地交通部门核查处理,并在解决问题后逐一回访了反映问题的群众。”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相负责人表示,以此为契机,交通运输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年”行动,指导各地梳理现有公交线路运营情况,结合市民需求,合理调整运营线路与停靠站点。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实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办好群众关切的民生大事。但仍有
25、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诉求重视不够,解决问题不及时,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怎么办?安徽省着手打造解决民生问题的“升级版”机制,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网上留言,是互联网时代直接、集中的民意表达方式。为了让政府“办的事”精准对接百姓“盼的事”,安徽省委部署创办载体民声呼应。从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省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留等,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由安徽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每周会商,细化分类,汇编成民声呼应,上报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阅批。“每期选编约20个问题线索。主要负责同志每期必阅必批,我们重点督办。通过以点带面,推动
26、各平台约5000条群众诉求及时核查办理。”安徽省委督查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工作平台重点在于集中反映、重点督办,不会打乱原有渠道的收集办理程序。省委示范带动,各地积极响应。安徽16个市、I(M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都创办了“民声呼应”类载体及相应的办理机制。合肥市整合人民网留言板、为民服务平台等8个渠道,创办设立“民声回应”工作平台;芜湖市创新“一日交办、一线核查、一周回访、一月盘点、一季通报”的“五个一”工作法,编发民情摘报;六安市每月对已办结群众诉求全部进行电话回访,通报诉求办理的满意度“有渠道反映,有部门解决,遇到难事就不担心了。”不久前,刚通过市民热线解决了社保卡换新需求的阜阳市民
27、王侠说。材料3:“没想到这么快!有了这条新路,全村人出行都方便很多。”今年4月初,家住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八里村的程先生在网上反映,通往村子的唯一遒路还是泥巴路,一到雨雪天气,通行非常不便。问题被合肥市委“民声回应”工作平台聚焦后,很快进入调研办理流程。不久,一条进村的水泥路修建完成。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时效”与“实效”一样关键。加大督办力度,压实责任,成为“民声呼应”工作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对重点问题线索,安徽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逐条登记建账,及时转办、动态跟踪,并要求属地和属事单位5日内反馈结果。同时,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建立信息互通、监督协同、线索移交、通报曝光等4项
28、机制,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广德市民周女士对此竖起大拇指。楼道无灯、外墙渗水,她多次向物业反映,却迟迟没能处理。民声呼应刊发此间题后,安徽省两办第一时间转交线索,将其纳入重点督办范围。如今,物业不仅解决了周女士反映的问题,还对小区环境、设备等进行了进一步检查整修。黄山市开展“我当一天接线员”活动,市级相关负责同志、市直单位及区县负责同志,每月至少一次到12345平台接热线。现在,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3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安徽省民声呼应前17期交办问题285个,已办结260个,其余25个正在推动解决。市县、部门同类载体收集的问题线索,均纳入办理快车遒。材
29、料4:梳理近两年本市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马鞍山市发现,与城乡供水相关的诉求超过9000条,其中涉及农村地区的留言占比高达80机对此,马鞍山市一方面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加快一体化建设水源、水厂、水网的步伐。目前,已基本实现“水压稳、不断水、水质好”目标。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点上发现问题,在面上寻找答案,从“被动处理”向“源头化解”转变,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这是安徽省努力实现的目标。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的烦心事。以办理“民声呼应”聚焦事项为契机,安徽省医保局召开动员会,在全省医保系统
30、开展参保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重、报销不方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并针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发布了第一批医保便民服务7项举措,包括就医结算“一码通办”、三类慢性病待遇”免申即享“、异地就医“自助备案”等。更多“举一反三”的举措在积极展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全省逾期交房风险项目逐栋、逐户督促推进交付,目前37个保交楼项目已累计交房6.24万套;针对群众反映的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宣城在全市开展住宅小区私拉电线专项整治行动,自“民声呼应”平台搭建以来,今年上半年,安徽省信访总量下降8.9%,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上升2.1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上升5.1个百分点。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民生问题无小
31、事,民生问题无易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长效机制。下一步,安徽还将建立完善“民声呼应”办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省级社情民意数据库,变“多头多线”为“一网统汇”,推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安徽省E市构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的先进经验,写一篇工作简报,25分,500字左右。“民呼我应”变群众“呼声”为“掌声”E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坚持高位推动、多方联动、标本兼治,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一是以上率下高位推动。科学制定“民呼我应”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32、的专项领导小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紧抓在手、亲力亲为、现场督办,顶格推进民生工作“一把手工程”,以上率下压实各方职责。二是多方联动快速解题。聚焦群众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整合多方渠道,建立覆盖各级的“民有所呼”诉求收集体系,变“多头多线”为“一网统汇”,实现主动收集、及时转办、限时办理。并定期遴选部分问题线索,纳入办理快车道,重点督办,有力回应群众期盼。三是以点带面长效治理。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建立信息互通、监督协同、线索移交、通报曝光等机制,全程跟踪问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举一反三”针对性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实现“源头化解”。第三题:大作文材料:
33、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安徽、平安安徽。问题:请你以“安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1200T400字,45分。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强化优质创新资源向高成长性企业集中,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看
34、到,企业还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融合不够、创新要素流动不畅、技术创新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难以有效对接等问题。当前,必须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决策主导作用。增强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支持企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发挥好出题人作用。一是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定期组织与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沟通交流,开展问计咨询。二是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通过创新智库网络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咨
35、政建言作用,引导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三是建立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编制的工作机制。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面向企业的力度,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发挥企业研发投入主导作用。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科技投入机制,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一是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财税支持政策。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税收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二是畅通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深化与金融机构等合作,发挥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支持创新的功能作用,形成银行信贷、专题债券、股
36、票市场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金融手段,促进各类资金向创新活动配置。三是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发挥企业科研组织主导作用。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互促。一是强化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机制,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推动更多任务由企业提出。二是推动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实现关键前沿核心技术突破。围绕国
37、家重点科技战略任务,推进科技项目的“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更多企业牵头和参与创新活动。三是提升企业创新的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基地。推动科技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企业在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发挥企业成果转化主导作用。着力提升企业作为需求侧的成果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推动高校、研究院所等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一是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向企业开放,支持将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等方式授权企业使用。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兼顾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创新的贡献率,明确界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责、权、利,探索通过成果权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三是建立成果转化风险控制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共担机制,拓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风险资金,有效应对成果转化风险、创新失败风险,提升创新容错率。